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走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绿色致富路———百里杜鹃管理区茶产业发展综述
走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绿色致富路
———百里杜鹃管理区茶产业发展综述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李金贵  发布日期:2019/6/24 阅读次数:
百里杜鹃管理区大青山茶场
金坡乡种植的优质白茶
  百里杜鹃管理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南与黔西县相邻,东西北与大方县接壤,是有着“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美誉的国家5A级风景区百里杜鹃所在地。每年阳春三月,各种杜鹃花竞相开放、千峰绘彩、壮景天成,堪称世界奇观。
  百里杜鹃管理区辖9个乡(管理区),海拔高度在1200—18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日照时数1102.7小时、湿度82%,无霜期316.2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150.4毫米,最大降雨量1414.4毫米,森林覆盖率62.85%,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万多个,土壤PH值在4.5—7,呈酸性,很适合茶树生长。
  好山好水出好茶,杜鹃花美茶香浓。百里杜鹃管理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不仅孕育了绵延百里灿若织锦的杜鹃花海,也为百里杜鹃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7年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按照省委“建设独具特色的杜鹃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坚持“旅游统揽、全域打造、全时延伸、实干升级”的工作思路和“一产景观化、二产绿色化、三产特色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推动茶产业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5万亩高山生态有机茶,把百里杜鹃打造成为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绿色致富路,带动群众增收,助力全区脱贫攻坚。
  目前,全区已完成茶叶种植4.5万余亩,其中中茶108种植2900余亩、福鼎大白种植1.8万余亩、安吉白茶种植5200余亩、黄金芽种植70余亩,启动4个茶叶加工厂建设。引进4家茶苗商到百里杜鹃投资1400万元种植安吉白茶700亩,建成茶叶加工厂1个,育苗687.3亩(异地育苗487.3亩)。
  百里杜鹃管理区把生态茶产业发展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双组长的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从有关单位和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了技术顾问组、日常调度组、财务指导组及4个茶叶专班,负责指导、协调、统筹推进全区茶产业发展。各乡(管理区)成立乡(管理区)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将茶叶种植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到组。相继出台了《百里杜鹃管理区茶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百里杜鹃管理区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暂行办法(试行)》《百里杜鹃管理区2018年度生态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和扶持政策。
  百里杜鹃管理区分别与省茶科所、重庆园林绿化设计公司签约,对全区茶园基地建设进行详细规划,开展技术培训和茶叶加工指导等。聘请专业公司对全区茶产业发展项目进行了调研,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测土配方工作等。
  2017年起,启动土地流转落实、茶苗采购、劳务组织等工作。高薪聘请了茶叶专家到国有企业贵州百里杜鹃红杜鹃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任职,狠抓技术培训,为全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自2017年开展茶叶种植以来,全区累计开展茶叶种植技术培训80场,9500余人次参加培训,为全区茶叶种植奠定了扎实的技术人才基础。
  在推进全区茶产业发展中,百里杜鹃管理区成立了百里杜鹃瑞禾生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下设红杜鹃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以及花卉、农特产品等子公司,以红杜鹃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各村村社一体合作社负责组织土地入股、劳务用工等。
  百里杜鹃管理区把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助力全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在茶产业发展中,切实做好利益联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充分借鉴“三变”改革、“塘约经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与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总体以土地入股、林地荒山入股、“特惠贷”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实现土地入股固定分红、劳务分红、产业效益分红、扶贫资金固定分红等收入。2017年以来,共计使用劳务用工40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8.7万人次;发放劳务费1700余万元,带动4600余人(贫困劳动力1300余人)增收。
  下一步工作中,百里杜鹃管理区将紧紧围绕“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绿色致富路”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民培训,加强对茶产业的管护,有效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通过与种子种苗方合作、向社会购买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强对茶产业的技术支持。组织指导群众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种植一片、成功一片。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坚持运用“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组织形式,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推进茶产业发展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新路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