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用初心擦亮奖章——记七星关区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张启明
用初心擦亮奖章
——记七星关区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张启明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9/9/6 阅读次数:
对于“警察”这个职业,张启明充满了自豪。
张启明查看管教人员的劳动状况
张启明的妻子王宁敏(右)接受媒体采访
  “一个人丧失了理想和信念才是绝症!”这是一名身患癌症的民警在劝慰家人时给出的铿锵回答。
  7月12日,在“我和我的祖国”贵州省公安机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贵州省第七届警察文化艺术周文艺汇演中,由我市选送的节目《擦亮奖章》以情景讲述的方式,深情讲述民警张启明在失去一只眼睛后选择坚守、在身患绝症时依然选择坚守的动人故事,一举夺下语言类节目金奖。节目中的主人公张启明,是七星关区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普通民警。
  从军人到警察:变的是肩章底色,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
  张启明出生于1969年,今年已经走过50年的人生历程。他的父亲是军人出身的南下干部,自小就教导他要努力学习、胸怀正义。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他们兄妹几人耳濡目染,两个哥哥参军以后,张启明在心底种下的军人梦开始发芽。
  1987年,刚刚迈入成年人门坎的张启明怀揣着军人梦想应征入伍,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军人并在部队入党。他们一家人中,四名男性和两位姐夫不是军人就是警察,是名符其实的“军人(警察)之家”。
  1990年,退伍后的张启明到原毕节市农机局工作。在别人看来,这已经非常不错,没必要再“折腾”。可从小在心底种下的梦想和三年的军旅生活,让张启明对警察这一职业愈发痴迷。
  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96年,原毕节市公安系统面向社会招考工作人员,张启明获悉后激动不已。经过认真准备,张启明以优异成绩考入公安队伍,正式与警察事业结缘。
  “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群众,除暴安良。”自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张启明就暗下决心,要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责任使命,用坚实的行动去诠释一名基层民警“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起初,张启明被安排到原毕节市公安局市东派出所工作,负责管辖麻园村下段片区。在这里,宵夜城、茶室、歌厅等娱乐场所密集,不但人员流量大,而且社会治安状况比较复杂。
  初出茅庐,张启明曾不知所措。怀着对警察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一方面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和学习,另一方面经常深入责任区去摸底。在摸底过程中,张启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要接到群众的报案或求助,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雨雪,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久而久之,张启明与辖区百姓打成一片。
  2005年4月,张启明在走访中发现,麻园村的居民张某珍,其丈夫在两年前不幸病逝后,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张某珍本无经济来源,丈夫走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了解情况后,张启明第一时间与村委会联系并到市东办事处进行汇报。经过四处奔走、多方协调,他为张某珍一家申请到了低保。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工作中,张启明尽管每天忙得团团转,却乐此不疲,他越干越起劲。近十年来,张启明先后为辖区群众送证办证1200余人次,组织和参与破获一大批大案要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百名,收戒吸毒人员200余人次,为辖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张启明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明显好转。他不但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也赢得辖区老百姓的信任。
  从军人到警察,尽管张启明肩章的底色从军绿色换成藏青色,但无论从军还是从警,张启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阻止暴力事件:一声枪响,他失去了宝贵的右眼
  警察事业正干得风生水起,一起枪击事件,意外地打破了张启明世界的平衡。
  2005年9月23日下午,张启明在处理完一天紧张的警务工作后脱下警服、换上便装。在电话里,他告知妻子王宁敏晚上可以回家吃饭。
  当张启明行至毕节市(今七星关区)拥军路时,看到不远处有大量闲散人员聚集,人群中吵吵嚷嚷,相互对骂,怒气冲天。根据经验,张启明判断极有可能发生暴力事件。
  一路小跑,张启明冲进人群,看到三四个黄发青年正在暴力殴打一名货车驾驶员。如不及时控制局面,一场恶斗即将发生。在这紧急的时刻,身着便装的张启明挺身而出,一边疏散围观群众,一边极力制止不法行为。
  “住手!我是警察!!请你们立即停止殴打!!!”张启明掏出警官证,亮明身份后大声呵斥。
  “警察?警察就了不起了吗?我们就要打警察!”几个青年不但不听,还口出狂言进行挑衅,与张启明发生肢体冲突。他们明显是喝过了酒,精神表现异常亢奋。
  张启明赤手空拳与对方展开搏击,眼看就要制服对方,突然听到人群中有人大喊“有枪”。他还没反应过来,一个暴徒就掏出自制土枪,对准张启明的头部扣响了扳机……
  “砰”的一声,四下哗然,张启明感觉头部受到外物一阵猛烈的撞击。顿时,他的右眼鲜血直流,血液顷刻间便染红衣襟。
  张启明强忍着剧痛,一只手捂住右眼,另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暴徒。这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暴徒穷凶极恶,就算是自己被打死也不能松手,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再去伤及无辜!一直到其他同事赶到现场,已经陷入昏迷的张启明,仍然死死地抓住暴徒没有松手。
  在张启明家里,王宁敏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王宁敏打开房门,接到了热心邻居传来的丈夫被枪击的噩讯。
  冲到现场,王宁敏看到丈夫的右眼晶体已经脱落。“当时我就知道,他那只眼睛肯定是保不住了!”王宁敏回忆说。她搀扶着丈夫,和他的同事一起慢慢地帮他松开那只紧紧抓住暴徒的手,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在护送路上,王宁敏不断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看着昏迷中的张启明,王宁敏一直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直到丈夫进了手术室,她“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张启明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却陷入了深度昏迷,两天以后才逐渐有了意识。
  当时,张启明36岁,妻子已经下岗,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太痛苦了,我不想也不敢去回忆。”在王宁敏眼中,张启明十分刚强,是她们一家人的顶梁柱。
  所幸的是,张启明终于苏醒过来。不幸的是,由于伤势过重,他的右眼球被迫摘除,永远地失去宝贵的右眼。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说既然是下班时间又没有穿警服,遇见这样的事情大可视而不见、袖手旁观,但他们哪里知道,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形成职业习惯,从来没有想过值不值得,只有毫不犹豫、必须要管!”事隔14年,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张启明坚定的话语仍然掷地有声。
  王宁敏清楚地记得,她陪丈夫到贵阳去做康复检查时,在路上看到有人发生矛盾,丈夫撇开她后又跑上前去劝导和调解。
  对张启明而言,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便是选择一生的使命和担当。纵使右眼已经失明,他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和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信念依然坚如磐石。
  案发后,参与作案的凶手被迅速抓捕归案。由于在此次事件中表现英勇,张启明被贵州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一等功。
  申请继续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奖章擦亮
  右眼失明尚未完全康复的张启明,本可以选择在家休养,由于对警察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一天也闲不下来。家人和朋友心疼张启明,劝他多休养,怎么劝说也劝不住。
  一年康复时间未满,张启明就来到单位,径直敲开领导办公室的门,主动申请到毕节市(今七星关区)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工作。
  “你们就理解我吧,自从穿上这身警服,我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自从荣立个人一等功后,我就不再是一名普通警察。”张启明坚定地说,“我不能就这样躺在功劳簿上享福,必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擦亮我的这枚奖章!”
  张启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调到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后,张启明除了负责在戒人员的管教外,还承担全所的后勤管理工作。后勤工作事无巨细,任务十分繁重。每天早上六点半不到,张启明就洗漱完毕,从家里步行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采购物品、准备食材、管理洗衣房、检查水电等设施设备……每一天,张启明踏着晨曦而至,中午就靠在椅子上休息半个小时,下午五点半打理好各项工作后回家。十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迟到过一次。
  每次回到家中,张启明总是一副疲惫的样子,很多时候来不及洗漱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这让王宁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然而,只要一到单位,张启明就精神抖擞,整个人充满使不完的劲。
  为改善伙食,张启明带着自愿参加劳动的在戒人员种菜、养猪。如今,他饲养的130多头生猪,够30多名同事和约400名在戒在拘人员自给自足。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所里节约采购资金40多万元。
  岗位在变,但没有变的,是张启明的初心和使命。“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才能把工作干好。”他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一干就是12年。
  身患癌症:他一边坚持工作,一边与病魔作斗争
  2018年1月,张启明咳嗽得厉害,由于忙于工作,他迟迟没去医院。在王宁敏的反复督促下,他终于答应去看医生。刚刚做完肺部检查,他在接到单位电话后就匆匆赶回去,只留下王宁敏在医院等待检查结果。
  医生看过片子后表情凝重。“疑似中晚期肺腺癌,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生简短的话语,犹如晴天霹雳,王宁敏怎么也不敢相信,命运会对张启明这样不公平。
预约了重庆第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王宁敏陪着张启明赶赴重庆,取到检查结果以后,王宁敏表情僵硬,悬着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是真的吗?”看着妻子的表情,张启明什么都明白了。没说一句话,他悄悄转身往卫生间走去。医院走廊熙熙攘攘,张启明只留给妻子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
  “一种从未有过的压抑涌上心头,如果我倒下了,这个家怎么办?孩子怎么办?”张启明避开妻子,独自来到一个无人的角落,依墙而立,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他想起还没有大学毕业的儿子和一直只知道付出的妻子,这个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铁骨铮铮的汉子,禁不住喉头哽咽,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等心情平复下来,张启明和妻子向医生咨询。医生告诉他们,虽然张启明患的是癌症,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治疗的可能。
  从医院回来,面对一言不发、愁容满面的妻儿,张启明反过来安慰他们说:“没事,天塌不下来,这几年都是白捡得活的了,要是2005年那枪打偏一点,我可能早就死了!”说完这话,张启明又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重新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得知张启明患癌的消息,领导和同事们都十分为他担心,纷纷劝他在家好好休养,他却大声地说:“什么是癌症?一个人只有丧失了理想和信念才是绝症!作为一名拥有30多年党龄的党员,只要还能撑,我就要多做点事情!”
  至今,张启明仍然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除了要到医院检查和输液外,他仍坚持每天上班,以坚实的行动,生动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拖着服药后浮肿的身子坚持工作。
  他坦言,警察事业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只要生命不息,工作就不停止。而对于丈夫的这一决定,王宁敏则说:“从选择当警嫂的那一天起,我就选择了包容、支持和理解,无论再苦再艰难,我都要和启明一起去面对!”

  记者手记
  采访右眼失明、身患癌症的基层民警张启明,他脸上乐观和自信的笑容深深地印在记者脑海。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记者的内心一直无法平静。张启明是千千万万个人民警察之中平凡的一个,在经历两次重创之后,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而是继续将使命扛在肩上。
  23年的无私坚守,透射出的,是张启明对警察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用坚实的行动,履行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也擦亮了头顶的警徽和胸前的奖章。面对癌症,张启明大声地说:“一个人丧失了理想和信念才是绝症!”他的话语发人深省、引人共鸣,值得我们铭记和警醒。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