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情系乌蒙 智汇发展——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纪实
情系乌蒙 智汇发展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纪实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王 璐  发布日期:2023/7/31 阅读次数:

“昔日和尚坡,今朝美女头。小车到门口,清泉流进屋。满山金果果,遍地银珠珠。挣钱不用跑,坐在家里候。”在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流传的这首民谣,是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

1.jpg

实施生态修复后的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和尚坡(史开心 摄)


1989920日,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批准成立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共同组建的“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至此,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正式走上了毕节改革发展的历史舞台。

3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情倾毕节、心系毕节,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资源广泛的优势,立足“出思路、搞协调、跑联络”的职能定位,深入开展智力支持、重点推动、联络协调、科学研究、示范带动等工作,为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智力支持 规划蓝图谋发展

1989年,由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指导和帮助制定的《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作为一个地区发展规划在北京召开论证会。会议纪要中有这样一句记录:“规划的实施,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解决毕节地区57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对贵州省乃至整个岩溶贫困地区改变面貌、脱贫致富、改善生态、振兴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这句话指出了毕节试验区将做探索发展新路子的先行者,同时体现了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试验区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智囊团”“参谋部”的重要作用。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19899月成立后,专家们就达成共识:利用专家顾问组成员拥有的专业结构全面、科技视野开阔、无地域观念束缚等强劲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包括发展模式、经济支柱的选择和建立以及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的方案。

从第一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钱伟长及有关专家帮助制定《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开始,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始终紧紧围绕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帮助和指导毕节制定了《毕节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期规划》《毕节地区畜牧产业发展战略暨规划》《毕节试验区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毕节试验区2004-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年)》等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先后在北京通过高层论证并在毕节付诸实施,为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推动了改革发展,在西部同类地区中发挥着“小试验、大方向”的引领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工作程序:每年全国“两会”过后,专家顾问组都会到毕节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工作考察,通过深入调研、民主咨询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试验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详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与领导班子进行必要的工作对接,提出政策建议。考察工作结束后,专家顾问组先到贵阳向省委、省政府、省政协报告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情况,提出需要省里支持和关注的事项;回到北京后,专家顾问组将到毕节试验区的考察结果以简报的形式向中央统战部和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报告,后者根据重要程度,可以简报形式向党中央主要领导报告。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成员的接续奋斗,使专家顾问组的工作卓有成效。30多年来,专家顾问组为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提供了大量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其中《毕节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解决我国西南岩溶山区粮食生产与生态建设矛盾的对策与建议》等建议在国家层面具有一定影响力。

此外,通过例行考察,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还帮助毕节培训干部队伍,为试验区改革发展夯实了人力资源基础。钱伟长副主席  、厉以宁教授、常近时教授等历届专家顾问组组长或总顾问多次在赴毕节考察过程中开展了专题讲座,为毕节试验区各级干部素质提升、观念转变做了大量工作。

2004年,在厉以宁教授的倡导下,在专家顾问组的牵头协调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毕节开设了“光华—泰达—毕节”领导干部培训班,为毕节试验区培养了一批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毕节试验区人才培训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

2015年,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专家们为毕节市四级干部开展“山区生态现代化”系列讲座。此次培训凝聚着常近时教授的心血和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毕节试验区的深刻了解和科学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位推动 奔走呼吁促落实

30多年来,萦绕在历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领导和专家们心头的是:如何为毕节争取国家支持,帮助毕节战胜贫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因此,专家顾问组积极发挥专家顾问组成员党派领导、行业专家的身份优势,通过直接给国家领导人或国家部委领导写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提案等方式,为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立项、教育事业发展等奔走呼吁,促成了试验区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的落实,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

1998年,钱伟长副主席立足于“两烟”产业对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全国大幅度缩减烟叶种植面积与烤烟收购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协调,有效巩固了当时“两烟”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为解决制约毕节试验区发展的交通瓶颈,经过专家顾问组的不懈努力,促使贵毕高等级公路、隆黄铁路、杭瑞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尽快立项和建设,极大推动了毕节试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19995月,在毕节试验区建立1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提出建立毕节学院的倡议。由此,专家顾问组开始了毕节学院的筹建工作。在20064月毕节学院的挂牌仪式上,厉以宁教授代表专家顾问组为毕节学院挂牌。2014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是毕节试验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在提高毕节地区文化、教育、科技水平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专家顾问组还直接出资或联系援建各类学校10余所,如钱伟长副主席捐资修建了大方县试验中学,厉以宁教授在毕节捐资建设了杨家湾希望小学、宗琳希望小学等。

毕化612”、毕节被列入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区、毕节作为重要资源区纳入国家13个重要煤炭基地,以及毕节头步火电厂、金沙火电厂、黔西火电厂、大方火电厂、织金煤制烯烃、纳雍煤化工等一大批项目得以尽快立项和建设,这些无不得益于历届专家顾问组的大力奔走、积极呼吁,凝聚着专家顾问组的智慧和心血。


联络协调 凝心聚力创伟业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集聚集体力量,就能无往不胜;集思广益做事,就能无所不成,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依托专家社会影响大、学术造诣深、奉献精神强等优势,在毕节试验区和国家各有关部委、各级各界之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帮助试验区在更多的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让各方面形成了参与支持试验区的合力,为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奠定了毕节试验区作为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基础。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前,由8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广泛参与到具体帮扶一个地区改革发展上来,并没有先例可循。专家顾问组的设立以及专家顾问组设立之后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多党合作参与智力支边这一项没有先例的工作探明了路子,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由此,促成了在1994年中央统战部协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毕节8个县市制度的建立。

——推动试验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专家顾问组一直都在思索如何把毕节丰富的煤、磷资源开发作为循环经济的突破口。2007年,专家顾问组了解到贵州科学院开展的《煤电磷循环经济一体化》研究对毕节试验区发展高炉磷酸项目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工作由于缺乏中试费用推进缓慢,随即与江西众一集团反复磋商、协调,促成江西众一集团出资1700万元作为中试费用,并与毕节试验区、贵州科学院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此后,常近时教授一直高度关注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在项目中试阶段多次就有关工作多方协调。最终,该项目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该项目的推进,对毕节地区丰富的煤、磷资源加速开发和有效利用,以及围绕化肥、电力产业等推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在新时期为毕节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式。

——推动试验区乡土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转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得益于专家顾问组的积极争取,科技部在“星火”西进的过程中对毕节试验区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将争取到的财政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试验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与之配套的是新农村建设农民人才科技培训项目。2007年,专家顾问组启动新农村建设“2328”工程,培训毕节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县乡干部上千名;并由第五届专家顾问组农业与水利组组长王旭教授带领黔西、金沙两县的30余名县、乡、村干部赴山东、河北等地考察和学习培训等。

同时,专家顾问组还积极帮助联络、协调光彩教育集团和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曲阜职业高中等单位,极力促成由毕节试验区选派生源、上述师范或职业教育学校帮助培训、光彩集团帮助解决实习和就业岗位的“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把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毕业即就业”。仅2006年,就有1517名毕节学子通过此模式,在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后在山东、深圳两地实现就业。此后,常近时教授又促成山东烟台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参与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中来,促进毕节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毕节试验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输出和转移。


致力科研 将论文写在毕节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领导和成员都是各自学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足迹遍布毕节大地,开展了大量针对毕节试验区自然资源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结合新阶段试验区改革发展需要,形成了大量理论研究成果,为毕节试验区在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真正将论文写在了毕节大地上。

常近时教授曾担任过专家顾问组常务副组长和总顾问,长期从事大型水电站水力装置过渡工程和叶片式水力机械水动力学计算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创立了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常氏体系”。为了更好地参与和服务试验区改革发展工作,他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提出很多适合试验区区位、区情和发展需要的合理化建议,并发表了20余篇论文、10余个专题报告、5部专著,其中于2020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球视野的毕节试验区发展研究》一书对试验区今后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历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先后在“三农”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人力资源、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岩溶山区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现代化》《毕节试验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毕节试验区科学地调整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对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等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毕节试验区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此外,针对毕节地处岩溶山区的客观实际,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积极帮助争取科技部支持。2008年和2010年,专家顾问组依托科技部部长专项资金在毕节试验区牵头开展岩溶山区发展方面的科学研究,8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调派专家参与实施,常近时教授、王旭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刘勇教授、贾志海教授、杨泽霖教授等专家顾问组成员积极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确保“喀斯特山区开发治理应用技术示范培训”“毕节试验区科技扶贫五年规划”“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物类中药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整治配套养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2个子课题按时完成任务,并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得到好评。“毕节岩溶山区生态建设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的实施,为毕节试验区在探索喀斯特山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png

杭瑞高速公路毕节段(罗仕华 摄)


示范带动 古胜村的生动实践

行走在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乡间小道上,抬头望去,山上绿浪滔滔,山下果树飘香。古胜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说:10多年来,‘石头开花’的古胜村向山要地、向山要林、向山要经济,曾经的石头荒山荒坡变成了现在的‘绿色银行’,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古胜村的巨变得益于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在古胜村十几年如一日的探索试验,带领古胜村走上绿色发展的致富之路,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深刻诠释。

2006年,专家顾问组选择古胜村作为实施国家“星火”科技项目的试点示范村,从此,专家顾问组与古胜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专家顾问组将古胜村定为试点村后,常近时教授、王旭教授等先后多次深入调研、细致考察,解决了古胜村“硬件”上存在的“三难”:一是守着水库用水难,二是同村下组行路难,三是守着公路增收难。同时,专家顾问组仔细思索,帮助和指导该村制定了《黔西市素朴镇古胜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按照“先点后面、以点带面,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思路来落实每一个项目,不断解决发展的“软件”问题,促进了古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6年至2017年,专家顾问组共在古胜村完成了8项“星火”国家计划项目的实施。

10多年来,专家顾问组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古胜村的森林覆盖率从选点实施项目前的15%提高到现在89.6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提高到现在的1.18万元,村里的孩子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了90余名大学生。

除了对古胜村试点示范的指导,专家顾问组还参与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以乡镇为单位实施试验示范项目,其中民革组织实施纳雍县阳长镇核桃寨村猪沼果蔬农业产业链科技示范项目、民盟组织实施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中草药材标准化栽培科技示范项目、民进组织实施金沙县西洛乡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科技示范项目、农工党组织实施大方县黄泥塘镇(原鸡场乡)半夏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致公党组织实施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优质肉牛养殖科技示范项目、九三学社组织实施威宁自治县草海镇科技种草养牛示范项目、台盟组织实施赫章县野马川镇优质大樱桃引种试验与基地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全国工商联组织实施织金县八步街道草食畜牧养殖技术示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专家顾问组根据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调整参与试验区建设职能,为毕节在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一次踏入,一生牵挂。在毕节试验区大地上,我们看到了钱伟长副主席77岁高龄出任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辛勤工作了15年,离任后仍一直牵挂着毕节的改革发展和毕节试验区各族群众,直至离世;厉以宁教授出任第三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时已届古稀,仍时刻惦记着毕节的改革发展,直至离世;常近时教授第一次到毕节时,正是50岁知天命的壮年,如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仍在为毕节的发展忙碌奔走……这种无私奉献,不是一人一次短期的行动,而是一个团队30多年来的深情坚守。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镌刻在毕节试验区大地上的“千年之变”,诠释了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情倾毕节、心系试验区的无私情怀和深情厚爱,毕节试验区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2023510日,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专家指导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广泛凝聚统一战线智慧力量助推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号角已然吹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