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丁宝桢和他的孙子丁道敏
丁宝桢和他的孙子丁道敏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发布日期:2024/2/11 阅读次数:

随着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丁宝桢》的热播,丁宝桢的家世和家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丁宝桢的第五代孙丁健在《丁文诚公家信》里详细披露了丁宝桢的家世和家庭,由于文献资料阙如,有些地方存在错误。数年前有幸获得丁道敏的科举齿录(资料来源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现将其整理并考释,希望能对研究丁宝桢家世和家风有所帮助。


从名门望族到仕宦之家


光绪二十年(1894),丁道敏参加顺天乡试,以第229名的成绩考中举人。光绪二十年九月十三日(18941011日)的《申报》(上海版,第7714号)第2页刊载《电传顺天乡试题名全录》,载有“丁道敏,贵州”。是年九月十九日(1017日)的《申报》(上海版,第7720号)第9页刊载《甲午科顺天乡试官板题名全录》,载有“丁道敏,贵州贵筑”。“官板”的权威消息,内容比“电传”详尽,丁道敏的籍贯为贵州贵筑(今贵阳)。

丁道敏,字榆生,号树人,行五,光绪丁丑年(1877)十月初五日吉时生,系贵州大定府平远州副榜,民籍,出嗣长房,兼祧本支。乡试中式第二百二十九名,保和殿覆试三等第三十七名。妻待聘。

曾祖世芬,嘉庆庚午(1810)科优贡,镇远府学训导,敕授修职郎,诰赠光禄大夫。妣氏谌、魏,敕封孺人,诰赠一品夫人。祖宝桢,道光癸卯(1843)科举人,咸丰癸丑(1853)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四川总督,赏戴花翎,赠太子太保,予谥“文诚”,入祀贤良祠,诰授光禄大夫,《国史》有传。妣氏谌,诰封一品夫人,奉旨旌表节孝。

父体常,附贡生,刑部郎中,二品顶戴,赏戴花翎,现任甘肃巩秦阶道。妣氏谌,诰封夫人。本生父体勤,知府衔,直隶山海关通判,诰授朝议大夫。本生母氏傅,诰封恭人。胞叔体仁,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敕授文林郎,以孝行,奉旨崇祀孝弟(悌)祠,并准建祠建坊,事详本州州志。寿鹤,光绪丙子(1876)科举人,庚辰(1880)科进士,刑部主事,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诰授中宪大夫。体晋,恩赏郎中。

胞兄道钟,幼殇。道臣,五品衔,兵部主事,诰授奉政大夫。道源,光禄寺署正。道津,二品荫生,刑部主事。族繁不及备载,世居平远城外怀忠里。

丁道敏的科举齿录不仅详细记录其姓名、字号、排行、生年、籍贯、出身、乡试等内容,还载有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诰封以及胞叔、胞兄的情况。追溯丁道敏的家世,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家教严格,可谓平远州的名门望族。

丁道敏生于书香门第,长在仕宦之家。高祖父丁必荣(字建业)、曾祖父丁世棻、祖父丁宝桢(字稚璜)、嗣父丁体常(字慎五)、生父丁体勤、三叔丁体仁(亦名体静,字乐山)、四叔丁寿鹤(原名体成,字子美)等人均在朝廷为官。丁必荣官至四川保宁府昭化县知县,丁世棻官至贵州镇远府学训导,丁宝桢官至四川总督,丁体常官至护理广西巡抚,丁体勤任直隶山海关通判,丁体仁任国史馆誊录,丁寿鹤官至刑部主事,丁体晋官至直隶试用知府。

丁体仁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国使馆誊录,议叙知县,敕授文林郎,同治十年(1871)三月病故,在葬母谌氏后“数日而卒”,年仅21岁,因此“以孝行,奉旨崇祀孝弟祠,并准建祠建坊”,事迹详见光绪《平远州续志》。该志卷之八“艺文传”载有谌金寿的《旌表纯孝丁君乐山传》,抄录并整理如下:

丁大令(印)体仁,字乐山,以誊录叙知县,文诚公第三子也。性诚孝,有器识,善体亲心,怡色婉容,久无间。随侍山左(山东省)节署,其尊人贤劳王事,不遑启处,悉家政委之,纪理无少紊。每夜焚香,告天祝亲寿。母命侍疾,数月不解带,药饵必亲尝,不假手婢媪。疾渐笃,作缄书愿以身代,长跪风雪中焚告。未几卒。视敛葬毕,伏床不起,勺饮不入口,数日随卒。执事以闻,奉旨许所在建坊立祠,并入京师忠义孝弟(悌)祠。

丁道敏为丁体勤的次子,在同父兄弟的排行是老五,丁宝桢在家信中将其称为“老五”,胞兄从长到幼依次为丁道钟、丁道臣、丁道源、丁道津。山海关古称榆关,从丁道敏的表字来看,他出生于山海关。当时,生父丁体勤任直隶山海关通判。根据齿录记载,丁道敏生于光绪三年(1877)十月初五日,祖父去世时,他年仅9岁。光绪十二年(1886)五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伊孙丁道臣、丁道源、丁道津、丁道敏均着俟及岁时由吏部带领引见,用示眷念荩臣至意。”光绪十二年五月初九日(1886610日)的《申报》(上海版,第4723号)第1版刊载《本馆接奉电音》予以报道。

丁道敏的大哥丁道钟,幼殇。《丁文诚公家信》关于“伯兄应该是体常之妻谌氏所生”的说法有误,“伯兄”应为丁体勤之长子丁道钟。二哥丁道臣,同治七年(1868)生于济南,以荫生出身,官兵部主事,诰授奉政大夫。三哥丁道源,字溯根,同治九年(1870)生于济南,光绪十五年(1889)经吏部引见,奉旨以光禄寺署正用。四哥丁道津,字佩瑜(又作沛渔),同治十三年(1874)生于天津,二品荫生,在清朝时历任刑部主事、署山东兖沂曹济道、山东提法使等职,在民国时历任署理山东布政使、上海中国银行行长、财政部库藏司司长、吉林财政厅厅长、甘肃财政厅厅长、山西省河东道盐运使等职,后在上海家中赋闲30余年,19536月受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60年在北京病逝。丁道津是资深的美食家,“精饮食,每有宴集,尝为提调,并授烹调之法”。


深受祖父恩泽和家风熏染


在丁道敏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予的教育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他5岁时就来到丁宝桢的署邸读书,深受祖父丁宝桢的恩泽和家风的熏染。

光绪八年(1882)三月,丁体勤带领一家人从保定出发,经太原去四川看望丁宝桢。是年四月初五日,丁宝桢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说:“修修(丁体勤的乳名)来信云,渠已定于三月二十七日自保定起程,由太原(当时丁体常在太原候补实缺)一路来川,约计其行期初十外始可抵太原。又在公寓稍延数日,大约须六月初、中旬内始能抵署。其时一路均觉炎热,修修夫妇及各小孙男女等冒暑远行,殊为记念。尔可谆嘱修修,沿途一切须小心调理,天热尤不可食凉物,不可一味贪凉,恐妨腹泻、受暑等症状,其切嘱之!”

丁体勤一家的到来,让丁宝桢感受到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丁宝桢聘请三位私塾老师,教授五子丁体晋(字康侯)及四位孙子的功课。光绪八年(1882)十一月初八日,丁宝桢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说:“修修在此,大小亦均清吉。历生(丁道臣的乳名)、济生(丁道源的乳名)已经上学,请遵义王先生(系拔贡)教读,人甚沉静。历生、济生聪明亦好,将来或可望有成也。卫生(丁道津)及小老满须另延一师,始能教得及。已另请一孔先生,系贵阳人,亦颇严谨。小老满非得严师无益也。”丁道敏的老师为罗著卿。光绪十年(1884)九月初十日,四川尊经书院山长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写道:“丁八郎(丁体晋)、小五郎(丁道敏)之师罗著卿……”

光绪八年(1882)至光绪十二年(1886),丁道敏随祖父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所读书。丁宝桢对5岁的丁道敏尤为喜欢,在信中称“老五为尤可爱”。因丁体常无子,丁宝桢有意将其过继给丁体常为嗣。光绪八年(1882)八月初五日,丁宝桢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说:“修修及其媳携各孙儿女等到署后,均皆平顺,沿路并无受暑及一项病痛,尤为可喜。老二(丁道臣)、老三(丁道源)两孙,读书亦渐有明机,老三尤觉聪明。将来老四(丁道津)、老五(丁道敏)两孙均能读,而老五为尤可爱,此子先行,继于尔作首引子,然须俟稍长大后,始能同处。缘其年甚小,不便离娘,若强之使离,恐其挂欠生病。尔可与尔媳说之。”

光绪九年(1883),丁宝桢改变主意,在信中表示以丁道津为丁体常的嗣子。光绪九年(1883)十月二十八日,丁宝桢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说:“修修四子,历生、济生指日可成,老四亦聪颖非常,现作五字对,大有意境,不似寻常作对。我已定准以之继为尔子,明年或可送之前来,但恐担搁其读书事耳。”

光绪十年(1884),丁宝桢在信中表示将丁道津过继给丁体常作为押长子。光绪十年(1884)四月初四日,丁宝桢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说:“署中大小均平安。老八读书甚好,且肯用心,已在学对,平仄甚调,写字亦有笔仗(指书画诗文的风格),记(性)、悟性均佳。历生、济生更好,济生尤胜,现在学作古文,议论、笔路(写文章的思路)甚开展。历生文虽平平,而诗已大有成就,将来此两孙必能成材。老四我已定,令继与尔作押长。其气象甚英伟,读书、记性、悟性尤甚于历生、济生。甫满九岁,《诗》《书》《易》《左传》《朱(子)语(类)》均读完,且能熟背,可喜之至。已学对五字对,甚好,心又极纯,此子将来必成大器。老五现同老八同师,亦甚聪明,尤难其心专不纷也。”

在丁宝桢致丁体常的家信里,先以丁道敏为嗣,后以丁道津为嗣。丁体常嗣子是丁道津还是丁道敏?光绪二十年(1894),丁道敏中式举人,仍在齿录里明确“出嗣长房,兼祧本支”,并称“父体常”“妣氏谌”和“本生父体勤”“本生母氏傅”,这离丁宝桢去世已有8年,说明事实上应该是丁道敏出嗣长房,为丁体常嗣子。后来,丁体常的侧室俞氏生子丁道周、丁道同,“公得子既晚,教责不少贷。其孤道周、道同,从从兄道源等教”。

光绪二十年(1894),丁道敏在顺天乡试中考中举人,在保和殿覆试名列三等第37名。丁道敏天资聪颖,读书用功,丁宝桢赞其“亦甚聪明,尤难其心专不纷也”。丁道敏考中举人时年仅17岁,与丁宝桢24岁考中举人相比早了整整7年。

丁道敏中式举人后,其生平事迹有待查考。民国五年(1916)六月二十日,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里写道:“丁五郎来,孙妇弟也。”此时,丁道敏39岁,距考中举人已经过去22年。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丁道敏的人生轨迹值得继续探寻。(本文写作中,参考了《清实录·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四》《丁文诚公遗稿》《丁文诚公奏稿》《丁文诚公家信》《丁宝桢手订〈年谱〉稿本考录》《平远州续志》《湘绮楼日记》《申报》等资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