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广州建设交通强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毕节的启示
广州建设交通强市推动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对毕节的启示
作者:文|蒲 晟  发布日期:2022/2/17 阅读次数:
绿色毕节(罗仕华 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为交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在广州跟班锻炼期间所见所学所思所悟和毕节“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的战略定位,介绍了广州以人民为中心、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打造绿色智慧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强市的做法,借鉴广州经验推动毕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广州建设交通强市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综合交通优先,交通研究久久为功。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强调交通首要地位,通过交通研究引领城市空间布局和用地协调。广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结合城乡快速发展,推进了三轮综合交通研究。第一轮综合交通研究从1990年至2000年,启动了内环路的建设,解决了中心城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向外扩散不畅的问题。第二轮综合交通研究从2005年开始,结合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地域空间拓展,启动建设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为广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基础。第三轮综合交通研究从2018年开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交通战略规划研究,提出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及穗莞联动融合,推进城镇圈、城市群、都市圈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发挥综合交通对区域空间布局的引领作用。
  (二)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内外交通协同发力。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工作,率先编制《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将交通枢纽作为首要维度,与经济动力、创意创新、生活质量、国际交往四大维度一起研究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在交通专项规划中,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提出交通作为广州城乡发展基础及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纽带,进一步改善广州交通空间连通性和可达性,通过交通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对外交通方面,明确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目标为“提升与珠江口两岸城市合作水平、推进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合作发展,共建广州大都市圈”。在对内交通方面,坚持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促进共享车、网约车等新业态发展,提出与城市功能布局相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与设施布局,促进城市高效、绿色、安全运行,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完善货物集疏运系统布局,增强广州市域内部、城乡之间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三)紧盯绿色智慧交通,交通服务提质增效。广州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公交电动化项目荣获世界C40城市绿色科技奖。围绕交通安全和有序目标,持续推进“智慧交通行动”,按照“一个中心、三大平台”总体框架,打破部门、企业间的壁垒,将分散的、独立的系统有效衔接,构建管理、应用、服务的有机结合,建成了多个交通行业管理、企业应用和公众服务系统,实现对传统交通运输行业以及网约出租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新业态信息化服务的全覆盖。智慧系统融合了公共交通智能服务、道路监测与指标评价、节假日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停车智能化管理、新业态监管、自动驾驶测试等功能。促进交通绿色化、智慧化,实现了交通运输有序运行,交通运输成本不断下降,交通事故发生率持续降低,交通低碳化、信息化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四)完善交通治理方式,交通运行顺畅安全。通过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错峰出行、发展共享汽车、合理布局停车场、治理交通拥堵点等治理措施,交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实施错峰出行管理措施,将更多交通公共资源让利于民,出行高峰更加平缓,实现了交通的削峰填谷。科学合理布置停车场,通过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停车费用收取、简化机械立体和地下井坑停车设施报建手续、推进交通衔接工程配建公共停车场、优化调整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等多种措施,缓解学校、医院、公共服务中心等关键区域的停车难问题。专家领衔、部门配合、公众参与,专题研究交通拥堵点的治理,从空间、时间等维度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道路交通的治理水平,交通安全明显改善,社会整体效率提升,居民对交通治理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毕节建设交通强市的薄弱环节

  (一)不适应新时代交通建设新要求。新时代对现代交通的要求是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机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交通管理、公共交通营运等融合刚刚起步,道路交通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有待加强。“智慧交通”建设发展进度较慢,主要依靠信号灯控制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面向用户体验和服务的信息发布及智能应用等有待加强,难以通过智能引导提高出行效率。物流转型升级缓慢,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村物流短板明显。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滞后,旅客联程联运、货物多式联运、网络货运平台、冷链运输等推广不足。交通安全与节能低碳水平较低,与全省相比仍有差距,清洁能源车辆应用和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与绿色交通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不匹配经济社会发展新水平。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排名第三,但从对外交通方面看,全市高速公路人口密度仅居全省第7位,对外交通路网服务范围较小,少数高速公路出入口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出入口与衔接道路连接不够顺畅;高速公路对3A级以上旅游景区、各类产业园区、沿线乡镇等重要节点的服务覆盖不能满足“四化”新要求;三级及以上省道公路比重仅为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对内交通方面看,与国家提出的“绿色、高效”还有很大差距,城镇道路网络布局和道路空间分配没有体现“窄马路、密路网、完整街道”的现代理念,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面积、城镇内部客运交通中由步行与集约型公共交通等承担的出行比例、中心城区内道路系统的密度等有关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人民群众对城乡交通安全、环保、可持续等方面提出更多元的需求。目前,智能的、个性的、定制的交通服务供给不足,共享交通、分时租赁等新业态发展不充分,城乡客运服务统筹化、均等化水平较低。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有待化解,泊车比低于“机动车停车供应总量控制在保有量 1.1-1.3 倍之间”的要求。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充电桩、充电站等停车设施基本配建标准普遍较低且执行机制不健全。慢行网络、绿道碧道规划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小汽车出行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疏解,传统依靠道路建设“以车为本”的交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货运、客运车辆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偶有存在,农村安全设施基础较差、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加大交通事故风险。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法治化、科学化管理力度还需加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闯红灯、未佩戴头盔等行为时有发生,非法营运综合治理合力有待加强。

  
毕节建设“交通强市”的必然要求

  (一)自然地理区位的客观要求。毕节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属国家确立的成渝经济圈以及长江经济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29个主要城市之一。“十三五”时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81公里,成贵客运专线毕节高铁客运枢纽中心、大方高铁站、黔西高铁站等建成运营,交通骨架网基本形成。作为国家经济圈和经济带的主要城市,还需加快构建以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与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周边城市物流、人流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密切协作势在必行。
  (二)主动践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内在要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适度超前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毕节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主动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围绕“三个转变”构建起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继续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立足示范区新发展阶段,服务构建“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交通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人口、资源、产业进一步产生集聚效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毕节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构筑“交通高地”有力支撑毕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广州建设交通强市对毕节的启示

  (一)进一步依托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交通研究成果构建新格局。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地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水平、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等因素,发挥毕节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和基础性作用,做好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重大交通设施布局、交通子系统规划等专题研究,对交通规划中涉及的走廊空间、设施空间及带动发展的产业空间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为未来交通廊道的实施和扩建留有余地。推动人、城、产、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园区与城乡服务功能的融合,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特别在详细规划阶段,以交通承载力作为约束条件,强化交通与用地开发的互动关系,动态评估规划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及空间位置与用地功能布局的匹配关系,统筹协调城乡一、二、三产业布局,建立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进一步建设互联互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枢纽型经济。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构建以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早日建成叙毕铁路、毕节飞雄机场二期、杭瑞高速公路大方至七星关段扩容工程等重点工程。结合现有高速路网、城际铁路网,进一步谋划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使毕节高铁站、毕节飞雄机场等交通枢纽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推进动车存车场、临空港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内陆港的集疏运系统,着力构建公铁、空陆等联运模式,提高客运货运换乘换装能力,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依靠交通枢纽扩大城市集聚效应,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与国内主要城市增长极互联互通,让毕节成为名副其实的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进一步完善绿色化交通出行系统服务居民安全舒适畅行。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实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将使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区域化、常态化的拥堵仍然是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亟需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出行结构,提升交通出行效率。构建多层次交通网络,保障常规公交路权,改善步行、电动自行车出行环境,形成公共交通、步行和电动自行车相融合、一体化的绿色交通系统,提升全过程出行体验。通过专列、风景道、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等与旅游景点、旅游景区串联,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享交通,促进和规范网约出租汽车、共享电动车发展。丰富公交服务,发展互联网定制公交、定制班车等,积极探索重点区域公交微循环系统。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将公共充电桩、充电站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在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医院、行政办公区等人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充电设施设备。
  (四)进一步提升交通智慧治理水平推进交通效能跨越式发展。推动大数据、5G、智能感知等先进技术在综合交通上的应用,汇集各行业部门、运营公司、客户个人的道路规划建设、车辆调度、交通出行、设施设备使用等数据,升级交通行业数据共享和模型分析平台,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打造智慧交通中心,促进交通业务协同联动和业务技术集约共享。发展“互联网+”现代物流,突出服务和个性化需要,建立生产基地直供、冷链物流、门对门直递等新模式,创新智能收、运、投、取平台建设。综合分析城乡交通出行规律、人口移动特征、货物物流动向,为交通规划、软硬件建设、机制服务保障提供重要支持。提高交通安全保障和依法治理水平,打造交通“执法慧眼”平台,深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对重点人员、行业和车辆的有效监管,提前预判安全风险,辅助交通行业高效、科学、精准管理。
  (五)进一步实施微更新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促进旧城焕发活力。城市更新促进老城区完善功能,特别是通过微更新,补齐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变过去依靠大拆大建和房地产拉动的做法,从“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按照主干道路、集散道路、支线道路等功能分类,结合城市的自然地形、地貌和交通特征,因地制宜进行道路交通系统改造,与两侧城市用地特征、城市用地开发状况相符合。同时,还要考虑城市救灾、避难、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优化城市道路网结构和布局,提高道路网密度。结合城市河湖水系和公园绿地,构建安全、有序、连续的慢行系统以及连通城市和城郊的绿道系统。继续完善城市智慧停车管理,随着车辆保有量增加不断拓展地上地下空间配建公共停车位,同时提升静态交通管理能力,从统筹空间、时间上提高停车管理水平。[作者系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管委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