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毕节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毕节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张 宇  发布日期:2022/1/12 阅读次数:
全市首例肝动脉超选择造影+化疗灌注+栓塞术
行走在大山里的家庭医生团队
  走进毕节金海湖新区(毕节高新区)甘河街道幸福小镇坪子社区卫生室,60平方米的卫生室功能划分清晰,药房、治疗室、输液室和各类医疗设备等一应俱全。为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毕节金海湖新区(毕节高新区)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延伸医疗服务触角,把卫生室建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夯实了群众健康保障基础,提高了群众幸福感,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真正解决搬迁群众的日常看病就医难题。
  “这个卫生室对幸福小镇的搬迁群众来说很方便,我们老年人经常过来测量血压,医生随时都帮我们测量呢。”鲍应贤一家搬迁到幸福小镇后,小区建成了卫生室,在家门口就能看病,鲍应贤很满意。
  五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卫生健康工作的政治属性、民生特点,以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场战役为重点,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为抓手,在各项工作中抓统筹、促创新、求突破、见实效、开新局,人民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脱贫”“防控”两不误

  五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指导全市28家公立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进11家公立医院新设立党委,优化设置党支部116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达100%。
  面对脱贫攻坚的重任和相对落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毕节市卫生健康系统通过抓党建、建机制、强措施、精谋划、促落实,全市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体系,人员和能力均达到国家“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目前,全市239个乡镇卫生院、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27个村(社区)卫生室达到了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保障的基本要求,并创造性地提出“四要四有”工作要求,通过“四个狠抓”和“五个持续”不断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人员的能力提升、优质资源的下沉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在国家和省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中,均交出零问题的满分答卷,为全市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推动贫困县精彩出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在毕节市卫生健康局的协调下,东部122家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与毕节市293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通过县域医共体延伸帮扶或基层医疗机构直接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2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涵盖市县乡医疗、预防、保健、急救、采供血机构,真正实现了对口帮扶医疗卫生领域全覆盖。同时,在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开通健康扶贫咨询投诉和监督电话,在县、乡医疗机构开通咨询服务电话,明确专人负责,通过一封公开信、一组热线电话,确保群众就医有问处、问题有人答、投诉有人理、困难有人帮,真正让群众知晓和理解健康扶贫政策,有效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毕节市卫生健康局立足毕节实际,聚焦人民健康,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抓党建,切实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创新实施平台化办公的指挥调度体系,建立疫情防控分析研判、疫情信息快报、网络舆情研判、立体健康宣教、救治能力体系建设等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疫情发生初期就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政策,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排查和CT检查全覆盖。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强化救治能力建设,明确市县级发热门诊医院16家。发挥市级专家组多学科优势,先后组织召开专家组会商、病例讨论、诊疗方案学习会议10余次,并建立市级专家分片联系指导制度,积极发挥广州援毕专家作用,开展呼吸科医师护士转岗紧急培训3期覆盖1039人。
  在外防输入抓实疫情防控方面,毕节市卫生健康系统通过抓实重点环节、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四个1”(1个隔离点、1名县级领导、1个工作专班、1套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加强隔离点规范管理,积极推进现有核酸检测实验室提质改造,进一步完善全员核酸检测预案,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目前,全市有核酸采样医务人员15700人,建有29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同时,强化工作措施,筑牢免疫屏障,创造性采取“三抓六查找”举措,引导重点人群自觉自愿做好疫苗加强接种,加强和教育部门沟通协调,确保3-11岁儿童接种安全有序高效进行,齐心协力筑牢疫情防控免疫“防火墙”。2020年12月16日以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6-11周岁人群9.73万人、6周岁以上人群548.9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519.7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5.63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五年来,毕节市卫生健康局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发展新动力,大力推进“百院大战”建设,全市8个建制县(市、区)均各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县级综合医院、1所二级中医医院,有三级医院5家。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金沙、纳雍、威宁的县人民医院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市第三人民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市中医医院改扩建等50个医疗卫生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1.34亿元。
  目前,全市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4.64万张,并建成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外引内训等方式,大力实施“银龄计划”,引进退休高级人才,积极开展全科医师及基层村医培训,全市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2.31人,全市建设特色专科60个,每个医院规范建设1个急救中心、1个重症监护室。各支援医院帮助我市各级医疗机构新建空白学科23个,帮助原有学科提质改造65个,建成省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6个、县级重点学科14个,进一步夯实了重点学科建设基础。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毕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7.5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63.56%、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62.1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为93.22%,全部达到目标要求。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1所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5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强化妊娠风险管理、孕妇死亡监测及评审,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建立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全市孕产妇早孕建册率88.33%、产后访视率93.70%、新生儿访视率93.70%,预计年底全部达到90%以上。目前全市共15家机构已取得产前筛查机构资质,毕节市妇幼保健院取得产前诊断机构资质,全市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初步建立。
  健康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推开“智慧助老”行动,推动实现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医养结合服务试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等工作,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功能,积极打造拱拢坪疗养中心医养结合示范点和康养基地,并成功申报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1个、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单位6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试点单位3个、安宁疗护试点单位2个,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基本上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职业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和流程,推动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全市备案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3家、职业病诊断机构2家、职业病鉴定机构1家,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县、职业病诊断不出市”的目标。加强以疾控机构为中心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重点职业病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制定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实施方案及随访调查技术手册,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职业病病区,在市中医医院设立职业病科。目前,已完成2个尘肺病康复站(点)建设。
  行业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开展“医疗美容机构专项检查”“民营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放射诊疗机构监督检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医药专项监督检查”“预防接种门诊专项监督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卫生健康行业乱象整治,加大卫生健康执法检查力度。
  疾病防控、应急救援能力和爱国卫生运动水平不断提升。毕节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和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充实,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卫生县城、卫生乡村创建活动,申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8个、省级卫生乡镇22个、省级卫生村116个,黔西市甘棠镇和赫章县松林坡乡获得“国家级卫生乡镇”称号,创建市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村135个,基本实现市级卫生乡镇全覆盖。

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效显著

  走进金沙县西洛街道卫生院一楼大厅,一块刻有“中医馆”字样的木质牌匾显得古色古香,现代智能化中药房两旁“传承本草医文化;推陈出新惠民生”的对联映入眼帘,萦绕四周扑鼻而来的中草药香味,让这个小小的中医馆格外引人注目。来到中医诊疗室,医师陈智、徐恒贵、付敏等正在忙着为患者进行艾灸、针灸、火龙灸、刮痧、拔罐、小儿推拿、查看病情、开处方……忙得手脚不闲,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如火如荼,充满了浓厚的中医药氛围。
  五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中医药改革发展机遇,不断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市中医医院老院区提质改造,全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中医药产业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目前,全市有8所公立中医医院,其中三级中医医院2所、二级中医医院6所,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中医馆227个,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
  毕节市充分发挥市、县中医医院现有的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坚持“培养名医、打造名科、建设名院”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统筹全市中医药资源,筑起以“市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四级中医服务网,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区域诊疗中心1个、省级重点专科29个,中医药民族医药专项科研课题结题10项、新立项4项,中医药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全市行政村卫生室2228个,其中68.7%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429人,全市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卫生专技人才总数3352人,建成全国名中医工作站1个、国医大师工作站1个。在毕节,中医正走进千家万户,900多万人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当前,毕节以“定制药园”、项目建设等为抓手,建设了七星关、大方天麻产业带,赫章、威宁半夏产业带,威宁党参产业带3个重点单品产业带,天麻种植面积13.81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7.6%,半夏种植面积4.48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83.74%,其中赫章县3.5万亩,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威宁党参种植面积1.7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7.54%,大方天麻、赫章半夏核心产区闻名全国。
  除了中草药种植以外,毕节还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园、天麻药食同源产品开发、酱香天麻酒等重点项目融合发展,精准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和拥有育种、种植、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大型龙头企业。紧盯省级中药材15亿元产业基金,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聚焦天麻、黄精等省级重点支持单品,从品种选育—种植—初加工—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谋划了一批“四化”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保障毕节市中药材的优质生产,推进毕节中药材产业进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间交汇点上,毕节市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就医选择。加快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测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优化落实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保障全民健康为核心,全面推进“健康毕节”建设,扬帆再起航,续写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供图/毕节市卫生健康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