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红军在黔西的战斗
红军在黔西的战斗
作者:文|史宏拯  发布日期:2022/5/18 阅读次数:
鸭池河渡口(资料图片)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1936年元旦刚过,红二、红六军团到达湘黔边界的湖南晃县、贵州玉屏,敌军李觉纵队随即跟了上来,红军只好继续向西走,几天后到达黔东的石阡、江口,得到短暂休整的机会。此时,距离红二、红六军团离开湖南桑植已近两个月,红军边打边走,行军数千里,基本上没有得到休息。
  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在石阡县城的天主教堂召开会议(史称“石阡会议”),分析敌我态势以及地形条件,决定放弃在石阡、黄平一带建立根据地的原定方针,作出在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红军领导人任弼时在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是准备在湘黔边界搞根据地的,现在敌人来了,我们还要继续往西走,到贵州西部,以战斗的胜利创建新的根据地。” 
  1月20日,红二、红六军团从石阡出发,突破余庆龙溪封锁线后继续向西转移,途中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应以佯攻贵阳的姿势,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领导认为中央军委指示完全符合实际,决定向黔(西)、大(定)、毕(节)进军。

强渡鸭池河

  1936年1月25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在致朱德的电报里说,“据情报,李、樊、郭等敌仍将西追,杨森、万耀煌等亦入黔,蒋敌似仍继续以大力进攻二、六军团”。
  敌我军事力量悬殊,形势十分危急。为了迷惑敌人,贺龙率领红军时而向南、时而向北,时而作出袭取贵阳的态势、时而作出抢渡乌江的模样。顾祝同、吴忠信令驻防在贵阳以西乌江口岸的敌九十九师和二十三师向贵阳龟缩,于是给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挺近黔大毕创造了良好战机。2月1日,红军趁黔西北地区敌军薄弱、乌江上游鸭池河口岸防务空虚之机,星夜秘密向西急进,直奔鸭池河渡口。
  鸭池河两岸山高崖绝,陡峭的山崖高达数十丈,水流湍急,当时的交通往来全靠木船摆渡。鸭池河渡口是贵阳通往黔西北的交通要道,从渡口到北岸山顶的路上有大关、小关两个隘口,上山的小路如登天梯,大路(清毕公路)曲折盘旋,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冲。渡口有士兵守卫,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在敌人看来简直插翅难飞。2月1日上午,总指挥部命令红六师抢占鸭池河渡口。红六师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红十八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必须在夜间行军,天亮之前赶到鸭池河渡口。
  2月1日下午,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敌人,红二军团从各师抽调120多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组成精干的侦察队,由排长王绍南带领,从清镇卫城出发,向清镇与黔西交界的鸭池河渡口前进。当日深夜,红军侦察队到达新店镇茶店村,夜袭当地保警队驻地关帝庙。红四师侦察参谋胡克忠带领尖刀班走在前面,迅速摸到敌人哨兵后面,王绍南带领侦察队随即冲进庙内,俘获了80多名保警兵。当天夜里,天上下着雨,路很不好走。王绍南与团长成本兴商量,他随一营走在前面,指挥二营、三营随后跟进。红军冒着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在黑夜里急行军,在拂晓时赶到了鸭池河渡口。
  大关街上的农民万正洪,人称“万八爷”,是个仅有两床被子开了个小栈房的居民。那些背盐巴的下力人常住他的栈房,没有被子,经常是烧一炉大火给他们围炉过夜,因而与穷苦人心心相连。1936年初,万正洪在大关首先知道了红军要来黔西的消息。他由于开栈房,往来的人较多,结交甚广,凡是新鲜的事情和消息他都先知道。1月下旬的一天,有3名衣衫褴褛叫化子(乞丐)模样的人来到他的栈房投宿。通过交往后,万正洪知道他们有些来历(后来知道是红军侦察员),便把自家的身世告诉了他们。一来二往,彼此相互信任。他们从万正洪这里了解了许多大关的情况,万正洪也从他们那里了解了红军。就在红军侦察员离去后没几天,“红军要来了”的风声传遍了整个大关。当时的大关区长兼国民党大关团防军营长郭昆甫闻讯后立即将团防军、盐防军(当时大关有官盐仓库)布防在大小关隘和鸭池河渡口,封船锁渡,以防红军渡过鸭池河,并派万正洪、万家林父子带领郑少舟、钱少清等一批苦力背油去渡口协助盐防军队长李应光,命令他们在情况紧急时要协助李应光浇油烧船。早就盼望红军到来的万家父子有这个机会去鸭池河渡口真是暗自高兴,他们把红军如何好、要欢迎红军过河的想法告诉了众苦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2月2日,天刚蒙蒙亮,担任前卫的红六师就赶到鸭池河渡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渡口的少数敌人。红军隐蔽一旁,命令俘虏向北岸喊话,正盼望红军到来的万正洪听到河对岸有人喊船过渡,就向李应光报告说是盐号挑夫邓三爷的声音,李应光不疑,于是派小船去对岸接渡。等到小船回渡靠岸时,即有人大喊“红军来了”,随即枪声四起,李应光等十几个盐防军各自逃命去了。万正洪带领已过河的红军挺进大关,万家林找到两只小船帮助红军过河。天亮时,红军大部队陆续到达,万家林立即组织人力找木板、门板搭建浮桥,迎接红军大部队过河。 
  2月3日中午,贺龙、萧克率领红军大部队到达鸭池河渡口,按照先红二军团、后红六军团的顺序渡河。当红六军团还有两个师准备过河时,国民党五十九师三十五团追到,接着,国民党九十九师、二十三师的先头部队也赶到。这时,过河的红军凭借西岸有利的地形组织火力,封锁河面,阻击敌人,掩护两个师渡河。
  最后一批红军刚过完,侦察科科长谷志标赶来向后卫通报说,总跟在红军后面的湘军李觉纵队也尾随到了鸭池河南岸,他们的前卫哨兵正好同红军的后卫哨兵隔江相望。后卫团长和政委笑着看了看乌江,一面命令工兵营砍断浮桥的最后一根绳索,一面对宣传队长说:“你们宣传队应当写首诗送给李觉嘛!”红军宣传员陈靖当即创作了一首打油诗:“远望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岸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陈靖让战士把他脱口而成的这首标语诗用毛笔写在河岸的巨石上时,红军战士高兴地鼓起掌来。
  红军在横渡鸭池河搭浮桥时,借用了河岸边部分群众的门板、木枋等,在大部队过河后,后卫部队拆除浮桥时,专门召开赔偿大会,借用的东西全部归还,损坏的当面致歉,并用粮食、猪肉等折价赔偿。

红军在大关镇

  红二、红六军团胜利渡过鸭池河,引起国民党的恐慌和不安。2月3日,薛岳给郭思演、傅仲芳、甘丽初、李必蕃、杨其昌发去急电,称贺龙、萧克已由鸭池河、六广河进入黔西县境内。2月5日,蒋介石给龙云发去急电,称贺龙、萧克已进入黔西县城,似有北向泸州、屏山或西向西昌、会理进攻的态势,命令万耀煌、郝梦龄、李觉、樊嵩甫、郭汝栋等纵队迅速追击红军。
  大关镇旧时曾名红岩沟、火烧坝、滥泥沟,1927年建镇时,因地形险要,地处关隘而取名大关。大关(滥泥沟)距鸭池河渡口十余里,是贵阳到黔西的必经之路。时值农历乙亥年正月初九日,天空飘着细雨雪花。红军进驻大关后,到处张贴标语,广泛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并建立人民政权,建立了大关区人民政府、大关区革命游击队。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任命万正洪为大关区长,方全清为副区长,万家林为大关区革命游击队长。红军在深入群众中了解到滥泥沟盐商垄断食盐造成群众吃盐困难的情况后,决定开仓放盐救济穷人。
  大关盐号是国民党地方政府和资本家勾结,在大关建立的川盐集散站,大半个贵州及云南部分地区如昭通等地群众的食盐问题都操纵在他们手里。他们还建立了一支50人左右的盐防军武装,保护川盐的运送及销售,致使那时盐价奇贵,有“斗米斤盐”之说,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痛苦,买不起盐的人家只好淡食,甚至多久吃不上盐。红军组织万正洪、万家林父子带领大关街上和附近1000多“干人”打开大关“协兴隆”盐仓,没收了土豪、奸商的盐巴,分发给人民群众,同时也运一些到附近去卖。以前,一块大洋最多能买二三斤盐巴,打了盐号之后,一块大洋能买十到二十斤,群众到处传颂红军的恩德。当时,贺龙、萧克等同志就曾在大关盐号住过——当时群众称贺龙同志为贺军长,称萧克同志为指导员。大关盐号旧址,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日,是民间过大年的日子,红军在大关黑神庙置办酒席,由万正洪父子相邀街坊邻居和附近数百名群众同红军在一起吃团年饭。酒席间,红军向群众宣传了红军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理。吃过团年饭,红军和万家父子再次开仓放盐,凡参与吃团年饭的群众每人发给大盐一块。红军在大关期间,万家父子协助红军组织发动群众,配合红军打了附近一带谢灿高、唐仲余等12户土豪,分了他们的浮财和田地;谷里区副区长刘熙畏罪逃跑,在鸭池河边被红军截获,押回谷里,2月6日,在黑神庙召开公审大会处决。同时被处决的还有红军从清镇县镇西卫抓来的号称“四大天王”之首的区长汪登云。沙窝区保长胡述清长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在游击队的帮助下,红军将其捉获,押往县城处决,沉重打击了反动官绅和土豪的嚣张气焰。在此期间,万家父子还在当地发动57名青年加入了红军,并为红军筹得军费1万余块大洋。他们还聘请中医陈克清和王道宣治愈了10多名红军的病。当年红军为了表示感谢,特地赠给陈克清一床红缎子被面和一些鹿茸,这床红缎子背面至今还存放在遵义会议纪念馆。
  红军在大关住下的3000多人,住了9天(正月初十日到十九日),其中在石桐树住下的有100多人。红军每到一处都展开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说明红军不拉兵、不派款,专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人翻身过好日子,同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红军当时唱的歌,很多都是抗日救国的内容。这些歌,他们天天唱,也教小孩们唱。
  1936年2月14日因战略转移,红军必须撤离大关,那天清晨,大关街上的穷人们排成长队含泪相送。万正洪、万家林父子想和红军一起走,但贺龙、萧克劝他们留下来,领导穷人坚持斗争,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万家父子一直送红军十余里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大关。

血染的丰碑

  红军撤离大关后,逃亡在外的郭昆甫等反动官绅随即反扑返乡,对万家父子和为红军做过事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副区长方全清叛变自首得免,万正洪却被抓住投入县城大牢,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仍坚贞不屈。由于多方营救,在被折磨两个多月后才被放出狱,但已是奄奄一息,抬回大关没几天便去世了。万家林在山林中躲避了两个多月,不幸被郭昆甫的手下刘子仲抓住,枪杀于大关白泥麻窝。万家父子牺牲后,连棺材都没有,还是乡亲程永发赠送了两口棺材,满怀悲愤的街坊邻里和附近群众才将他父子二人安埋。
  为纪念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强渡鸭池河,1985年11月25日,黔西县人民政府在距离红军当年渡河约2公里的大关镇丘林村小箐坡头修建纪念碑。碑前平台边沿用鸡血大理石镶嵌,刻有“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9个大字。纪念碑设计朴实、庄重肃穆,是人们缅怀先烈、回顾革命历史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作者系原黔西县政协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