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深化试验区建设 展现示范区辉煌
深化试验区建设 展现示范区辉煌
作者:吴愿学  发布日期:2019/12/24 阅读次数:
11月16日至17日,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举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毕节试验区系列专题讲座,邀请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巡视员、毕节试验区研究专家吴愿学作专题讲座。(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摄)
  同学们,我们在这里开展《深化试验区建设、展现示范区辉煌》讲座是有意义的,很感谢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为宣传毕节试验区做出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们与毕节试验区的关联
  马克思把生产分为四种,即物质资料生产、精神资料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包含生物性成长和社会性养成,人的生物性成长就是吃饱喝足后长大;社会性养成则还有健康精神的塑造,还要让人们能够明白:“我”之所以作为大写的“人”应该要怎么样生活着才可能符合“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什么要去读书?是不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因此四种生产都是人类所需要的,今天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开展的这项活动就是社会关系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看来,所以同学们来,应该会感到是值得的。既然进行社会关系的生产,是为经营未来做准备,凭什么需要知晓试验区,不讲试验区,我们还不就是在试验区生活着。
  毕节试验区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与在座的各位有什么关系?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刚才讲到,很多同学在经营未来,而经营未来是不是随心所欲的呢?是不是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当然不是。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在自己选定的、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而是在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既定的条件下来进行创造的。当下,人们在政治上要讲不忘初心;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疑问,你们碰到的只能是毕节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与你们发生了紧密联系,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还是在社会上,都是如此。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在毕节这片土地上生活,必然给你们的初心打下不能忘怀的烙印。不仅如此,人的生活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理性生活,一个是感性生活,而感性生活是人们最主要、最核心的生活,这个核心生活,还得要理性去引导,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感性生活一定与土地相关。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社长李霓主编的《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本书的核心主题词和“土地”紧密相关。一个人总是生活在某个区域、某个城镇、某个社区,我说的“域”“城”“社”一定都有一个东西构成,那就是“土”字。你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感性生活就决定了无论你是否愿意,毕节试验区这片土地都已经与你发生联系。发生的这种联系,不论是对你的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有影响的、有价值的。
  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主办的这个活动,其中有一个主题就是“举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找到一个正确的路走下去,来开展研究学习,就是找到方向,围绕这个方向来努力,毫无疑问,会对这片土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正是研究毕节试验区,并因此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因为毕节试验区能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也因为我研究的是毕节试验区,才能受邀到北京开展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的专题讲座。对还没有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深入了解毕节试验区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人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能让自己的言行产生最大化的影响。

  毕节试验区建立的成因
  生活的土地会对我们每个人产生影响,那么毕节试验区到底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试验区。很多人不禁要问,建立不建立有什么区别,贵阳、遵义、六盘水没有建试验区,不是也照样发展吗?有人把毕节的发展都归功于试验区的建立,好像是因为建立了试验区,我们才有了同心阁、同心路、同心大厦。因此有必要给大家讲清楚,没有建立试验区依然要发展,但是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是另外的样子。
  讲到这一点有必要给大家讲讲毕节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是在一定区域承担着某种功能的地区。我们为什么不叫特区和开发区呢,当时不是特区很多吗?现在不是开发区很多吗?而试验区到今天还方兴未艾。
  回顾历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为什么要搞试验区。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当初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的导师列宁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像毕节这样边远落后的地方,当初为什么要争建试验区呢?是因为试验区对当时国家的改革开放路径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了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一开始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改革方略是“中央出政策、地方做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采用了两种方式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一个是在农村搞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是在东部搞经济特区。东部沿海地区的第一批特区不止深圳一个,但为什么我们只记住了深圳,那是因为其他特区没有做出预期的成绩。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出现了一个问题:过去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进入改革深水区后,要走新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怎么办?我们就得试验探索,中央就决定搞试验区,找一些条件比较好、干部素质比较高、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地方来开始试验。试验成功了,其他的地方跟进。以毕节为例,如果失败了,就退回去,影响范围不大;如果成功了,全国跟进。
  改革方法论从“中央出政策、地方做工作”变成“地方出方案、中央作指导”。地方经过深入调研后上报方案,中央研究后批复。中央为什么需要批复呢?中央要了解这个地方将要探索试验哪些方面,与总的格局是不是一致;除此之外,还要求进行试验探索的时候要封闭运行,毕节试验区得到的优惠政策就是允许先行先试。1987年,中共中央下发了《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就决定建立一批试验区。从1987年后,国家建立了一批试验区,其中包括了毕节试验区。在这种背景下,毕节试验区应运而生。那为什么试验区会花落毕节呢?想建试验区的地方多得很。
  我不知道同学们闲暇之余会不会和师长们交流,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有一定的特殊优势。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呢?我要讲两个成语,一个是“人杰地灵”,另一个是“地灵人杰”。毕节当时是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毕节的贫困问题特别突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人口问题非常尖锐。当时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得到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毕节虽收效巨大却有限,毕节人民依然贫困。
  在1985年的时候,新华社贵州分社的记者刘子富到了赫章县的海雀村准备报道乌蒙山区的“花卉王国”,却意外发现了海雀村老百姓缺粮断炊的情况。在调研的过程中,他在村里连续走访了2个组11户人家,家家户户缺粮断炊。揭开饭甑一看,一块块木板已经开裂发霉了。他走进苗族大娘安美珍家里,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穷得只有3个碗,全家终年不见油腥,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已经断粮5天……全县一共多达1.2万多户6.3万多人断粮!
  刘子富的这篇报道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出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在《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1985年胡锦涛同志到贵州任省委书记,7月20日到任,7月23日到毕节调研,总结出走传统的路不行了,要走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要走这条新路,就要找一个地方来试验。经报国务院批准,建立了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的使命就是进行探索,就是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进行。但是为什么毕节试验区的名称里只有两个主题,这是以胡锦涛为主的省委做出的决定,省委讨论要向中央上报毕节试验区建立的请示后,关于试验区的主题,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三大主题”只报两个主题,第一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央改革试验的地方一般只有一个主题;第二是名称简短更容易记住,与老百姓的关联度高些;第三是无论搞开发扶贫,还是生态建设,人口都是要控制的。1988年12月,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把“人口控制”主题明确提出以方便群众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验的是三个主题,上报的仅是两个主题,而不是一开始没有想到加“人口控制”这一主题,这是想给同学们讲清楚的一个问题。试验区建立至今,各方各界给予了大力关注,促进试验区的发展。毕节试验区的由来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毕节试验区的生命力
  毕节试验区建立至今,已经走过31年。试验区还有没有生命力呢,试验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她是我们改革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比如,今年国家就批准建立了六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与特区、开发区不同,特区、开发区解决的是经济迅速起飞的问题,试验区担负的是“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试验使命,即近期给周边地区作示范,长远给中国发展探路子。
  从历史发展来看,毕节在探路子方面是做了有益的贡献的,毕节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实践是受到中央高度认可和肯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15日和2018年7月18日作出的重要批示指示,对毕节试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从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来讲,三年前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个通知,号召全党全国学习并作为指导思想的书籍《胡锦涛文选》,开篇就是胡锦涛同志于1988年6月8日在毕节试验区建立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我们简称为“同心”思想。胡锦涛在毕节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把民主党派中央引入到贵州毕节开展智力支边工作。凭什么毕节试验区有这么多民主党派参与建设,凭什么民主党派中央领导频频关注试验区、到试验区调研?这是因为对毕节作了这样的制度设计:1987年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省政府就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签订了一个无限期合作的协议。1988年,胡锦涛亲自到北京,邀请民主党派中央到毕节来开展工作。
  在毕节实践的多党合作,根基在于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设计,其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讲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一个就是制度自信。我们的国家制度中有一个与“毕节试验”关联度十分高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创造性设计。很多非洲国家都很想到毕节来看看这种合作制度的成效,这种制度在毕节落地,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增添了光芒。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大家见面,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的样子不是庞大,而是立党伟大、胸怀博大、形象高大、目光远大。而这个大,毕节在给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资料的支撑。比如在多党合作方面,毕节承担建设示范区的重任,而建设多党合作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统一战线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毕节试验区不是在所有的方面进行示范,而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优势方面。
  早在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胡锦涛同志就邀请民主党派中央到毕节,民主党派中央到毕节后,给毕节带来了很多助力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多党合作在毕节正在进行着长久深入的实践,后面我还会讲到怎么样深入实践,示范区怎么建的问题。毕节因为有了习仲勋、胡锦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人先后的高度关注,使得毕节因为“人杰”而“地灵”。而今天,我更期盼着毕节因“地灵”而“人杰”。事实上,毕节已经在地灵人杰了。比如说,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受到广泛的宣传,是因为他生活在试验区这片土地上,他为试验区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因此在全国得到了肯定。
  毕节试验区建立至今虽已31年,她还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我想给同志们、同学们讲的是,试验区不只是在毕节建立,就像经济特区不只是深圳一样,贵州也有其他市县建立了试验区。但为什么唯有毕节试验区影响力在全国如此之大呢?其中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有各级各界的倾力相助,也有像毕节试验区杂志社这样的一个群体在长期不懈地做着毕节试验区的宣传工作,持之以恒地为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培养未来基础,在座的就是毕节未来发展的基础。在省内外诸多试验区影响有限的同时,毕节试验区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毕节这片土地令我们自豪,大家不要妄自菲薄。毕节试验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尽管贫穷落后仍然存在,尽管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理想,但我们有的地方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认识世界,特别是我们年轻的学生们。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比如说毕节的同志把毕节试验区作为研究方向,也是能出成果的。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建立的一些背景。毕节的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贫穷,但是不是说未来她就没有生命力了呢?不是,我肯定地告诉大家,她有着无可比拟的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毕节是中央领导人高度关注的地方,是政治高地。习仲勋、胡锦涛、习近平等相继传承的对毕节试验区的关怀和指引,毫无疑问将为毕节试验区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所以,同志们、同学们在毕节试验区这片土地上工作和学习,应该是充满自信和感到无比自豪的,你们也会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地灵人杰,这片土地建设好了,对你们有莫大的帮助。人们为什么喜欢往大城市去,大城市好就业是事实,大城市设施齐全也是事实,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而毕节建设好了,也可以提高你们的生活品位。
  毕节试验区的生命力还在于她是我们改革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我们今后仍要沿着“地方出方案、中央作指导”的方略推进改革。
  毕节试验区的生命力还在于她的试验主题,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判断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高度一致的。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意味着相对贫困还存在,我们到2020年要消除的是绝对贫困,是农村贫困。相对贫困就是尽管你发展起来了,但是你仍然处于发展的后列。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有一个标准,就是把人群分成5个20%,其中排在最后一个20%的就是相对贫困。简单来说,绝对贫困就是没饭吃、活不下去了。相对贫困就是我吃得起饭了,人家要下馆子了;我能下馆子了,人家要吃营养了。这就是差异,就是相对贫困,相对贫困不仅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也存在,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就是不平衡,而不平衡就要继续使之平衡,一个是区外,一个是区内。区外就是要和其他地区并驾齐驱,区内我们要实现民主、公正,缩小城乡差别。所以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的主题未来还有长久的生命力,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高度一致的。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有实际的内涵,而这与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有关系,我认为毕节不是欠开发,而是没有科学开发。过去我们存在着的是开发过度、开发不足和开发失调三者并存。所谓开发过度,比如我们的土地资源是不是开发过度,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部分矿产资源也开发过度了。开发不足方面,比如我们的水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失调,我们没有形成系列、规范、规模、效益,简单地说,就是需要形成产业链。因此,我们不充分发展的要充分发展,充分发展还要开发,我们是有开发潜力的。毕节有没有要开发的?有。我给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撰稿,提到的“旅居养老产业”这个新业态就需要我们通过深化开发予以打造。
  总之,我们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毕节试验区的主题之间关联度要全面深入认识,仍然要搞开发来扶持相对贫困。当然,扶贫不是简单地给他一大碗饭,而是拿一个大饭碗给他,让他有能力来吃这碗饭。旗帜就是方向,选定方向之后,能力比努力更重要,平台比素质更重要,选定了这个方向后,要有平台、要有能力。方向对了就不会南辕北辙,即使走得慢,总之都能向目的地无限趋近,因此我们建设好毕节这片土地是有价值的。而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这一主题未来还有深度。  
  生态文明、生态建设仍然将长期实施。生态就是生命体存在的状态,以及生命体与生态承载系统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我们今天的时代旗帜。2018年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举行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年会致贺信:此次论坛年会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主题,相信将有助于各方增进共识、深化合作,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毕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可以有所作为。为什么现在人们争先到这个地方来,说明我们的生态好,人与自然亲近是人的本性。所以说,生态建设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依托,生态建设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建设,按照设想和设计的蓝图来建造。
  接下来说说“人口控制”这一主题。人口控制在毕节很多年都受到误解,这也是今天举行这个讲座有价值的地方。怎么受到误解,过去讲人口控制,更多的是讲计划生育。而毕节试验区提倡的人口控制,是把人类繁衍当成一种生产来进行调控。我开始给大家讲过,生产是四种,人口生产也是可以调(整)控(制)的:当出生人口太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要进行调控,要采取措施降低人口出生率;而一旦人口少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时,就还要刺激生育。人口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它和物质资料生产、精神资料生产不同,物质资料生产、精神资料生产不合格可以回炉,但人口生产却不能。人口控制包含6个子系统,即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升、人口能力培养、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人的健康体魄和精神塑造,毕节试验区的这一主题,我认为未来是有生命力的,这一生命力将会成为毕节试验区未来存在的坚实土壤,我们的未来沿着毕节试验区的道路向前行是大有可能的。
  毕节试验区给大家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未来不能停留在原来的试验区上,应该建设好示范区,展示试验区的辉煌。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就担负得有的历史使命是“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马克思提出了人类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一是哲学的方式、二是艺术的方式、三是宗教的方式、四是实践的方式。而这四种方式中,实践的方式是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的,因此我们未来的示范区就是通过实践的状况来对人们长期启迪,毕节试验区发展实践再好,也要有人来总结提炼,使她成为可看可听可宣传推广的。
  毕节试验区要为其他地方作示范、探路子,那么需要在哪些方面作示范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新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试验区人民肩负光荣而沉重的使命。毕节还是一个很特殊的试验区,特殊在哪里,毕节试验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主题在全国是唯一的,而这一个示范,要想建起来,还要思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怎么做。这五个方面,首先是创新,我们就得创新多党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民主党派在毕节当然是为了帮扶,但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我给大家讲制度自信,制度自信体现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能够推动国家发展,能够推动人民幸福,而民主党派在毕节做的就是推进区域发展和人民幸福。因此,2020年后要沿着这个方向走,去创新原有的体制机制,这种创新将使民主党派更多地从原来的高层、更多地在大中城市、更多地在中高级知识分子中,深入到一线土壤中。党派为什么要到毕节,为什么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这里是制度高地,因为这里的干部群众欢迎他们,也因为这片土地让他们找到了实践的土壤,能够展现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毕节担负着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使命,毕节这几年的生态效益在逐渐显现,不仅要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毕节在绿色发展上还大有可为。最后是共享发展,我们共享发展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可以有所作为。(本文系本刊记者刘广琴根据录音整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