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同心抗疫“毕”定有我】同心抗疫汇聚“毕”胜力量
【同心抗疫“毕”定有我】同心抗疫汇聚“毕”胜力量
作者: 贵州健康报记者 龙艳  发布日期:2022/9/28 阅读次数: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毕节市七星关区、织金县、纳雍县等地已经开展了多轮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为了争分夺秒跑在病毒前面,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战不旋踵,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居民群众,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园。他们同心抗疫的一个个暖心瞬间,汇聚起战疫“毕”胜的力量。


有一种坚持叫“全力以赴”


这两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单立婧的微信步数每天都保持在2万步以上。她带着33人的小分队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和美、幸福、圆梦、奋进、阳光5个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柏杨林街道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设了15个采样点,每天,她都要逐一“巡视”两轮,2万多步就是这么来的。


01.png

“没什么,已经习惯了。”单立婧介绍,负责采样工作的人员每天都是5:30起床,6:00早餐,7:00之前要到点位上做好所有准备工作,等待老乡们的到来。而她自己,则在采样工作开始后轮流到各个点位,查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防护、采样是否规范,群众排队是否符合规定等等。每天走两轮、4个小时,已经持续了4天。

02.png


手消、拆棉签、采样、装入、封标本……同样来自遵医附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宋扬正快速地给居民采样,这一番手起手落的动作平均每天要重复500次以上。宋扬已参加过多次省内抗疫支援工作,还曾经在省将军山医院ICU(重症医学科)与团队一起实施ECMO(体外人工膜肺),是一名抗疫一线的“老兵”了。自9月初就连续“作战”至今,出来这么多天,是不是很担心家里?他说:“没问题,我的妻子也是医务人员,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有责任有担当,把各自的工作做好!”单立婧补充道,这两天宋扬的痛风药吃完了,联系的药还没有送到,“他是忍着身体不适在坚持工作!”听到这里,宋扬连连摆手,“大家都很辛苦,我这个事真的不值一提。”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会在酒店房间里坚持锻炼,为了身体健康,也是为了能有更好的体力开展工作。


03.png

“我们这支采样队伍总共496人,9月2日到贵阳,9月21日又转战毕节七星关区。”遵医附院副院长魏在荣告诉记者。和他带领的队员们一样,魏在荣也已连续奋战了近一个月。除了统筹安排、抽查点位等工作之外,他每晚必然要组织一次视频会议,通报发现的问题,对照整改、优化流程,确保每一次的核酸采样工作安全快速,他说:“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为群众筑牢防疫屏障。”

有一种力量叫“风雨同舟”


“我们刚完成早上的采样工作回到驻地。”9月26日中午12时,兴义市人民医院外科片区护士长温小晓在电话那头说。她带着100人的采样队伍同样自贵阳转至毕节,如今在纳雍县龙场镇负责采样工作。


04.png


9月22日凌晨,温小晓和队员们到达纳雍县。早上8:00接到工作任务时,大家的行李都还没归置好。没耽误一分钟,大家迅速集合乘车赶往龙场镇,投入“战斗”。按照计划,整个龙场镇的核酸采样需要150人队伍完成。但是,经过第一天的摸底,温小晓肯定地对龙场镇党委书记尚金雷说:“不用申请增援了,我们100人能拿下!无非就是早上早一点起,晚上晚一点休息。”


05.png


约2万5千人次的采样,第一天用时6小时,晚上梳理问题、反馈整改,第二天变成了5小时。这几天,温小晓说:“每天采样工作基本4小时至4.5小时就能完成。”


温小晓对自己带的这支队伍很有信心:“大部分都是女孩子,但是能吃苦、不怕累。”她心疼地说:“之前在贵阳一些老旧小区上门采样,八九层楼一栋栋走下来,有的女孩子回到酒店时脚都是肿的。”她还大力点赞自己队里的“十八男团”。“大部分都是护士,非常给力!队里的各种搬搬扛扛他们都包了不说,每天完成自己的采样任务后还主动四处增援。”看到女队员们“扫楼”的辛苦,“十八男团”挺身而出:“我们去!”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口罩、面罩、手套、帽子,5个小时走下来,“十八男团”也很辛苦,但是仍然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06.png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温小晓一直秉持着“哪里需要在哪里”的工作理念。她说:“我们必将一往无前,以护佑群众的健康平安为己任,风雨同舟,不胜不休!”

有一种速度叫“争分夺秒”

9月26日15:00,毕节市七星关区核酸检测基地,十台移动方舱实验室分列在左右两个车道上,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逐个接受院感防控人员的监督检查后,进入隔离带分出的工作区。

07.png


“这里有162名检测人员,承担着毕节市七星关区每天约4万管样本的检测工作。”基地总负责人、遵医附院教授、贵州茅台医院检验科主任肖代敏介绍。二十多天里,他先后辗转赤水市、正安县、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市汇川区、贵阳市,再返遵义、最后到毕节,目的地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争分夺秒,跑赢病毒!


08.png


这次到毕节,肖代敏带了36人的团队和3台移动方舱。“这个检测基地里还有毕节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的队伍。我把每个车的‘车长’拉到一个群里,形成一个管理团队、安排任务、讨论流程、及时解决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当好这个基地的“大管家”不容易,肖代敏作为质量管控的最后把关者,常常“陪跑”到凌晨。记者采访不到30分钟时间里,肖代敏手中的对讲机里就呼叫了四五次,都是些琐碎但是必须要即刻解决的事情。


09.png


检测工作得一步一步进行——核对标本、配制试剂、加样、提取、点样、扩增、结果分析(复查)、结果上传、医废处理、消杀,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遵义市疾控中心检验科骨干周星跟着方舱实验室先后经历务川、兴义等地支援。他说,为了最大限度缩短检测时间,从进入实验室开始的6至8小时内,每个人都尽量不出舱。有困难吗?“有啊,大家都说克服一下就好!”


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周志文和尹文翔也奋战在方舱实验室里。为了尽快出具检测结果,这些实验室的病毒“猎手”披星戴月,从白天工作到晚上甚至第二天凌晨,除了吃饭时间外,基本不离开工作岗位。周志文在三区负责加样,“一开始每天手指都会酸痛,长时间待在狭小的空间里也让人腰酸背痛,现在已经习惯了。”周志文说。尹文祥的手则因手套过紧而犯了甲沟炎,“其他队员有的起了水泡、有的被汗水泡得发白脱皮,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是相互鼓励,努力完成每天的检测工作。”


10.png


让基地总负责人肖代敏欣慰的是,经过几天的磨合,这支检测队伍的各个小分队都变得更有默契,锻炼出了团队作战能力。“如今,我们从接收样本到结果报送的时间缩短至3小时左右,检测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大白”们仍不满足,他们希望自己手脚再麻利点,检测速度再快一点,助力尽快扑灭本轮疫情。

有一种温暖叫“双向奔赴”


连日来,医护人员不舍昼夜,全力守护毕节安全,毕节各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也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他们。

20.png

“你看我穿的毛衣、绒外套,都是前两天当地联络员送来的。”26日早,单立婧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少队员都是穿着短袖、凉鞋到贵阳,来到毕节后气温骤降,第二天当地党委、政府就组织人员送来了防寒衣物、鞋子等。“队员们都说,虽然天气变冷了,但我们的心更温暖了。”


温小晓和队员们也充分感受到了纳雍老乡的热情。“有一两天会拖到晚上才能回到住地,但是不管多晚,总有热饭热菜等着我们。”天天到各个乡村采样,队员和老乡已经彼此熟悉,成了亲人。前天早上,采样队等着任务安排去得有点晚,乡亲们的电话就追了来,“什么时候到?赶紧啊,我们煮起水饺等你们了!”


21.png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老乡们都非常配合核酸检测工作,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也都很帮忙。”单立婧说。


在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和美社区采样现场,喇叭里反复播放着一首顺口溜:“老乡老乡,疫情来了不要慌。家长管好老和小,足不出户不乱跑。核酸检测要赶忙,五米距离不能忘……”,群众以家庭为单位排好队,严格做到间隔5米,“这些天我们每天宣传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大家都已经记在心上了,也算是为辛苦的工作人员减轻负担。”和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军说。


22.png


“辛苦了!”“谢谢!”每当医护人员做完核酸,总能听到这样的感谢。


这一声声道谢、一次次感动都是最好的“双向奔赴”,他们守望相助、并肩而行,展现出了战疫“毕”胜的强大凝聚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健康贵州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