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全力抓好织金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 全力抓好织金脱贫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作者:文|杨 桦  发布日期:2020/12/25 阅读次数:
近日,作者(左一)到织金县阿弓镇走访慰问群众(秦海艳 摄)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试验区南部,地处乌蒙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985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非常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7·18”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7·18”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的具体体现,为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扛起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政治责任,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严格对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合力攻坚、苦干实干,有力有效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织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8.63万减少到2019年的1.47万,贫困发生率从27.15%下降至1.4%,2018、2019连续两年在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获“好”的等次;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代表贵州省、毕节市接受国务院第三方考核评估,助力贵州省、毕节市获“好”的等次;今年3月,织金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6月30日,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8月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为新时代多彩贵州的千年之变作出了织金贡献。全县干部群众由衷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嘱托,紧扣脱贫摘帽“一大目标”,全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重要论述学习好、领会透,才能在思想认识、理想信念上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准确把握行动方向、增强行动自觉,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2016年以来,县委召开4次全会专门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出台《关于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确保尽锐出战、精准出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二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历史使命。始终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作为初心使命,推动一切力量和资源向脱贫攻坚汇聚。用一项项惠民政策唤起群众千百万、同心干,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夯实。三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带动织金大踏步前进。2014年至2019年,全县GDP从136.4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年均增长8.7%;2016年织金从非经济强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第一方阵,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从2016年第一方阵第22位上升到2019年第16位,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四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有力举措。把脱贫攻坚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构建“党组织+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法治织金”创建,基层组织不断加强,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推动农村面貌发生深层次改变,群众安全感测评从2014年的96.97%提升到2019年的99.06%,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不可摧,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尽锐出战”的嘱托,建立总攻决战“四个体系”,坚决扛牢责任誓夺全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我们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的要求,探索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指挥体系、作战体系、督战体系和问效体系,通过层层压实责任,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指挥体系统筹调度。将全县划分为“五个战区”,成立总攻前线指挥部,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指挥长制,其他县级领导分别包保一个乡(镇、街道),形成“战区统揽、分区作战、专班合围、包点主攻”格局。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包乡到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必谈脱贫攻坚、调研必看脱贫攻坚,带头挂帮脱贫任务最重的乡镇,带头督战贫困程度最深的村。明确14名县级领导挂任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党委第一书记,65名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到一线蹲点帮扶,388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抽派1万余名干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确保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建立督战体系督促指导。建立指导巡查机制,整合省、市、县三级联合督战力量,开展长效化政策业务指导和推进情况督导,实行工作倒逼、时间倒排、责任倒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入户核查全覆盖。四是建立问效体系考核问责。组建16个督查巡查组实行督查追责全覆盖,创新采取干部工作到村组、工资发放到乡镇、作用发挥研判到村组、实绩考核评价到乡镇、选拔任用到一线的“五到”工作机制,对干部履职、责任、实绩等进行常态督考,确保各级干部始终保持攻坚态势,以抓具体抓深入的工作作风逐一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持续聚焦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2014年以来,创建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党支部1117个,有1名党员干部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27个党组织、29名党员干部、15名党支部书记、19名驻村“第一书记”分别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表彰。

  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务求精准”的嘱托,聚焦决战决胜“六项重点”,下足绣花功夫确保高质量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深知只有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贫根”,才能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是在精准识别上做到“精益求精”。始终把精准识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严格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识别流程和“四进七不进”标准,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坚持县乡联动逐户把关,累计开展精准识别动态调整4次,确保“四类人员”全部清零,扶贫对象更加精准。二是在“3+1”保障上确保“不漏一户”。始终把“3+1”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改造农村危房25167户,整治老旧住房7498户;资助贫困学生60.66万人次;贫困人口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农村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解决9.04万户34.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三是在易地扶贫搬迁上探索“五个分类”。始终把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基础性民生工程,6998户32161人从大山深处搬迁到城镇,探索分类摸底、分类讲习、分类就业、分类服务、分类治理“五个分类”工作机制,推进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改变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四是在争取帮扶资源上创新“四向用力”。始终把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用好全国工商联、广州市花都区帮扶平台,构建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探索形成“向上引力、向下给力、向外借力、向内发力”新机制,联引恒大集团、吉利集团、宝龙集团等112家优强企业帮扶织金。目前共有313家企业实施帮扶项目585个,投入资金7.76亿元帮扶329个村,覆盖贫困人口50526人。五是在就业保障上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把就业作为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建立“劳务公司+合作社+核心管理人员+贫困户”的四级联动管理体系,推进“十大员”公益性岗位开发,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边缘户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目前全县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率达97.9%。同时,扎实开展兜底保障专项行动,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扶尽扶。六是在防止返贫致贫上打牢“保险系数”。始终把返贫致贫防控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内容,制定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已脱贫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建立管理台账,强化动态监测帮扶,目前全县边缘户551户2064人、监测户406户1867人全部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的嘱托,抓实产业发展“四个核心”,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我们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一是立好“方向标”。针对全县农村产业“小、散、弱”的情况,通过组织调研、科学论证,提出种植业“5311”、养殖业“3311”的发展思路,规划种植皂角50万亩、南瓜蔬菜30万亩、药用银杏10万亩、竹荪食用菌10万亩,养殖肉牛30万头、羊30万只、猪100万头、家禽1000万羽,为全县产业发展找准方向。二是突出“龙头带”。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广州酒家、广州耀泓、正邦集团等10余家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皂角、南瓜等特色主导产业。累计种植皂角52.07万亩、南瓜蔬菜65.9万亩、药用银杏2.8万亩、竹荪食用菌2.6万亩,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织金竹荪”产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皂角产业被列入贵州省12大特色产业,“织金皂角精”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三是健全“利益链”。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套利益联结机制”的思路,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现有500余家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与28.63万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5.96万户27.16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6184元增加到2019年10402元,历史性地突破万元大关。四是畅通“销售网”。千方百计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在广州江楠果蔬市场建立2个“织金优质农特产品销售中心”、8个销售档口、148个“黔货出山”销售点,确保农特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今年以来累计销售农产品62.77万吨,销售金额22.06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织金县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实践,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激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面胜利,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全面小康的基础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织金县委书记)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