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一 封面二 封面三 封底一 封底二 本月文章本社时评封面展示    
驰而不息深化“三个大兴”活动
本刊评论员
  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春伊始,2月12日是春节上班后第二天,市委决定召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活动推进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到县(区)及乡(镇、街道),动员全市上下收心拢神,迅速集中心思、调整状态,在精神上振奋起来、思想上警醒起来、工作上紧张起来,在新的一年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努力营造策马扬鞭、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
  从2018年1月开始,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活动。“三个大兴”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全市上下“兴”起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新动能,“兴”起了严守底线、防控风险的新模式,“兴”起了扑下身子、躬身为民的新气象,“兴”起了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新作为,“兴”起了厉行勤俭、廉洁自律的新形象。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产物,也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晶。
  1985年5月底,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赫章海雀,被海雀的极度贫困现象震惊,也被海雀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感动。他连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内参,发到北京。以海雀村为代表的毕节极贫现象,惊动了中南海,立即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1985年7月20日,胡锦涛同志出任贵州省委书记,履新第三天就把毕节地区作为下基层调研的第一站。此后,他多次深入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地区调研,足迹遍及毕节地区的山山水水。在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提出建立毕节试验区的战略构想。198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由此开启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反贫困试验。
  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毕节试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走进毕节试验区考察的国际人士,无不对中国党和政府在消除贫困中的强烈担当留下深刻印象。
  海雀村已于2016年整体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海雀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海雀的变化是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2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脱贫攻坚看海雀》为题,深度报道海雀村绝地突围34年,从被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到逐渐摆脱贫困、迈向美丽乡村的伟大创举。
  作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2月12日至14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集智率先垂范,分别到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和威宁自治县石门乡、织金县以那镇和马场镇调研,走进田间地头、来到群众身边,就脱贫攻坚工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一场务实为民的领导带头调研活动在全市各地悄然展开,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精神把“三个大兴”活动引向深入。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市委明确要求,深化“三个大兴”活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毕节试验区“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以“践行使命转作风、较真碰硬抓落实”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斗争精神,重点开展风险防范化解、干部思想解放、抓具体抓深入、发展环境优化、民生堵点疏解、党风廉政提质“六项行动”,推动实现安全稳定、能力素质、工作效能、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廉洁形象“六大提升”,为全面夺取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重要指示精神的开局之年,节点特殊、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抓好机遇、苦干实干,以新的一年为起点,更加突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驰而不息深化“三个大兴”活动,切实把作风建设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以过硬作风推动“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执笔: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