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让红色故事滋养心灵——读《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有感
让红色故事滋养心灵
——读《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有感
作者:文|李元章 唐如志  发布日期:2020/10/22 阅读次数: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吉林省考察。考察期间,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要求:“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读过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社长李霓主编的《红色毕节·初心故事》这本宣传毕节革命老区、展示老区红色历史的书籍之后,内心似滚滚的波涛翻卷着浪花,心潮像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一股情感的巨浪向我们扑来,不禁想起原来听说过的,早在1933年以前就在上海从事党的活动,1934年在毕节文庙里建立起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林青、缪正元,以及穿长衫的周素园老人等,还有红二、红六军团路过黔西,“巧渡天堑鸭池河”“滥泥沟开仓放盐救济穷人”“进战黔西城”“召开黔西会议”的故事。书中突出地记述了老红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毕节涌现出的优秀儿女。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展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的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
  毕节是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过去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黔西北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无数优秀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许多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长眠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今天,这块红色的沃土养育着900多万勤劳、勇敢、淳朴的黔西北各族人民,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建设美好毕节,实现富裕奔小康。目前,毕节正处于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编辑出版《红色毕节·初心故事》这本书,其目的就是要用老红军、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高尚情操和舍生忘死的革命豪情、高风亮节的人生境界,引导和激励全市人民为毕节的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把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无私奉献、勇于牺牲、坚定信念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力量融汇到城乡,融汇到各条战线、各单位各部门,融汇到全市人民建设美好毕节的行动中去。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为了回应全市人民、社会各界的期望,不辞辛劳地把一系列发生在毕节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故事编辑为《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用感天动地的红色记忆,帮助党员干部及其全市人民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理想夙愿,让大家从这些精神宝库中汲取政治思想素养,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毕节的各项事业、各项建设,尤其是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凝聚磅礴力量。
  《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精选入集的35篇文章,从内容层次上划分为三个连贯的板块,第一部分:红色毕节·初心故事·追求光明;第二部分:红色毕节·初心故事·长征记忆;第三部分: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亲历与传承。从收集的35篇文章的内容看,叙事清晰、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可以说,《红色毕节·初心故事》编委会的同志对这本红色书籍从资料收集到整理编纂是下了功夫的,是在毕节红色历史的横向和纵向上,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串连起毕节红色文化的脉络,向读者呈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读者对毕节革命老区斗争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
  《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中的一些篇目,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指向华北、全中国。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活动而被捕的年轻共产党员林青、缪正元,1933年出狱后立即返回毕节,与青年教师秦天真一道组建了革命团体——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他们以学校进步学生为主体,以“愿以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革命壮志,掀起了“横刀向天笑,热血写春秋”的抗日救亡热潮。1935年7月,林青再次被捕,敌人用尽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收买,始终没有动摇他对党、对革命的忠诚。同年9月,林青同志英勇就义于贵阳,年仅24岁。他用年轻的生命之光,点亮了黑暗中的贵州、黑暗中的毕节,其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又如穿长衫的周素园老人,这位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元老,因为接受了马列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于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毕节时,毅然出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并以年近60岁的羸弱之躯随大部队长征,历尽艰辛,胜利到达了陕北,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多次接见。
  抗战期间,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周素园老人专做国民党高层人物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的统战工作,他先后给何应钦、张学良、吴忠信、朱绍良、王伯群、冯玉祥、张道藩、张继等数十人写信,希望他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联共抗日。毛主席对周素园老人的评价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
  解放初期,周素园在贵州、在毕节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地方政权。1950年8月,周素园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此后,周素园相继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等职。1953年筹建贵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周素园兼任馆长。周素园是我们毕节革命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贵州革命史上为数不多的人才。
  再如红二、红六军团在毕节建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转战黔西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永不消失的人物住所遗址、办公遗址、会议遗址和战斗遗址。如今,这些红色遗址已经成为毕节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为毕节试验区各项建设提供着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我们读后,经过认真反复的斟酌和思考,认为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文章耐读,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当然,也很有思想深度。35篇文章除了题材刻意精选外,每章篇目无论人和事都很有情节,而且细节乃至结构独运创新,勾勒描述细腻,能让读者读后了解人物、事件的全貌。第二个特点:既重视人物画面、历史事迹、时代背景,还很重视个人生活的挖掘,将各个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崇高思想、高尚情操、英雄事迹、牺牲精神等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把他们历尽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跃然纸上,使读者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特点,看到他们各自在长征路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闪光风貌。可以说,编委会的同志运用了历史的、身边的、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事迹,为读者烹制了一份精神佳肴。第三个特点:《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不追求华丽的文字叙述,语言简洁、尊重事实,文笔叙述清晰、故事生动感人,是一本可流传、可收藏的红色读本。第四个特点:书中大多数文章是带有散文色彩的,是描述先烈、先辈、先进人物的好作品,这些作品真实而又自然地再现了作者、编者所查阅的历史资料,以及深入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加修饰、挥洒自如地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读着这些“散文式”的革命老区先进人物的故事,仿佛觉得阵阵清风扑面而来。这种形式的笔法,使人感到新颖,意境深邃、淳朴、自然、真切,有回味,读起来栩栩如生,很有趣味,给读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红色毕节·初心故事》这本红色精品书籍,蕴含着社会主义优质文化基因的红色记忆,具有跨越时空的宝贵价值,同时也是一本精良的人物传记故事集。该书书名醒目,书页纸张优良,印刷字体大小适中;收录的篇目是研究和宣传毕节革命老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作者李元章、唐如志均系黔西县教师)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