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武佐征粮罹难记
武佐征粮罹难记
作者:文|许定平  发布日期:2021/11/5 阅读次数:
武佐烈士纪念碑
  2015年3月25日中午,在纳雍县老凹坝乡武佐小学围墙旁边的革命烈士陵园里,纳雍县国防教育办公室收集纳雍剿匪历史资料的几名工作人员和该乡有关负责人,肃立在许银芝烈士墓前,满怀崇尚英烈之情,向这位革命老前辈深深鞠躬……
  时空倒回到1950年。这一天,就是许银芝烈士壮烈牺牲的日子!
  《纳雍县志》之“人物传记”记载:许银芝(1911-1950),山东单县徐家镇许集村人。幼年贫苦,稍长到冯玉祥部当兵。1940年离开冯部,回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任自卫队队长。1949年从山东菏泽南下,西进贵州后任织金县三塘区副区长。1950年2月调纳雍任连指导员,和副指导员吴骥吾一起负责乐治、武佐片区的剿匪征粮工作。
  许银芝,就是当年纳雍武佐河血战的解放军指挥员。

风云卧这城

  乐治,位于纳雍县城东边一个细长的山间坝子里,距离县城约30公里。
  如今,乐治繁荣昌盛,成为纳雍的一个中心集镇。在集镇西街口,耸立一架大石牌坊,上书“卧这古城”。
  古镇历史悠久,具有璀璨浓郁的文化。据相关资料记载,唐朝时设置汤望州,明清时名为卧这猫场。水西安氏彝家在蚕箐梁子山麓下,修筑了巍巍雄壮的宫阙——卧这宣慰府,风起云涌持续百余年,成就了百余年的灿烂辉煌。
  1941年纳雍建县,国民政府设治期间把卧这猫场改名乐治。
  1949年12月底,解放军47师162团解放纳雍县城,乐治相继解放。乐治设区,管辖范围包括老凹坝(今玉龙坝镇)及武佐。
  解放初期,纳雍局势风云变幻,国民党投诚保安团连连反叛。国民政府纳雍县长谢德光带领军警宪特跟随毕节专员廖兴序仓皇溃逃纳雍白泥屯,把白泥屯作为反共基地“小台湾”,指挥各地残匪抵抗解放军,妄图东山再起。原各区乡保长、土豪劣绅拥有各自的地方武装,又和当地土匪勾结,与新生人民政权为敌,兴风作浪,作垂死挣扎。
  1950年2月9日,解放军141团3营派驻纳雍,护送主传珍同志及20多名南下干部抵达纳雍县城。第二天,纳雍县人民政府成立,主传珍同志当选为纳雍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
  鉴于当时的特殊形势,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肃清匪患,保境安民,纳雍县政府和驻军组织力量组建工作组分片下区乡剿匪征粮。其中,解放军3连指导员许银芝、副指导员吴骥吾带领部队进驻乐治,负责乐治及武佐片区的剿匪征粮工作。

浴血武佐河

  武佐河,乌江北源的一条支流,流入乌江木空河黄猫寨岔河口交汇处,海拔1050米,是纳雍县海拔最低的地方。武佐处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势低洼、地形复杂。
  1950年3月25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上午,指导员许银芝和副指导员吴骥吾率领一个班13名战士、3名地方征粮队员从驻地乐治出发,步行前往20多公里外的武佐。此行目的,一是征粮,二是招抚劝降原国民党武佐乡乡长、旧县国大代表刘银安。
  这一天不知道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反正是农历二月初八,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乐治去武佐,山高林茂、路途崎岖。征粮队一行艰辛跋涉,经过老凹坝、平寨,下以那河大坡过以那大桥,抵达小白岩山下的武佐乡新街上。
  当年征粮队来到武佐河边是什么时候,进武佐乡的情形咋样,怎样找的刘银安,交涉的情况如何……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问题现在均无从考证,查阅《纳雍县志》《纳雍党史》及其大事记,涉及当年发生的事件,也只是简单几笔概述,不得其详。
  解放军征粮队兵分三路进入村寨,刘银安阴谋策划,密调家丁及土匪武装,分割包围袭击各组征粮队伍。
  《纳雍县志》记载:“许银芝带一个班战士一行18人,分三组抵达武佐,一组留驻乡政府,两组深入村寨,遭到国民党武佐乡乡长刘银安匪部袭击。匪众分三股扑向三处工作队驻地。许银芝得知消息,持枪奔乡政府驻地与工作队会合,途中几次负伤,穿越土匪三道埋伏,最后献出了年轻生命,工作队14人同时殉难,遗骸安葬于乐治烈士陵园。”
  《纳雍党史·大事记》记载:“在武佐,许银芝和吴骥吾对刘银安进行劝降招抚,刘银安拒不缴械投降,星夜策划,聚匪百余人袭击工作队,除3名地方征粮队员逃脱外,许银芝等14位同志壮烈牺牲。另有1名战士当时得到所谓保释,但至今下落不明。”
  逃脱出来的地方征粮队员深夜赶回乐治,向驻军报告许银芝、吴骥吾等惨遭围攻、生死不明的情况。3月26日拂晓,驻乐治部队56人紧急赶赴武佐救援。由于事前侦查不周、敌情不明,当部队赶到武佐河边的擦耳岩时,遭到刘银安部埋伏,解放军拼死还击,牺牲5名战士,在得知许银芝等同志已经遇难的情况下,只得原路撤回。谁知,返回途中在大转弯、小寨、水淹坝、乐治塘坝,又遭到散匪方银周、方世朝、宋安良、郑明山、曹麻子、杨天培以及保长何超俊等匪帮的偷袭,解放军又牺牲了8名同志。
  武佐河到乐治的土地上,一路洒下了解放军战士的鲜血……
  
强力清剿残匪

  武佐事件发生后的几天,纳雍其他片区征粮队伍也同时遭到地主武装和土匪袭击,纳雍县城也被叛军保安1团炮击和进攻。敌匪猖獗、形势所迫,4月9日凌晨,纳雍县人民政府和驻军部队奉命撤离纳雍开往毕节。
  1950年4月15日,解放军45师135团从大方挺进纳雍,一路摧枯拉朽击溃叛军,纳雍县城获得第二次解放,县政府机关随之回归县城。
  4月下旬,织金、纳雍、水城三县成立片区剿匪指挥部,解放军45师师长崔建功亲任指挥长,对三个县的剿匪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展开强力清剿。
  7月12日,解放军在民兵的配合下,围攻武佐,刘银安躲进武佐后面的吴家大箐,解放军和民兵砍开大箐追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搜山围剿,刘银安大部被击毙或投降,刘匪仓皇带领少部顽固分子逃到织金县境。
  9月上旬,45师调威宁剿匪,许银芝烈士所在部队——47师141团又移驻纳雍接替剿匪任务。
  11月,解放军141团政治处主任许绰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和民兵围剿刘银安,罪大恶极的刘银安几度逃脱,继续为非作歹。 
  1950年12月31日,岁末年终,许绰充分掌握情报之后,调集强大的武装力量,直奔武佐河,围剿刘银安。刘匪越过县界——武佐河的喇叭桥,再度逃往织金。解放军奋起直追,一直追到织金县以那区松树坪,穷途末路的恶霸匪首、国民党旧乡长、旧县参议员刘银安及其妹夫张发扬被解放军当场击毙。

烈士陵园里的凝思

  据说,1950年3月25日,许银芝、吴骥吾和战友们牺牲后,被刘部匪徒扔在武佐的一个岩洞里。后来,当地群众下洞找出他们的尸骨埋葬。1970年10月1日,纳雍县政府拨款给乐治区,会同该区新建公社(武佐)在武佐新街修建了许银芝烈士墓园,搜集许银芝及战友们的遗骸共同埋在一起,以新建公社革委会名义立了纪念碑。
  经过时间和风雨的洗刷,纪念碑旧迹斑斑,石刻碑文字迹潦草,字体繁简不一。纪念碑上除了记有许银芝烈士的名字外,没有立碑的背景和其他烈士的记录,更没有一丝武佐征粮战斗的痕迹。
  当地群众证言,在武佐征粮战斗中牺牲的许银芝及其战友都共同埋在这里,但陵园里只有许银芝墓,同样1970年10月1日立的墓碑,只有“许银芝烈士之墓”字样和籍贯、牺牲年月(牺牲月份为二月,估计是以农历记),却没有吴骥吾烈士及其他烈士的任何记录。
  然而,《纳雍县志》记载,许银芝及武佐战斗牺牲的烈士安葬在乐治烈士陵园里。
  是不是许银芝一人安葬在武佐,其他烈士安葬在乐治?可当年既然是埋葬遗骸,谁能够分得清楚每一个烈士的身躯呢?
  乐治烈士陵园的地势和建造风格异于其他区乡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大多修建在风景秀丽的山坡上,可乐治陵园却建在街上塘坝边的小高地上,烈士遗骸安葬在室内——苍穹式建筑下的活动棺椁里。
  乐治烈士墓里,长眠几十位解放军指战员,但没有许银芝、吴骥吾及武佐牺牲烈士的任何标识,只有当年乐治区革命委员会在纪念碑上铭记:“为了肃清残匪,保卫人民,巩固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47师141团7连于1950年春来到我区,进行剿匪斗争。指导员许银芝同志、副指导员吴骥吾同志等四十八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为乐治区的彻底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作者单位:纳雍县政府办公室)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