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结对帮扶显真情 同心共筑小康梦——民盟中央倾力帮扶七星关区发展综述
结对帮扶显真情 同心共筑小康梦
——民盟中央倾力帮扶七星关区发展综述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孙晓疆 丁娇艳  发布日期:2021/9/2 阅读次数:
2019年7月8日,民盟中央在七星关区举行“同心助学”活动捐赠仪式。(毕节试验区 黄忠贵 摄)
 民盟广州市委参与建设项目——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长幼日间托养照料中心(毕节试验区 刘继明 摄)
绿水青山的交响——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干堰村雄嘎苗寨美景(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摄)
  仲夏时节,走进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干堰村,白墙黛瓦的整齐民居、宽敞平整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校园、热闹非凡的休闲广场,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
  干堰村曾经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道路不通、学校破旧、医疗条件极差,村民生产生活十分艰苦。得益于民盟中央的结对帮扶,现在的干堰村,不仅道路修通了,村庄变美了,致富的路更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干堰村的变化仅仅是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30多年来参与支持七星关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989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率领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踏上毕节这片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并把毕节县(今七星关区)确定为民盟中央的定点帮扶联系点。至此,民盟中央便与七星关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结对帮扶七星关区以来,民盟中央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丰富帮扶形式和载体,倾情打造了“烛光行动”“同心助学”“明眸工程”“名医大讲堂”“新肝行动”等一批帮扶项目品牌,促成了七星关区电视台成立、毕节试验区村镇银行设立、倒天河水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毕节飞雄机场建成等,为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力帮扶 凝聚发展力量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育人。30多年来,民盟中央始终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注重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大力开展智力帮扶。
  费孝通、丁石孙、蒋树声、张宝文、丁仲礼等民盟中央领导多次莅临七星关区调研,为七星关区的发展想点子、找路子。
2004年,在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设立“光华-泰达-毕节”领导干部培训项目,成功举办三期培训班。该项目立足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减贫这个中心,广泛研讨制度变迁、政策支持、城镇化、民营化、环境保护、教育和人才资源投资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等,为七星关区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思维、管理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干部,是智力帮扶七星关区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2007年起,民盟中央将毕节试验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正式纳入“农村教育烛光行动”,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促使农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在民盟中央的牵线搭桥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北京四中网校等知名教育机构多次到七星关区开展教育培训,内容涉及中小学教学、教材、教法培训,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等学科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德育教育业务培训等方面。
  2015年,民盟“同心助学”活动正式启动,民盟东部十省市相关学校与七星关区47所中小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采取“一对一”帮扶,将分散的、小范围的、短期的教育帮扶模式向固定的、集聚的、长期的教育帮扶模式转变,通过捐赠物资及现金等方式,有效改善学校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示范、跟班学习、互访交流等形式,有效提升七星关区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为七星关区教育事业提质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倾情倾力的帮扶,为七星关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储备了人才、凝聚了力量。30多年来,民盟“烛光行动”“同心助学”等活动为七星关区培训中小学教师3.7万余人次,捐赠资金720余万元,捐赠电脑180台、课件2043套、校服586套以及价值340余万元的图书,进一步完善七星关区中小学的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走进七星关区第五实验学校(毕节宗琳小学),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诵课文。当提起厉以宁爷爷时,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故事还要从2004年8月说起,当时厉以宁教授正在七星关区调研,当看到该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时,当即决定把自己所获的日本福冈“亚洲文化节”学术研究奖金300万日元全部捐献出来,用于修建教学楼,有效改善该校的教学环境。  
  七星关区鸭池镇光汇烛光学校曾是一所场地狭窄、教学质量较低、硬件设施落后的农村学校。2010年,在了解到鸭池镇光汇烛光学校的办学情况后,民盟中央协调资金50万元帮助重建该校,2011年9月,新学校竣工并投入使用。如今,该校校园环境优美,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齐全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0多年来,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先后投入260余万元用于改扩建七星关区水箐镇大湾希望小学和马鞍村小学、何官屯中心小学、杨家湾镇希望小学、朱昌同心幼儿园、长春堡王官小学、长春堡中学等学校,有效改善了七星关区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医疗帮扶 守护人民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针对七星关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人才少等难题,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积极支持、热心参与,组织开展“明眸工程”“名医大讲堂”“新肝行动”“远程医疗援建”等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为七星关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撑起了一片“蓝天”。
  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30多年来,民盟中央坚持在七星关区开展医务人员培训,组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康益德医院、温州医学院、河北红十字基金会医院、贵阳医学院等知名医院专家,通过“民盟名医大讲堂”等平台,采取跟班学习、举办专题讲座、专家查房、病例分析等方式,对七星关区医务人员开展多学科、多层次的培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2800余名。
  进行义务诊疗,彰显医者仁心。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先后8次组织医疗专家组赴七星关区开展义务诊疗活动,让全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从2009年起,“同心·健康心动毕节行”活动为毕节试验区贫困心脏病患者免费安装心脏起搏器,该活动持续3年,每年有5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受助。2012年,民盟协调医疗专家组赴七星关区免费实施300余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013年,民盟协调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医疗专家组赴七星关区开展“唇腭裂医疗救助活动”筛查,并为100余名患者免费实施唇腭裂修复手术及后续治疗。2015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明眸工程”走进七星关区人民医院,为眼病患者进行示范性手术和义诊活动。2017年,民盟“增爱义诊”走进七星关区,11名专家组织教学查房60人次,诊查患者433人次。民盟河北省委“新肝行动”两次走进七星关区,为100余名肝病患者进行义务会诊,并为3名重症贫困肝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
  捐献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2004年,民盟贵州省委牵头争取资金25万元,对七星关区青场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并于2005年4月投入使用;2008年,协调资金6.6万元修建毕节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上小河村卫生室,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11年,民盟中央协调倍肯集团与七星关区疾控中心及19个乡镇卫生院签订《数字化整体化验室项目实施协议》,并向协议单位各捐赠一个数字化整体化验室,总价值416万元;协调北京康益德医院向七星关区捐赠价值110万元的药品。2015年3月,民盟中央协调将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列为“微天使工程”肿瘤微创治疗示范点,累计帮助该中心引进采购西门子设备19套,中标价总计6555万元,实际优惠价3861.87万元,共计优惠2693.13万元。2019年,民盟中央协调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向七星关区人民医院捐赠1台价值20万元的血气分析仪。
  在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的帮扶下,七星关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标准化建设、远程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村中小学校医配备实现全覆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产业帮扶 增强“造血”功能

  一直以来,民盟中央注重帮助七星关区培育和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民盟中央在七星关区选定生态环境恶劣的何官屯镇进行生态系统的治理与保护工作,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民盟盟员专家深入该镇,与当地群众团结协作,积极探索生态建设路子。通过3年多的努力,成功试验出石漠化陡坡地和坡耕地“横坡种植法”,这项既保水保肥又增加生态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目前,在毕节市范围内,此项技术得以全面推广,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对毕节试验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03年2月,为支持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民盟中央选定严重缺水的杨家湾镇和撒拉溪镇作为试点,争取到农业部门专项资金200万元,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与方式,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探索贫困山区发展集约化农业、走开发式扶贫的创新路子,促使群众增收致富。
  2014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龙庄伟出席东部十省市民盟组织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帮助毕节引进19个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215亿元。

定点帮扶 形成示范效应

  扶贫重在精准,贵在精准。30多年来,民盟中央始终注重定点帮扶,围绕帮扶点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同时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
  在七星关区青场镇,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民盟中央多次邀请专家考察、调研、论证,帮助当地建设早熟商品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引导当地群众种植无公害商品蔬菜,有效帮助青场镇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为青场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青场镇被贵州省政协智力支边办公室确定为全省民主党派智力支边工作示范基地。
  2006年,民盟中央将毕节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上小河村确定为帮扶联系点。为帮助上小河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民盟中央出资7.7万元为村民搭建10个蔬菜大棚,帮助上小河村发展精细蔬菜、糯玉米、花卉和莱茵鹅产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向上小河村小学捐赠200套课桌椅及教学用具,同时还协调民盟贵州省委向该校捐赠一批价值2万元的体育设施和器材。筹资6万元解决上小河村小学的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极大地提升了该校的办学条件。协调资金360万元为上小河村修建通村油路,解决制约该村发展的交通问题。协调资金70万元在上小河村实施白族民居改造。协调民盟深圳市委投入资金7万余元为上小河村文化活动室购置了文化器材,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娱生活。
  2013年7月,民盟中央经过考察调研,将干堰村列为民盟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示范点。从此,干堰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民盟中央多次组织民盟各级组织及农业、旅游业专家深入干堰村考察调研,为干堰村制定了详细的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先后投入30万元新建干堰村卫生室,投入70万元升级改造干堰小学,投入100万元改造雄嘎1公里道路;整合深圳帮扶资金90万元新建雄嘎环湖公路900米,整合民盟各级组织和政府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建设民族同心广场及村级活动中心;投入50万元帮助建设长春堡镇干堰村雄嘎高原食用菌种植基地,协调民盟贵州省委投入35万元帮助建设林下养鸡项目,为当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注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30多年来,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解决实际困难,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让七星关区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红利。
  基础设施是制约七星关区发展的瓶颈,民盟中央一直致力于帮助七星关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0多年来,民盟中央先后协调资金80万元在七星关区水箐镇实施公路修建和输电线路改建工程;协调立项倒天河水库大坝综合治理工程,既解决七星关城区群众饮水难问题,又有效改善倒天河流域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协调资金150万元在七星关区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建设沼气池1500口,极大地改善七星关区农村地区群众的卫生条件;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建设毕节飞雄机场,让七星关区人民实现了期盼已久的“飞天梦”。
  2008年冬天,七星关区遇到特大雪凝灾害,民盟中央出资10万元帮助因雪凝灾害导致房屋受损的农户重建家园。2011年至2014年,民盟中央协调北京中关村设立“烛光助学金”,资助七星关区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共有224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44.8万元。2014年,民盟中央组织开展“暖梦行动之温馨黔行”活动,向干堰村贫困家庭捐赠价值80万元的物资。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口罩告缺之时,民盟中央向七星关区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4.5万个。
  民盟中央及民盟各级组织的倾力帮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激励着七星关人民坚苦奋斗、顽强拼搏,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同心战贫困,磅礴乌蒙旧貌换新颜;民盟倾情扶,巍巍七星大步迈小康。”这是民盟中央在乌蒙大地上书写的美丽诗行。
  30多年来,七星关区一个个扶贫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发展亮点竞相呈现,一个个“同心”品牌孕育而生……“同心同德跟党走,同心同向奔小康,同心同行谋发展”的幸福乐章响彻七星关大地。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