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丁宝桢和他的父亲丁世棻
丁宝桢和他的父亲丁世棻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发布日期:2024/1/2 阅读次数:

丁宝桢的父亲丁世棻(原名丁仕棻),乾隆四十九年(1784)出生于贵州大定府平远州怀忠里右五甲牛场(今织金县牛场镇),道光三十年(1850)七月卒于贵州镇远府学署,享年66岁,敕授修职郎(正八品文职散官),以子丁宝桢贵,诰赠光禄大夫,咸丰六年(1856)十二月入祀乡贤祠。

1.png

丁宝桢画像(资料图片)

丁世棻专力读书,功夫亦好,嘉庆十五年(1810)优贡,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镇远府学训导。他一生厚道正直,重视教育,良好的家风对丁宝桢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如丁宝桢在家信里所说:则我所亲承教训,其居心行事之厚道、正直,实为吾家积德不浅。


幼秉庭训 传承家风


丁世棻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丁必荣官至四川保宁府昭化县知县。丁世棻读书用功,在26岁时以优生选送国子监深造。嘉庆十五年(1810)十一月初八日,提督贵州学政钱学彬报部:题为岁试报部优生共计十二名,谨会同抚臣秉公考验,选得麻哈州学廪生艾显宗、平远州学增生丁世棻二名,堪以送入太学肄业。此后,他在乡试中屡次落第,不能中一举

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58岁的丁世棻以优贡选官,任镇远府学训导,同年七月赴任。道光《平远州志》卷之二十一选举记载:丁世芬,嘉庆十五年(优贡),任镇远府训导。《大清搢绅全书》(道光二十三年春)贵州思南府·镇远府记载:复设训导丁世芬,大定人,优贡,(道光)二十二年二月选。

丁世棻在镇远府学训导任职8年后,道光三十年(1850)七月初一日卒于镇远府学署。丁宝桢从京师赶回镇远府处理后事,先是自京师归,沿途患疟,至镇远犹间日一发,久不愈。遂值先府君艰,乃知天之以疾困予,欲留侍先府君数月也。不然,病一瘳即促令归矣。是年八月,丁宝桢由镇远扶柩回乡,安葬于本境平寨之青山口20006月,丁世棻墓被织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世棻元配谌氏、侧室魏氏,生有四子,长子丁恩选(恩显)、次子丁卓选(立如)、三子丁琼选(宝桢)、四子丁魁选(字梅村)。丁恩选天资聪颖、工于楷书,深受平远州知州易凤庭赏识。丁卓选性刚,豪迈不羁,少时不喜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绝留心时务,以捐贡代理龙里县训导。丁魁选为庠生,恤赠湖北荆州府知府。

丁世棻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对丁宝桢的影响极其重要。丁宝桢晚年时,在自订年谱里回忆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四月,始发蒙,读诗、书、经。”“六岁,先府君命读《朱子大全》,并读《四书》朱注(《四书集注》)。”“九岁,始作文。题为从我于陈蔡者一句初作起讲,先府君谓意思甚好,命试续作提比(明清盛行之八股文中的一部分)。”“十岁,文始成篇。先府君命:自今作文,专习名家,勿学时墨、坏文品。’”由此看出,丁世棻对丁宝桢教育非常严格,希望丁宝桢通过科举走入仕途。

丁宝桢幼秉庭训,从小接受着科举入仕、博取功名的教育。丁宝桢不负期望,13岁时参加平远州岁考,取列长案(科举时公布县考等第名次的长榜)第三名14岁时参加大定府院试,面试顷刻艺成,得到贵州学政陈铁桥的嘉奖。17岁时以古学取予优例,录入新案第三名18岁时参加贵州省乡试,不幸落第。道光二十三年(1843),24岁的丁宝桢中试第二十名举人。咸丰三年(1853),34岁的丁宝桢以第二百二十四名的成绩考中(三甲)进士,由此走上仕途之路。

在丁宝桢的眼里,丁世棻治家严于子姓,内外不稍假辞色。他对父亲的教诲始终铭记于心,不仅为其修墓立碑,还为其诞辰百年举行家祭。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一日,在丁世棻诞辰100周年之际,丁宝桢在四川总督衙署举行家祭悼念父亲,四川尊经书院山长王闿运在日记里写道:七月己卯朔,大雨。稚公家祭,招饮。

家风正,则后代正。丁宝桢在家信中,常常提及父亲的影响,并向子女宣扬良好的家风。光绪二年(1876)五月初十日,丁宝桢在致长子丁体常的信中说:试思从前我们在家时,一家大小仆妇人等,亦有三四十口,而祖父每年所用至多不过四百金。其间穿衣吃饭,不过不人人穿绸缎,而布衣则每人总有二件;不过不人人吃肉,而每日二三斤肉,亦终年必有,究未尝十分减色。说完父亲的节俭、忠厚之风,他再对子女谆谆教导:试思我等果何德、何功,而人受其灾,我享其福乎?是皆我祖与父数十年忠厚忍让之所留贻,天故报之于今日,且所以报之者,亦至优极渥,无以复加!我等处此,必须立志刻苦,遵率祖父家规,再加之以厚道,再加之以谦让。遇好事则必做,有坏事则必改,庶几不致获罪于天,而家道可久。

光绪九年(1883)五月初四日,丁宝桢又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说:迨至我身,幸博一第(考中举人),当时已觉仅有,不料又成进士,点词林(钦点翰林)。试思我之功夫,能如曾祖、祖父乎?不能也,不能而何以能中举、中进士?此皆祖宗之德泽留贻,以令我身受之也。厥后历官,外位擢升督抚,是则吾家万万梦想不到之事。在他看来,而我忽得之,此可见吾家祖宗,累代忠厚谦让,不敢行一坏事,不敢存一坏心,德之所积,报之于我。而我自问受祖宗之遗荫,蒙上天之覆育,数十年来回思,并无一德一善一行足以上答天恩、祖德,时深惴恐,惧日久必致颠覆

2.png

织金县凤西书院(资料图片)

在父亲的影响下,丁宝桢为官清廉,并把良好家风传承下去,对子女多加约束。光绪六年(1880)二月二十五日,丁宝桢在致丁体常的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我日望尔之作一清白官,以增祖父之光,而遗后世之福,尔须深体此意。


念切乡关 惠泽桑梓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丁世棻任镇远府学训导时,积极响应平远州知州徐丰玉的号召,捐银150两,以作凤西书院、节孝祠修建之款。

徐丰玉经过实地踏勘,查州书院旧建凤西,不敷(够)经费。传经绛帐(师门﹑讲席之敬称),既乏束修之羊;问字青毡(毛毯),莫继饔飱(早饭和晚饭)之米。致令观摩徒切,类聚无常。本州幸拔春华,弥殷秋实,爰分鹤俸(官俸),用策龙文。惟乐奏《九韶》,岂一蘷之已足;裘章五服,集千腋而始成,于是在《劝捐启》里发出号召:愿诸君共切芝培,同敦梓谊。抗心希古,永传夫礼乐诗书;有志斯文,何分于士农工贾。至捐输成例,详请褒荣。或秩署头衔,或名标绰楔(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观高鳷鹊(传说中的异鸟名),卜他年健翮风生;山著凤凰,期此日吉光云集。各宜金诺,共体玉成。

徐丰玉带头捐廉银200两,劝谕士民踊跃捐输,共筹银17549两,其中:前任山西大同府知府谌厚光捐银400两、安南县教谕黄永祺捐银300两、云南易门县知县谌厚泽捐银200两、贵阳府学训导黄榘彬捐银150两、镇远府学训导丁世棻捐银150两。徐丰玉率吏目马文焕督理监修,并派绅士李国勋等人庀材鸠工,遂使书院和节孝祠落成。

这件事得到贵州巡抚乔用迁的高度赞扬。乔用迁在奏折《请议叙官民捐修平远州书院祠宇疏》里,云平远州书院年久倾颓,州属向未设立节孝祠,均需修建,以育人材而彰潜德,请求朝廷对捐修书院、祠宇并捐田收租、积储义仓谷石的官民,循例给予议叙,除士民捐数无多,由臣督饬该州奖以花红(银)、匾额外,其捐数较多之民人邱裕赋、童生谌厚继等三十九名,仰恳天恩,交部分别议叙,以示奖励至平远州知州徐丰玉……现任贵阳府训导黄榘彬、镇远府训导丁世芬各捐银一百五十两,可否一并交部议叙?经吏部议叙,丁世棻被敕授修职郎,为正八品文职散官。

在丁世棻的影响下,丁宝桢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设馆授徒,把自己的治学经验倾囊相授,还捐银重建崇圣祠和凤西书院、为兴贤义塾题写匾额,造福桑梓士林。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宝桢在平远州城之文昌阁设馆授徒,时间长达三年,从游者众多,其中6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27岁时,始设教于州城之文昌阁,从游者十一人28岁时,是科会试未赴,仍于文昌阁设教,获隽者四人,补廪生者二人29岁时,设教如旧,获隽者二人,直到30岁时才解馆闲居乡间,复请予设教,不许

同治九年(1870)冬,当了解重修凤西书院出现资金短缺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捐银600两作为修葺之资,以解燃眉之急。平远州知州陈昌言在《重修书院更名文腾记》里,云书院以历年兵练炊宿其中,栋樑弃桷朽如也,户壁棂牖空如也,几榻厨席荡如也。汉时学宫南箕北斗,此之谓也。急宜禀请大府,得振兴之,记载丁宝桢捐银修建书院的事迹,适东抚(山东巡抚)丁稚璜宫保筹来垦款四千两,更捐廉六百两,以为修葺之资。盖诸父老先有亟乞,宫保亦念笃乡关,而如其所请也

同治十三年(1874)冬,丁宝桢在请假回乡修墓期间,为坐落于化起的兴贤义塾题写匾额。光绪《平远州续志》卷之五学校记载:兴贤义塾,在化起蛇场,距城六十里,举人周光藻、监生王锡恩等捐建,置产延师,诲一方子弟,丁文诚公题曰兴贤义塾该志卷之八艺文记载有谌增模的《兴贤义塾序》,云甲戌(1874)岁,丁文诚公奉命回籍,闻是举,极力赞美,勉诸君任劳任怨,实力为之,以期久远。且云乡场设立书院,体制未合,易其额曰兴贤义塾’”。在兴贤义塾的带动下,平远州境内兴起开办义塾之风,可谓自是文风曰盛

光绪十年(1884),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捐银1000两修建平远州崇圣祠,以供奉孔子的父母神像。光绪《平远州续志》卷之二地理(下)记载:甲申十年(1884)重修崇圣祠。学宫岁久颓坏,时乡绅丁宝桢为川督,捐银一千两重建后宫余俱补修完善。该志卷之五学校记载:崇圣祠,年久倾颓,丁文诚捐银一千两重建并修理正殿及前后墙屋。

丁世棻和丁宝桢念切乡关,情系故乡教育事业,对织金人民影响深远。如今,丁公祠(丁宝桢陈列馆)、丁宝桢塑像在平远古镇相继落成,丁宝桢的故事仍在织金广为流传。(本文写作中,参考了《宫太保丁文诚公年谱》《丁文诚公家信》《平远州续志》《大定府志》《湘绮楼日记》等资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