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陕西会馆——耀亮着革命文化光芒的特色建筑
陕西会馆——
耀亮着革命文化光芒的特色建筑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张 宇 朱 欣  发布日期:2024/2/15 阅读次数:

在七星关城区中华南路41号,藏着一处看似不起眼的古老建筑陕西会馆。

据了解,陕西会馆系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在毕节的盐帮客商筹资修建,又称“陕西庙”或“春秋祠”,解放后曾作为原毕节县第三国营旅社,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贵州毕节段的17个文物景点之一。

陕西会馆坐东北向西南,由临街门面、戏楼、大殿、厢房、钟鼓楼等组成,建筑布局为中轴对称的三重殿宇建筑单体组合,四周有高达7米的青砖空斗风火山墙环绕保护。

陕西会馆门面系青砖粉面墙,大门横额至檐檩之间有石刻斗匾嵌于墙中,镌刻“春秋祠”三个大字。沿着青石阶走进院内,眼前的景象让人豁然开朗,粗壮整齐的大柱子、方正光滑的青石板、美轮美奂的青砖墙、画栋飞甍的戏台、精雕细刻的回廊等,无不在诉说着其昔日的历史和辉煌。

截图_选择区域_20240215184743.jpg

陕西会馆内的戏楼

院内环境清幽,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虽与外面仅一门之隔,却给人以出则繁华、入则静雅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会馆还曾是上世纪30年代贵州地下党外围组织——“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的主要活动地。

根据当时的形势,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经常利用文学、诗歌、绘画、音乐、话剧、歌咏等文艺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及抗日主张,并在毕节城区组织联络了一批抗日救亡先进人士,通过积极筹备后,最先在城中女子小学(今毕节二小)成立了“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组织进步青年和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陕西一角.jpg

陕西会馆一角

在当时,陕西会馆地处繁华地带,场地宽敞,有戏楼、庙宇等作掩护。林青等在陕西会馆开展的一系列革命宣传活动,扩大了党在毕节的影响,给党组织的建立、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让熊熊的革命烈火燃遍了毕节山城,为党组织和红军进一步在贵州开展革命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时光飞逝,如今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但陕西会馆仍屹立于七星关城区,成为毕节独具历史价值和承载毕节红色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着毕节试验区的沧桑巨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