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厉以宁先生的毕节情
厉以宁先生的毕节情
作者:文|冉 霞  发布日期:2023/4/17 阅读次数:


厉以宁,19301122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仪征,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厉以宁于1955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92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1993年至1994年担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至2005年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1988年至2002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务委员;2003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常务委员;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得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奖章。

厉以宁的研究包括:管理制度和管理哲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国民经济管理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等。

厉以宁先生是第四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第五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

227日晚,惊闻厉以宁先生逝世,不禁想起与他接触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毕节试验区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厉老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民盟的优秀领导人。作为民盟的一员,我一直非常仰慕他。2006年我到民盟贵州省委工作时开始接触厉老,随后的七八年一直到我在毕节工作期间,对他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敬仰也愈加真切。时至今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厉老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次接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厉老对毕节的深厚感情。

那是2006年初夏,厉老和夫人何玉春参加毕节宗琳小学的落成仪式。仪式上,厉老为宗琳小学题写了互爱、互信、互助的校训,勉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家乡,孩子们给厉老和何老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两个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宗琳小学是厉老获亚洲文化奖后,用300万日元奖金捐建的一所希望小学,宗琳这个名字也是他起的。当时,大家都奇怪厉老为什么要把学校起这个名字,直到学校建成当天,他才揭开这个谜底:分别是何老与厉老母亲姓名中的一个字。厉老携夫人回到贵阳后,我作为民盟贵州省委的一员参与接待。我们所有的人都被厉老的大爱深深感动:宗琳小学饱含着厉老对母亲的爱,而他把这种爱留在了毕节。

2003年,厉老担任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之后又担任专家顾问组总顾问。其间,厉老先后8次到毕节实地考察,为毕节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因此被称为厉三农,他也欣然接受。

厉老对毕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创新。厉老十分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积极为毕节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很多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改革措施。二是绿色发展。厉老围绕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在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贫困山区三农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人力资源开发。厉老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20043月第一次到毕节考察,就与毕节学院签署了毕节学院北大光华管理讲座协议;亲自推动毕节学院专升本工作,让毕节有了第一所本科院校。此外,他极力倡议毕节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每年到毕节,都要作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把自己的经济理论和研究成果传授给毕节的干部群众,在毕节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png

2015年11月10日,厉以宁先生(前排中)在时任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前排左一)的陪同下到毕节市七星关区德溪街道宗琳小学调研。(毕节试验区 黄忠贵 摄)


我到毕节工作后,有幸聆听了厉老的两场学术讲座,对厉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记忆犹新。2013年我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后,每次到北京开会都会见到厉老,他对我像亲人一样嘘寒问暖,让我非常感动。每次见面,厉老都会用宏观经济理论谈毕节发展,对毕节的优势、短板和脱贫攻坚重点等研究得非常透彻,在深受教育的同时我对厉老也愈加敬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厉老谈到毕节时总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充满了真真切切的牵挂和深情。

厉老对毕节的牵挂和深情,还体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他先后写过近20首与毕节有关的诗词,其中有不少通过描写毕节的乡村景色、自然风光以及所见所闻等,抒发了他对毕节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比如20043月他第一次到毕节时写的《长相思·贵州毕节农村四月》:花枝香,柳枝香,香气迷人蝶蜂忙,村边油菜黄。 云无常,雾无常,雾去云来风渐狂,深山溪水凉。又如2008年写下《踏莎行·贵州毕节拱垅坪落花溪》:岭上行云,崖边瀑布,溪流环绕青青树。落花遍地悄无声,是谁踏出弯弯路? 久雨初晴,黄昏欲暮,农家木屋留君住。秋虫一夜扰人眠,醒来不解藏何处。还有一些是描写毕节历史文化和职业教育工作的,如2006年所作《七绝·贵州赫章,古夜郎国重镇》:西南雄踞已多年,拓土开疆有史篇。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写于2015年的《菩萨蛮·毕节职教城》:家家都说职教好,家家又说职教少。政府统筹忙,招商建学堂。 三方同携手,师资园中有。工匠精神传,学生就业欢。

2015年,厉老第八次到毕节时,还写了一首《七古·毕节扶贫十三年回顾》:当年初到毕节来,城内仅有一条街。街头店铺沿小河,顾客稀疏观众多。国有企业半停工,职工无奈对秋风。群众如何脱贫困,四处求索寻人问。扶贫小组拨迷雾,抓紧企改第一步。引进民企设备新,资源重组创业路。高山农民重安家,学好技术闯天涯。十年有成回故里,特色农业由此起。辛苦一晃十三春,功夫不负勤劳人。

在这首诗里,厉老回顾了他在毕节近13年的扶贫经历、专家顾问组的努力付出和毕节的发展变化。他说:改善毕节人民生活一直是我的想法,也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厉老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大爱,在朴实无华的诗句中展露无遗。

虽然厉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对毕节的牵挂和深情,将和民盟与毕节的深情厚谊一起延续。特别是作为一代民盟人的杰出代表,厉老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怀,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道德风尚,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的坚定政治信念,将是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作者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贵州省委主委)(原载202334日人民政协网)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