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烽火硝烟白泥屯
烽火硝烟白泥屯
作者:文|许定平  发布日期:2024/2/15 阅读次数:

历史沿革与地域


黔西北偏隅,乌蒙山南麓,有个几百年历史的古屯叫白泥,今属纳雍县百兴、曙光两镇范围。

追溯历史,白泥屯这片古老的土地源远流长。据《纳雍文史资料》记载:蜀汉建兴年间,此地属彝族首领勿阿纳在今大方县建立的卢鹿部政权领地;唐总章三年(670),属汤望州所辖;宋嘉庆时起一直到明末清初,属水西地区火著则溪的糯溪骂衣;清康熙四年(1665)改土归流后,此地属大定府(今大方县)嘉禾里七甲和八甲;1914年废府置县,属大定县西二区辖地。此后一直到1941年,白泥屯先后分属于大定县西六区、第七区、第五区等,其中1928年白泥屯被划为大定县西六区,治所设在屯上,分管今纳雍县阳长、骔岭、勺窝、猪场、昆寨等乡镇的大部分区域,这是白泥屯历史以来在屯上建立区和乡镇政权之始。

1941年,纳雍始建县,全县划为五个区和六个直属联保,白泥屯被划归张家湾区(纳雍一区)属下的老街联保和鼠场联保;1942年,纳雍县改革行政区划,取消区和联保,全县设一镇十八乡,白泥屯归属的两个联保组建成为百兴乡,乡公所设在白泥屯上的新街,治地大致管辖今百兴镇和曙光镇范围。至此,白泥古屯取“百废俱兴”之意始称百兴,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9年底纳雍解放后,白泥屯历年来行政区划多有变动,或区或乡或公社或镇,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纳雍县的百兴区(纳雍七区),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百兴撤区被划为百兴镇和曙光乡,前些年,曙光乡已改建为镇。不论怎样变化,百兴、曙光这些地方,纳雍民间传统上还在习惯通称为“白泥屯”。

白泥屯位于纳雍西南边陲,距离纳雍县城约40公里,地域东起水公河与织金对望,西接阳长,南与六枝、水城交界,北和骔岭接壤,乌江南源三岔河绕屯而过,在下游名为纳雍河,如今已成为黔中水利枢纽平寨水库的主要库区。

截图_选择区域_20240215190126.jpg

纳雍县百兴镇补洞遗址(李光明 摄)

白泥屯自古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明朝初年屯上只有零星少数民族村落,自洪武年间调北征南以后,大批军屯、民屯汉人涌进,从事农耕,经营手工业,人烟逐渐稠密,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繁荣的集市。

白泥屯地处偏僻,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屯上三面环水,河流蜿蜒,群峰对峙,地势险绝而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奢香避难与水西战争


奢香夫人曾经到达白泥屯,并且在大山深处的“补洞”避过难。

白泥屯往东爬山约十里,半坡环山之间,有一个地方叫石垭口,这里重峦叠嶂、乱石嶙峋。石垭口的高岩石梁下,有一个宽阔的溶洞叫补洞,洞内幽深狭长,景观奇特,钟乳石琳琅满目,如仙如兽;洞中有溪有潭,碧水清澈,溪若琴鸣,潭如平镜。

补洞之名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当地人已经讹称为“补懂”。据《纳雍文史资料》记载,明洪武十六年(1383),奢香夫人被贵州都指挥使马烨寻衅鞭笞,但她识破马烨想激怒水西四十八部反叛的险恶用心,于是忍辱负重,制止各部反叛。奢香夫人回到水西后,随即南来卧这(今纳雍乐治),经陇垮(今纳雍张家湾普洒),到火著则溪的糯西骂衣白泥屯,在此洞穴中驻扎避难。补洞一带山高林茂,隐蔽安全,且陇垮、归宗皆管钱粮,用度不愁。奢香夫人率领人马驻扎洞中,营造防御设施,因在洞门高筑防御石墙,故名“补洞”。奢香夫人曾伤感而叹:“此身无所寄,补洞待明天。”第二年,水东女土司刘淑贞鸿雁来书传递信息,奢香夫人遂返回水西城,立即赴京告状。

这个补洞,后来又成为水西战争的一处遗址。修筑防御工事体系的,是清朝年间的水西宣慰使安坤。

据《纳雍县志·战事纪略》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二月,水西宣慰使安坤与其外甥乌撒(威宁)土司安重圣,联合明将元江总兵匡国公皮熊起兵反清,清廷命吴三桂督率云(南)、贵(州)、(四)川各镇兵会剿。”水西战争爆发,安坤和皮熊同吴三桂在水城阿扎屯激战之后,退守白泥屯。

为抵御清军进攻,安坤早在屯子四周的主要路口设卡修闸,依险拒敌。崇山峻岭之中的补洞——这一天生的藏兵之所,安坤选择为屯兵密地。水西兵拆除补洞里原有的墙垣,从洞门到洞内隔百米远,依次修筑三道坚固石墙,每道石墙中间均设栅门铁锁。洞顶据险修造一座营盘,洞外垭口石梁上用青石垒砌一道又高又厚的关隘,称为卡门。卡门南北两面依山筑建垛口长墙,绵延十余里。至此,补洞石墙蜿蜒,雄关高踞,重兵把守,固若金汤。

据《大定县志·古迹志》记载:“拦马墙,在城西二百五十里白泥屯,宣慰安坤所筑。”拦马墙修筑在白泥屯东北高屯和三锅桩之间的深谷小坝,水西兵用毛石垒墙,有大石重千斤以上,墙长200米、高5米、厚3米,建三道卷洞门以及蓄水闸门设施。

白泥屯西猴儿关是进入白泥屯上的咽喉要冲。猴儿关壁高千仞,瀑布飞流直泻、气势恢弘,是天然的险隘。安坤在要隘处依山设卡,加固围墙,增设垛口,置备火药大炮滚木礌石,严阵以待。

三月底,吴三桂平西兵逼进,宿营海座羊猫山(营盘坡),安坤据险猴儿关对峙。是时,河溪两岸,旌旗摇动,吹角连营。据《纳雍县志·战事纪略》记载:“是夜,彝目黑坐派兵一千偷袭清军大营,吴三桂用大炮将其击退。三月底,永顺总兵刘安帮率清兵一千营于猴儿关,水西兵用绳索从悬崖峭壁吊下夜袭刘营。吴三桂令把总王乙率轻骑300驰援,因山路崎岖,地形不熟,黑夜中驰马不能止,全部坠崖毙命。次日水西兵以一万五千之众将刘安帮围于猴儿关侧,清军惨败。刘安帮战死,其部生还者仅数十人。”《大定县志·平水西逸事》记载“把总王乙及三百人咸坠岩死”,即此战。

猴儿关一战,尸横遍野、悲壮惨烈,双方将士死伤万余名。战后,地方里、甲将两军阵亡将士的尸骸收集埋葬在附近的幺哥营,后人称为“万人坟”。

吴三桂在猴儿关大战失利之后,抽调一支人马,间道突袭拦马墙,欲从拦马墙突破攻入白泥屯。安坤早已得报,强兵固守,于是,双方又在拦马墙展开一场激战。吴三桂炮轰三锅桩,坠岩压死一寨僰人。安坤大怒,抽闸放水,淹死清军千余人。

鉴于清军的强大攻势,安坤暗度不能久留,遂率领水西兵退出白泥屯。水西战争后来的战事又持续几个月,由于水西内部出现叛徒叉戛那以及诸多因素,终寡不敌众,安坤最后逃亡水城阿扎屯,血洒取道途中,彻底输掉了这一场战争。

历史的疾风早已吹散战争烟云,但白泥屯上的断隘残垣,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还在静默耸立,供后人凭吊和幽思。


兵燹匪乱与纷争倾轧


偏远的白泥屯,自古交通梗阻,官府鞭长莫及。水西战争平息之后,多年依然战火兵燹、刀光剑影,地方连连纷乱、烽烟不息。

清咸丰五年(1855),在桐梓起事的杨隆喜率兵辗转大定、毕节,由纳雍河经谢家垭口进入白泥屯去水城,李家寨团头李兴顺带团丁在看牛坡阻击,因力寡不敌败退。杨隆喜兵纵火烧了勾、吴二姓的瓦房120余栋,李家寨、张家寨、打铁街、勾家寨沿途房屋也被烧成灰烬。是岁大荒,百姓流离失所、四处迁徙。

清同治二年(1863),水城、郎岱(今六枝)以何玉堂为首的苗彝民众起义反清,提出“打倒清廷贪官,消灭汉家庄主”的口号,曾多次从水城方面进攻白泥屯,因民团聚集屯民坚守各处要隘不克。在八月里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何玉堂的义军由三锅桩的挑煤垭口偷袭民团哨卡,杀了守卡屯民20余人,第二天攻入屯上,捕获乡约蒋真化,将一扇石磨负其背上,坠潭而死。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定瓢儿井匪头周丙午带领匪徒18人从水城窜来白泥屯,一路奸淫掳掠,肆无忌惮骚扰。团头胡云轩呼聚屯民追杀,赶至拦马墙,民众分奔两山上,往下抛石如雨,把周丙午匪帮赶进观音岩脚的鸡罩洞内,屯民随即用竹竿挑柴火混杂辣椒至洞门口火攻,将周丙午及18个匪徒活活熏死在洞里。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华民国成立。白泥屯仍然纷争不止、乱世依旧。当时的嘉禾里设八大民团,五个在屯里、三个在屯外,团头多由乡绅和帮会大爷职任,是当地最基层的封建势力。官府鞭长莫及,地方混乱,各个团头之间心存猜忌、貌合神离、各自为政、相互倾轧。特别是谢、胡二姓团头手段残忍,经常唆使家丁团勇厮杀,常年械斗,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1920年结束,双方各死36人,伤者无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屯民惶惶不安,不少人还因此死于无辜。

1925年,滇军营长马树堂、姜玉清带领五六百人马来到白泥屯,士兵毫无军纪、形如土匪,公开抢劫百姓财物,还纵火烧了新街胡、王两家的房子。屯民不堪其扰,纷纷向区长胡云轩控诉。胡云轩召集乡民,大家同仇敌忾打跑滇军,并将俘获者杀死后丢在坐脚洞里。

1929年,水城比德蚌井匪团长杨正斌手下头目张天炳、向忠仁串联白泥屯老街的陈占奎,于农历六月集百余人枪围攻屯上汪家大庙,声言要汪家交钱交米交枪,否则烧毁大庙(白泥屯古迹之一,建于清光绪年间)。于是,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后来汪家寡不敌众,便请区长何兴顺带师爷贾跃廷去讲和,匪众不答应,第二天继续猛攻,打死文德明、贾跃廷和居民尚帮忠等。汪家料难逃脱,只得交出人质,投降认输,给匪头向忠仁送去小洋4200块后,匪帮才撤走。

随后,白泥屯又遭受一伙不速之客宋老跛的长期骚扰。从1929年到1937年的时间里,郎岱县绿林武装宋显珍经常侵扰白泥屯,屯上不得安宁日子。宋显珍,郎岱过茨牛场人,外号宋老跛,手下有尚春轩(尚大汉)、王继武、岳二几个亡命心腹,十分凶狠。

宋老跛把白泥屯视为他的另一个狡兔窟穴,顺着风头形势,有时回郎岱,有时驻扎白泥屯。宋老跛的队伍虽是绿林,并未杀富济贫,不讲道义,实为匪患。他在白泥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惹他不高兴他就打谁,随意敲诈,乱抓人当“毛子”(绑票)逼索钱财,搅得屯上鸡飞狗跳,百姓不堪其苦。在毕节城防司令宋醒来白泥屯清乡剿匪期间,他带领人马远避郎岱不出,宋醒走后,又窜回屯上为非作歹。

19367月,宋老跛派尚大汉带大队人马去打水各仲郭家,打死郭宝恒、郭琼林及泥奢期蒋玉山派来援助郭家的陈素周和卢继周,抢走烟土及金银财物。次年十月,宋老跛在白泥屯鼠场为其弟宋显碧办婚事,来吃酒送礼的除了远近江湖绿林、士绅大户外,还有政府官员。白泥屯上有声望的蒋玉山,因心存顾忌没去送礼,宋老跛极其恼怒,随即从鼠场带领人马去打蒋玉山。队伍开到看牛坡,遥望泥奢期众山头均有大火燃烧,宋老跛害怕中计,才原路返回。其实蒋家使用了一回空城计,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是年,国民党军翁师长来大定西五区大兔场(今纳雍县城)清剿,布置“招安”宋老跛,准备将其一网打尽。宋老跛到大兔场感觉势头不妙,立即抽身逃回郎岱过茨牛场老家。回到老家,看见该区区长田伯英、联保主任简兴之正在自己屋里办公,恼羞成怒,当即杀了二人,拉起残部进了深山,不知所终。


宋大马刀与阮俊臣传奇


宋醒,湖南宁乡人,贵州讲武堂毕业,1931年被贵州省政府主席毛光翔委任旅长兼毕节城防司令,负责黔西、大定、毕节、威宁、水城等地的清乡防务。宋醒好用马刀,因此,人称“宋大马刀”。

1932年,宋醒到大兔场和白泥屯清乡,在白泥屯演绎的传奇故事,至今人们仍在传扬。

宋醒正式来白泥屯之前,曾经化装潜来屯上私访,调查区公所行政作为和民间是非善恶,各种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在他进行私访的同时,白泥屯区长胡耀南也接到宋醒要来白泥屯清乡的文告,一时惊慌失措、忐忑不安。

是年五月,宋醒率领大队官兵来到白泥屯驻扎。部队刚住下,宋醒随即派兵按照掌握的材料,秘密将罪大恶极的土豪、暗匪、杀人地痞通通抓来关在大庙里,严加看守。官兵驻扎屯上,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待到赶场天,宋醒安排士兵在四个路口烧开水给赶场的老百姓喝,还放留声机给大家听,宣传清匪的重要性,发动老百姓协助官兵清除屯上匪患。随后,官兵在大街上布置刑场,押解一批被抓获的土匪来到大街,历数罪恶,用铡刀一一砍头示众。

这次清剿,其中杀了远近闻名的李素奎,一时震动白泥屯内外。区长胡耀南本来不敢叩见宋醒,一直躲在暗处观望,看见宋醒清乡是动真格的,更加心惊胆战,立即外逃躲避。

对于胡耀南迟迟不来报到,宋醒也不着急。他暗访得知胡耀南虽不适宜做地方官,但其人也不邪恶,还挺有学问。宋醒经过仔细核查,委任了地方绅士谢子南做了白泥屯区长。胡耀南在得知老先生徐方科写对联——“解放黎民安世界,劈开魔障镇乾坤”送宋醒而得到奖赏的情况下,想试探宋醒对自己的态度,于是写诗一首遣人送呈宋醒:

忧国忧民是好官,素孚众望献壶浆。

分清泾渭包文正,公正严明镇四方。

宋醒接诗,不置可否,回示了两幅手绘图画。第一幅:一头大猪拱进菜园,满园乱七八糟,标题是“胡耀南当区长”。第二幅:一个园丁手提水壶在花园浇灌,满园花草茂盛,标题是“胡耀南当校长”。

胡耀南得画,内心释然,第二天就跑到老街指挥部拜访宋醒。宋醒朗笑抚慰:“你跑个啥哟,快回来办学!”胡耀南受宠若惊,提出办学没有校舍,宋醒命令谢子南号召全屯民众去拆法杓匪首杨少武家的大房子来修学校,拆湾寨匪首郭昌廷家的石碉来修教师宿舍。学校竣工后,按照宋醒指令命名为“大定私立育才学校”,胡耀南为首任校长。

1933年,白泥屯又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阮俊臣。

阮俊臣是四川古宋县回龙场人,出身地主家庭,叛逆出来参加革命。1933年初,已任黔军营长的阮俊臣联合上司旅长郑绍阳和绿林武装头领石保川密谋发动古宋暴动。由于石保川提前行动,暴动失败,阮俊臣只得带领所部在川滇黔交界一带活动。

是年五月,阮俊臣率领千余人马从赫章经水城开来白泥屯,驻扎在鼠场李家寨。阮俊臣的部队吃粮向大户摊派,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上等之人差我钱,中等之人莫照闲(不相干);下等之人跟我走,每月给他十元钱。”一时,鼠场、坐脚的许多干人报名参加了他的队伍。

阮俊臣的部队在白泥屯活动了两个多月,打了半边岩大地主刘国之和旮溪大地主陈家佩家,抄了大地主尚明义(一说尚明九)、尚从勋两家,搜得大批银子和鸦片烟。地主尚克斋看势头不好,赶紧装运1000斤大米和300斤腊肉送到阮俊臣部队上;老街富户杨佐清怕阮部上门找麻烦,急忙送上礼物,将儿子拜寄阮俊臣做干儿子。

阮俊臣部在白泥屯大户家抄获的粮食,大部分供给部队作粮饷,其余的分给贫苦农民以及当地那些参加他部队的士兵家属。                                                                                                                           

闰五月,阮俊臣的部队开赴大兔场,在王家寨分别打了核桃园鸡场地主郑建修家、王家寨地主王克清家和塔山脚地主柯云臣家,最后,返回水城经赫章去了云南镇雄。

1936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大(定)毕(节)创建革命根据地时,阮俊臣率部参加了“贵州抗日救国军”,阮部为第三支队,他本人任支队长。

阮俊臣的队伍在参加红军前夕来到白泥屯,人们只把他当“吃大户”的看待。但是,当地老百姓很清楚,说阮俊臣拖的“摊”(队伍),和别的不一样,不随便抢人,也不随便杀人,许多干人还沾了他的光。


热锅蚂蚁与“小台湾”


1941年,历经十年的呈请建县与勘界纠结终有结果,民国贵州省政府批准设置纳雍县。白泥屯纳入纳雍县治下,纷争锐减,稍有偏安。

新中国成立后,民国贵州省主席谷正伦按照蒋介石要把贵州作为阻挡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坚固堡垒的旨意,拟定“应变计划”,委派贵州保安司令韩文焕赶到毕节,召开毕节九县“联协会议”,实施应变计划,命令各县县长组织地方武装,收编土匪及散兵游勇,与解放军进行长期游击战争;决定把纳雍白泥屯建成黔西北反共指挥中心,建立大西南游击根据地。

截图_选择区域_20240215190209.jpg

今日百兴镇(资料图片)

民国纳雍县长谢德光积极推行“应变计划”,成立“预备兵团”,亲任团长,妄图抵抗解放军,做垂死挣扎。中统特务毛瑞仁和纳雍财政科长陈绍卿先到白泥屯,积极布置应变。他们召集乡保甲长、地方绅士开会,大肆宣传白泥屯是大陆的“小台湾”。随即统计枪支弹药,征集民工修筑碉堡,设立哨卡;把屯上新猴场岩洞打造成为军用物资仓库,把海坐四方洞建为军火仓库。

19491115日,杨勇、苏振华率领解放军二野5兵团解放贵阳。21日,解放军47师奉命解放毕节,从贵阳出发向毕节进军。

1126日,解放军先头部队抵达大定响水,国民党毕节专署专员、贵州西北行署副主任兼保安司令廖兴序一边安排保安12团团长王孝传到大定归化、法寨河一带阻击解放军, 一边率毕节县长吴庭芳、保安副司令万邦贞及其部众仓皇逃到白泥屯。随后,贵州特务头子桂永清、政工处长赵作孚等人也带领残部赶来白泥屯聚集。

“山雨欲来风满楼”。短暂时间,白泥屯上人员爆增、道路堵塞,国民党军政要员扎满,军警宪特云集,紧张空气弥漫。

谢德光坐阵纳雍指挥,负隅顽抗,其实心中无底,惶惶不可终日。在得知王孝传兵败逃去白泥屯,解放军已经解放毕节,攻取纳雍维新(小兔场)之后,知道所谓布置的多重防线已经不起作用,遂销毁档案,带领县政府属僚及保安团心腹唐成章、李品山等仓皇逃往白泥屯集结。

解放军势如破竹,1216日解放纳雍。在强大的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下,国民党黔西北绥靖司令、271师师长刘鹤鸣率其保安几个团在水城宣布起义(投诚),白泥屯匪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躁动不安,“小台湾”一阵骚乱:廖兴序、桂永昌、赵作孚等军政头目慌忙从白泥屯逃逸,跑出纳雍县境,后来在各地剿匪中分别受到惩处;谢德光逃回水城老家,后迫于形势跑到毕节投诚受审;经与前来的解放军接洽,代理副县长黄惠民带领伪政府和保安团残余人员60余人从白泥屯被带回纳雍接受审查。

“好个白泥屯,四条路口进。来时骑大马,去时拄拐棍。”多少达官显贵,没有初来乍到骑着高头大马时的耀武扬威,灰头土脸仓皇出逃白泥屯。最后的军政残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押解下,灰溜溜拄着拐棍,狼狈走出白泥屯。

今日白泥屯,与旧时代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百兴、曙光两座城镇日新月异,屯外道路四通八达,宽阔明亮;美丽的纳雍河畔,平湖荡漾,波光粼粼;屯上百姓人家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今日白泥屯,经济百业兴旺,发展迎来曙光。(作者单位:纳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