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者天地 >> 杂志社档案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读《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读《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文|鲍曙光  发布日期:2021/4/8 阅读次数:

  最近,有幸收到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社长李霓主编的《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书,书中主要反映试验区建立30年来涌现出的53名优秀顾问、专家、挂职干部投身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感人事迹。整本书就是一个群英谱,每一句对白都让我热血沸腾,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决战书。回想6年前我刚踏上毕节试验区土地,看着凌晨3时的花都黔西,听着《毕节我的家乡》:“一百里杜鹃花歌唱的地方,一千只黑颈鹤跳舞的地方,我的高原花海,我的青春摇篮,毕节啊毕节,我可爱的家乡……”太美了,毕节试验区是“花海鹤乡、避暑天堂”,也是我的第二故乡。2004年“感动中国”新闻人物徐本禹支教大方猫场狗吊岩小学、百里杜鹃大水乡大石小学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毕节试验区农家小院的镜头再次闪现在脑海中,这土地让他们如此牵挂着。

  毕节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的起源地,《胡锦涛文选》开篇就是在毕节试验区成立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为毕节批示,六次在重要会议提到毕节试验区,因为它承载着“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记得2013年11月,我参加首届“寸草报春晖·共圆中国梦”全国电视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把他乡当故乡》。多年来,我为自己勇敢跨省赴任试验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而骄傲。后来就把“‘奉献贵州、莫负山东’,做个‘贵漂’,一辈子当好‘试验区人’”作为自己的初心。

  毕节地处长江、珠江流域,是乌江发源地,是“老少边穷”占尽的喀斯特地区,是“三岩”地区中最贫困的岩溶地区,长期处于“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大跃进”时“大炼钢”砍树;“文革”时期“移山造田”“人造平原”砍树;家庭联产承包搞责任田时砍树。一把锄头造林,败给十把斧头砍树,一百盒火柴烧荒。这里山秃、田荒、水断流,石漠化非常严重,种一斗收一捧。

  1985年,“别的省群众吃饭有余粮,咱们赫章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子富急电报告中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108字的批示件”竟连用“三个感叹号”。一月后新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到任,第三天来到毕节调研,开仓放粮,全省优选3000多名中青年干部奔赴扶贫一线挂职,拉开全省扶贫工作序幕。在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贵州省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始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贵州从胡锦涛同志任省委书记到栗战书、赵克志、陈敏尔几任省委书记的30多年,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传,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也爱得深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按照习老的嘱托,主动担任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他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专家担任成员,开辟了多党之间的密切合作。1987年10月,在贵州省召开全国智力支边工作会,各民主党派与贵州省政府签订无限期合作协定,本着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初心,践行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使命。钱老从76岁到98岁的22个春秋,5次深入毕节调研把脉,搞发展规划,抓产业定位。他个人带头捐电脑、图书。87岁时,还与夫人一起联络10名教授连续6年资助18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读书。为了毕节试验区,钱老奋斗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在钱老的影响下,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农工党中央常委常近时30年来连续奔波,每年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试验区发展专题调研会商,实施量身定做项目,各民主党派纷纷奔赴挂包点开展集中帮扶活动。围绕“三大主题”求突破,制定规划,建立项目库,推进能源、交通设施建设,保“两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把务虚工作务实做,先后形成20本密密麻麻、无比珍贵的专用笔记,成为试验区发展的“活字典”。万丈高楼平地起,毕节试验区真的了不起。钱老、常老是这项伟大工程的践行者,也是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伟大探索者,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

  试验区在摸索中前行,突出“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致力于解决“温饱和生态问题”,抓住“试水破冰”这把“尚方宝剑”,持续用力。这要感谢那些像文朝荣一样30年如一日向贫困挑战,终于带领群众走出“苦甲天下”困境的好支书。更要感谢像老专家吴愿学这样的试验区干部,30多年致力于构建毕节试验区权威话语系统,为试验区树起“生态建设”旗帜;建立了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研究中心,并把“发展规划”修改为“改革发展规划”,在2013年2月国办函〔2013〕35号文中被使用,为试验区获得了更高级别的话语权。2013年5月16日,他在贵阳去毕节参加课题论证会的路上发生车祸,陈昌旭市长多次安排调度,开展28天的全力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虽然一部分脾脏被切除、颅内有充血、肢体也留下残疾,但是他仍然坚持在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发掘、搜集、整理试验区相关材料,为省、市提供了1985年习老“重要批示”的复印件。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宣读当年习仲勋为毕节作出的批示,动情地寄语毕节试验区。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毕节试验区建立26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阐述了建设好毕节试验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毕节试验区闯出新路子、探索新经验的殷切期望。睹物思人,回望30年,毕节试验区要为几任总书记的关怀而感恩。

  这片土地也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地、红色热土。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长征时在毕节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当年5000多名毕节儿女参加红军,民主人士周素园58岁仍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并随红军长征。我们党一直深爱这土地,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也深爱着这片故土。1983年12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冒着严寒一路颠簸,从四川泸州乘汽车抵达毕节,用红笔勾勒了毕节人圆通江达海之梦的二级公路——大(方)纳(溪)路的宏伟蓝图!1987年12月动工,1992年12月26日贵州境内正式通车。

  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以来的80多年里,党中央一直牵挂毕节,尤其近30年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也一直参与支持毕节。深圳经济特区对口支援毕节试验区,广州接力帮扶,大量干部奔赴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战场,为试验区培养了大量干部,实现“供血”与“造血”的良性循环,更为提升民主党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自身建设能力提供了平台。

  为了推动毕节试验区外宣工作,农工党中央派来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刘峻杰挂职,他创作的大型画册《走进毕节》展示了毕节文化的独特魅力,故事片《情系喀斯特》反映了中国扶贫事业的接力行动。刘峻杰坦言:只要毕节这块土地上一天不消除贫困,就会一直奋斗下去。缺水也是毕节贫穷的根源,民谣曾唱道:“半夜起来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水利部派来办公厅副主任郭孟卓挂职,专门破题“水文章”,构建“大水利”工作格局,并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探路子、作示范。为了扩大《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影响力,他给刚成立不久的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压任务,杂志社成功推出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专题宣传,让全国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试验区这片土地。

  毕节试验区成长路上,帮扶干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许多干部挂满一年又再主动多挂一年,有的人离开多年,心里还常挂念毕节。致公党挂职干部朱雅亮初到毕节彻夜难眠,通过走村入户,看到毕节农村行路难、如厕难、“危改”难、就业难、就医难的现状后,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吃住在村、企,积极协调修路架桥、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组建合作社,活学活用“塘约经验”,开辟就业渠道,引领农户促增收。在两进七星关、五年挂职帮扶中,他按企业家的需求服务企业,用群众的期盼服务群众。无论在“重症室”还是在脱离“车毁人亡”的危险时,他都没有停止推动“致福送诊”和“致福光谷”项目的落实,方便了百姓就医就业。挂职的岁月里,让他唯一遗憾的是老父亲弥留之际,父子竟未见上最后一面;让他欣慰的是儿子出生在七星关,故取名“小七”,以永记这段挂职岁月,他把梦想深深根植于这片热土上。

  “有这样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30年来,试验区人在感恩中奋进,各族人民齐努力,共同把幸福带回家。30年来,统一战线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先后有280多人次深入毕节试验区调研和指导工作,126名优秀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开展各类培训45万人次。毕节试验区贫困发生率从56%下降到5.45%,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人口控制从数量为主到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三个重大跨越”。

  如今,钱老走了,文老支书走了,但是林茂粮丰的海雀还在,纳雍、威宁、赫章变了样,5A级景区百里杜鹃成为世界级名片,草海、织金洞、韭菜坪如人间仙境;高速公路通了,乡村通组路美了,机场在扩大,通用机场在筹建,高铁时代马上到来;民房变民宿,饮用水更甜美,农民在讲习,文明在实践……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的全力推进,更感谢那些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的满怀“一年毕节人,一生毕节情”的挂职干部。用他们的话讲就是:我们为试验区奉献,试验区成就我们的梦想。咱们都是试验区人,咱们都是老乡。2019年4月8日,市委主要领导读罢此书,深情批示“看了李霓主编的《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书,深受教育,试验区不能忘记所有的挂职、顾问专家的同志们,要永远的感谢,建议要对所有人员进行登记,每年都要联系,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要将感恩暖人心的事永远做好、制度化、长期坚持。”

  这里的老百姓:过去有本事的先出去,现在有眼光的先回来,建设美丽乡村。这与深圳特区的老百姓一样:昔日逃港求生活,今朝欲返深养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证明试验区的风雨辉煌之路是正确的。2017年10月2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人民利益为本,不忘合作初心,牢记推进国家现代化这一使命,我们的党才会形象高大、胸怀博大、视界远大,在统一战线的阵地上队伍强大、基本力量不断壮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7·18”重要指示既肯定试验区当地干部,又肯定了统一战线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与帮扶干部,更激励着毕节试验区9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目前,毕节试验区围绕打赢“113攻坚战”,在“三个大兴”的推动下,积极落实“两山”理论,践行“两新”使命,找差距补短板,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脱贫奔小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赋予新希望,相信毕节试验区一定会在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善多党合作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开放包容密切党际合作,充分展现各民主党派自我价值,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方面作示范;一定会在推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向“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转型,构建跨时空帮扶平台的大协作方面作示范;也一定会在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作示范。试想再过30年,到建国100周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会再赋新篇,示范区的大地上各种可歌可泣的年份英雄终将汇成“毕力同心,节义善行”的磅礴力量。

  冬去春来杜鹃花,清明时节茶天下。

  最忆乌蒙那山水,岁月催开桃李发。

  油菜花,韭菜花,花海福地香天涯。

  不忘初心试验区,牢记使命示范区。

  君寄鸿愿与明月,毕节腾飞耀中华!

  (作者系中共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