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革命阵地陕西庙
革命阵地陕西庙
作者:文|邱 亮  发布日期:2021/9/24 阅读次数:
2013年重修的陕西会馆(毕节试验区 朱 欣 摄)
  坐落于七星关区中华南路中段,由大殿、正殿、钟楼、鼓楼、厢房组成的高大雄伟精美的陕西庙又称陕西会馆(或春秋祠),上世纪三十年代,毕节地下党在这里进行频繁的革命活动,陕西庙因此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底蕴,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初冬,共产党员林青、缪正元从上海回到家乡毕节开展革命活动,同当时在毕节中学(后来的毕节一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教师秦天真促膝谈心,深感志同道合,商量决定以毕节中学为阵地、进步师生为骨干、马列主义为指导、宣传抗日救国为内容、建立文艺团体为掩护,广泛深入发动进步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经过努力,参加者700多人。
  1933年冬,200多名先进积极分子在女子小学(今毕节二小)集合,为避免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干涉、纠缠和破坏,林青提出以“草原艺术研究社”文艺团体的名义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又将活动地点转移到地势宽广、人流集中、条件较好的陕西庙进行。随后,“草原艺术研究社”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高原黔西北山城中心的陕西庙宣布正式成立。
  “草原艺术研究社”成立后,陕西庙雄伟宽广可容纳千人的戏场就成为地下党毕节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的舞台。在这里演出革命话剧《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时,由于当时参加演出的女同志人数不够,为了把戏演好,秦天真等人还男扮女装上台顶替角色,使该剧得以顺利演出。接着又生动地演出了《雷雨》等话剧。多才多艺的林青还亲自上台指挥并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等革命歌曲,以唤醒山城人民。从此,“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前进、前进、前进进!”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那嘹亮的歌声在磅礴乌蒙的天空高高飞扬,唤醒了成千上万的人迎着喷薄而升的朝阳,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经过革命活动和斗争的考验,1934年初,林青、缪正元商量决定,发展表现突出的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仪式选在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毕节文庙举行,由林青为秦天真的入党介绍人,缪正元为监誓人。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毕节的党员人数已达3人,按照党章规定可以成立党支部。于是,中国共产党毕节支部在乌蒙高原的黔西北正式宣告成立,由林青任党支部书记,缪正元负责宣传工作,秦天真负责组织工作。
  中共毕节党支部的成立,为贵州地下党在全省的发展和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为了把革命斗争特别是党的发展推向全省,林青在陕西庙召开的一次支部会议上提出“党支部的活动应该面向全省着想,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主张,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于是决定将斗争的目标向安顺、遵义直至省城贵阳转移。经过努力,一路上边走边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和党的宗旨、培养积极分子、不断吸收新的党员、建立党支部,1934年底到贵阳时,全省共建立党支部10多个,党员人数增加到100多人。
  1935年初,林青得知党中央和红军长征已到达遵义的消息后,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遵义。
  林青到达遵义,经在上海英牢同监的良师益友和上级领导吴亮平同志向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李维汉同志引见,林青将毕节和贵州党组织的发展和活动情况详细地向李维汉汇报。李维汉代表中央肯定了贵州党组织的工作,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贵州省工委”),由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从此,中共贵州省工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直到新中国成立。(作者系原中共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