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跨越时空的思念——纪念跟随红军长征未归故里的外公
跨越时空的思念
——纪念跟随红军长征未归故里的外公
作者:文|何 萍  发布日期:2022/9/5 阅读次数:

未标题-16.jpg

红二军团六师师部旧址(资料图片)

今年的清明节已过去很久了,但清明时细雨纷纷、芳草萋萋的情景犹在眼前。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我们全家也像很多人一样,选择在网上祭奠逝去的先人与先烈。不同的是,今年特别思念外公。

在我们家,外公是一个谜,知道他的来路,却不知道他的归宿。比较确切的是,当年红军来到黔西,在与红军相处的日子里,外公很是快乐、积极。红军离开时,外公就消失了,据说是和红军一起走了,当时,外婆还有身孕,怀着我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吸引力量,强大到让外公决然离开六甲在身的爱妻和子女?

外公离家以后,谈论外公的着落始终是外婆最软、最痛、最敏感的忌讳。母亲的记忆清晰镌刻着这个场景:在她刚能记事的幼年,一次——仅那一次,母亲因为伙伴们都有父亲,而自己没有见过父亲,好奇并小心翼翼地向外婆询问自己为什么没有父亲,立即遭到外婆厉声喝斥。母亲从此直到成年,知道了不能在外婆跟前触及外公的话题。

时间如流水,会荡去浮尘,但带不走坚岩。几十年后,外婆摊开往事,我们终于捋顺秘密的大概脉络。

我的外婆黄永珍,是毕节大方县人,出阁前能够识得一些字,由此可以推知当年外婆的娘家,至少也是温饱之家。外公来自四川叙永县,应该是有一些手艺,是个手艺人,在大方婚娶外婆成家以后,又根生黔西,在县城里盘了间房子,置办成染坊算是成家立业,接着四个舅舅相继出生,日子算得上殷实温馨。

外公离开家后的那些年,虽然外婆在家只字不提外公,但舅舅们与母亲还是从老街坊们家长里短谈论的言语中大致勾勒了外公形象的轮廓:外公身体健壮,手脚勤快,性子刚烈,热心助人,好打抱不平,对国民党黔西县政府、反动武装与流氓地痞、土豪劣绅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的欺行霸市行为极为反感,每每遭遇他们欺男霸女、强买强卖,他都会挺身而出,不顾外婆劝阻去“惹麻烦”“强出头”,是街坊眼里的好人、义士。

19362月初,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挺进黔西北,巧渡鸭池河天堑后剑指黔西县城。国民党黔西县政府官员负隅顽抗,到处搬救兵未果后,竟将百姓强押上城墙充当肉盾,妄图阻挡红军攻城。外公耳闻目睹他们一边散布谣言,污蔑红军共产共妻杀人放火制造恐慌混乱,一边趁机明里猖狂抢掠百姓钱财,暗地里安排家眷收拾金银细软仓皇出逃。在外公眼中,没有任何“匪”比眼前这些即便逃命也还不忘搜刮民脂的国民党官员们和保安团更丧尽天良。为了照顾已怀有身孕的外婆和年幼的子女,外公万不得已强忍满腔怒火,关门闭户委曲求全。23日清晨,黔西城内一改连日的喧嚣嘈杂,变得一片寂静,外公忍不住内心的好奇,微微打开多日紧闭的屋门探头察看,猛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满街士兵,身着灰色军装,衣服虽然破旧,却也军容严整,除了几个端枪的士兵来回游动警戒外,其余的三五成群聚拢、相互依靠,成排靠坐在屋檐下的墙角,都睡着了,自己家屋檐下的墙边上也靠着一排睡着了的士兵。外公心想,这些莫非就是官府近来到处造谣宣称的“红匪”?他经历过多次官军过境,没有一次不搞得百姓人心惶惶、鬼哭狼嚎,和眼前的这些士兵一比较,好感油然而生。

这些士兵就是红二、红六军团的红军。23日红六师入城之后,红十七师、红二军团机关也于24日相继进驻黔西县城,红军入城后军纪严明,对百姓和本分商家秋毫无犯,县城“哥老会”“仁义堂”、工商界人士及百姓纷纷走出家门迎接红军进驻,欢迎的鞭炮鸣放此起彼伏。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设在县城西街王成波商栈(解放后县公安局旧址)和川祖庙内,红二军团首长贺龙住在王家商栈,其余部队分别驻扎在城内各庙宇和逃亡的地主、豪绅家中,部分战士三五不等地住进普通人家。过年那几天的黔西县城更是热闹,久违的喜庆年味弥漫在空气中。

我成年后听外婆讲,外公外婆家的染坊较为宽敞,临时驻进红军一个炊事班。炊事班的红军乐观勤奋,说话和气、买卖公平、文明规矩、严守纪律,借用家什物品无不小心使用,如有损坏则按价赔偿,归还时都会清洗干净,一早一晚还帮助外公外婆打扫染坊、挑水劈柴。这些红军从不进入主家内室,空闲的时候还帮忙搭手染坊的杂活,与住户谈笑风生亲如一家。红军惩治流氓地痞、劣绅恶霸,红军救济贫困人家,这些秉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举动在外公外婆的心里不断掀起波澜。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红军的言行举止,外公外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外公外婆不仅辨清了住在家里的每一个红军战士,和他们处成了朋友,还了解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世,并通过他们的故事很快明白了红军性质,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是穷人的队伍。那些天,外公像换了个人,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常常亢奋得丢下家里的生意不管,出了家门就不晓得归家,归了家就和外婆讲说不完的新鲜事。     

214日,驻扎在外公家染坊的红军告诉他俩,红军即将离开黔西县城,到黔西、大定、毕节中心地带去创建新的根据地。全家人对红军恋恋不舍,外婆赶紧为红军准备一些干粮和鞋子,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情义。就在红军离开的当夜,辗转难眠的外公向外婆袒露:他舍不得红军,怕今后再也遇不到这样称心如意的队伍,他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放开手脚痛痛快快铲除世上不公,去解救天下穷苦大众。身怀有孕的外婆自然极不情愿,声泪俱下,以外公年龄偏大、又是家中顶梁柱等等实际难处,极力陈述理由试图留住外公,但外公想跟随红军追寻光明的去意坚决,反过来和外婆讲道理,并表示待到革命胜利后,他一定回来尽为夫为父之责。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外公便悄然跟随红军出发远征。外公对外婆既没有道别,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以外婆连外公参军的部队番号都一无所知。红军走后,原来的国民党黔西县政府和保安团都纷纷回巢,曾经不少拥护、帮助过红军的乡亲都遭到残酷清算,外婆为保一家周全,不得不将外公参加红军的事深埋心底,对街坊邻居都绝口不提外公去向踪影,对子女严加禁止询问外公的消息。

外公走后不久,我的母亲出生了,取名魏志芬。外公离开以后,全家老老小小的生活重担突然全都压在外婆肩上,六亲无助,她把对外公的思念化为坚强,学识字、学书写、学算术、学经营,勉力支撑家里染坊,藉以养活一家老小;她把对外公的挚爱化为坚韧,哺育、保全几个子女健康长大。在街坊眼中,外婆理家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处事通情达理、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外婆对子女管教严格,言传身教要求他们讲礼、勤劳、正直、善良、友爱。外婆的为人和塑造的家风,赢得了邻居们的称赞,街坊们十分敬重这位独自撑起一家生存的女老人。

194911月,黔西解放,外公没有回来;又过了几年,外公还是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消息。外婆明白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就是当年红军浴血奋斗追求的胜利成果,她曾凭着一双“三寸金莲”,硬是两次从黔西县城走路到贵阳打探外公消息,但均一无所获,因为没有外公当年跟随红军的部队番号,仅凭个人姓名无法查寻,自然就没有了着落。她也曾萌发过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寻找外公的念头,却又不忍丢下一家老小而作罢。再后来,外婆向子女及孙辈讲述了外公行踪的秘密,大家都各以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打探外公的消息,因为不能提供那支红军队伍的相关信息,最终都是无从着手,一无所获。外婆为了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建设,主动将家门口的六七百平方米土地献给了政府修小学,政府还奖励了100元人民币。

再后来,我们都不知道外公在哪里,但是,我们又都知道外公在哪里!

如今,外婆也追随外公去了,我的母亲和舅舅一辈正在凋零,我们亦走到了暮年,我们的儿孙们也已长大、逐渐成熟。适值缅怀先辈的清明节,我们对外公的思念愈加强烈,心中积存太多的话想要诉说,我们要告诉外公:您当年追随的队伍已经空前强大;您当年追求的理想实现了,全中国老百姓已经过上幸福生活;您当年参与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您当年成家播种黔西,现在已经根深叶茂,花开九州,硕果累累!

外公啊,我们想念您,无论您在哪里,都可安息!(作者系贵州省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