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让爱心的光芒照亮追梦的路——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毕节籍教师安启龙的公益故事
让爱心的光芒照亮追梦的路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毕节籍教师安启龙的公益故事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陈泽劲 朱 欣  发布日期:2022/6/28 阅读次数:
“安心行动”到大方县东关乡白泥小学发放助学金
在大方县羊场镇陇公小学支教期间,安启龙(左二)和孩子们开心地合影。

  因为不甘贫穷,他差点初中辍学走上打工之路;因为一份渴望和信念,他最终走出大山,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心中牵挂,他把公益的温暖带回了家乡。
  他就是大方县马场镇白泥社区的安启龙。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拼搏求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带着大山的沉静质朴最终走出大山。
  走出大山,反哺大山。
  10年来,安启龙坚持不懈地行走在公益的路上,不断汇聚爱心,让家乡的困难学子沐浴着爱的阳光,砥砺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毅前行。

走出大山:追梦路上爱心相伴

  安启龙,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儿时的困苦生活,伴随着他的求学成长之路。他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家里有兄弟姊妹5人,靠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
  上小学时,由于离家远,安启龙每天来回得走3个小时的山路,午饭常常是从家里带的冷土豆,好心的老师方便时会请他到家里吃热腾腾的饭菜。看着邻居家的孩子有新衣服穿,安启龙心中很是羡慕。为了给安启龙买身新衣服,他的母亲剪去多年留长的“麻花辫”卖掉;看见拿着新衣的短发母亲,安启龙哭了。他好像一夜长大,从此再也没向家里提过“过分”的要求。
  为了贴补家用,安启龙的哥哥姐姐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很早便外出打工。年少的安启龙将一切看在眼里,“是他们补助我,我才有机会继续读书。”
  上初中期间,安启龙在校外租房住,自己做饭,班主任会为他争取助学金。上高中时,他每天的生活费仅6元左右,看他生活那么艰苦,班主任极力争取助学金帮助他。
  为了免学费,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定向师范专业。勤奋终有收获。2010年,安启龙没有让全家人失望,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就读心理与认知科学院心理学专业。
  上大学前的暑假,大方县奖励了安启龙3000元奖学金(大方县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前十名),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也更加激发了他努力学习、感恩回馈家乡的强烈信念。安启龙暗下决心,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大学。
  上大学期间,安启龙碰到许多好心人,有爱心教授每个月资助他200元供其读完大学。
  穷苦家庭的孩子早当家。安启龙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压力。为此,他在大学期间坚持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做过保安、送水员、家教、问卷录入工等30余种兼职,独立承担了自己在大学的费用,还为家里置办了农用马车、洗衣机、手机等物品,补贴了不少家用。“我总是忘不了妈妈的那条‘麻花辫’,现在自己长大成人了,能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家里分忧,我觉得挺踏实的。”
  由于要干沉重的农活,安启龙的母亲原本多病的身体每况愈下。安启龙用自己常年勤工俭学积攒下来的钱带着母亲到县城医院检查,但病痛一直难以得到改善。在许多热心人士的慷慨资助下,安启龙年迈的父母第一次坐上了飞往上海的航班,母亲的病在上海得到救治,他的父母还亲眼看到了安启龙就读的大学校园。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安启龙默默发誓,将来也要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帮助过我的人,我希望自己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爱心的人。”安启龙说,他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爱心的种子。

感念帮助:聚力公益播撒大爱

  感恩助学扶贫,从自己开始。大学期间,安启龙除了兼职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给农民工子女义务家教、为失学儿童义务募捐、组织大学生返乡支教……他都乐此不疲,参与其中。
  选择师范专业的初衷,原本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安启龙逐渐对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人生是因为读书和教育而改变的,所以我希望用同样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尤其是家乡的孩子们。”安启龙说。
  除了在上海积极参加教育公益活动,安启龙还组建了华东师范大学贵州支教队,多次动员同乡和同学们带队前往贵州的偏远山区支教、调研。
  2012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的支持下,由安启龙任队长的“大爱有方实践团”走进大方县东关乡将军山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他走上了公益支教之路。
  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安启龙发出了更多的光和热。课程的安排如何吸引学生、如何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处,是安启龙想得最多的。除语文、数学、英语以外,安启龙还安排设计了励志演讲、音乐、国防常识等很多新课,“我们希望带给孩子们从未接触过的新鲜的东西,鼓励他们心怀希望,在他们心中播下对未来希望的种子。”安启龙回忆说。 
  支教条件十分艰苦,但母校和大方县教育局极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安启龙和支教团队严格要求,力求把支教活动开展好。安启龙承担了包括基础课程和心理辅导的多门课程。有时上完课,大雨倾盆、山路崎岖,很多次是安启龙一个一个地把孩子们送回家。在孩子们心中,他是温柔可靠的大哥哥;在他心中,帮助孩子们快乐平安成长是他最大的愿望。 
  2013年3月,在安启龙的多方奔走和积极沟通协调下,大方县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学工部达成合作项目。同年5月,他联系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学者为大方县高三考生开展“高考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等系列活动。
  在支教调研过程中,安启龙了解到大方县小屯乡的一位儿童患严重疾病,他通过网络募捐等方式募集了近3万元的医疗费救助这名儿童,回到母校后,有很多好心人直接把善款送到了这名儿童的病房。
  2013年7月,由安启龙任队长的“黔方有梦支教队”在大方县羊场镇陇公小学进行了两周的支教实践。每次支教活动结束后,安启龙都会鼓励身边支教的同学与贵州山区的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书信联系,让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并追逐梦想,从而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建设家乡。
  个人的结对帮助在经济上有限,能帮助的人数也有限,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接受教育改变命运?安启龙一直在思考。为汇聚更多的资源,让助学扶贫力量更强大,2013年9月,安启龙和李芹、胡洁、万宝3位上海爱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安心行动”民间公益组织,开展长期结对助学、代课教师教学奖励、暖冬捐赠、捐书建馆、假期支教、爱心募捐等公益活动,为更多山区边远学校和困难师生带去温暖和关怀。
  在大学期间,因为在公益方面的突出表现,安启龙被授予“自强之星”“公益大使”“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安启龙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为公益事业增添了鲜活的注释。

传承爱心:回报桑梓情暖人间

  作为一名从毕节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安启龙把感恩和反哺社会视为自己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我是农村娃,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做公益和参加公益活动,是我感恩的一种方式。”安启龙说。
  2014年大学毕业后,安启龙继续利用大学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为家乡的孩子做些实事,从没停下公益的脚步。
  工作后,他保持着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姿态。为了提升自己,他攻读了母校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工作之余,安启龙到社区做公益心理咨询师,到农村开展儿童心理关护等活动,在关爱家乡儿童成长的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坚持。
  翻看安启龙的微信朋友圈,内容大都是在“孩子求助”和“感谢好心人资助”之间不断反复……
  安启龙和“安心行动”的伙伴们已经不记得走访了多少儿童的家庭,一遍遍核实信息后,再发到“安心行动”微信群,为爱心人士和孩子之间搭建起一座通往更多可能的桥梁。“每学年需要新结对帮助的学生信息发出后,基本上半天时间就认领结对完。”安启龙告诉记者,“之后还会有人不断咨询是否还有孩子需要资助,我每次都被感动,这也不断鼓励着我坚持同伙伴们一起继续做公益,帮助更多的孩子。”
  开展“安心行动”支教、助学的过程中,安启龙会情不自禁地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山里孩子,来改变他们的命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读书上大学是改变家庭、改变认知格局的一条好路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好心人的帮助,可以改变命运,我经常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榜样’的力量。”安启龙说。
  漫漫公益路,安启龙和他的团队脚步不停:
  2018年11月,为大方县黄泥塘镇背座小学发起捐建图书室项目,“安心行动”为该校募集1.72万元的图书购买资金。
  2019年5月,到大方县马场镇马场中学走访结对资助的困难学生,并开展励志演讲和心理辅导活动。
  2020年9月,到大方县第三中学走访结对帮扶的学生,到将军山小学给学生上心理健康活动课。
  2021年10月,到大方县马场中学开展励志演讲课。
  2022年6月,参与组织“安心行动”的好心人3次集资共3.5万元,援助大方县马场镇患病住院治疗的佳雨(化名)小朋友。
  截至目前,“安心行动”资助的学生遍及贵州和云南等地,涉及贵州5个市(州)的38所学校,其中大方县为主要阵地。10多年来,通过“一对一”结对助学472名学生,开展结对活动2688人次,其中已经有41名升入大学。此外,还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个别医疗救助等活动,联系到爱心人士与2000多名困难学子结对帮扶。目前,该公益组织筹集发放各类助学项目资金超过295万元。
  安启龙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公益活动给他带来最多的就是开心和感动。“我的经历让我相信,困难家庭每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便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我将坚定地把公益事业做下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