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国内世界五百强特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经验浅析——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国内世界五百强特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经验浅析
——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作者:文|蒲 晟  发布日期:2024/4/7 阅读次数:

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的统一部署, 2023年我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挂职一年。中国石化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己任,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将一切工作、一切探索、一切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企业精神让我深受感染、备受鼓舞、倍增干劲,本文从党的建设、文化培植、企业改革、科技创新、市场导向、依法合规、风险防范等方面浅析了中国石化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石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石化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7月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87月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88月经公司制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炼制;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氢气、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及相关服务;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电力、蒸汽、水务和工业气体的生产销售;技术、电子商务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有关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国际化仓储与物流业务等。目前,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在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位。


中国石化的管理经验


中国石化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大核心职责,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愿景目标,加快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打造多元立体、协调配套的一体化产业体系,重点布局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天然气利用的石油化工产业链,稳步发展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国际贸易等业务,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党建铸魂、管理筑基、文化润心、品牌增值”四位一体软实力体系,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1021日视察胜利油田、20231010日视察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和“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部署,提出党建工作“1355”(突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深化责任体系、质量体系、实效体系,坚持首位意识、系统观念、务实方法、创新思维、融合导向,推进政治“铸魂”工程、思想“聚力”工程、组织“强基”工程、作风“塑形”工程、纪律“固堤”工程)总体思路。组织修订公司章程,完善党组、董事会、经理层三大治理主体工作规则及其配套制度,形成“1+3+N”制度体系,保障党组发挥领导作用与董事会、经理层依法依章履行职责相统一。探索研究“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法人治理”,巩固深化27家单位“一肩挑”领导体制,推动公司直属党委和25家企业党委换届选举“应换尽换”,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报备联审机制,持续加快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中国石化推进党的建设质量保持央企前列,《中央企业所属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获中央组织部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二)十分重视文化培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促进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打造一批社会力、影响力较强的公司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胜利油田功勋井、北京化工研究院3个国家级工业遗产基地,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等5个中央企业工业遗产基地,镇海炼化展馆等3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石油历史文化馆等6个中央企业红色资源网络展览项目,以及首批10个公司红色教育基地先后投入使用。坚守“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战略统筹,品牌价值持续增值,“创新引领行业未来、责任创享美好生活”的品牌价值主张和“能源至净、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诺深入人心,以党和人民好企业、负责任国际化大公司形象走进千家万户。重点围绕品牌战略、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保障、品牌专项和集团评分6个维度完成全系统131家单位的品牌对标工作,形成全系统对标分析报告,总结品牌建设工作成果,梳理完成具有中国石化“三特三模”(特色、特点、特有,模块、模型、模式)的品牌工作方法体系和标准课件。中国石化品牌价值位列“中国品牌价值信息评价”全国第三、能源化工行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品牌建设能力第一名”。

(三)十分重视企业改革。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认真贯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消除弊端、破旧立新,充分发挥党组(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推进监事会改革,更好推动集团授权放权与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有机衔接,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优化组织机构,强化总部战略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统筹协调中心职能,推动权责归位、流程简化,打造坚强总部,落实直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持续深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加大竞争上岗、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力度,常态化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深化劳动用工改革,加快构建进出通畅、人岗匹配、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更大范围更大力度规范实施中长期激励,提高薪酬市场竞争力。用好“三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以岗位责任制度为中心的基础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传家宝,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中国石化被国务院国资委推荐为中央企业改革“大典型”、 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被中宣部遴选为国企改革首批典型单位。

(四)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起油气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公用技术体系,取得一大批重大科学理论和工程科技成果,高技术产品支撑锻造国之利器、有力保障重大工程。在氢能、可降解材料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氢能全链条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开发了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成套技术,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通过德国标准化学会认证中心评审,获得产品出口欧盟通行证。2022年申请专利9338件、获授权5844件,专利质量位居央企首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牵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五)十分重视市场导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能源产品。积极拥抱新能源变革,推进布局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氢能、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生物航煤等生物质能源,加速发展充换电业务,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比例,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环保可续等一批新的产业发展增长极。

(六)十分重视依法合规。把守法诚信作为企业的立企之本,把加强合规管理作为防范风险、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把尊法用法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来培育。弘扬合规理念,完善运行机制,构建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支撑、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合规管理为内容、以内控体系为平台的“五位一体”法治工作格局。公司党组带头合规、防范风险,要求从决策到执行都要“按法律来、照制度办”,将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写入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统筹协调法治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每年专题听取法治合规与内控风控工作汇报,坚决在法治轨道推进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启动法治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法治合规数智化管理平台,将“合规管理强化年”和经营业务合规专项治理成果数智化应用,举一反三开展合规风险排查,狠抓重点问题整改,专项治理取得新成效。

(七)十分重视风险防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强化内控执行,开展“我为内控制度作诊断”行动,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成果、公司治理要求等融入内控制度和内控权限,推进重大经营风险量化指标体系应用测试,建立标准化风险指标档案,强化事前预警,加强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防控,强化指标日常监控和应急处置。消除安全薄弱环节,以“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为目标,遵循“组织引领、全员尽责、管控风险、夯实基础”基本方针,制定并实施《中国石化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手册》等管理办法,推动风险识别评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研究,基于“石化智云”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项目试点,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


中国石化的经验启示


中国石化不断赶超国际同行,历经大战大考,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核心功能有效增强,各项事业发生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企业管理经验作为我国特大型企业的成功案例,从中可以得到六个方面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同时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重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党的领导主动融入治企各环节,把党组织主动纳入治企体系,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行规则相结合的科学有效机制,使党的建设成为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环节,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

(二)紧盯人民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企业经营、产品生产,发挥好民生保障和公共保障功能,加大责任担当和服务社会的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参与保障体系建设、市场有序竞争,不断在行业内增加产品供应,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强化内部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一以贯之。”要改善组织管理,通过党委(党组)领导作用,确保国有企业制定的治企策略、产业布局、经营方式等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改善人事管理,发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优势,坚持把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把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培养顶尖人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和完善新时代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改善基层管理,在基层企业、基层岗位推动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相衔接、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基层落实业务、安全、环保等责任,消除隐患风险,把每个基层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改善制度管理,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促进企业决策和经营行为依法合规。

(四)积极开拓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抢抓市场变革,强化市场意识,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在市场中要效益、要动力、要质量。敏锐捕捉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技投入、产品和技术研发,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跟新时代步伐,加大对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的投入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同时,要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增加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转变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绿色消费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建强做大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绿色产业在市场的占有份额。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市场普遍认可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材等绿色产业,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链,形成企业营业收入新的增长点。

(六)激发员工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员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只有员工有积极性、创造性,企业才能创新创造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获得长足发展。采取市场化聘任、契约考核经营管理人才,珍视高技能人才、激励其“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复合型的员工等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让员工合理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使国有企业人才队伍成为加快建成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坚强有力支柱。

国有企业必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的方向前进,把准功能定位,扛稳职责使命,坚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转型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作者系毕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毕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