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一 封面二 封面三 封底一 封底二 本月文章本社时评封面展示    
加强“五个体系”建设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本刊评论员
  4月11日至12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在我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大对已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极度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率先在全国系统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搬迁人数全国第一、占全国搬迁贫困人口的1/6;搬迁规模最大,共计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090个。而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十分艰巨,“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5万人,恒大集团帮扶搬迁4万人,共计搬迁32.5万人。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已搬迁入住21.3万人。
  “搬得出”是打赢易地扶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此庞大的人群搬离故土,到城镇居住,如何才能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呢?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搬迁群众靠什么生活、子女教育如何解决、就医能否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考虑,特别是搬迁群众如何实现从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无法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
  为了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我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于今年2月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做出了建好“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这“五个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毕节试验区围绕“五个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第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搬迁群众的居住环境。重点抓好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搬迁群众公平享有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七星关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碧海阳光城加大了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七星关区人民医院还在安置区设立分院,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第二,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搬迁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抓住发展产业这个重点,坚持典型引路,强化利益联结,总结推广订单帮扶、园区带动等有效做法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等带贫模式,让搬迁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增强对“新市民”身份的认同。恒大集团为大方奢香古镇搬迁群众配套建设蔬菜大棚,赫章县在野马川产业园区发展制衣(鞋)、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以吸纳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就业的做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毕节市创新开发护校、护路、护林、护河、护寨等“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成为2018年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的20个经典案例之一。
  第三,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搬迁群众对新身份的认同,加速其向“新市民”的转变。纳雍县鸽子花新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生活,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教老人们使用电视机、马桶,逢年过节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把大家凝聚起来;而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白果街道金山、银山社区则组织开展社区春节联欢晚会,让群众纵情歌唱,唱出搬出大山后生活的幸福。
  第四,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激发群众迈向小康的内生动力。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矛盾更为突出。因此,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治理创新是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治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过程。赫章县白果街道银山社区以“党建+积分”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实践给我们以启迪。通过积分管理,激发了搬迁群众要求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最后,加强基层党建体系建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发挥。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毕节试验区把党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发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欣喜地看到:赫章县白果街道银山社区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党员先锋岗”格外醒目,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发挥,党的旗帜高高飘扬!(执笔:李 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