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护好生态“高颜值” 写就绿色富民文章——毕节市推动绿色发展走笔
护好生态“高颜值” 写就绿色富民文章
——毕节市推动绿色发展走笔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陈泽劲  发布日期:2024/2/7 阅读次数:


青山泛翠,绿色生金。秋冬时节,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朝门村依旧如诗如画,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荣获“贵州省森林村寨”的朝门村森林覆盖率达72.3%,好生态带来好风景、好“钱景”。朝门村大力发展茶叶、生态稻米和经果林等绿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点,“生态饭”越吃越香。在开办农家乐的基础上,村民姜光富开民宿、养鱼、养鸡、种经果林,摇身一变成了致富带头人。用姜光富的话来说,自己靠着好生态端起了“绿色饭碗”。

2.jpg

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供图/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磅礴乌蒙,一山一水皆成美丽音符,吹奏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进行曲。

2023年,毕节市制定《关于加快林业现代化推动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久久为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绿色产业、生态产业风生水起,绘就了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画卷。

做好植绿添绿文章

大地披绿挂翠,山河展露新姿。128日,兔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七星关区鸭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志愿者在该镇煤冲社区开展2023年春节义务植树活动。经过挖坑整地、放入树苗、培土压实等环节,300余株板栗树苗迎风挺立,为大地增添一片生机。当日,毕节市同步设置8个县级植树点、252个乡级植树点,共2.75万人参与植树活动。这是毕节市连续9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开展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活动。

持续加大“护绿”力度,织牢生态保护的网底。毕节市一以贯之做好植绿添绿文章,持续掀起植树造林高潮,筑牢绿色屏障、厚植绿色底蕴,给广袤大地添置绿色“外衣”。

厚植绿色根基,毕节步履铿锵。毕节市通过撬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打破传统的国家财政单一投资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协同推进一、二、三期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42.81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10万亩、治理石漠化285.8平方公里。打造市级义务植树基地1个,2023年完成义务植树960万株,绿色面积不断扩大。狠抓国土绿化试点示范,以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至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沿线36个乡镇为重点,按照“一区两带”的布局,采取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经营措施,对乌江流域实施面积达19万亩的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是国家启动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三年来,全省目前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统筹推进现有林改培、退化林修复等项目建设,完成森林质量提升工程140.43万亩;按照“1+8+N”(市农发集团+8个县毕绿公司+多个施工班组)的运营模式,2023年完成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86.86万亩;持续推进完成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织金县国有桂花林场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建设8500亩。

大力实施绿色引领行动,毕节市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绿水青山更加生机勃勃,不断夯实生态之基,厚植绿色底蕴,实现绿化与美化相统一,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发展新高地,在乌蒙山水之间绘就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图景。

完善生态保护网络

赫章县水塘国有林场总面积35094亩,林地面积32381亩,遍布华山松和杉树。王富明等护林员每天用脚底板“磨”,全身心保护森林里的一草一木。

“除了‘守关口’,我们还‘盯重点’‘包山头’,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要作业现场等利用无人机高空勘测监管,并安排护林员分区域轮班值守,24小时保护森林。”赫章县水塘国有林场场长曹胜向记者介绍,“护林员不仅要防火,还要防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环境,关注树木健康情况。”

健全生态保护网络,毕节市上下同欲,奏响同心护绿的乐章。

毕节市出台《毕节市深化林长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林长制”改革,全面推行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按行政区域划分林长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主体责任,全市共设立林长10844名,续聘(选聘)生态护林员36267名,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面积1384.31万亩。发挥数字林业改革优势,打造“智慧林长”,推进巡林具象化。探索建立“林长+河湖长”“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场长”等工作机制,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清风行动”、打击毁林毁草“清违行动”和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清源行动”。全市违法图斑数量下降62.25%,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积极推进林长制主题公园建设,深入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2022年,毕节市入选全国第一批林业碳汇试点市。毕节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林业碳汇改革工作,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制定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与司法机关协作判决全市第一个“以碳代赔”生态修复补偿案例。

2023年,毕节市全面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颁发5张林业碳票,涉及森林面积7.16万亩、碳减排量28.3万吨,完成林业碳票融资贷款4800万元、碳票交易16.91万元、碳票保额500万元。在全国率先探索“以碳代赔”修复生态新模式,全市共办理了“以碳代赔”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件。

1.png

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披绿装(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摄)


推动绿色产业富民

走进大方县油杉河景区崔苏坝草原,青山绿树环绕下,一片盎然生机。油杉河景区坚持“修复生态保护资源、招商引资开发资源、发展旅游共享资源”的理念,昔日的穷山沟披上了绿装,当地群众享受到“绿色福祉”。通过在景区工程务工,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约2.7亿元。景区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加了经营性收入。

每到节假日,仙宇屯外的望仙楼农家乐人群熙攘。农家乐老板李泽艳介绍,每年收入约40万元,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就餐达71桌。其他从事小吃、烙锅生意的村民,每天有100200元的纯收入,旅游旺季每月平均收入近1万元。

如今,一幅幅以生态为底、以绿色为径的幸福美丽画卷,在大方县铺展绘就,清晰可见。

“我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释放生态红利,让更多群众受益,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共赢。”大方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祖亚说。

大方县红火的林下经济只是毕节市壮大林业经济、推动绿色产业富民的一个典型例证。

通过实施林下特色养殖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森林资源培育工程,毕节市大力发展以纳雍滚山鸡、七星关七彩山鸡、田坎药焗鸡和土鸡产业为主的林下养禽产业,以七星关区、大方县、赫章县为重点发展天麻种植产业,开发利用野生林下产品资源,打造森林旅游、康体养生、露营休闲等“大健康”业态,做强林下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毕节市完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8.5万亩,完成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森林面积420万亩,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积极开展刺梨、核桃、油茶、柑橘种植及高接换优等技术培训8期,完成中央财政推广示范项目6个、省级推广示范项目2个、省林业局科研项目1个。种植林下天麻22.07万亩、实现产值30.24亿元,成为贵州省天麻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州)、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林下竹荪、冬荪种植3万余亩,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一。

成绩属于过去,实干续写精彩。2024年,毕节市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动林业工程建设、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在助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的征程中,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做大做优生态富民“蛋糕”。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