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一段难以忘怀的挂职经历——访农工党中央办公厅联络处主任科员潘磊
一段难以忘怀的挂职经历
——访农工党中央办公厅联络处主任科员潘磊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刘广琴 刘继明  发布日期:2021/10/14 阅读次数:
潘磊向孩子们介绍新建成的陇公村希望小学(图为受访者提供)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试验主题,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性改革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部委、各界志士仁人一道,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全面参与毕节试验区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成为推动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统战部先后牵头建立了定点联系帮扶制度、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国家部委和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选派干部挂职机制等。2009年“4·14”会议召开后,统一战线下派干部到毕节挂职帮扶形成一个常态化机制持续至今。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部委、东部十省市等发达地区选派到毕节试验区挂职帮扶的优秀干部有140余名。农工党中央办公厅联络处主任科员潘磊就是众多优秀挂职干部中的一员。2017年6月,潘磊来到农工党中央定点帮扶县——毕节市大方县,挂任该县羊场镇陇公村第一书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悔扶贫路

  2017年6月的一个深夜,正在美国准备博士毕业论文的潘磊接到领导电话,经组织研究决定派他到贵州大方驻村扶贫。电话中,潘磊的回答是服从命令,按时归国,保证完成任务。 6月30日,刚刚结束赴美公派学习,还没来得及跟家人好好团聚,潘磊就背起行囊从北京飞往贵州,奔赴到了大方县羊场镇陇公村。
  这是潘磊第二次到农村一线工作。10年前大学刚毕业,他就到广阔的农村地区担任大学生村官。第一次在农村工作的辛勤与汗水、挫折与成功,还有离开时当地老百姓的依依不舍至今还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但相比此次驻村之行,他不仅没有轻车熟路的轻松感,反而有一种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的使命感。“因为此行我不仅是农工党中央定点扶贫大方县工作的一员,更是统一战线助力毕节试验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员。”潘磊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陇公村地处贵州的大山深处,以丘陵和山间低谷为主,全村1326户4424人,散落在12.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每亩种植年收益不到300元。为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潘磊与村干部一同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情。经过3个月时间,潘磊与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促膝交谈,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潘磊的真诚深深打动了村民,村民们逐渐喜欢上这个有“京味”的小潘书记。潘磊亲身经历了“5+2”“白加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夜以继日、宵衣旰食”等村干部的日常工作状态,和村干部奔忙在农村危房改造、“三改”工程、沟渠治理、产业发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现场。潘磊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奋斗理想。”
  奋战在陇公村的日子,潘磊时常被感动着。“感共产党天恩丰衣足食歌盛世;托农工党洪福焕然一新乐太平。”这是大方县黄泥塘镇大坝村(当时是农工党中央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村民吴守鹏家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当地老百姓用这副对联,表达对农工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中所做贡献的感激之情。亲历了广阔农村的建设,亲眼见证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变后,潘磊对这副对联感触颇深,深感这副对联包含的深情和分量。

忠诚担当,一心为民,奉献扶贫力

  “扶贫不是喊口号,而是真扶贫、扶真贫,用心去扶、用力去扶。”潘磊开展帮扶工作,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拿到第一手资料后,潘磊按照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的相关要求,结合陇公村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拟定了陇公村脱贫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并积极向农工党中央领导争取支持。
  产业兴则民富。结合陇公村绿水青山等资源禀赋,潘磊积极争取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40万元,建立了村级红十字会组织,通过爱心互助金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并联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红十字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动农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心博爱家园项目在农工党中央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大力支持下,已覆盖大方县所有深度贫困村,共计投入1824万元,将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助推整村脱贫,为大方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健康扶贫暖民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驻村不久,潘磊就向农工党中央汇报了陇公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的现状,争取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用于改善村卫生室条件的捐款15万元,新建12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建成村级远程医疗服务站和“三位一体”的村级综合医疗平台,让山区的父老乡亲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向专家求医问药,免费享受专家的诊疗服务和健康咨询;积极推动和完善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将陇公村纳入农村医疗大数据库并以此建立陇公村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
  教育扶贫托起美好未来。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事业的受益者,潘磊时刻不忘教育在脱贫中的作用。为改变陇公村希望小学办学条件差的现状,他积极向农工党中央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在农工党中央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农工党员爱心企业家张汉龙先生捐资400余万元新建的陇公村同心希望小学已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农工党各级组织为陇公村希望小学捐赠课外图书、娱乐器材、多功能复印机、3D打印机和校服、棉衣等,并设立爱心助学金,资助和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争取让贫困山村多走出几名大学生。
  生态扶贫帮致富。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潘磊紧紧依靠农工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界别优势,发挥专家人才力量,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文章,积极保护和利用好陇公村的自然资源,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服务功能,试点建设了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和安全饮用水设施。争取到40万元项目资金打造低碳示范村,开展碳汇资源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探索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扶贫新模式,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陇公村的一张名片,并且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生态制造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情牵群众,真情永驻,砥砺勇前行

  2019年4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方县实现脱贫摘帽。陇公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洋楼掩映在苍松翠竹、青山绿水之间,仿佛一幅幅亮丽的国画。
  陇公村不仅具有离县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还拥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陇公村把目光放在丰富的旅游资源上,其境内由天生桥、天窗洞、溶洞组成的喀斯特景观清虚洞于2011年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在清虚洞旅游景点,上百亩荷花竞相开放,在赏荷游玩的好时节,游客们争相在荷田边游玩、休憩、拍照,十分惬意。长期以来,陇公村美景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考察参观,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逐步形成,群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2019年1月,潘磊挂职结束回到北京。说起这段在大方县的挂职经历,潘磊有太多的不舍和感慨。他说,看到父老乡亲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的驻村工作是有意义的。
  “在陇公村工作的日日夜夜,我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已离开大方两年,但我时常会想起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家的欢声笑语还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作为农工党中央机关的一名中共党员,我将始终牢记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为大方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潘磊说。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