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 卫生健康 >> 【强国复兴有我】毕节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主场活动精彩呈现
【强国复兴有我】毕节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宣传展示主场活动精彩呈现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张 宇  发布日期:2023/7/5 阅读次数:

人间六月芳菲尽,乌蒙非遗花正红。610日至11日,由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七星关区人民政府主办,毕节市文化馆、七星关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承办的毕节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七星关区同心城市公园精彩呈现。

1.png

开幕式现场

610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高舒,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论研究室主任王炳忠出席开幕式。毕节市直相关单位、各高校、各县(市、区)相关领导及非遗工作负责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众、学生等5000多人参加开幕式。

2.png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

开幕式上,彝族合奏《呣哼》与《铃铛舞》相融合创作而成的文艺节目,拉开非遗展演的序幕。蕴含苗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喊歌》表达了苗族传统的民族精神、审美趣味及音乐智慧;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于一体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将苗族迁徙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撒麻舞》跳出了彝族同胞对丰收的美好愿景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贵州传统戏曲文琴戏《赞歌献给党》用民间音乐赞美共产党带来的新生活;《撮泰吉》展现了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片段;民族服饰秀、剪纸与农民画融合在歌曲《传承》中,将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刻含义展现给观众。

3.png

体验苗族蜡染

展演舞台上,非遗传承人将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具有毕节地域特色及代表性的非遗节目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为毕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点赞喝彩。

活动期间,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大赛、非遗培训、非遗节目大比拼、非遗展示体验、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精彩不断。毕节汤圆、大方豆干、威宁乌撒烤茶等非遗美食挑动观众味蕾,砂陶、制茶、刺绣、蜡染、剪纸、少数民族服装、漆器等非遗项目免费体验。

5.jpg

苗族歌曲《喊歌》

611日下午,宣传展示主场系列活动之非遗节目大比拼在同心城市公园激情开赛。比赛现场,全市各县(市、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推荐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各一个非遗项目参与展演展示比拼,大家超群的技艺和多样的表演方式赢得现场观众的掌声阵阵,精彩的比赛场面一次次将比赛推向高潮。

经过激烈角逐,由黔西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选送的苗族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纳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选送的苗族芦笙语获传统音乐类优秀奖,纳雍县滚山珠艺术团带来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威宁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选送的四桐鼓舞获传统舞蹈类优秀奖,黔西市文化馆选送的剪纸、威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选送的威宁砂陶制作技艺获传统技艺类优秀奖,黔西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纳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威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获组织奖。

毕节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蕴藏着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美的漆器制品、古老神秘的彝族“撮泰吉”、民俗风情浓郁的剪纸技艺等,构筑起非遗文化灿烂的百花园,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璀璨绽放,讲述着毕节这方水土的前世今生。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持续两天的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充分彰显了我市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大方漆器、铃铛舞等17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在现场集中展示,将非遗主体转化为妙趣横生的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不仅为市民带来非遗盛宴,更有效地推动了本土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目前,毕节市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共8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9项、省级非遗名录74项。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人群的生活形态。

近年来,毕节市紧扣支持“创建黔西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全力推进文化遗产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传承人依托苗族刺绣、蜡染,彝族漆器、砂陶等传统技艺类项目建立公司200多家,研发创新非遗文创产品200多项;组织非遗歌舞进景区演出,在景区设置非遗集市,建立非遗商品专柜,设置非遗体验项目,不断创新非遗利用方式,拓宽非遗利用渠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毕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资源调查卓有成效,传承体系不断夯实,保护传承效果明显,传承利用初见成效。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