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在大山深处播撒希望——记大方县鼎新乡长田小学退休教师姜武远
在大山深处播撒希望
——记大方县鼎新乡长田小学退休教师姜武远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发布日期:2019/12/24 阅读次数:
坚守三尺讲台是姜武远无悔的选择
  “什么叫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如5/10。什么叫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例如9/8或8/8。”走进大方县鼎新乡长田小学,远远就能听到退休教师姜武远洪亮的声音。
  姜武远今年已76岁高龄,虽然2003年8月就已退休,但仍不愿走下讲台,精神抖擞地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今年秋季学期担负着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姜武远坚守三尺讲台56年,教过3万多名学生,教出43名大学生(含3名硕士研究生)。他一生坚守在大山深处,用知识和爱心播撒希望,只为深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初心无悔 选择三尺讲台
  姜武远出身教育世家,祖父姜光黔和父亲姜照云都从事教育事业。祖父在自己家里开办私塾授课,父亲1951年至1963年任教于鼎新乡大硐小学。
  姜武远1943年5月15日生于长丰村,1952年秋开始读书,1958年夏高小毕业,同年秋考入鼎新乡坡脚中学读书,1961年夏初中毕业。
  说起从教的初心,姜武远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你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为了山里的这些孩子,你还是回来教书吧。”
  姜武远回家后,先在生产队做会计工作。1963年秋季,父亲由于年纪太大不能上课,学校面临解散的危机。“解散之后,周围村寨的100多个孩子要到10公里以外的学校入学,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山遥路远而辍学。”姜武远说。
  姜武远辗转反侧几个夜晚,最终选择接过父亲的教鞭,留在长田小学教书。从此,他走上三尺讲台,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我开始教书那年,每月只有七块二角钱的工资,后来大集体时每年有180公斤苞谷。”姜武远回忆说。
  姜武远从1963年秋季开始,先在长丰田坝小学教了8年,1971年调入大进村新民小学,1973年调入长丰村小垭口小学,1975年调入长丰小学,1991年调回长田小学,直至2003年8月21日退休。
  “最难忘的事就是1963年,那时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179名学生,我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姜武远说,那段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
  2003年,姜武远到了退休年龄,子女也继承父辈的事业,家里的生活状况也好了很多。教了一辈子书的姜武远原本可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可谁知道他却选择退而不休,要求在长田小学当校长的大儿子姜德芳给自己安排课程,继续上课。“一开始是不答应他上课的,但就是不听。”姜德芳说。
  新学期开始,原本已经退休的姜武远又精神抖擞地重新站上讲台。“你说我咋能回家享清福嘛?”姜武远说,“由于长田小学地处偏远,分来的老师一波一波来了又走了,学校一直都缺老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学校缺教师,姜武远就顶上去,这一顶就是13年,直到2016年9月16日。13年间,姜武远分文未取,义务为长田小学教书育人。
  2019年,长田小学仅有正式教师3人,又面临缺少教师的困境。姜武远又顶上来,担任三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师。
  “你看,我们这个地方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边远偏僻。孩子如果不读书,怎么走出大山?怎么改变命运?”姜武远说。

  一生无怨 坚守山村教育
  姜武远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教学质量在鼎新乡的10多所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鼎新乡、大方县评为优秀教师,受到学生们广泛的尊重。“学生们上课时最怕我,下课时最爱我。”姜武远说,上课时孩子们认真听课,下课后就喜欢围在他身边,都很喜欢他。
  姜武远平时喜欢运动,是学生们心中的“老顽童”。他在课余时间常与学生们打篮球和乒乓球。他对篮球很感兴趣,在读中学时就喜欢上篮球运动,年轻时还入选代表队到大方县参加比赛。
  在篮球场,接球、运球、上篮,姜武远的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眼看着篮球被抢走,姜武远也不生气。“上年纪了,跑不动了,跑几圈就气喘吁吁。”姜武远笑道,“抢不赢他们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嘛。”
  相比剧烈的篮球运动,姜武远更喜欢下象棋。每当有象棋爱好者来家里时,姜武远就从屋里搬出象棋桌,摆上棋子对弈几盘。
  说起教学生涯中最辛苦的事情,姜武远回忆起修建长田小学时的情景。2008年,长田小学获得社会爱心人士资助,选址新修。姜武远说:“修学校的那段时间,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守在工地,负责砂石砖头、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堆放。”姜德芳说:“那段时间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直至退休,姜武远都没有用上一间环境好点的教室,学校破烂不堪,不能遮风挡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能给孩子们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是姜武远一生的心愿。
  2008年,政府以每平方米40.5元的价格征用土地,许多群众不愿意拿出土地。姜武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找到政府领导,愿意将1416平方米的土地免费让出来修学校。在领导的再三劝告下,姜武远只以每平方米7元钱的价格,让出自己的土地修建学校,为国家节约资金4万多元。
  “那次要是浪费机会,以后学校就难得修建起来。我们村里的孩子不管是到烂坝小学还是则鸡小学上学都要走5公里路,一年级、二年级的娃娃上学很不方便。”姜武远说,“学校修在家门口,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我少用几万块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今,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图书室、食堂等一应俱全,近百名学生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知识。“看见学校建起来,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听见琅琅书声,我比得到什么都快乐。”姜武远说。
  三尺讲台,播撒下的是无尽的爱与希望;一生耕耘,传递的是无私的付出与奉献。姜武远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
  “教书育人早已融入到我的生命里了,我这一生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山里的娃娃。我要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为止。”姜武远铿锵有力地说。

  问心无愧 传递精神力量
  在姜武远的记忆里,长田小学覆盖的老屋基、新寨、吊水岩、营脚、陶家寨、杨家寨、岩背后、上田坝、下田坝、双水井、坡头等10多个村寨,走出了43名大学生(含3名硕士研究生),这是他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在姜武远的辛勤耕耘下,很多学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赵朝文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在家无所事事,是老师姜武远苦口婆心地上门动员和鼓励,让他重振旗鼓,最终考取心仪的学校,因此改变了人生。
  姜武远热心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只要自己能够做的,都任劳任怨去做。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人。
  2007年秋季,女大学生徐言琴毕业后选岗到长田小学,报到时看到学校破烂不堪,当时就哭了。姜武远安慰她:“你安下心来,兢兢业业工作,不要怕艰苦,比这里艰苦的地方还很多,我在这里待了几十年不都过来了?”看着满头银发的姜武远,徐言琴的心里释然了许多,渐渐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姜老师在山村学校坚守了近60年,我很敬佩他。”邹琴2015年到长田小学工作,如今已有4年多了。“他责任心强,非常敬业,是我学习的榜样。”邹琴说。
  姜宇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爷爷为师为长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姜宇的心中,爷爷一生坚守山村教育,只讲奉献不求索取,非常值得尊重。“爷爷常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要感恩,回报社会。”姜宇说,他每次回家,姜武远都会教育他学习掌握好知识,为社会多做贡献。
  “直至现在,父亲一直都舍不得离开学校里的孩子,教书育人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姜德芳说。
  今年10月,由贵州文明网评选的“贵州10月好人榜”发布,姜武远因其一生为教育而荣登榜单。今年12月,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网络点赞评议启动,姜武远被列入“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姜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默默地在大山里播撒希望。”陈先才得知姜武远被列入“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在电话里很兴奋地谈及与姜武远的师生情。陈先才是2017年天津体育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凯里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姜老师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终身,他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
  “为了让家门口的学校一直办下去,我还要动员儿孙们回老家教书。”姜武远掰着手指数了数,还有好几位孙子孙女在高校读师范教育专业。“现在是四代人从事教育工作,再过几年就是五代人从事教育工作了!”姜武远高兴地说。
  采访结束,姜武远站在校门口,与记者挥手送别。汽车驶出路口,他坚毅的目光凝望着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在夕阳的余晖里,他的身影更加高大起来。

  “什么叫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如5/10。什么叫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例如9/8或8/8。”走进大方县鼎新乡长田小学,远远就能听到退休教师姜武远洪亮的声音。
  姜武远今年已76岁高龄,虽然2003年8月就已退休,但仍不愿走下讲台,精神抖擞地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今年秋季学期担负着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姜武远坚守三尺讲台56年,教过3万多名学生,教出43名大学生(含3名硕士研究生)。他一生坚守在大山深处,用知识和爱心播撒希望,只为深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初心无悔 选择三尺讲台
  姜武远出身教育世家,祖父姜光黔和父亲姜照云都从事教育事业。祖父在自己家里开办私塾授课,父亲1951年至1963年任教于鼎新乡大硐小学。
  姜武远1943年5月15日生于长丰村,1952年秋开始读书,1958年夏高小毕业,同年秋考入鼎新乡坡脚中学读书,1961年夏初中毕业。
  说起从教的初心,姜武远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你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为了山里的这些孩子,你还是回来教书吧。”
  姜武远回家后,先在生产队做会计工作。1963年秋季,父亲由于年纪太大不能上课,学校面临解散的危机。“解散之后,周围村寨的100多个孩子要到10公里以外的学校入学,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山遥路远而辍学。”姜武远说。
  姜武远辗转反侧几个夜晚,最终选择接过父亲的教鞭,留在长田小学教书。从此,他走上三尺讲台,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我开始教书那年,每月只有七块二角钱的工资,后来大集体时每年有180公斤苞谷。”姜武远回忆说。
  姜武远从1963年秋季开始,先在长丰田坝小学教了8年,1971年调入大进村新民小学,1973年调入长丰村小垭口小学,1975年调入长丰小学,1991年调回长田小学,直至2003年8月21日退休。
  “最难忘的事就是1963年,那时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179名学生,我既是校长又是老师。”姜武远说,那段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
  2003年,姜武远到了退休年龄,子女也继承父辈的事业,家里的生活状况也好了很多。教了一辈子书的姜武远原本可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可谁知道他却选择退而不休,要求在长田小学当校长的大儿子姜德芳给自己安排课程,继续上课。“一开始是不答应他上课的,但就是不听。”姜德芳说。
  新学期开始,原本已经退休的姜武远又精神抖擞地重新站上讲台。“你说我咋能回家享清福嘛?”姜武远说,“由于长田小学地处偏远,分来的老师一波一波来了又走了,学校一直都缺老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学校缺教师,姜武远就顶上去,这一顶就是13年,直到2016年9月16日。13年间,姜武远分文未取,义务为长田小学教书育人。
  2019年,长田小学仅有正式教师3人,又面临缺少教师的困境。姜武远又顶上来,担任三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师。
  “你看,我们这个地方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边远偏僻。孩子如果不读书,怎么走出大山?怎么改变命运?”姜武远说。

  一生无怨 坚守山村教育
  姜武远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教学质量在鼎新乡的10多所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鼎新乡、大方县评为优秀教师,受到学生们广泛的尊重。“学生们上课时最怕我,下课时最爱我。”姜武远说,上课时孩子们认真听课,下课后就喜欢围在他身边,都很喜欢他。
  姜武远平时喜欢运动,是学生们心中的“老顽童”。他在课余时间常与学生们打篮球和乒乓球。他对篮球很感兴趣,在读中学时就喜欢上篮球运动,年轻时还入选代表队到大方县参加比赛。
  在篮球场,接球、运球、上篮,姜武远的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眼看着篮球被抢走,姜武远也不生气。“上年纪了,跑不动了,跑几圈就气喘吁吁。”姜武远笑道,“抢不赢他们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嘛。”
  相比剧烈的篮球运动,姜武远更喜欢下象棋。每当有象棋爱好者来家里时,姜武远就从屋里搬出象棋桌,摆上棋子对弈几盘。
  说起教学生涯中最辛苦的事情,姜武远回忆起修建长田小学时的情景。2008年,长田小学获得社会爱心人士资助,选址新修。姜武远说:“修学校的那段时间,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守在工地,负责砂石砖头、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堆放。”姜德芳说:“那段时间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直至退休,姜武远都没有用上一间环境好点的教室,学校破烂不堪,不能遮风挡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能给孩子们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是姜武远一生的心愿。
  2008年,政府以每平方米40.5元的价格征用土地,许多群众不愿意拿出土地。姜武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找到政府领导,愿意将1416平方米的土地免费让出来修学校。在领导的再三劝告下,姜武远只以每平方米7元钱的价格,让出自己的土地修建学校,为国家节约资金4万多元。
  “那次要是浪费机会,以后学校就难得修建起来。我们村里的孩子不管是到烂坝小学还是则鸡小学上学都要走5公里路,一年级、二年级的娃娃上学很不方便。”姜武远说,“学校修在家门口,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我少用几万块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今,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图书室、食堂等一应俱全,近百名学生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知识。“看见学校建起来,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听见琅琅书声,我比得到什么都快乐。”姜武远说。
  三尺讲台,播撒下的是无尽的爱与希望;一生耕耘,传递的是无私的付出与奉献。姜武远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
  “教书育人早已融入到我的生命里了,我这一生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山里的娃娃。我要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为止。”姜武远铿锵有力地说。

  问心无愧 传递精神力量
  在姜武远的记忆里,长田小学覆盖的老屋基、新寨、吊水岩、营脚、陶家寨、杨家寨、岩背后、上田坝、下田坝、双水井、坡头等10多个村寨,走出了43名大学生(含3名硕士研究生),这是他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在姜武远的辛勤耕耘下,很多学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赵朝文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在家无所事事,是老师姜武远苦口婆心地上门动员和鼓励,让他重振旗鼓,最终考取心仪的学校,因此改变了人生。
  姜武远热心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只要自己能够做的,都任劳任怨去做。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人。
  2007年秋季,女大学生徐言琴毕业后选岗到长田小学,报到时看到学校破烂不堪,当时就哭了。姜武远安慰她:“你安下心来,兢兢业业工作,不要怕艰苦,比这里艰苦的地方还很多,我在这里待了几十年不都过来了?”看着满头银发的姜武远,徐言琴的心里释然了许多,渐渐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姜老师在山村学校坚守了近60年,我很敬佩他。”邹琴2015年到长田小学工作,如今已有4年多了。“他责任心强,非常敬业,是我学习的榜样。”邹琴说。
  姜宇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爷爷为师为长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姜宇的心中,爷爷一生坚守山村教育,只讲奉献不求索取,非常值得尊重。“爷爷常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要感恩,回报社会。”姜宇说,他每次回家,姜武远都会教育他学习掌握好知识,为社会多做贡献。
  “直至现在,父亲一直都舍不得离开学校里的孩子,教书育人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姜德芳说。
  今年10月,由贵州文明网评选的“贵州10月好人榜”发布,姜武远因其一生为教育而荣登榜单。今年12月,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网络点赞评议启动,姜武远被列入“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姜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默默地在大山里播撒希望。”陈先才得知姜武远被列入“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在电话里很兴奋地谈及与姜武远的师生情。陈先才是2017年天津体育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凯里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姜老师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终身,他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
  “为了让家门口的学校一直办下去,我还要动员儿孙们回老家教书。”姜武远掰着手指数了数,还有好几位孙子孙女在高校读师范教育专业。“现在是四代人从事教育工作,再过几年就是五代人从事教育工作了!”姜武远高兴地说。
  采访结束,姜武远站在校门口,与记者挥手送别。汽车驶出路口,他坚毅的目光凝望着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在夕阳的余晖里,他的身影更加高大起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