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清代毕节“不栉进士”周婉如
清代毕节“不栉进士”周婉如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发布日期:2023/12/14 阅读次数:


周婉如(1824-1864),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自号“纫湘女史”,自称“吟秋山馆主人”,贵州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她与大定府人黄育德(号梅溪)结为伉俪,“泡影韶光隐自嗟,频将十指寄生涯”(《秋日寄锡侯五兄粤东》其五),同治三年(1864)冬去世,终年40岁。

周婉如幼秉庭训、谙习诗文、博通经史,通晓诗词音律,擅长书画,学问宏深,时有“不栉进士”之誉,著有《吟秋山馆诗钞》二卷、《吟秋山馆词钞》一卷、《吟秋山馆文钞》二卷。清代毕节名士杨绂章在《为黄母周孺人征诗启》里云:“盖居边隅者……若乃体擅玉台。方流银管,巾帼得水西之秀,闺房兼林下之风,如我黄母孺人者,有足述焉。”

1.png

周婉如画像(资料图片)


四川蓉城的幸福时光

周婉如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周奕采(字凤冈)为嘉庆九年(1804)甲子科举人,官至四川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知州。光绪《毕节县志》卷之六(上)《人物门(一)》记载,周奕采为嘉庆甲子科举人,官至四川绵州直牧。《周范履历》记载:“(堂伯叔祖)周奕采,甲子科举人,丁丑大挑一等,分发四川,历任定远、营山、清溪、金堂、成都县知县,绵州直隶州知州。”

周奕采的事迹鲜见于地方志,仅在同治《营山县志》里找到一条简短的记载:“周奕采,邑令,贵州人,刚正不阿,民怀畏之。”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对子女们的成长影响至深。道光十八年(1838),周奕采辞任绵州知州,带领一家人回到毕节,“时先君官蜀,戊戌冬依母、姊于里”(《宿摩泥》颔联夹注)。此时,周婉如年仅14岁。

周婉如家学深厚,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诗书满腹。她4岁时就随父亲周奕采寓居四川生活10年,与二姐秋圃、三姐莲芳、四姐香霓、五兄锡侯相处甚欢,读诗作画、听琴敲棋、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周婉如在家庭中年龄最幼,也最聪慧。在繁华的成都,她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幸福快乐的时光,“蓉城十载斗繁华,抹翠涂红共绛纱”(《检莲芳三姊所遗手画秋海棠便面》其三),“曾记兰闺共展眉,庭帏乐事总相宜。残棋敲破三更月,绛蜡销溶一卷诗。褚绣欣同春起早,倾心论到夜眠迟”(《春夜对月有怀香霓姊》)。

数年之后,她仍旧回味在成都的日子,“天涯雁杳怜同气,故国花开忆旧游”(《初秋感赋》其一),“琴清人月夜,还似旧同游”(《中秋夜月有怀秋圃、香霓诸姊》),“才得连枝话旧游,离筵忽又送金瓯”(《留别锡侯兄时有中州之行兼以送别》)。她在《秋日寄锡侯五兄粤东》其二里回忆旧事道:“回首蓉城五柳居,徵诗曾共鲁庭趋。簪花格妙人争羡,序雁班兰我尚雏。入世韶华真草次,中年骨肉死生疏。早知慧业能消福,悔煞髫龄识字初。”其三云:“曾解金貂掷酒钱,停车犹记鹧鸪天。疏窗听雨论诗夜,落叶登楼问字年。顾影浮萍轻去住,窥帘冷月忏团圆。峦烟嶂雨层层隔,珍重骅骝快着鞭。”

同治三年(1864)冬,周婉如寄寓四川云阳县官署,不禁想起在蓉城的情形:“蓉城曾记鲤庭趋,宦海升沉廿载余。旧种甘棠伤剪伐,手栽桃李转扶疏。触怀屡下思亲泪,不栉深惭读父书。往事未堪回首证,又将鸿爪印征途”(《云安官舍感怀》其二)。

2.png

 ▲周婉如《吟秋山馆文钞》上卷卷首(资料图片)     ▲周婉如《吟秋山馆文钞》下卷卷首(资料图片)

闺友谢嘉龄是周婉如在成都时的童年伙伴,“传家诗礼各趋庭”,两人才高识广,“曾向兰闺共风雨”(《云安官舍晤谢嘉龄两侄女赋此索和》)。分别后,她还常常想起谢嘉龄,“白帝风初劲,寒声欲满林。一钩今夜月,千里故人心。蜀国元鱼报,燕山有梦寻。合当重载酒,插菊共登临”(《月夜怀闺友谢嘉龄女史》)。谢嘉龄的死讯传来,周婉如肝肠寸断,“忍将此别说吞声,曾记河梁酒尚温”(《哭谢嘉龄女士》)。在云阳官舍,周婉如见到谢嘉龄的两个侄女,喜不自禁,“忆或蓉城听官鼓,椿庭添作居停主”(《云安官舍晤谢嘉龄两侄女赋此索和》)。

大定府城的悲欢离合

道光二十五年(1845),周婉如与黄育德结为夫妻。黄育德为大定府翰林黄士观的公子,雅善诗文。两人情投意合,可谓是神仙眷侣,令人称羡。

夫妻俩志趣相投,“犹记篝灯分影处,焚香共读二南诗”(《夫子省试别后作》其一),常在花前月下吟诗联句,一首首情致优美的诗句在亲友间传唱。《吟秋山馆诗词钞》收录的《同声馆坐月联句》,就是他们夫妻的联句。诗云:

三更秋夜月,

千里共寒光(纫湘)。

新菊横疏影,

残樨映晚香(梅溪)。

风高砧度急,

云敛雁过凉(纫湘)。

何处清箫弄(梅溪),

声声堕渺茫(纫湘)。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黄育德去省城参加乡试、去京城参加会试,夫妻逐渐聚少离多,“夫子别后,忽忽无聊。偶涉旧游之地,难禁抚景伤怀”(《娱闲室感旧并序》),“无奈别离多,抛了旧愁,新愁仍似旧”(《醉花阴》)。周婉如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加上身染疾病,善感多愁,遂在诗中发出岁月易逝、人生无奈之慨,“自拣药囊亲活火,西风寒透断肠时”(《夫子省试别后作》其三),“嫁衣尽典贫难补,药饵为生病未除”(《病怀寄外》其二),“空令岁月易蹉跎”(《秋日感怀集句,柬梅溪夫子》其二)。

道光二十九年(1849),周婉如迎来25岁的生日。她在《念五初度感怀》里感叹道:“念五尘寰逝水忙,又浇块垒入诗囊。壮怀卓荦谁知己?放眼悲歌我独狂。流水三千皆幻梦,春晖寸草负恩光。蹉跎莫问千秋业,转眼青春鬓欲霜。”

在《吟秋山馆诗词钞》里,闺怨诗、离别诗、怀人诗占了很大比重,深沉忧郁、情韵率真。在“娱闲室”生活,周婉如宵梦阑珊,寄情怀于千里,“孤灯独照影朦瞳,倚枕清吟怯晚风”(《病中寄娱闲主人》),“安得素心人,相与乐逸志。澹然复谁语,俯仰孤情寄”(《娱闲室晚眺》),“一灯孤影伴清寥,别赋初成魂暗销”(《娱闲室感旧并序》其四)。

3.png

周婉如《吟秋山馆诗词钞》(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摄)

咸丰五年(1855)九月,丈夫的去世让周婉如深受巨大打击,“曾记得、去年此日,蛮笺分析。同茧双丝缫未尽,心香一缕拼偎热。怪罡风、蓦地自天来,死生诀”(《满江红·丙辰重九吊娱闲主人》)。

咸丰六年(1856),周婉如在《丙辰夏五月吊娱闲主人》里,一气贯下、层层展开、跌宕有致,从“冷暖相依已十年,何堪草草赋游仙”的诘问到“半生多难君怜我,十载倾心我负君”的倾诉,从“噩耗惊传信转疑,灵幛一痛竟成痴”的震惊到“佳话而今零落尽,绯桃依旧傍妆台”的悲切,从“成连海上声初断,从此人间痛绝弦”的悲痛到“肠回锦绣回君醉,泪洒惊魂为我痴”的哀叹,作诗六首悼念丈夫。同治元年(1862),周婉如作诗《壬戌春过娱闲室感旧吊主人》三首,倾怀旧之情,诉孤栖之痛,“十载盟心香易断,半生清梦鸟难通”。

周婉如才高命薄,一生坎坷遭际,令人唏嘘,正如杨绂章在《为黄母周孺人征诗启》里云:“蓬户萧然,日复一日。嫁衣典尽,倚竹而翠袖生寒;侍婢卖回,剪彩而红丝长价。加以儿龄尚稚,女发初垂。压线拈针,十指作长城之恃;持筹握算,只身无寸晷之闲。岂真诗可穷人,何至词多薄命!”

吟秋山馆的轻吟浅唱

周婉如工诗词、擅绘画、通音律,在毕节时不仅与外侄章永康、姨侄杨绂章等人酬唱,还设帐授徒,杨吉甫、洪汉昭、洪云裳、吴俊卿等诗人皆出其门下。她在《步杨慎斋表侄原韵》里写道:“飘零何事客天涯,白帝风高落日斜。谢女才华工咏絮,江淹词赋更生花。双栽荆树人如玉,一曲离鸾月上纱。纵使忘忧堪佩草,杜陵今已叹无家。”遗憾的是,杨绂章的《留真集》未收录与周婉如唱和的诗歌。光绪十年(1884)八月,杨绂章为其征编诗词,由其子黄锡彤(名弓一)校勘问世,名曰《吟秋山馆诗钞》。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训明先生在《贵州书画家简论》里云:“周婉如的《吟秋山馆诗钞》刻本早已绝版。今年初,承涂月僧先生惠示毕节路叔航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十一日抄本,诵读再三,深感其诗词如空谷幽蕙,绝巘清泉,情真旨远,可谓明清以来黔中女诗人中之佼佼者。”

可喜的是,199511月,《吟秋山馆诗词钞》由毕节文化名人、原《乌蒙诗刊》主编盛郁文注评出版,让人们了解周婉如的身世和诗词成就。周婉如还著有《吟秋山馆文钞》,为精美手抄文集,馆阁体小楷,工整俊秀、娟秀流畅,大开本二册全本,目前仍由私人所藏。

周婉如与陈枕云齐名,在当时并称为“贵州两絮才”。北京大学教授杜珣先生编纂的《闺海吟——中国古近代八千才女及其代表作》(华龄出版社201212月出版)收录邱荪、路秀贞、周婉如、安履贞的诗各一首,并附传略。周婉如、陈枕云、安履贞被称为黔西北女诗人“三杰”[见《黔西北文学史》(上卷,古代文学卷·黔西北作家文学),母进炎主编,王明贵本卷主编,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10月出版]。

同治三年(1864),陈枕云避兵入蜀,在黄泥坡途中与周婉如不期而遇。周婉如作《途中晤陈枕云闺秀挑灯感旧不胜泫然因赠七律一首》相赠,诗云:

歧路相逢岂偶然,

莫教身世恨悭缘。

丁帘篆袅荒鸡夜,

甲帐风悽暮雪天。

契合三生欣旧雨,

沧桑一瞬忆当年。

穷途我亦悲摇落,

肠断空江月又圆。

陈枕云以原韵奉和,作《黄泥坡途次奉和周纫湘女士见赠原韵》。诗云:

林下风姿羡婉然,

相逢休更说缘悭。

无家我值漂流日,

慧业君来法界天。

齑臼才名羞众口,

梅花芳讯断今年。

罗浮此去知常健,

应得乡心月共圆。

故人相逢,悲喜交加、喜出望外。尽管“穷途我亦悲摇落”,无家可归,陈枕云期望“罗浮此去知常健,应得乡心月共圆”。此后,周婉如“时随李镇军(李有恒)眷属赴蜀,泸州中途奉防边之檄,复回永宁”(《舟雨》序),后寄寓于其妹婿云阳县令杨某官邸,在愁病交加中抑郁去世。

“(上阙)一盏黄酥酒。问茫茫大千,何者堪为吾偶?万转悲歌无着处,付与个侬销受。莫更讯、梅花身后。大抵人生都梦幻。侭语言、文字差堪久。身外事,复何有?(下阙)此番问世空回首。更饶他、悲歌代哭,文章自寿。从古聪明须乞福,此语能参也否?岂忏到、黄章紫绶。无碍虚空今打破,向天门、重索花前帚。再休向,红尘走。”这首《贺新郎·自挽》深沉忧郁,道尽人生的悲痛与无奈。

周婉如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凭借过人的才华,创作了许多经典诗词,成为贵州文学史上的瑰宝。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