封面一 封面二 封面三 封底一 封底二 本月文章本社时评封面展示    
以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本刊评论员

  初秋时节,瓜果飘香、硕果累累。丰收的气息从田间地头扑面而来,毕节大地呈现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毕节市抢抓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充分发挥立体气候、良好生态、独特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921.52亿元,一二三产融合逐步推进。
  七星关区因地制宜发展脆红李、桃子、葡萄等特色水果产业和高粱等特色优势产业,把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成富民惠民的经济产业。该区撒拉溪镇在永兴村种植3.5万株桃树,晚熟的金秋蜜、雪桃等水果深受消费者青睐,带动50户群众稳定增收。该区龙场营镇在9个村(社区)种植6800余亩“红缨子”高粱,在元岩村种植2400余亩脆红李,特色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七星关区推行“入股分红、劳动务工、土地流转”等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农户联结在产业链上,推动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该区大新桥街道以“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种植葡萄、蓝莓等精品水果,与村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赫章县安乐溪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禀赋,聚合资源要素,带动13个村400余户群众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产业,写好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之魂。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红丰村,仡佬族同胞与八方宾朋一起喜迎“吃新节”。庄重的开寨门、迎贵宾、点朱砂、拦门酒等仪式,让游客体验仡佬族同胞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赫章县阿西里西·云海草原景区,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与身着节日盛装的苗乡儿女载歌载舞,欢度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美丽的草原风光、独特的云海奇观、多彩的民族风情,不仅带给游客丰富的视觉盛宴,也带给游客精彩的旅游体验。
  暑期以来,毕节市精心策划以“欢歌乌蒙·燃情盛夏”为主题的彝族火把节狂欢季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毕节,带动全市避暑旅游井喷,成功让毕节“火”出圈。在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数万名游客与身着盛装的彝族同胞尽情狂欢,共享“东方狂欢节”的浪漫与激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今年6月避暑季开启以来,毕节市共接待游客1206万人次,同比增长6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70.2%,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为纳雍县猪场乡富纳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梅带领湾子村周边妇女姐妹发展苗绣产业,加工的苗绣产品深受好评,使苗绣工场成为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不仅弘扬民族文化,还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关键时期,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新征程中,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执笔: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