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张之洞之父张锳与毕节的不解之缘
张之洞之父张锳与毕节的不解之缘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发布日期:2020/10/22 阅读次数:
张锳画像(资料图片)
  《大定府志·卷之二十三·惠人志二》记载:“张锳,直隶南皮人,举人,道光十年(1830)任(威宁州知州)。”提起威宁州知州张锳,今人知之者甚少;提起张锳四子张之洞,知之者却甚多。张锳,字又甫,号春潭,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四月丁丑生,咸丰六年(1856)七月庚辰卒于贵阳私第,享年64岁。
  张锳任威宁州知州时间不长,长期任兴义府知府,与当时的黎平知府胡林翼(字贶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和都匀知府鹿丕宗(字杰人,号简堂,河北定兴人,张之洞姐夫鹿传霖的父亲)并称为“道咸年间贵州三贤吏”,有“三太守”之目。

临危受命 署理威宁州知州

  张锳“伟躯干,大声广颡,神采英毅”(张锳次子张之清《又甫府君行状》),少时寄京师,求学于侍讲学士彭公、左都御史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安徽桐城人)等人,曾为姚元之的“门下士”(姚柬之《张母苏恭人寿序》)。姚元之工诗,著有《使沈草》《廌青集》,而以书画著称,工行草,擅白描,是“清代十六画人”之一。
  张锳“由县学生中式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后,“六会试不第”,虚掷光阴十八年,幸得道光六年(1826)以“大挑知县如贵州”(《又甫府君行状》)。他常常教育子女,“予家世清白吏,及予少长家益贫,自刻苦读书,厄于冻馁者数矣。尝寄京师侍讲学士彭公,后无意见予文字亟赏叹,予馆予幸舍而私予。予为食饥驱走河南北,江河海峤间者十三年。予惧汝辈籍席余荫,不知汝父遭遇之艰难也”,“汝辈当力学问、树功名,慎勿为田舍翁所为,予之所深恶也”(《又甫府君行状》)。
  张锳勤学苦读,“性好学,至老不倦,听政之暇,率危坐读书终日”(宋杰《赠太仆寺卿,升任贵州使贵西道,署贵东道,原任兴义府知府,南皮张公遗爱祠碑记》),治学严谨,“好读书”,“旁精勾股诀,日者青鸟诸家言,撰《兴义府志》六十卷、《欲寡过轩诗》一卷、杂文若干”(《又甫府君行状》)。
  道光十年(1830),张锳临危受命,署理威宁州知州。此前,威宁州匪患猖獗、民不聊生。据《大定府志·卷之二十三·惠人志二》记载,威宁州在短短六年间就调任五任知州,司为善(字乐斋,四川巫山人)道光三年(1823)任职,严昌钰(字铭蓝,浙江归安人)道光五年(1825)任职,谭骧(字海门,湖南邵阳人)道光六年(1826)任职,李鸿卓(江西南城人)道光七年(1827)初任职,刘宝箴(山西洪洞人)道光七年(1827)底任职。
  张锳到任后,深入实地了解匪情,采取恩威并重、剿抚兼施的策略,调集威宁镇总兵平复匪患。他重视道路交通建设,道光十年(1830)秋,张锳召集矿主捐资“修云南寻甸州至贵州威宁州运铜桥道”,路面宽达6米,可以用牛车运铜。
  道光十三年(1833),张锳因政绩卓异,调任贵阳府贵筑县知县。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道光三十一年(1851),张锳因办理兴义防务有功,擢升贵西兵备道道员。咸丰五年(1855),张锳临危受命,署贵东兵备道道员。
  张锳在贵州为官30余年,所到之处清正廉洁、家风严谨,反复教导张之洞等人“贫,吾家风,汝辈当力学,树功名”(朱琦《诰封中宪大夫赏戴花翎署贵州分巡贵东道兵备道赐恤追赠太仆寺卿又甫张公墓志铭》),对张之洞等人后来的成长影响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细珠在《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里认为,张锳对张之洞的影响,一是学业的基础,二是品行的养成。

交往甚密 情好之笃不待言

  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后,与大定府知府姚柬之(字佑之,号伯山,安徽桐城人)交往甚密。张锳与姚柬之的交往经历,由于资料缺失、考证困难,仅能从姚柬之的《伯山文集》和《伯山诗集》里窥见一二,尚待发掘更多史料和深入探究。
  张锳曾为姚元之的门下士,与姚柬之相识很早。姚柬之在《张母苏恭人寿序》里云:“余同岁生张君春潭,为吾兄左都御史廌青先生门下士,余相识最早。余少孤,张君亦少孤,所得于天者同也。”道光十九年(1839),姚柬之任大定府知府,道光二十四年(1844)去职。姚柬之守大定,张锳守兴义,“所食于君又同也,情好之笃不待言”。
  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去京师入觐后返黔,在省垣贵阳与姚柬之相遇,述其继母苏太恭人之事迹。是年冬,张锳给姚柬之来信,并寄南笼纸一束,为其母亲七十寿秩乞序,告曰:“吾母苏太恭人岁及鹑尾,晋七秩矣。今将预为吾母庆,国事方殷,不敢受礼称觞劳寮寀,欲得同岁生制文综叙吾母之生平,光梓里而介眉寿,命家人进觞于家,且以寄祝焉。”
  收到张锳的纸张和书笺,姚柬之用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之韵作诗答谢,并寄给张锳。《张春潭惠南笼纸,用欧阳文忠〈和刘原父澄心纸〉韵赋谢》(《伯山诗集·卷五》)16韵224字,叙述写作寿序之原委。诗云:

深山大泽多异才,世弗宝贵轻尘埃。
桃源坑石龙井纸,黔州所产真琼瑰。
晴窗日暖手腕活,银饷洒落盘龙煤。
临危据槁神惨淡,坠石崩云势峞嵬。
笔所不到纸生趣,不然心手皆低摧。
世人书但记名姓,夏日得裘安用哉。
书家重若锦绣缎,乞纸书如告籴哀。
张公出守南笼郡,滟塘花底倾樽罍。
为言好物待人显,郡有佳纸须公裁。
创作长帘加大杵,莫令仍受余杭诙。
公言好物非强致,天寒手皲工难开。
昨日檐前噪干鹊,千里足下凉风台。
展椷拜君孝诚竭,索文寿母衣斑莱。
嘉惠纯坚纸一束,更仆数之二百枚。
小人拜辱文气弱,敢与燕许相追陪。
文成付使亦塞责,双料敬俟来春来。

  此后,姚柬之又作七言律诗《又寄张春潭诗,兼怀伯兄》(《伯山诗集·卷七》),诗云:“使君家世本无双,近握铜符守大邦。一片仙云飞缘海,半天冬日照红江。南黔北越眉堪察,东里西门足并跫。我隔鸰原将万里,居贫时事又愯愯。”姚柬之自注,此时,张幼于于西,张春潭于东,张幼于之兄张秋艇与姚元之为乙丑同年,张春潭与姚柬之为癸酉同年。张锳著有《欲寡过轩诗》一卷、杂文若干,由于资料缺失、考证困难,难以印证他是否写诗回寄姚柬之。
  作为同岁生和年家子,姚柬之谦称自己“不敏,窃师其意,又谊属年家子,不敢辞”,“因综叙所闻于人言者以侑觞”。在《张母苏恭人寿序》里,姚柬之详细叙述苏太恭人的家世和不幸遭遇,略谓:
  太恭人苏氏,交河名族也,年二十五,归福建侯官知县、南皮赠公献侯先生。张氏,南皮巨室,族众大,散居南皮之东西城,居东门者曰“东张”,西门者曰“西张”。西张多仕宦,东张多素封,若晋之南阮北阮也。赠公居东门,而三世以来无恒产,而皆仕宦,仕宦而皆贫,去官日而皆不能以自存,当太恭人之来归也,赠公方起复谒选恒居京师,太恭人未尝一日食于官,上有姑,年七十,下有前室遗丈夫子二,女子子一,皆童稚,太恭人家居,所以仰事俯畜者无不至。越年,太恭人生一女。又越年,太恭人方在娠,姑猝患风疾,手足半不仁,赠公色忧,遂致疾气,逐不起,太恭人年才二十九,悲伤之甚,欲身殉,姑阻之,太恭人以姑在不敢遂,逾月而子生,自是,上事姑、下抚孤,闭门自守,不妄见一客,析薪量米、兴衣质珥以供亲,发胸击心伤肾干肝焦肺以送丧,毁家鬻产送形迎精以营葬,暇修束贽延师就道以教子,麻枲丝兰织纴组紃以教女。男有家,女有室,称有无,无厚薄。前室之子举于乡,己之子入于泮州闾,乡党称其孝,兄弟亲戚称其节,缙绅称其义,娣姒称其慈,有司请于朝而旌其门。
  姚柬之由衷感慨,“自维孤露,吾母张太恭人苦节抚育以成立,与苏太恭人所遭无以异。然吾母所抚者柬之一人而已,苏太恭人抚子三,又前后异出所处尤难”,对其“上事姑、下抚孤”和育儿教女的事迹大加称颂。“苏太恭人以孝闻”(《又甫府君行状》),“治身严肃,节义凛然,老而神明不衰,其训子之诫有士大夫之所不及者”(《张母苏恭人寿序》)。张锳做官后,数次迎养苏太恭人,均被其严词拒绝。姚柬之曰:
  春潭之兄筮仕得学博,春潭得县令,将之官,太恭人诲之曰:“尔做官当常忆,不做官时要做人。”春潭到官,两请迎养,太恭人寓书曰:“尔有此长途资,仅足供吾甘旨半以给戚族,若何?尔其遵。”春潭晋同知,北入觐且省亲,以迎养,不可欲告养。太恭人怒之,曰:“尔召封天子论,尔安苗戢蠢,岂不苟安?负君即负亲,尔速往。”春潭擢知府,再入觐,再省亲,再请迎养。太恭人告之,曰:“吾能近七十,甚强健,且邀旌与荷褒封诸子俱成立,有孙八人、孙女六人,可慰吾生平之甘苦。尔职至郡守,当思为百姓造福,循分尽职四字即不易,言尔无恋吾,尔其往,他日天假缘得近地,迎养自有日。”春潭不忍,别太恭人,速之行。
  姚柬之在寿序里写到:“太恭人常以积劳致疾矣,春潭进药而大愈,康强至今,使太恭人所抚之孤若不显世之嘉言懿行泯没而不传者,何可胜道?”“遭值困苦如太恭人者,必如太恭人之孝节慈义,而后可称淑媛,其孙子必如春潭之孝诚不竭,而后可称贤。”推而广之,“岂独张氏之庆,胥天下而从之。世非一世,人非一人,我国家礼之,教化之,微入于人心,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者,有以也夫?”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张锳因苏太恭人去世,丁忧去职。咸丰六年(1856)七月,张锳卒于贵阳私第。咸丰七年(1857),张锳葬于南皮城西南三里双庙村。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二日,云南补用州判宋杰撰写,候选直隶州州判刘朝鼎书《赠太仆寺卿,升任贵州使贵西道,署贵东道,原任兴义府知府,南皮张公遗爱祠碑记》,铭曰:“功又洪纤,德有深浅,必无屡迁,民情乃见。岳岳张公,儒家之豪,鸣琴慕偃,读律嵇皋。教我严师,抚我慈父,跻我山国,班于邹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