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清代毕节籍一品大臣韩鑅
清代毕节籍一品大臣韩鑅
作者:文|周遵鹏  发布日期:2023/6/7 阅读次数:


乾隆五十二年(1787),古老的毕节山城,在南城外大街(今砂石路)之上,新立了一架尊贵的“一品坊”,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令人景仰。这架牌坊就是官居一品的工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韩鑅所立。

1.png

韩鑅画像(资料图片)


韩鑅(1729-1804),字序东,号兰亭,毕节县(今七星关区)观音桥人。韩鑅生于雍正七年(1729),乾隆时贡生。其取贡,经查阅乾隆、同治、光绪三朝所纂修的《毕节县志》和道光《大定府志》,无取贡年代、科榜及名次可稽,惟乾隆《毕节县志·重修〈毕节县志〉姓氏》记载:“参校:例贡生、简发山东试用通判韩鑅。”查阅《重修〈毕节县志〉》,重修《毕节县志》应始于康熙十九年(1754),这一年董朱英(字陶然,直隶顺天府人)刚好到任毕节知县。据乾隆二十三年(1759)四月上旬董朱英所撰《重修〈毕节县志〉序》所云:“甲戌冬(1754),余膺简命,承乏兹土,搜其遗草,帝虎鲁鱼(喻文字错误),纷纷舛错。思与邑人校订,邮书请同年沈归愚(沈德潜)先生来黔总裁其事(即修志事)。”由此可知,韩鑅应是乾隆二十二年(1758)之前的贡生,而且是以“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而非科考取贡,故称“例贡生”。

乾隆二十二年(1758),按清惯例,韩鑅以赀捐通判一职,拣发河东,初任山东省东昌府上河县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宜。乾隆三十二年(1768),韩鑅迁山东沂州府同知。乾隆三十八年(1773),擢安徽颍州知府。乾隆四十年(1775),升江苏淮徐海道。乾隆四十六年(1781),升河东河道总督。韩鑅上任河东河道总督,恰遇山东运河赖汶段民堰沙淤,韩鑅督战蜀山、马踏、马场、南旺等诸湖疏浚未完,是年七月又遇运河决于祥符焦桥,不久又决于仪封曲家楼、青龙冈、大李家庄、孔家庄,凡溢四口,浊流横溢,泛滥田舍。为治河泛,乾隆皇帝下旨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大学士阿桂、山东巡抚国泰等人前往会勘浚治,此时工垂坝竟复溃堤。事急会商时,韩鑅上疏认为,南岸建堤堵截,欲回狂澜使之北注,诚如圣谕所示必不能行,否定了引水北流的意见。次年(1782)正月,韩鑅至微山湖北运河察勘,筑土堰、砦坝,使洪水渐消。韩鑅归青龙冈会阿桂等人,于兰阳三堡改筑大堤,浚渠导水出商丘七堡,入正河故道。连年治理河泛期间,韩鑅勤于政事、恪尽职守,疏河开淤、兴修水利,心系灾民、捐资赈济,深受齐、楚、吴、豫等省士民拥戴。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一月十一日,乾隆皇帝御赐韩鑅“福”字大匾一块。“福”字大匾长231厘米、高77厘米,右题“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左题“赐”字样,正中为“福”字,“福”字四周乃雕工精致的龙形图案,五龙首尾相连、栩栩如生,昂首作腾飞之状,为御赐“五福临门”之意。

韩鑅要务在身,几闻父病重,然终未躬侍父之榻前。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十五日辰时,韩鑅之父韩公廞病逝于韩鑅在山东济宁的官署,享年72岁。乾隆四十八年(1783),韩鑅偕弟韩镇请旨,得允扶父柩南归贵州毕节,将父柩安葬于故里五里坪虎变山之阳麓。20161月,韩公廞墓被正式公布为毕节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韩公廞墓碑立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孟秋,高两米左右,墓前置石桌,供祭祀时摆放贡品用。墓前方五米立有李世杰(黔西籍人,官至兵部尚书)撰写、毕邑晚生刘淞沐手书的《皇清诰封中宪大夫例晋荣禄大夫梅台韩公墓志铭》,简要记述了韩鑅的家世:“公毕人也,先世为西晋解梁旺族,入黔凡四世,世有隐德。祖讳会柳,父讳相周,皆业儒未显。封翁伯兄公度,为邑庠生,后任广东钦州通判。封翁生而颖异,豪迈英敏,年弱冠,以亲老家贫,请独理家政。楚、汉、滇、蜀间,马迹几遍。其侍膝下,奉意承志,能得父母欢。伯兄先艰于嗣,为之者再,生子二人。白首同居,友爱愈笃。其生平慷慨重然诺,好施与,有柳子厚之风……封翁讳公廞,字子舆,号梅台,姓韩氏。生男二人:长韩鑅,现任河东河道总督;季镇,国学生。生女二人。孙男三人:长天保,国学生;次天福、次天中,孙女五人。”并铭曰:“维兹树德,历久弥彰;公其食报,厥后克昌;紫泥贲锡,墓顶焚黄;大德不朽,山湄增光。”

乾隆四十九年(1784),韩鑅升工部右侍郎。乾隆五十二年(1787),擢任工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官居从一品。为彰表韩鑅功绩,乾隆皇帝允韩鑅在毕节立“一品坊”,其妻聂氏诰封一品夫人。当时的“一品坊”,人们又以街名砂石路称之为“砂石牌坊”。是年,韩鑅因喜诗文、好书画,特制斋名“画锦堂”匾一块,匾额文字遒劲有力。

乾隆五十四年(1789),韩鑅因疏浚经验丰富,韩鑅接旨与诸干臣会勘通惠、二河及朝阳门外护城河,事后转任户部侍郎;乾隆五十五年(1790),与江南河道总督兰第锡一同防汛。嘉庆三年(1798),转任兵部侍郎;嘉庆四年(1799)三月,奉圣恩保护乾隆皇帝的陵寝“裕陵”;嘉庆六年(1801),告老退养,入籍顺天(今北京)大兴,居大兴;嘉庆九年(1804),因病卒于大兴住宅。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嘉庆九年(1804)八月十二日,韩鑅卒于京邸,享年76岁,葬于顺天府蓟州东一里北大井。韩鑅墓道前,立有神道碑,碑文由礼部尚书李宗昉亲撰:“公韩姓,讳鑅,字序东,别字兰亭,贵州毕节人也。公以别驾入仕,拣发东河,超擢至东河总督。嘉庆四年,转兵部左侍郎。纯庙上宾,奉护‘裕陵’,积劳致疾,得请告,并准入大兴籍。九年八月十二日,卒于京邸,年七十六。配阮氏,早卒,葬本籍。继聂氏,后公三载以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卒,年六十四。子一,树猷。孙开泰、开景。卒之明年,树猷以公及夫人合葬都城永定门外葛家庙。术者以为不吉。道光元年八月,开景卜改葬于蓟州东门外北大井邨。”

今毕节市博物馆藏有乾隆皇帝诰封韩鑅祖父祖母、父母的圣旨。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诰封韩鑅的祖父韩相周为“奉政大夫”、祖母阮氏为“宜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五月初二日,诰封韩鑅之父韩公廞为“中宪大夫、例晋荣禄大夫”,诰封韩鑅之母彭氏为“恭人”。

韩氏入黔毕始祖名韩会柳,长期居住毕邑东五里坪,一生以农为务,至韩鑅这一代已历四代。韩鑅的祖父祖母、父母皆因孙、子贵而受乾隆皇帝诰封。韩鑅的大伯韩公度为毕邑贡生,曾任广东钦州通判。韩鑅有一弟名韩镇。韩鑅原配阮氏早卒无嗣,继配聂氏生一子树猷。树猷生二子:开泰、开景。

韩鑅是一位难得的晚清重臣,其多年治理河道方法多、经验足,可谓功彪垂世。韩鑅既深受时民爱戴,又屡获乾隆重用。韩鑅的勤政事迹,在《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十二中有详细记载:“韩鑅,顺天大兴人,原籍贵州毕节。入赀授通判,拣发山东,授上河通判。累擢江南淮徐道。四十六年(1781),授河东河道总督。(韩鑅)奏言:‘山东运河,赖汶、泗来源及各湖接济。汶河上游东平戴村等处民堰,对岸沙淤,应凿滩抽沟,以展河势。泗河下游即为府河,自安居、十里二斗门入运,河浅堰塘卑,亦当疏治。蜀山、马踏、马场、南旺诸湖,现当济运泄水,堰根显露,正可取土培堤。’七月,河决祥符焦桥,疏请罪,上原之。工竟,命优叙。未几,河又决仪封曲家楼、青龙冈、大李家庄、孔家庄,凡溢四口。上令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赴工会督。水全出青龙冈,而孔家庄等三口皆塞。又命大学士阿桂履勘,又令山东巡抚国泰赴工会督。工垂竟,坝蛰复溃。大学士嵇璜议引河北流复故道,上以谘阿桂、李奉翰及鑅。鑅疏言:‘青龙冈始漫,势甚汹涌,是以倒漾北行,分入沙、赵二河,穿运归海。未久旋即断流,仍行南注。地势北高南下,若于南岸建堤堵截,欲回狂澜使之北注,诚如圣谕必不能行。水性就下,未便轻议更张。’阿桂等所奏亦略同,乃寝璜议,惟以河水北行既已断流,责鑅何不即时具奏。四十七年(1782)正月,坝复蛰。上闻运道河以南深通,河以北多淤垫,命鑅往微山湖北运河察勘。二月,赴济宁,会国泰及巡漕御史毓奇察勘,请自济宁在城闸至峄县黄林庄,筑土堰、砦坝、椿埽、桥梁,设水站,置绞关;鑅并请察勘毕,还青龙冈工次。上命鑅往来督察,复勘伊家河、荆山桥诸地水势,请濬铜山潘家屯引河益使宽深,并濬骆马湖、六塘河及济宁南北徒骇、马颊、伊家等河。时青龙冈坝屡筑屡蛰,鑅遵上指迅筹宣泄,使黄水渐消。复还青龙冈工次,会阿桂等于兰阳三堡改筑大堤,濬渠导水出商丘七堡入正河故道。鑅旋以父忧去。四十八年(1783)三月,青龙冈工始竟。四十九年(1784),服阕,授工部侍郎。部议鑅任河督时应偿帑十四万余两,诏免十之七。五十四年(1789),命会勘通惠、温榆二河,及朝阳门外护城河。调户部。五十五年(1790),命往江南会同江南河道总督兰第锡督防汛。嘉庆三年(1798),调兵部。四年(1799)三月,命守护‘裕陵’。六年(1801),以年老休致。九年(1804),卒。”

韩鑅善诗文,但其诗文大多佚失,徐世昌在《晚晴簃诗汇》(又名《清诗汇》)中录入其诗一首,即《同人小集,晓岚宗伯归途成诗,次韵》:“词锋料拣必精英,隔岁惭余句始成。形迹都忘新旧雨,谈谐自见古今情。青樽恰借轻风送,白袷偏宜澹月明。欣际太平无一事,会联真率过余生。”此诗标题中的晓岚,即纪晓岚。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1724),韩鑅出生于雍正七年(1729),韩鑅小纪晓岚五岁,且在纪晓岚去世前一年卒,从生卒年时间看,二人同处于一个时代,有着大体相同的时代经历。从此诗看出,韩鑅与纪晓岚当为至交,在挚友小聚宴散而同回衙署途时,纪晓岚即兴赋诗,韩鑅也乘兴次纪晓岚之韵赋诗,文人聚宴吟诗,其情致岂止于一般。韩鑅以此诗既抒多年旧雨之深情,也慨叹人生苦短和对生活之向往。韩鑅交游甚广,其与当时一些朝中重臣诸如纪晓岚、李宗昉、李世杰等人都有深厚的交情。

韩鑅不仅善诗文,而且以书画著名,只可惜留于后世的作品极少。韩鑅书法遒劲有力,喜作“行楷擘窠大书”,这恰如韩鑅自身刚正的品格特质。毕节市博物馆珍藏的韩鑅对联书法墨迹,是毕节人能有幸见到的韩鑅墨宝。此对联墨宝题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春仲,上联为“落月欲分花上下”,下联为“秋声只在树中间”,题款“兰亭韩鑅”,下钤“韩鑅之印”“序东”二印。著名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朱家溍先生在其为故宫博物院主编的《历代著录法书目》记载,韩鑅手书《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册》,藏于故宫博物院内务府。毕节双井寺,韩鑅曾题“活水禅心”四字。清代毕节大屯彝族诗人余昭,在《寓双井寺题壁》诗中咏道:“活水禅心相证印,暂勾留处也留名”,余昭自注:“寺中有韩侍郎韩鑅暂勾题‘活水禅心’四字,笔甚矫劲有神。”韩鑅的“画锦堂”斋名匾,现藏于五里坪韩氏族裔家中。

韩鑅的画,笔者至今未见作品现世,但有资料佐证韩鑅“擅长画兰”。韩鑅的“兰”画备受时人推崇。古书画鉴定家乔晓军在其《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一编)中说:“韩鑅,字序东,工花卉。”贵州省博物馆里有黄国瑾的一幅“墨兰”立轴,从其题款知道,为“仿石仓、序东两家笔法”,说明韩鑅的“兰”,已被后人所钟爱而出现仿品。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珍藏的一座“寿屏”之上,刻有韩鑅的“兰”画,也说明韩鑅的“兰”让人喜欢而被刻制于饰品、屏风等高雅物具之上。韩鑅曾制斋名曰“画锦堂”,加之韩鑅多与当时著名学者、文士交谊,这些足够佐以说明韩鑅的画当如其斋名“画锦堂”之字,同样具有名副其实的艺术魅力。(作者系七星关区史志办原主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