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拓荒的乳燕 不朽的诗篇——缅怀毕节革命先烈林青
拓荒的乳燕 不朽的诗篇
——缅怀毕节革命先烈林青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刘继明  发布日期:2021/9/24 阅读次数:
林青纪念馆内的林青塑像(毕节试验区 李金贵 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林青烈士诞辰110周年。林青(1911-1935),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贵州毕节人。他不仅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还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家和诗人,“大眼浓眉,温文尔雅,具有艺术家和诗人气质的革命者”(尹克恂《愿将满腔热血 换来幸福人间——林青烈士殉难五十五周年祭》)。

浓郁的诗人气质

  1926年,年仅15岁的林青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寻找出路,参加了一个演出进步戏剧的话剧团。在经历重庆“三·三一”惨案的洗礼后,林青化名李旭如,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林青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生涯。
  1931年夏天,林青辗转到上海,进入提篮桥一家锁厂当学徒。他积极参加上海党组织领导的“文学研究社”“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活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刊。
  毕节革命前辈缪正元在《我在贵州地下党斗争的历程》里回忆道:“‘九一八’事变后,我和几个贵州籍的青年在沪西租了一间房子,以黄英伦(黄齐生的侄儿)为头,搞了点钱,成立了一个抗日救国丛书社,叫觉人书店。……我在发行部给肃如(林青)提供过一些书,有《中国青年》《布尔什维克》等。”
  林青知识广博、善于言谈,往往能将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剖析得明白易懂,许多青年与他结识后就感到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信心、一种力量(中共安顺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艰难的历程》)。在毕节青年王树艺的记忆里,“一到毛哥(林青)那里,他总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思想特点、个人爱好来和你谈问题,把你的爱好和革命结合在一起,启发你去思考,最后使你逐渐明白。”(王树艺《忆林青》)
  在贵阳革命志士尹素坚的眼中,“林青是一个圆脸长发、生气勃勃、谈笑风生的小伙子。”“林青是《贵阳文艺》的主要撰稿人,他写的《论现实主义的文学》,是一篇颇有见地的文艺论著,笔名茅戈,刊登后引起贵阳知识界的重视。经坚姐介绍,他与几位青年教师认识,他的聪明干练、多才多艺,使青年教师们赞不绝口;他曾多次帮助修改《劲草》(《新黔日报》的副刊)的文章,文笔犀利,才华横溢;他还会写诗、作画、唱歌。”(尹克恂《朝晖晚霞集·坚姐》)
  在林青殉难的第二年(1936年),贵阳地下党员尹克恂姐弟四人搬到堂姐尹素坚家,他经常听到尹素坚说起革命烈士林青。“我刚满14岁,坚姐一次又一次地同我谈起茅戈,谈茅戈的诗,谈茅戈的画,谈茅戈喜欢唱的歌,她说:茅戈唱起歌来,那宽广的音域,深沉的音色,带着酒窝的笑脸,激动的浓眉,节奏鲜明地挥动的手臂,真是令人神往。”(尹克恂《述往思故集》)
  贵阳地下党员丁毅(后与毕节革命青年宁汉戈结为伉俪)没有同林青见过面,但林青的名字很早就深深地留在她的心中。1935年“7·19”事件发生后不久,丁毅参加革命工作,从同志们那里知道林青的情况。她在《林青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载于《贵阳党史资料》1985年第5期,总第14期)里回忆道:“1936年的中秋节,李策取出他珍藏的一个厚皮本子给我看。本子的前页贴着林青同志的遗像,大眼浓眉,面容温文尔雅,但又深沉、刚毅而执着。李策面对遗像告诉我:‘林青不仅是我们党的领导人,勇敢的斗士,而且还是个艺术家、诗人。他会画画、会唱歌,会演戏、会写诗。从照片上你不难发现他具有艺术家和诗人的气质吧?’啊!原来是这样,难怪他使人有特别的感觉。”
  林青从上海回到毕节后,与缪正元、秦天真一起组建“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内分戏剧、美术、歌咏等小组。在短短三四个月中,林青像磁石一样吸引一批青年在他的周围,100多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加入“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在王树艺的印象里,林青“肤色白净,五官匀称,略长的头发,有几绺掩在耳朵上(那是当时艺术家时兴的发式),神情英俊中略带几分潇洒气味”(王树艺《忆林青》)。
  在林青的引导下,毕节青年宁汉戈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宁汉戈的记忆里,林青“从小喜欢唱歌画画,吟诗诵文”(宁汉戈《贵州高原的山鹰——献给林青烈士》“第四章 求索”,载于《贵阳党史资料》1986年第5期,总第19期)。
  1981年秋天,宁汉戈和老伴丁毅在贵州息烽温泉疗养,倾注心血创作长篇叙述诗《贵州高原的山鹰——献给林青烈士》(载于《贵阳党史资料》),后费时8年整理成《高原之鹰》,1991年7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讴歌林青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光辉事迹,“开创老红军战士为死难战友亲立诗传之先河”(宁汉戈《高原之鹰·跋》)。
  宁汉戈用叙事长诗的形式深切缅怀牺牲的革命战友林青,对林青手足情谊的深切追念,是他“埋藏心底很久很久的愿望”,“在这不寐之夜,不能不/挥动我颤抖的手,笨拙的笔,/谱写一篇颂赞英雄的乐章。/歌颂高原人民的好儿子,/歌颂为真理而献身的先烈/——李远芳(林青)!”(《高原之鹰·第一章 序曲》)他运用翔实的资料,以优美的诗句、精炼的语言,刻画了林青栩栩如生的光辉形象。他在诗中写道:“你曾在党的反文化‘围剿’旗帜下,/成为文艺战线一名骁勇,/用文学艺术作武器,/开辟又一个战场。/你与战友们一起创建‘朝阳音乐社’,/向民众传播党的抗日主张,/你满怀激情写过不少战斗的诗篇,/你深入生活,/在人民中深深扎根。”“你是狱中年少的战友,/大家夸赞你勇敢坚强,/喜欢你乐观活泼,/同你一道研讨马列,/同你谈诗、谈画、谈文学。”在宁汉戈的记忆深处,林青“遗留的不朽诗篇/像一朵朵天山雪莲/在我的沉思中开放”(宁汉戈《高原之鹰》)。

激昂的革命诗篇

  林青生前写了不少诗,题材多为革命诗。他英勇牺牲后,其诗歌由革命友人整理和刊刻成《茅戈诗选》,在进步青年中广为传诵,可惜至今未发现这本诗集,诗题也仅见于战友们的回忆。
  宁汉戈在《贵州高原的山鹰——献给林青烈士》“第四章 求索”中写道:“一九三○年林青同几个战友,/从嘉陵江畔/转移到斗争激烈的黄浦江边。/他革命的激情犹如‘黄浦江的春潮’/斗争意志恰似迎风逐浪的海燕。”(载于《贵阳党史资料》1986年第5期,总第19期)宁汉戈注释道:一九三○年初林青到上海时,写有《黄浦江的春潮》一诗,诗中充满激情和革命乐观的大无畏精神。
  宁汉戈在《贵州高原的山鹰——献给林青烈士》“第五章 斗争”中写道:“这里同样是:/真理被‘道德’欺骗,两种人类各在一边;/那边是残忍的压迫者,/这边是被侮辱、被伤害的人民。”(载于《贵阳党史资料》1987年第3期,总第23期)宁汉戈注释道:“真理被‘道德’欺骗,两种人类各在一边”这两句是林青的诗句。
  尹克恂在《朝晖晚霞集·坚姐》中回忆尹素坚与林青的革命故事时写道:“他走得太早了,但他活得充实,他以自己的坚毅为短暂的生命画上一个最完美的句号,他用无数激情奔放的革命诗篇,为自己献身的事业描绘了绚丽的画卷。坚姐决定把林青的遗作搜集起来,整理刊印,作为贵州共产党人的基本教材。她把这个念头同李策、方小石商量后,得到这两位青年的赞赏与支持,经过多方搜集,方小石承担了整理和刊刻工作。用红油墨印刷封面的《茅戈诗选》在进步青年中悄悄地传诵着,《拓荒的乳燕》《黄浦江的春潮》《合唱——用我心声的音波传诵给我的母亲》……这些瑰丽的诗篇放射着越来越强的光芒。”
  尹克恂不仅听尹素坚说过林青的故事,还读过《茅戈诗选》:“我捧着红油墨刻印的《茅戈诗选》,含着热泪诵读。我,还有许许多多像我这般年龄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在‘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林青诗作《热血》中的诗句)的激励下,踏上了林青烈士为我们开辟的征途。”(尹克恂《述往思故集》)
  丁毅也读过《茅戈诗选》,受到林青的影响。她在《林青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里回忆道:
  李策顿了顿,语气坚定、十分感慨地讲道:“我不但喜欢诵读他写的诗,更爱的是诗句中饱含革命的激情,发自肺腑的豪言壮语。以他的‘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诗句来讲,不只是他的誓言,也是我的座右铭,我将循着他的血迹,为党的事业贡献我的一切,直至我年轻的生命。”想不到五年之后,李策也像林青同志一样,英勇地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下。这些话竟成了他留给我的遗言。
  接着李策翻开诗本的扉页,我们共同细读林青的遗诗。第一首是《拓荒的乳燕》。描写一只勇敢的海燕穿过暴风雨,如何在广阔的天地间翱翔奋争。第二首《黄浦江的春潮》是叙述黄浦江的儿女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进行艰苦斗争的抒情诗。另外一首《合唱——用我心声的音波传送给我的母亲》。这首诗是李策仿林青的字体在书的后页抄下的最后一首,我特别喜欢。至今还记得那些激动人心的诗句:“就是这样,你在东头,我在西头,我们都是这时代教成的牢囚。当着这中秋的明月是一年一度呀!人间天上毕竟有条鸿沟。见着污屎桶仍旧要精神抖擞。当月影拖着一丝尾倒在墙角的时候,最好是起来同奏一首合唱曲……”这是多么扣人心弦的诗句呀!以后,由方小石同志刻写出来,用红油墨印了,发给各小组的同志们学习,影响很大。大家都被这些掷地有声的诗篇所感动。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鼓舞了同志们的革命斗志,增强了革命的信念,坚定了同志们勇往直前、誓与敌人作殊死斗争的决心。
  林青的诗歌大多已遗失,仅留下几首。《贵州革命烈士诗抄》(贵州省博物馆编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出版)收录林青烈士的3首遗诗(《热血》《悼亡妹》《合唱》),并有林青烈士的传记。《热血》共4行,《悼亡妹》仅有5行(编者注释,全诗多段,除这一段外,均遗失),《合唱》共17行。《贵州革命烈士诗书选抄》(贵州省博物馆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收录林青烈士的4首遗诗(《热血》《富人依靠穷人养》《悼亡妹》《合唱》),并有林青烈士的传记。编者为《富人依靠穷人养》注释,言“这组诗是1934年1月林青利用农村山歌改编而成,用来启发群众觉醒”。
  林青的诗歌,如同他的革命人生一样载入史册,《合唱》被选入《贵州新文学大系·现代文学卷(下)》。《20世纪贵州诗歌史》(安尚育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简要介绍林青烈士的诗歌创作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革命烈士林青在1935年写了《热血》《合唱》,表达他“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革命精神。《合唱》写得特别有感情,“用我心声的音波,传给我的母亲”,因为“我们都是这时代教成的牢囚”,因此“最好是起来同奏一个合唱曲”,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真情实感,“尽你所有的歌喉,凭着西风的遥送,传到母亲的心中!”林青曾任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越狱未成即将牺牲,这里的母亲,就包含了十分复杂的情感内容。在革命者的心中,母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
  1935年9月11日,林青英勇就义,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铮铮誓言,“林青烈士只走过24年岁月短暂历程,却如闪电劈空、巨星划天,短促而辉耀世间”(尹克恂《朝晖晚霞集》)。1949年12月12日,毕节支前委员会为遇害的进步青年刘应康、刘近谦、马正邦、任淑轩、李世藩及此前被国民党杀害的林青、秦天芳、胡博等开追悼会时,毕节支前委员会主任周素园代表支前会作挽联:“热血涤除旧污点;英名附入新简编。”
  “借你的诗句,且作心香一瓣祭奠于你:/你是一只‘拓荒的乳燕’,/把希望和反抗一起播撒在/凝冻的荒芜的土地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簇簇,一片片茁壮地破土生长”(宁汉戈《高原之鹰·第一章 序曲》)如今,毕节试验区大地生机勃勃,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林青豪情壮志的诗句,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