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小香葱 大产业——赫章县松林坡乡香葱种植基地见闻
小香葱 大产业
——赫章县松林坡乡香葱种植基地见闻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邓 杰  发布日期:2019/6/6 阅读次数:
赫章县松林坡乡满目葱郁的香葱种植基地
收获满满,笑逐颜开。
  从赫章县城出发,向东南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位于该县松林坡乡的香葱种植基地——这是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毕节建立的最大香葱种植基地。

  选准产业促农增收
  松林坡乡位于赫章县东南部,距赫章县城50公里,2016年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松林坡乡,并以窝皮寸大坝为中心建立起香葱种植基地。
  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万祥介绍道:“松林坡乡高山冷凉,海拔高,早晚温差大,香葱喜冷凉不耐炎热,在冷凉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质量,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里发展香葱种植产业的原因。”
  松林坡乡结合实际,经过考察论证引进香葱发展产业,意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扶贫联结机制,政府投入解决喷灌设施、机耕道、排洪渠、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对整个项目进行经营管理、生产,对产品进行销售;合作社作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纽带,对接企业,组织农户到基地进行务工,而农户直接参与到香葱生产全过程中。
  “我们种植出来的香葱主要销往江浙和上海、广东地区,由于质量好,常常供不应求。”刘万祥说,“2018年,公司销售香葱1.4万吨,销售额5000余万元。”
  为确保产品销路,企业通过前期调研,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精准选择产品进行分园种植,把香葱种植基地分为广州园、长沙园、浙江园、重庆园、上海园等五个园区,每个园区约800亩,培训5个园长分别对5个园区进行管理,根据各地市场需求,在各个园区进行精准种植,保证产品畅销。
  产品好、销路广,群众才能鼓腰包。“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有人在基地里务工。从今年开始,每天有600人左右在基地里务工。”刘万祥介绍道,香葱产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需求量大、用工种类多、适合多个年龄段的务工人群。“村民来香葱基地务工的积极性很高,在香葱产量小的时候,公司就选择让周围6个村子的村民轮流到基地里来务工,但是大家争着、抢着来。”刘万祥说。
  据悉,2018年全年,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支付务工工资为2460万元,香葱基地稳定务工人员800人以上,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人员在100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达200人,月平均工资1800元以上,直接带动217户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快马加鞭”
  站在香葱种植基地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香葱在管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长势喜人,微风拂来,“葱”味十足。基地里,采葱人忙忙碌碌——采的香葱越多,工资收入越高。
  “我现在一个月在基地里采拣葱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每个月最多时可以来打工20天。”在香葱种植基地里,欧学琴边采拣香葱,边和记者交谈了起来。她是松林坡乡的村民,来香葱基地务工已经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她说:“以前在外面打工,虽然工资高一些,但是开销也大,家里老人和孩子又没人照顾。听说老家搞起了香葱种植基地,工资也还可以,就选择回来打工。”
  和欧学琴一起回来务工的,还有他的丈夫。夫妻俩在基地务工,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在香葱基地务工的收入能满足日常开销,最重要的是,回来以后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们准备长期在这里打工,等家里的孩子读好书毕业了,那时候日子就好过了,所以在这里干起,我们也有奔头。”欧学琴笑着说道。
  无独有偶,本地村民沙元峰家也是两夫妻一起在香葱基地务工。沙元峰今年开始就选择在基地里务工,妻子谢忠群在丈夫的动员下,也来香葱基地里务工。以前他们也是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老人和孩子留在老家,常年处于留守的状态;今年,他们选择来香葱基地务工,最大的考虑就是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谢忠群说:“我现在在基地里一天收入就是70元左右,丈夫比我多点,两个人一天的收入在170元左右,又能照顾到家庭,也有收入,所以选择在这里务工。”
  在基地旁的水泥路上,总是停着一辆卡车,还摆放着一个台秤,香葱采拣好后务工人员就把葱挑到这里,过秤计重然后装车。每天的工资按采拣葱的重量来计算,务工人员采拣一公斤葱就有0.6元钱的收入。
  “56公斤。你叫什么名字?”“王应华。”“好了。”
  登记员张情正在为群众登记采拣葱的重量。
  “我们一般早上8点来进行称重登记,每天要运走5到6车大约30吨的香葱到公司的洗葱点进行清洗。”张情介绍。
  在张情的登记本上,记者看到,来过秤称重最多的一个人有201公斤,也就意味着他当天已经有了120多元钱的收入,当时的时间是下午3点。
  “我们这里拣葱的人采拣多的一天也有180块钱左右,定好价格,多劳多得。”张情说。
  46岁的刘元梅是松林坡乡的农户,从香葱基地建好后就来务工,每个月也就来基地采拣葱10天,因为手脚麻利,平均每天有120块钱的收入。刘元梅说:“在基地里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你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用来,没有强制要求天天来上班——孩子老人需要照顾、家里有事的时候就不来上班。”说起基地的务工方式,刘元梅很赞成。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太阳出来红彤彤,大家一起栽香葱;松林葱地上万亩,不用外出去打工。”“窝皮寸大坝宽又宽,种上香葱我喜欢;政企合力发展好,群众不愁吃和穿。”这是年近70岁的踏土村村民黄朋光自编自唱的山歌。黄朋光笑着说:“香葱基地老板对我们好得很,我今年70岁了,还能在基地打工,一天挣七八十块,多的时候挣一百多块呢。以前,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七老八十的人还能打工,还是在家门口打工呀。我们大家心里头高兴,就编些山歌,在基地采葱时你唱一首,我唱一首,玩也玩了,活路也做了,钱也到手了,安逸得很呐。”
  黄朋光的老伴杨明英今年66岁,10多年以前因到山坡上的地里收包谷,脚被摔骨折而造成肢体残疾。不过,杨明英也可以到香葱基地务工。他家有2.7亩承包地流转给公司,每年流转费1300多元。两老每年在基地打工,做做手上活路,竟然可以挣到1.5万元。黄朋光家的承包地,远的用来种核桃和魔芋,近的除流转给公司,还种植蔬菜,收入也有了较大增长。“打工不用东奔西走,挣钱就在自家门口。”黄朋光又高兴地哼唱起自编的山歌。
  自从引进贵州新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后,松林坡乡各村通过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组织群众到香葱基地务工,按时领取工资报酬。如今,松林坡乡6个村的贫困群众已慢慢养成了良好习惯,群众乐于在基地务工,再也不“等、靠、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