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毕节籍京官刘昌科举齿录考释
毕节籍京官刘 昌科举齿录考释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张 宇  发布日期:2023/2/7 阅读次数:


毕节举人刘晸昌因曾在京城为官多年,最初“奉旨以七品京官分(兵)部学习”,“奉旨授为实缺七品京官”,因此被毕节人称为“刘京官”。最近有幸获得刘晸昌的科举齿录(来源于《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恩科顺天乡试同年齿录》),为研究其生平事迹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该齿录不仅详细记录刘晸昌的姓名、字号、排行、生年、籍贯、出身等内容,还载有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名讳、诰封以及胞兄、胞侄、配偶、子女的情况,现整理如下并作考释:刘晸昌,字蓉初,号仲寅,行二,嘉庆癸亥年闰二月二十八日吉时生,贵州大定府民籍,乙酉科拔贡,朝考一等,以七品京官用,签分兵部,记名军机处行走。曾祖讳士志,例封奉直大夫。曾祖母赵氏,例封太宜人。祖讳澍,敕封承德郎。祖母罗氏,敕赠太安人。父讳延绅,敕封承德郎。母葛氏,敕封太安人,奉旨旌表节孝。慈侍下。胞兄名景昌,胞侄化南、蔚南、极南、斗南、耀南。妻子张氏,子道南。乡试中式第二百四十九名。


未标题-1.jpg

位于七星关区德溪街道甲秀村花园组的刘家花园原址


字号与籍贯


清朝黄叔璥(字玉圃,号笃斋,北京大兴人)在《国朝御史题名》里记载,刘晸昌为道光十八年(1838)御史,“字蓉初,号仲寅,贵州毕节县人,道光辛卯科举人,由兵部员外郎考选江南道御史,升南韶连道”。

毕节乡贤邱煌(字叔山,号闇甫,官至湖北粮储道)为刘晸昌的诗集《香雪梅花屋诗集》作序时,谓“我友仲寅,天才豪迈,学力深醇。前以给谏直指广南时,功名事业赫然照人耳目,为海内所共知”。邱煌与刘晸昌系姻亲,称其为“仲寅”。邱煌晚号曼叟,刘晸昌称其为“曼叟前辈”,如诗题《次曼叟前辈改〈新春〉句韵》,诗歌《次放翁〈水亭晚眺〉韵》自注“曼叟前辈改句有‘卷开天际青油幕’之句”,《用前韵抒怀》自注“为曼叟前辈寄诗”。由此来看,他们关系非常密切,往来互称“号”。

刘晸昌的字,常被各种文献资料误作“仲寅”,其同事好友多称“仲寅观察”。光绪《毕节县志》卷之六(上)“仕宦”有刘晸昌小传,记作“字仲寅”。清朝梁章钜《枢垣记略》卷十九《题名五》“汉军机章京”记作“字仲寅”,《贵州通志·人物志》亦记作“字仲寅”。

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月,广东乡试副主考官龙启瑞(字翰臣,广西临桂人)在刘晸昌的官署读到《刘孝子传》,有感而作《书〈刘孝子传〉后》,云“黔刘孝子寻亲事,始于长洲沈文悫集中,读所作歌,今于仲寅观察处见其《家传》,愈有以知其详,而余向者之言益信” (《经德堂文集》卷二)。刘晸昌与龙启瑞交情甚笃,往来互称“字”,他称呼龙启瑞为“翰臣”,龙启瑞称呼他为“仲寅”。

同治《毕节县志》卷之十六《艺文志(上)》收有清朝大臣潘铎(字木君,江苏江宁人)作的《刘观察仲寅先生传》,云“刘晸昌,字仲寅,武生延绅子也,母葛氏,守节课读”。潘铎与刘晸昌同在道光五年(1825)参加拔贡朝考,后同为军机章京。

刘晸昌“善围棋”,任军机章京时常在军机公所“七峰别墅”之嘉树轩入直时与同僚对弈,直到傍晚退直才散,兴到酣处,秉烛夜弈。清朝重臣彭蕴章(字咏莪,江苏长洲人)曾作《七峰别墅敲棋图》,题诗并序。序曰:“枢直同人许玉叔(球)铨部、汪竺君(元爵)比部、郑春溪(乔林)水部、徐韫齐(璂)水部、汤海秋(鹏)仪部、陈子鹤(孚恩)铨部、朱慎庵(应元)水部、刘仲寅(晸昌)枢部,皆善围棋,每退直时,楸枰相对,日暮始散,或继以烛,致足乐也。余因作《七峰别墅敲棋图》并题。”诗云:“嘉树轩中岁月长,长烂柯仙侣对斜。八方无事逢今日,应笑山阴折屐忙。”(《松风阁诗钞》卷七)从“刘仲寅(晸昌)”来看,彭蕴章尊称其字“仲寅”。

道光二十五年(1845),清代地理学家张穆(字石舟,山西平定人)在为《程侍郎遗集初编》作序时,叙述刘晸昌不忘恩师程恩泽(字云芬,号春海,安徽歙县人)的事迹,云程恩泽之子程德威“又以措交库款赴粤东,卒于刘仲寅观察署中。观察名晸昌,公视学贵州所拔贡生”。程德威病故后,刘晸昌不仅“命其弟送柩返歙,买山营坟,并葬公及金夫人两世三棺”,还与其互结为儿女亲家,“议以幼女妻德威之子,而娶其女为己子妇,迎公全家入黔,相依以久”。

刘晸昌在同父兄弟的排行里是老二,故称“行二”,胞兄为刘景昌。生年是嘉庆癸亥年(1803)闰二月二十八日,时辰不详,故称“吉时”。清朝中前期,百姓被分为民籍、军籍、商籍、灶籍四大类。刘晸昌的户籍为“民籍”。古人籍贯分户籍和乡贯,“贵州大定府”是户籍,清朝吴孝铭在《枢垣题名》“汉军机章京题名”里记刘晸昌为“贵州大定人”。乡贯即祖先居住的地方,刘晸昌的乡贯为毕节,同治《韶州府志》卷五《职官表》“分巡南韶连兵备道”和“韶州府知府”均记作“贵州毕节人”,由此可知,道光二十四年(1844),刘晸昌任南韶连道道员时,兼理韶州府知府。


科年与职务


根据齿录记载,刘晸昌为“乙酉科拔贡,朝考一等,以七品京官用,签分兵部,记名军机处行走”。《大定府志》卷之三十二《俊民志一》记载:“刘晸昌,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拔贡,官广东南韶连道。”同治《毕节县志》卷之十三《选举志》记载:“刘晸昌,大定学,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拔贡,辛卯(1831)顺天举人。”光绪《毕节县志》卷之五(上)记载:“刘晸昌,大定学,道光五年(1825)拔贡,辛卯(1831)北闱(明清时期科举制对顺天乡试的通称)举人。”光绪《毕节县志》卷之六(上)记载刘晸昌的传记,谓其为“道光乙酉(1825)拔贡,朝考一等,分部以七品京官用”。齿录还记载刘晸昌乡试名次“第二百四十九名”,填补其他文献之空缺。

《枢垣记略》卷五《除授四》“军机章京”记载,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二十四日,道光皇帝谕旨,“万贡珍、王广业、程庭桂、彭蕴章、陈孚恩、刘晸昌、朱应元、王寅、江鸿升、马丽文、王积顺俱著记名,以军机章京补用”。卷九《恩叙四》记载,道光十七年(1837)二月二十一日兵部奏:“此次办理《汉字档册》,派出军机章京工部候补主事朱应元、兵部主事刘晸昌总司校对,颇为详慎,应请量予鼓励。朱应元、刘晸昌恳恩准令,遇有本部主事缺出,无论题选咨留,仅先补用。”卷十九《题名五》“汉军机章京”记载,刘晸昌“道光十三年(1833)二月由兵部主事入直,官至南韶连道”。

刘晸昌的履历,《贵州通志》人物志《清五·武功(上)》的记载较为简略:“刘晸昌,字仲寅,毕节人。兵科给事中,广东南韶道,告病旋里。咸丰乙卯(1855)春,播匪寇毕,火东门,几陷矣,晸昌出巨资,先购水以灭其火,城赖以全。黔抚奏功,简四川盐茶道,以疾辞。(《访册》)”

光绪《毕节县志》卷之六(上)的传记稍为详尽,略谓:“刘晸昌,字仲寅,道光乙酉(1825)拔贡,朝考一等,分部以七品京官用。旋举辛卯(1831)顺天乡试,补兵部主事,升员外充军机章京,转中城御史,历转江南、四川各道御史,授兵部给事中。遇敢言,为谏垣诸公所敬服。壬寅(1842)简广东南韶连兵备道,谢恩日上谕以实心任事。任后,海寇犯粤,晸昌生擒渠魁,粤抚上其功,赏戴花翎。旋以微咎去官。回里后,乐善好施。己酉(1849)邑大饥,晸昌赈济,多所全活。咸丰乙卯(1855)春,播匪寇毕,火东门,城中莫知所措。晸昌令决沟水灌之,城得无恙。抚军以守城有奇绩,奏复原职,又二年而卒。”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3》详细记载刘晸昌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补授广东南韶连道时的履历,抄录于此,以作补充:刘晸昌,现年三十九岁,系贵州大定府人,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拔贡。六年(1826),朝考一等,奉旨以七品京官分部学习,签掣兵部行走。九年(1829)七月,学习三年期满,奉旨授为实缺七品京官。十一年(1831)五月,记名军机章京。中式辛卯(1831)恩科顺天乡试举人。十二年(1832)七月,学习六年期满,奉旨作为额外主事。十三年(1833)十二月,转补军机章京。十六年(1836)八月,学习九年期满,奉旨作为候补主事。十七年(1837),办理军机处清档告成,奉旨无论兵部题选咨留缺出,仅先补用;五月,补授武选司主事;六月,题升职方司员外郎;九月,记名御史。十八年(1838)九月,奉旨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十九年(1839)五月,转掌四川道监察御史;十月,奉旨稽查缎匹库。二十年(1840)六月,掌京畿道监察御史。二十一年(1841)五月,奉旨补授兵科给事中;八月,奉旨巡视中城。二十二年(1842)五月十九日,奉旨补授广东南韶连道。

刘晸昌“遇敢言”,不仅“为谏垣诸公所敬服”,也为道光皇帝所赏识,简放广东南韶连道。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初三日,刘晸昌到任,发现“韶属吏治废弛,捕务松懈”,遂“禀参一府三县”(《纪恩》自注)。刘晸昌的办事能力得到广东巡抚程矞采(字霭初,又字晴峰,江西南昌人)的肯定,“师委办翁源、仁化巨盗”,“师两科监临,皆委余提调监试”(《怀程晴峰师》自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十二月二十四日,程矞采在奏折《呈道光二十三年广东省现任司道知府考语清单》(见《督抚宪辕报》,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对刘晸昌的政绩给予高度评价,云“南韶连道刘晸昌,年四十岁,贵州举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初三日到任。该道才识明敏,办事精详,关务地方俱能实力整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刘晸昌“受药毒”(《谢马军门赠宝剑》自注),遂由“粤东抱恙归里”(《见参枝有感》自注)养病。同年九月三十日,广东巡抚黄恩彤(字绮江,号石琴,山东宁阳人)奏陈《题为南韶连道刘晸昌因病请开缺调理事》。由此来看,刘晸昌任南韶连道道员的时间不到四年。

 

家世与封赠


齿录记载了刘晸昌的家世及封赠情况:曾祖父刘士志,例封奉直大夫;曾祖母赵氏,例封太宜人。祖父刘澍,敕封承德郎;祖母罗氏,敕赠太安人。父亲刘延绅,敕封承德郎;母亲葛氏,敕封太安人,奉旨旌表节孝。“慈侍”即登科甲者对母在父丧之称。同治《毕节县志》卷之十三《选举志》“封赠”记载:“刘延绅,以子晸昌贵,赠中议大夫。刘士志,以曾孙晸昌贵,赠中宪大夫。刘澍,以孙晸昌贵,赠中宪大夫。刘江,以侄孙晸昌贵,貤封奉直大夫。刘延培,以侄晸昌贵,貤封奉直大夫。刘景昌,以弟晸昌贵,貤封中宪大夫。”刘晸昌擢升广东南韶连道道员后,请旨对长辈及亲属进行封赠,曾祖父刘士志、祖父刘澍、长兄刘景昌被封为“中宪大夫”,刘延绅被封为“中议大夫”,刘江、刘延培被封为“奉直大夫”。

道光九年(1829),刘晸昌任军机章京后请旨对母亲葛氏“旌表节孝”。同治《毕节县志》卷之十五《人物志(下)》“节妇”记载:“武生刘延绅妻葛氏,年二十七守节,道光九年(1829)旌。抚长子景昌成立,次子晸昌,举人,任广东南韶道。孀居五十一年,寿七十八岁殁。”刘晸昌“四岁居父丧”(《九龄十里从师》),由此推算,刘晸昌的母亲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咸丰八年(1858)去世。

根据齿录记载,刘晸昌之妻为张氏,长子刘道南。2010年纂修的毕节《刘世宗谱·巨汉支系起蛟分支》把刘晸昌之元配记作“姚氏”,恐为后人误传和误记。刘晸昌在诗歌《上春登白马山大醉》“回首尚忆两琴弦,他生再结此良缘”自注,“张室梅妾均葬于此山”。他在诗歌《张丰舟明府长亲自江左被贼归里诗以慰之》里称呼“张丰舟”为“长亲”,即张丰舟为妻子张氏的长辈。

道光元年(1821),18岁的刘晸昌与张氏喜结连理,夫唱妇随,恩爱有加。道光二十年(1840),妻子张氏与刘晸昌生活19年后,在北京生病去世,撒手人寰,归葬于毕节白马山。刘晸昌在诗歌《湛溪亲家送史荻洲、戴禾庄两孝廉诗稿》“爱此才人句不磨”自注:“余庚子失偶,两孝廉送有‘封事待明朝问夜如;何曾听铜龙亲捧豸’之联,余喜诵之。”妻子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遂作挽联云:“今日卿亡,有我埋卿三尺土;他年我死,无卿哭我一声夫。”“十九载夫妻,少米无柴空伴我;两三个儿女,大啼小哭共呼娘。”(《中国对联集成·贵州毕节卷》)

刘晸昌对亡妻一往情深,思念有加,在诗歌《粤东寄祝母寿》里云“儿媳长安逝,相思泪频倾”。他因病辞官归里后,还在农历正月登白马山悼念“两琴弦”(妻子张氏和妾侍梅),作诗《上春登白马山大醉》:

春酒醉我翠微巅,春风唤醒此山前。

举头仰望苍苍天,叹此浮生岁月迁。

白马山巅有清泉,消我酒来肆我筵。

闲花野草互争妍,诗情酒意幻云烟。

短歌唱去长歌连,人笑此翁是醉仙。

回首尚忆两琴弦,他生再结此良缘。

刘晸昌之妾名侍梅,“我母慈舆至,竹马喜相迎。我兄侍母来,莱采一般荣。妾女左右立,五色垂香缨。寮属陈冠帔,使令献桃樱。兄携钟爱子,头角露峥嵘。我携总角女,舌端如娇莺。金烛灿双花,宝香浮四楹。雏凤时在抱,老鹤喜神清。”(《粤东寄祝母寿》)不幸的是,侍梅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刘晸昌对侍梅之情深,曾作诗《题伴梅图》四首,托物寄情,抒发对亡妾的思念。诗云:“玉骨冰肌入画图,诗情酒意写真吾。盐梅本是书生事,问有和羹手段无。”“丹青绘出草堂图,此是今吾是故吾。窗外梅花窗内影,当头有个月来无。”“别有荷花射圃图,彼忘乎我我忘吾。不须关雪花都放,仙鹤也来共守无。”“松竹添来共一图,凌霄壮志本非吾。让他桃李争春艳,可作岁寒四友无。”他在诗歌《余于香雪梅花屋外种梅七株,已成大树,上冬入城,未得吟赏》里云:“最是小园春好处,关心玉骨来复去。春初怅对此冰肌,风吹花落如飞絮。侍梅使者温玉姿(自注:故妾名侍梅),春去春来击所思。绮丽红罗曾索笑,一抹淡淡点轻脂。”

刘晸昌少年失父,中年得意,晚景凄凉,一生坎坷不断,家庭屡遭变故,心中之“苦”难以言表。他在诗里如泣如诉:“我身不苦我心苦,鹡鸰歌残咏枤杜。北堂卧病几经年,黄口依依三子乳。”母亲卧病在床多年,需要他赡养;几个孩子嗷嗷待哺,需要他抚养。他辞官归里后,卜居毕节德沟“小园”(后人称为“刘家花园”),享天伦之乐,“衰病白头侧衽席,牵衣黄口绕匡床”(《次放翁闭门韵》),“欢同儿女分香果,闲看仆童锄野荒”(《次放翁幽怀韵》),直至咸丰七年(1857)去世。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