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毕节弘毅中学
毕节弘毅中学
作者:文|翟显长  发布日期:2023/4/12 阅读次数:

1942年春到1949年冬,一所名叫弘毅、以任重道远为校训的私立中学曾在毕节城东南龙蟠山下和东关坡上矗立了8年之久。

19504月,弘毅中学与毕节县立中学(李仲群先生于1931年创办)合并,改名为贵州省毕节中学校,简称毕节中学1957年至1958年,毕节中学从龙蟠山东麓迁到城南虎踞山脚下新校区,成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毕节一中的前身。

建校之初,毕节著名书法家熊伯泉的弟子刘裕远曾书写弘能远大  毅则果刚”8个大字张贴在学校大门两边。19466月,时任贵州省建设厅厅长何辑五莅校巡视,对学校以弘毅”2字命名,极端称许,即以弘毅’2字勉励学生


八年校史几坎坷

毕节私立弘毅中学筹建于19409月,发起人系贵州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何朝宗的秘书萧吉人。

由弘毅中学教务处编辑、19478月检订的10页毛笔字《弘毅中学校史》(以下简称《校史》),开头一段即记述了学校产生的历史背景: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萧吉人先生于县行政扩大会议倡议设立中学,县长刘剑魂特请其作长时间之演讲,详述毕节人口增加,小学林立,为应小学毕业及初中毕业生升学计,应即筹办完备之中学,始足以培植人才,提高文化水准,恢复毕节文风,独甲一郡之令誉。经出席人30余人之副署,得二百数十人之通过,决定公私立并设之原则,并先设中学筹设委员会以促其成。于是中学设立之必要,遂为舆论所公认。

1995年出版发行的《毕节县教育志》和刘裕远的相关记述为依据,再辅以《校史》和《李仲群传》等其他资料,认真比较鉴别,笔者梳理出学校发展轨迹——

萧吉人根据当时毕节县政府的办学计划,于19409月邀请地方绅商学界名流发起创设私立中学,定名为弘毅并筹集了部分办学基金。同年12月,由20余人组成了弘毅中学校董会:毕节富商刘熙乙任董事长,萧吉人任副董事长,下设总务文书、会计出纳、建筑设计三组,负责筹建工作。半年后,各校董共捐款6万余元法币,刘熙乙个人捐款3万余元凑足10万元,由校董会陆续投入永岸(食盐)营业处孳息。此外,毕节县商会及同业工会每年共同负担该校经费4000元法币;何朝宗受聘担任名誉董事长,不仅拨款5000元法币补助修建费,还捐赠连枪”18支给校董会变卖充作办学基金。

毕节县政府起初划拨龙蟠山梓潼阁公庙作为弘毅中学校址,已经修葺了教室2间,却因阻碍横生,工程停废。校董会议定请拨东岳庙作为永久校址,已由吴颂平运作成功,却因庙内军事机构此去彼来变更频繁,导致无法动工。校董会只好由张定原与刘裕远主持修建,培修商会内店员俱乐部房舍暂用:于是培修得办公室一间、教室三间、图书室一间,并修牌面礼堂与商会共用;后面则辟集合场一所,建立旗台,并租用糜、魏两姓园地,平为操场……”(《校史》)

19422月,校董会聘萧吉人为校长,招考初一新生一个班50人,还应毕节商会委托,招收商科职业训练班一个班40人。刘裕远在专题文章《毕节私立弘毅中学概况》中,详细记述了办学初期的具体情况——

学校暂时建在大横街和珠市街的字口处。那里原叫税门口,是毕节商会所在地(自注:现人民剧场)。此地原是祖师庙,商会只在前殿的楼上楼下办公,后殿早已荒废,只有一片废墟。建校的三年前,我曾把那片空地整修成一个篮球场。在筹建办学之初,校董会推我任学校的事务主任,在校长萧生祥的领导下,负责建校的一切事务工作……我和他商议,将旧殿堂三间修为办公室,新修了一栋楼上五间、楼下五间的木结构房屋作教师宿舍,利用原来的篮球场作为操场,在上下两方新修两间木结构的大教室。1941年年底各事就绪,1942年年初开始招生。鉴于毕节的一些青年离校后没有工作可做,于是又在普通中学之外招收一个商科班。两班学生共110余人。刘熙乙从贵阳聘来大夏大学毕业的丁飕松(江西人)任教务主任,教师有马敏中、李仲群、周云阁、刘济苍等……

194231日,弘毅中学正式上课,18日举行开学典礼。《校史》中有具体情况记录:萧校长到校后,即照广告招考初中新生一班,并应商会委托,招商科职业训练班学生一班。聘丁飕松先生为教导主任,刘道万为商科导师,及兼任教师、专任职员数人。计应考者260余人,收取初中生50名,商科生40名,于31日上课,18日补行开学典礼,宴请各机关法团首长20席。各界赠送旗联书刊者甚夥,颇极一时之盛。萧校长、刘主任及刘安甫、萧玉珂先生各捐赠书刊画报及音乐体育用品到校。至本校校旗、校歌、校训任重道远、校徽,以及各项章程学则,学校行事历,经(常)临(时)费预决算表报等项,则由校长逐一订定,并于校内赶修教职员宿舍一栋,楼底计6间;假陕西会馆后殿培修学生宿舍4大间,壁窗已成,旋被部队驻扎。

此后,每年春季、秋季各招收新生1-2班。到1943年春天,已有学生220人,教室、课桌椅不够用,校董刘仙池、刘安甫、刘诵先(乾隆年间大孝子刘琪裔孙,后二人住南门口古道路大夫第)愿意捐出东关坡祖坟下面空地给学校使用。校董会特设建筑组,聘罗德泽、王家全专司其事,自烧砖瓦修建东岳庙校舍。刘裕远此时已不再兼任事务主任。学校原址不够发展,哥从贵阳聘来建筑师,另在东关坡修建新校舍。父亲(刘维周)愿亲身主持购料、发工钱等事。一切部署完毕,我到贵阳了。(回忆录)

《校史》中的记述颇为详尽:开校董会决定,特设建筑组,自烧砖瓦修建东岳寺;聘罗德泽、王家全两先生专司其事。首完东厢洋房一栋,得教室楼底共8间,复同样修理西厢一栋。开始工作至整个布置,已由刘董事长请人设计,绘制蓝图交会,分期建筑。刘姓园地及邓姓地基,亦由会与之立约,以珠市街房及观音庙田与之,立约调换。

1942年秋,学生风貌和体艺表演不仅赢得社会好评,还受到督学嘉许三十一年八月,学期开始,续招新生55名,连一(年级)下商科合计142名,战区转学来校者甚多。设优秀清寒学生免费额,认真课业,树立校风,整齐制服,严格试验,并实行朝会早操、监督夜习。于双十节时参加全县运动大会,本校团体操、球赛及党徽童军叠罗汉等表演均获社会好评。适刘董事长旋毕,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旅行于雷瀑新村,举行聚餐并重演各种科目助兴。教厅尹督学来校视察,得令嘉许。”“本学期结束前,各级举行班级同乐会表演余兴,散学时更举行全校同乐会,表演平剧、川剧。(《校史》)

1943年春季学期,三十二年二月,学期开始,续招新生一班,计60名,除本县外,邻省邻县报考者甚多,甚至每班争取附学者各10余名。教师除原聘外,增聘2人,并加员役各一。先后计4班,连附学者共220余人。(《校史》)4月,萧吉人因故辞职。同年商科班学生40人毕业。1944年年初,刘熙乙兄弟指派聚康银行大定支行经理林绍铭来毕节招收这批学生。当时招来了30多名,后又陆续招来几名,到贵阳后分配到刘家的企业、银行、盐号、公司工作。校董会聘柳州人高天骥接任校长,他416日接任,却在516日以采购实验仪器和图书为名,携款赴桂林未归。由教导主任刘准代理校长,6月迁入东岳庙新校舍,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当时只有6个班的学生,但课业松弛,时不时就要罢课闹学潮。冬季学期结束后,校董会改聘高洪炉继任校长。

19442月,高洪炉从刘准手中接任职事,改聘教师,力振颓风,却对校董会重要建议毫不采纳,学期结束即辞职。乃由会聘葛天回先生继掌校务,聘廖专员兴序为名誉董事长,聘李仲群、刘安甫、周贞一、刘裕远、罗德泽先生等为校董。校内学生宿舍已提前修成,是时盐业公商宋伯村、刘超凡等10余人以盐帮公所原有全部产业捐赠来会,推定罗校董德泽等前往清理接管。而此前两年,大炮业公会以箱子街公产捐赠校董会,经吴副董事长亲率书役勘测接收。重庆萧济刚先生、昆明王吉甫先生均以代募捐款汇交来会。同时备款购置珠市街房产及观音桥庙产,开始拍照基金证件,办理会校立案手续。(《校史》)

19448月,校董会诚聘贵州大学教授、土木工程系主任葛天回为校长,续招初一新生两个班。葛校长一到任,立即着手整顿校风、学风,很快便打造了弘毅中学办学历史上的辉煌。

1946年元旦节,首届初中学生11人和商科班学生17人毕业。该学期商科班停办,增设高中班——毕节县历史上第一届,充实了相关设施设备。同年31日,弘毅中学举行校庆纪念,专员、学校名誉董事长萧树经以太平桥阁楼捐赠,改修于学校校园内,改名为三一阁。对学校这一段时间的具体情况,《校史》中有以下记载:

同月毕节县教育会成立,葛校长被举为理事长。10月出席省教育会成立大会,运物理仪器及刘董事长捐赠书籍回校。校内成立劳作生产团,以蔬菜盈余作学生自治会经费。11月,本校职员萧定及学生20名参加智识青年从军,开会欢送,校内群力路筑成。职员王榕病故,师生全体追悼。三十四年元旦,初中第一期学生11名及商科职业训练班学生17名举行毕业式,开第一届恳亲大会,演出《蓝蝴蝶》话剧,并为清寒生演《铁血将军》《伯爵夫人》两剧。适教厅庞督学何汉先生莅校视察,对整顿学风及养成读书风气,颇为赞许。

本期商科停办,招初一上新生一班,并招高一上新生一班,共计8班,有学生237人,开始办理学生宿馔及晚自习,加强自治会工作……布置校园风景;成立卫生室;购中学文库一套充实图书室;创刊《科学与文艺》,假《西黔日报》副刊出版;秋季省运动大会,选学生参加,得锦标回校;学生自治会成立,献尊师戒尺。第二期初中生5名于7月毕业,举行毕业式。同年8月续招高、初中各一班,共252人。初一上加授《乡土地理历史》。

19467月,葛天回被迫辞职,27日改任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同年8月至12月,刘熙乙自兼校长,由原副校长贡伯范主持工作,校誉日衰。冬,刘熙乙鉴于校内极端困难的局面,宣告解散学校。

目睹几百青年学子将要失学,李仲群会同多数校董召开紧急会议,大家公推周素园为董事长,选举李仲群为校长,才将弘毅中学续办下来。李仲群在1951420日的《日记》中回忆:“1946年冬,弘毅中学董事长刘熙乙宣告停办学校,我觉得她可惜。为了几百青年的不失学,我在刘熙乙招待的筵席上发表了一点意见,支持弘毅的责任便落在我的肩上。刘熙乙断供脱钩之后,1947年,学校经费困难,主要靠收学费开支——学生交杂费和学米三斗(每斗47.5市斤),勉强维持教职工薪金及办公费用。所聘教师多为毕节人,不计报酬。1948年,学校发不起工资,周素园致书县长:本县私立弘毅中学,办学8年,现因种种困难,难于支持。经会决定,请政府处理。此函达。政府却未作答复。(《毕节县教育志》)

19491115日,国民党毕节县政府勒令弘毅中学停课,当时学校有10个班(含4个高中班,学生326人,教职工40人)。12月份,弘毅中学10个班并为5个班,学生71人,教职工33人,由人民政府接办。19504月,弘毅中学和毕节县中合并为毕节中学,校址仍在东关坡原东岳庙内。

1951424日,李仲群在一份材料中自述:我接办了弘毅三年,坚决反对党化教育,又反对旧政客们的办学方法,拿学校做人情拉关系,这也为伪政党当局所不满。但弘毅是穷学校,没有人逐鹿,所以尚能勉强支持。而党、政、帮会、道门、土劣等之恶势力,都和我不能相容。先前还不明显,后来明朗化了。到了解放前一学期,恶势力对我已经形成了大包围。(《李仲群传》第69页)

19422月春开办到19504月与县中合并,弘毅中学刚好在毕节城办学8年。真正从弘毅中学毕业的初、高中班和商科班的毕业生,据1995年出版的《毕节县教育志》相关统计,有近300人(不算从周边县份甚至省城贵阳转学来校插班附读和后来又因为各种情况辍学转学的肄业生)。

兄弟捐资办弘毅

椿萱无恙弟兄亲,

无愧天公不怍人。

弘校熏陶国士器,

球场锻炼健儿身。

兰桂绕膝承欢笑,

桃李盈门正延伸。

和睦雍熙度乱世,

欣看大地又回春。

1944年春节,38岁的刘熙乙曾作《新春试笔》七律一首,把捐资创办弘毅中学熏陶国士当作自己的成就之一。刘熙乙是一个遵循周素园先生教诲化私益为公益的爱国商人,曾捐献维周号军用滑翔机投入抗日战场,他捐资办学是不求经济回报的。刘裕远在专题文章和回忆录中,有如下记述:

“1940年,士绅萧生祥等人以江西会馆的会产为基金,倡议筹办毕节私立弘毅中学。我和胞兄刘熙乙参加了筹备会,并答应捐款。经过几次会议后,参加者都认为江西会馆的会产有限,而且已在万寿宫办了豫章小学,如再办中学,力所难及,乃决定由我兄弟出资办校。当即组成校董会(下列校董”20余人姓名)……”

同年12月,刘熙乙先生由筑回毕,加入发起,且慨然引为己任。复假豫章小学、商会及永裕商号,迭开发起人筹备会,积极进行。当依教育法令组织校董会,拟具会章,报请备案;公推刘熙乙先生为董事长,萧吉人为副董事长,内分三组:总务文书组由萧校董兼任,会计出纳由吴校董颂平任之。随即印制启事捐册,分送各校董及旅外同乡,公同募集。至于本会办事处,暂附设于民生工厂内,由厂内职员秦培初先生等助理之。(《校史》)

当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待遇菲薄,生活清苦。为了使校长能安心办学,我兄弟商定,除了由学校支付月薪外,还另给校长一份月薪,使校长每月有双倍的收入。对于教师的月薪定得比其他学校的标准较为优厚。另外,在尊敬教师、生活安排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之能安心工作。

我哥和我商量,就把学校的一切经费承担起来,形成私人办这所学校。校址设在商会后面的庙里。那里是我在两年前创立商店店员组成的篮球队商锋队辟为篮球场的地方——我曾是该球队的队长,这时修起简易校舍来了。因修课堂及教职员宿舍,需款甚多,都由我经手,校长萧吉人同我哥商量,由我以校董身份兼该校的事务主任。由于自己深受失学之苦,为了使地方青年有深造的条件,我乐意于做这件事,而且不厌其烦地辛勤工作。我指挥事务员王少全办理一切事务。

刘裕远不仅积极安排好从贵阳聘来的几位男、女教师的生活,使他们安心教学,有时还要代课:当时已有两班学生,遇有老师缺席时,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业,我自告奋勇走上讲台代课。我讲课受到教师们的赞许,学生也欢迎,这是我自学的结果。刘裕远还慷慨解囊,资助过三个穷学生:知道他们家在离城十里许的天生桥和观音桥,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且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只好饿着肚子读书。这三个穷学生引起我的同情,我私人出钱给他们制了衣服,还在街上的饭馆里为他们定了一顿午饭。我之所以这样做,出于推己及人,自己不能升学,帮助别人求学,颇有乐趣。这时,哥有钱,花点钱是在所不惜的。

三十一年(19422月,董事长回毕,集会商讨开学事宜,议定选聘校长,俾其延师招生,专主校务。佥议聘请萧吉人先生为校长,至原任副董事长兼文书职责,改推吴校董颂平、周校董介仙分别担任。并经议决,聘请何专员朝宗为名誉董事长,聘杨伯明、糜藕池、王吉甫、葛天回先生等为名誉校董,聘宋伯村、糜君牧先生等为校董……”(《校史》)

19426月,萧吉人亲赴贵阳,与刘熙乙商定五件要事,其中一件为:以原有捐款10万元交永岸营业处孳息之本利移作投资,并贷款补足为30万元,但无论生息投资仍属有限,所有建筑费、经常费,刘董事长均允负责支持。

1942年秋天,刘裕远曾在毕节城里创办《毕节周报》,得到了弘毅中学老师们的支持:我和周道立想办一个小型报刊来宣传抗日救国……就在文化服务社里办起了《毕节周报》。版本为3210页,每周出版一册,印数只有两百份,免费赠送各机关学校和读书会成员以及我和周的朋友;周报的内容有社论、时事述评、抗日新闻、地方新闻、文艺作品。我曾向弘毅中学的教师们约稿,他们也写过些文章;周报虽小,在毕节是史无前例的,发行几期后,颇得各方好评。因为周道立曾为共产党员提供帮助被迫出逃,读书会没有人抓,周报没有人办事,都停止活动了

1943年,刘熙乙出资创办了毕节历史上第一份报纸——《西黔日报》。葛天回到任后,《西黔日报》副刊科学与文艺栏目交给弘毅中学主办。由葛天回辅导长子葛真编辑,师生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时事评论和文艺作品。葛校长不仅在《西黔日报》上发表《建县如建国》《毕节建设问题》《毕节公民代表呈建设厅何厅长文》等高水平文章,还为改善小学教师待遇仗义执言三次发文论教育经费,与县长叶俊(后因贪渎畏罪潜逃)进行公开辩论……”(《世纪伴侣》)

1944年秋,校董会开会:董事长报告原投永岸之款,早已分投仁、永两岸,至本年结算期,共有750万元;至盐帮公所全部产业登记地籍后,推定校董萧吉人、罗德泽先生,会同葛校长勘查,并与盐局议定租金,增加收益。又会内原设秘书及分组制,至是改组为常务校董轮值制。关于会计建筑等事,仍由罗校董德泽专责办理,修建资款数字须先完成后计算,并增聘刘超凡、熊稚先为校董。(《校史》)

19462月,刘董事长回毕,召开校董会,聘请萧专员树经为名誉董事长,刘锡光先生为校董,黄勋章为本会事务员,改订预算酌增教职工待遇,并推定周校董稚九、沈校董春圃经管校产,刘校董超凡、刘校董锡光管理修建,黄事务员办理会务并司会计出纳任务。(《校史》)

刘熙乙兄弟与葛天回并肩携手,打造了学校历史上的黄金岁月。不仅如此,刘熙乙还借给葛天回50万元法币,帮助他借县党部文化服务社名义,在砂石牌坊开了一家书店,使其妻赵韵芬得以就业,也为部分贫困生提供了勤工俭学机会。很可惜,书店才营业8个月,就因货架上有重庆《新华日报》和苏联革命文艺作品而被迫关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失去了何朝宗、萧树经这样的政府保护伞,学生对毕节黑暗社会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捐资人与教育家之间的矛盾分歧也越来越大,最终不欢而散。(未完待续)(作者系毕节二中教师、资深文化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