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毕节,我深深爱恋的一座城
毕节,我深深爱恋的一座城
作者:文|李慧芳  发布日期:2023/8/14 阅读次数:


我诗意栖居的高原,住着毕节山城。

透过一朵盛开杜鹃花的花管缝隙,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光阴,看到的不仅是树干亲吻着岁月布满沟壑,浮想联翩的更是古城的古墙断壁、青石绿苔、人文市井、雕花镂窗,还有绸缎般微凉的女诗人。

毕节,我用绸缎般微凉的感觉恋着你,恋你充满古意的气息。这里曾流传着百年皇帝、千年土司的话语,遗留下的大屯土司庄园,穿透悠悠洪荒岁月,静默在寂寂时空隧道里,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自明朝起,中央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毕节在明洪武十六年(1383立排栅为守,有了古城最初的雏形。

仅仅立排栅为守这五个字,让人无尽臆想我们的祖辈戍守边疆、扎根要塞,建设东有龙盘山、南有虎踞山、西有灵峰山、北有文笔山和西北依山、东南临水的城池。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筑砖城。城墙设计有高大楼阁的五道城门:武安门、镇南门、西定门、拱北门、通津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县胡翘椿重建石城。

1.jpg

毕节大屯土司庄园(罗仕华 摄)


至此,一个从军事角度上看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快速崛起高堂庙宇、商贾豪门、人文市井、文化塑造。

这城池如烟如歌的岁月,多少冰河铁马的对垒,多少夫征妻守的等待,多少摇篮襁褓的稚笑,多少生动握手的言欢,多少书卷琉璃的古韵,多少雕镂檩椽的凿刀,成了后人追寻的根。

古城的古意离不开深幽油亮的青石板。遗梦青石板,手握丁香姑娘的那把油纸伞,穿上特别纳缝的棉底布鞋,迈着儿时蹦跳的步伐,踏在明朝时代修建的毕节水东门石板街上,倾听这些六边形或长方形的青石板,诉说几百年前如烟往事: 

——夜郎王的后裔,身穿领子、前襟、摆边、袖口都绣满图腾及五彩花草的青色衣服,头裹层叠黑色丝帕、斜翘的长角晃悠着铃铛,徐步行走在这青石板上,裤管甩动时图案犹如兽奔鸟飞,脚上千层底摩裟着青石板时神思激荡,暗红的披风更显露出青年男子俊逸的脸颊,他是否还在回忆心上的水西妹子的温柔。

——肉嘟嘟粉脸蛋的孩童,光着可爱的脚丫在青石板上玩呀玩,脚丫的嫩汗不停地画呀画,石板画布留下串串稚嫩脚丫图画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豪门深院的大家闺秀,饱读诗书、吟诗作赋、抚琴弄弦、精通女红,经年细数打落在青石板上的雨滴,还看一片树叶优雅飞舞、飘向长满青苔石板的心事。

——众生的脚板踏上青石板,或粗衣草履,或茧厚足光,或新鞋上脚,或巧鞋绣花,都是这石板路上厚重的拥抱,成为古城前世今生的温情守望。

湿漉漉的青石板,承载着中原人迢迢入驻乌蒙的亢奋与悲壮,承载着彝人亲情血脉相连的欢歌,承载着过客他乡如泣如诉的相遇,承载着农人躬耕田园的犁铧,承载着世代家弦户诵的祥和……

2.png

毕节水东门(通津门)旧貌(张荣春 摄)


我绸缎般微凉恋的昔日夷地皇花,植根后人心底最重的是那历史的魂。黔地不产盐,黔人食盐,取于滇、川。毕节,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

不去回望此消彼长的长矛剑柄,不再回想循环往复的毁灭与重建。我绸缎般微凉恋的昔日夷地皇花, 串一粒盐的故事穿越古今,都能感受到隐痛和绚烂交织的过往流年。

民以食为天,盐尊药味, 处于川滇通衢的毕节,先民过的是严重缺盐的淡食生活,斗米斤盐不是传说。毕节通往四川和云南的道路山峦重叠、沟壑纵横,运物靠人背马驮,毕节的先民攀悬崖、走险道,跋山涉水,行程几百公里,从四川、云南背盐回毕节,维系着人们对盐的记忆与渴求。

七星河畔,如今还能看见古驿道石板上运盐队踏出的深深马蹄印;大方县瓢儿井一带,从山坝至山王庙的背盐陡坡路中的石板上,竟有背盐人歇气时拐耙杵的深窝。目睹之,不仅是心酸,更体会到一个民族的韧劲和坚强。盐路漫漫,听听盐夫的心灵独唱:腰酸腿肿痛在心,遍身流汗破襟襟。夜静更深肚子饿,等到天明又起身。

在明清两朝500余年的历史时空中,陕西商人因盐业起步,涉猎棉、布、油、茶、药材、皮毛。各行各业皆能雄踞一方,其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人接受了无陕不成商的史实。尤其在云、贵、川一带,陕西商帮因盐业在经济上更是处于垄断地位,由此而产生的陕西会馆,不仅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应运而生,同时也在毕节华丽亮相。

在古城毕节的大横街中段,于清朝康熙年间建有一座木雕镂饰的唐风古韵的陕西庙,前为戏楼,后为关圣殿,左右为厢房,中为青石院坝,可容千人。陕西庙称陕西会馆,又称忠义馆,为陕西商贾、同乡聚会和各地客商云集之地,也是昔日毕节各种行会、帮会集聚及结盟、拜把的地方。

抚摸陕西庙里几百年前的古木,那种温度能温暖全身的血液,心灵的静谧真想与木共魂,那是一种美学意趣的洗礼。听,古木哭泣的声音,那是一种扼腕长叹的辉煌;听,古木哭泣的声音,那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衰落;听,古木哭泣的声音,那是一种期待走向更大辉煌的啜泣。整个陕西庙外形如一只起飞的雄鹰,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间架布局合理、格调朴拙,装饰构图玲珑、空灵清秀。硬朗的檩椽揉入优美曲线后圆雕、浮雕出图腾;檐下及内顶的如意斗拱造型跌宕、绵延、完美榫接;关圣殿顶部彩绘色调迷人、镂空精巧细致、图案丰满柔美;窗棂及木壁的美化更是精细到极点,其雕镂的花草韵味雅致、雕镂的松柏象征万年、雕镂了遥远的海帆共乐、雕镂了企盼的狮猛麒威、雕镂了传承的龙凤呈祥、雕镂了梦中的祥云常住、雕镂了骚客的前朝戏景,也雕镂了适时的市井人生……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雕刻技法上更是浮雕层次深浅恰当、圆雕刀法纯熟丰盈、镂雕精度准确细腻、线雕运用自如无痕,这些技艺把古城毕节的木雕艺术推到了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境界,其巧夺天工的精湛技法在中国古建筑中实属罕见,尤其在云贵高原赤水河流域,成为美极世代的古建筑物证和标本。

陕西庙是古城毕节的公共建筑,也是古老的毕节人用艺术美化生活的生动缩影,这样的艺术技艺来自民间工匠,在毕节与之媲美的还有石雕、布艺、女红……这些古城共同的记忆,是子子孙孙魂牵梦萦的根。

我们感受到这美在那世的辉煌,我们无法阻止其适时的衰落,我们深知人类对美有无比虔诚的念想,有理由预知那美会有新的、更大的辉煌!

那一粒盐的故事,曾牵引不止是陕西商人云集毕节,更有来自全国的不同商会;那一粒盐的故事,让艰辛流传数百年,让挽歌唱尽人世凄美情怀;那一粒盐的故事,富甲了几多客商,惨结了几多性命,枝蔓了雅俗文化,深埋了无限伤疤。

我绸缎般微凉恋一城,我的城住过绸缎般微凉的女诗人周婉如。毕节的星空在清朝闪过周婉如的靓影,古老的毕节从此画上了一笔最柔美的弧线。纫湘女史”“吟秋山馆主”“周婉如,一个谦恭淡雅的人,去匹配这样有质地的称谓,后人要仰视的是那才貌双全的风韵。周婉如诗云:农事纷纷日夜忙,问渠余有若干粮。阿婆笑指南山下,小麦青青大麦黄。周婉如出身官宦之家,从小深闺染书香,当看到大众的劳作,便以深深的怜悯之情写下许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场景与精神风貌的诗词,其传世著作《吟秋山馆诗钞》辑录有诗人写下的农耕辛劳之苦与收获之乐;田间自然之美与人、物和谐相处之悦;词赋雅俗之赏与灵感通窍之理;传授学子之趣与道同志士之幸;琴瑟和谐之融与生命无价之悟……周婉如精神境界的淡雅与深刻,恰似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领悟生命真谛、不染一粒尘埃。她的艺术修为不仅有诗词歌赋,还擅长绘画,尤长于兰、梅。她在毕节历史的星空能留下惊鸿一瞥,其艺术造诣定然是捏净了附庸风雅的所有成分,留下的是对生命无限信仰的领悟,其深悟兰、梅的气质及表现兰、梅的气质呕尽一生的命脉。

3.png

坐落于毕节大横街的陕西会馆(毕节试验区 朱 欣 摄)


周婉如痴迷于中华传统文化,更合理理解了自己的灵性——信仰生命!这样悲天悯人的哲学思维,是毕节历史的幸运,也是历史毕节的幸运。

英国诗人雪莱说:生命是一场华丽而凄美的幻觉!这世间每一个生命,登场时的幸运华丽,消失时的凄美痛苦,都如流星划过天际那么简单,又如阳光孕育万物那样复杂。物如是,人更如是。物和人的生命都有无比复杂的构架,人比物最灵动的特点是有思想和有情怀。周婉如告诉我们,人这一生,只是从时空隧道里借来的一段光阴,这段光阴匆忙而沧桑,只有信仰生命,才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会有禀赋天分的升华、才会有心潮澎湃的奉献。(作者单位:毕节市委政法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