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毕节市涉茶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调研报告
毕节市涉茶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调研报告
作者:文|聂宗顺 赵明勇 樊 艳  发布日期:2019/7/19 阅读次数:
黔西谷里茶场(资料图片)
  毕节市地处乌蒙山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水量1013毫米,相对湿度80%,土地以黄壤、黄棕壤、紫色砂泥页岩为主,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发育。金沙县清池镇、纳雍县水东镇、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等多地发现了乔木型、半乔木型、灌木型秃房种古茶树,有野生的、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特别是奢香茶文化、乌撒烤茶文化的传承彰显了种茶、饮茶的悠久历史;良好的生态植被减轻了病虫害发生几率。可以说,高山生态茶产业是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
  为加快推进我市高山生态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毕节市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100万亩全国高山生态茶基地、高品质绿茶原料生产加工基地、优质出口茶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切实为加快推进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我市去冬今春新建茶园20.92万亩(改植换种11.48万亩、新增9.44万亩),茶园总面积67.8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7.54万亩,覆盖农户110209户、带动贫困人口42856人;现有茶企160家、专业合作社205个,分别比2017年新增48.15%、105%。
  茶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产、二产结合非常紧密,因此,如何理顺涉茶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高山生态茶产业走上健康有序发展之路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全市涉茶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的类型
  (一)引进茶企负责投融资和市场拓展,政府指导组建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配合,把农民群众纳入利益联结之中。金沙县2017年引进浙江露笑集团以来,由该公司提供茶苗、资金和配套技术,项目落实乡镇和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负责向农户流转土地,并组织农户按拟定的技术方案种植茶叶和管理茶园、采摘茶青,公司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同时,公司根据茶园布局合理规划建设茶叶加工厂,每修建一个茶叶加工厂,投产后每年给当地村集体分红2万元;把金沙县发展茶叶产业所产生的纯利润15%用于给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目前,该公司已先后投资2.67亿元、融资8.8亿元,由政府指导相关村“两委”组建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民流转土地、投工投劳发展了17.35万亩优质出口茶原料生产加工基地。
  (二)引进市外资金组建股份制公司参与我市茶产业发展。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标准化茶园基地示范点是引进四川奢府茶业有限公司深入实地考察后,与七星关区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资(由七星关区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控股),认真选择市场高度认可的安吉白茶、龙井43、黄金芽等成熟茶树品种(比例为7∶2∶1)种植,避免同质化竞争,为差异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联合公司积极流转土地,组织当地农民群众按照整地、开挖种植沟、施肥、覆土起埂、茶苗栽植、覆盖防草地布、修剪等工序规范化种植,每亩支付劳务费1800元,目前已完成5000余亩规范化茶园的种植任务。
  (三)政府组建农投公司负责投融资,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百里杜鹃管理区于2017年注资组建了百里杜鹃瑞禾生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下辖的红杜鹃生态茶叶有限公司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的要求,充分借鉴“三变”改革、“塘约经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与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户以土地入股、林地荒山入股、“特惠贷”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实现土地入股固定分红、劳务分红、产业效益分红、扶贫资金固定分红等收入,有效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目前,该公司已发展茶旅一体茶园4.36万亩。
  (四)引进外来茶企负责市场拓展,茶企与农民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纳雍县乐治镇引进营销渠道畅通的四川省蒲江县吉丰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驻该镇,负责示范基地建设所需技术、苗木、肥料投入和产品加工与销售,在给农民群众吃下“定心丸”的同时,全镇干部职工积极宣传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以土地入股、劳动力折价入股,于去冬今春抢抓5000亩茶叶基地种植,形成茶企与农民共有茶园基地的利益共同体,覆盖了5个社区1034户4250人,其中贫困人口195户753人。
  (五)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发展茶产业。七星关区青场镇外出务工人员王菊英在浙江打工期间,学到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看到了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在浙江茶企承诺给予技术、资金、营销便利的基础上,于2012年毅然拿出打工积蓄,并发动当地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建立占地面积1200亩的初都茶场,涉及48户农户。目前,该茶场已投产,年产量1.5吨、产值150万元,吸纳了当地1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六)本土企业家转产或经济实力较强的社会人士发展茶产业。这是《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下发初期,我市广泛采用的涉茶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主要是本土企业家转产或经济实力较强的社会人士通过流转荒山荒坡规模化发展茶园,农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务工获得劳动报酬,但土地流转费用相对偏低。
  (七)个体加工户收购茶青进行加工。我市发展茶产业历史悠久,部分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际中形成了比较过硬的加工技术,出资收购茶青进行自产自销,获取生活费用。黔西县中坪镇飞蛾村龙铖一家收购茶青加工出售,每年获利5万元左右,有效解决了生活资金来源;金沙县类似的个体加工户多达150余家,他们在有效解决零星种植农户加工瓶颈限制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一定报酬。

  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资金到位难。茶产业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对茶企和茶农的吸引力较弱。因此,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山生态茶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造成扶持资金未及时拨付到位,在严重挫伤涉茶经营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造成土地流转等关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得不到及时兑现,造成涉茶经营主体不敢扩大规模、不能静心管护茶园,进而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茶园基础设施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受地形地貌、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毕节市茶园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条件、水电供应等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对茶园正常生产、防灾抗灾的保障能力弱,机械化使用率较低、建园及生产成本偏高。特别是受技术人才缺乏及涉茶经营主体尚未健全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现有茶园普遍存在“重种植、轻管护”的现象,有的甚至处于半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利益屈指可数;部分地方甚至毁茶改种,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
  (三)茶树品种单一,不利于产品多样性的开发。我市以种植福鼎大白茶品种为主,近年来部分茶企开始引进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特色品种种植,但品种结构单一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更未得到有效重视,造成茶青“洪峰期”问题突出,资源配置不当;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意识薄弱,产品花色单一。
  (四)加工能力薄弱,市场开发程度不够。我市涉茶经营主体皆属中小型茶企,有的甚至是手工作坊。茶叶加工厂设备少,自动化程度不高,年加工能力弱;经营者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很少采用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促销方式(如电商),也没有资金投入宣传与推介,造成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知名度低、包装档次不高。拥有一定市场的茶企只愿自打品牌、不愿协作发展,没有能力拓展市场的茶企不愿放下身段从事代加工,从而导致营销各自为阵。目前,许多茶企营销理念仍然停留在礼品茶生产阶段,所制茶叶产品不能较快地转化为商品和产生经济效益,进而抑制茶青下树率,广大农民群众从事茶叶生产时间短,助农增收效果不明显,劳动力流失非常明显。
  (五)市场竞争激烈,茶叶产品难以体现优质优价。我市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优质茶叶核心产区,所制茶叶产品具有无污染、香气馥郁、滋味醇爽、经久耐泡、回味悠长的特点,纳雍县还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然而,由于涉茶经营主体小而散,政府没有打好扶持生产与销售组合拳,造成我市茶叶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优质优价难以体现。

  工作建议
  (一)狠抓茶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要正确树立扶持涉茶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广大农民群众、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理念,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力入股,在引导涉茶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兑现已经出台的茶产业扶持政策,让企业看到希望、群众得到实惠,进而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有效避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为持久脱贫、群众致富和茶产业健康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要以涉茶经营主体为载体,依托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有效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要加大涉茶经营主体现有资产确权,有效解决融资瓶颈限制,为突出以点带面,重点打造专业乡镇、专业村,努力创建市、县、乡级示范基地夯实基础。
  (二)建立新型涉茶经营主体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涉茶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扩大就业容量和延长就业时间,吸纳农户脱贫致富。推广土地经营权入股茶产业发展试点经验,构建“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分享模式。建立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新型涉茶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三)加大对现有茶园的科学管护。鼓励涉茶经营主体切实关注已建茶园的科学管护,突出合理修剪、平衡施肥、绿色防控、科学采养,淘汰或改植换种低质低效茶园,积极培育高产优质生态茶园;支持涉茶经营主体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需求,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茶旅基地、优质出口茶园基地,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突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时,提高社会各界参与高山生态茶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加大技术引进与培训、设备更新力度。适时组织涉茶经营主体到省内外重点产茶地考察学习,便于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选派技术骨干力量到高校接受系统技术培训,着力提升茶叶栽培、管理及茶叶生产、品质检验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联系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前来我市考察,结合实际制定有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产品标准,为促进涉茶经营主体协作和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围绕延长产业链条需求,加快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并聘请著名制茶师傅传经送宝,提高茶叶加工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推介毕节市高山生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特色,把高速公路沿线、主要产茶区、宾馆和餐饮建成宣传毕节市高山生态茶区域公共品牌的重要窗口;深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奢香茶文化、乌撒烤茶文化,有效提升高山生态茶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鼓励与省内外强势茶企合作,努力形成合作共赢局面,在为涉茶经营主体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让我市高山生态茶品牌立足本地、走向世界。(作者聂宗顺、赵明勇单位:毕节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者樊艳单位: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