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不辞长作纳雍人——记民革中央原社会服务部经济处处长邱彬
不辞长作纳雍人
——记民革中央原社会服务部经济处处长邱彬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程 红  发布日期:2019/6/6 阅读次数:
邱彬在纳雍县调研时留影(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初夏时节,顺着通村公路走进纳雍县阳长镇核桃寨社区,成片种植的经果林郁郁葱葱,满眼绿意;已投产使用的10万只蛋鸡养殖场,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更加耀眼。说起核桃寨社区的巨大变化,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袁合俊常常提起一个人——邱彬。
  邱彬是民革中央原社会服务部经济处处长。民革中央定点扶贫联系纳雍县后,邱彬每年都要来纳雍县两三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他当时所写的3万余字的工作记录,见证了民革中央帮扶纳雍县的过程和成果。他长期关心纳雍县的发展,情系纳雍人民,为感谢他做出的贡献,纳雍县委、县政府向其授予了“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初识纳雍:千山万水总是情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材料上对纳雍神交已久,但直到写出《情系乌蒙》那篇长文,终于有了走近纳雍的机会。”邱彬说。
  《情系乌蒙》写于2002年4月,从“神圣的使命”“托起的希望”“山水的情怀”“共同的事业”“不了的情结”等五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民革中央十年如一日,倾情帮扶纳雍县的精彩故事。
  在邱彬的笔下,不仅有民革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还有一幅幅精彩的帮扶画面、一个个生动的帮扶故事、段段久违的不解之缘。同样,邱彬
  与纳雍也结下不解之缘,与纳雍人民结下深深的友谊。尽管已过去将近15年,纳雍人特别是核桃寨社区的群众提起这位远在北京的“亲人”,印象依旧十分深刻。
  “从1992年纳(雍)水(城)公路结束纳雍县没有柏油路的历史起,这个乌蒙山深处的县已在崇山峻岭中向四面八方顽强地伸展出9条蜿蜒的触角,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广纳八面来风,向山外的世界袒露出乌蒙雍容的胸怀。于是,我们一次次走近了纳雍。”邱彬在《纳山,纳水,纳人》里深情地写道。
  在邱彬的眼里,山是纳雍的脊梁。他在文中写道:“大山养育着这一方几十万勤劳的百姓,有生存的欢愉和酸涩,更有发展的希望和挑战……在沙包镇凹革村,三菱车援山而上,几乎开到了路的尽头,大约已是海拔1500米。我们看到了山顶成片的林木,山腰如茵的牧草,山脚连畴的烤烟,山下如画的稻田,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已初具规模,眼前的新绿和如黛的远山连接在了一起,大山又挺起了丰厚坚实的脊梁。
  在邱彬的心中,水是纳雍的灵魂。他用诗化的语言,描述民革中央帮助核桃寨社区修建的小水窖:“6月。核桃寨。在这个散居在一面山坡上的寨子里,我看到了一个储水的石槽。水是从更高的地方流下来的,在这里维系着村民们的生活。山泉是多么丰沛啊,它源源不断地注入这面水槽。人们是多么的慷慨啊,他们欢快地洗啊、涮啊,流水漫溢得到处都是。”由此,他想起枯水季节村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背水的情景,发出“水,在这里,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精神的东西,给人震撼和心痛”的感慨。在核桃寨社区考察,他欣喜地看到民革中央资助启动的扶贫工程13个水窖建成并投入使用。
  纳雍县的山山水水,给邱彬印象最深。他回忆说:“我们去看过的几处科技扶贫的蔬菜大棚,都是小山坳中的一幅风景。在山的环抱中,欢快的流水裹着大山特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几处石板瓦的农舍临水而居,错落掩映在繁茂的绿树丛中,形态各异的石块垒成大块的墙面,斑驳出田园古扑的典雅。纯净的绿色中,蜿蜒的流水旁,白色的蔬菜大棚和谐地拉近了历史与现代、山村与市镇的时空距离。”在去集镇调研的路上,他看到车窗外背着背篓一晃而过的两位老人,渐远的身影在雨后的泥泞中蹒跚。“这就是一条致富的路,脚下还有艰难,前途却已光明,这是一道更为亮丽的风景。”他欣喜地写道。

  帮扶纳雍:核桃寨社区的常客
  2001年,民革中央选定核桃寨作为重点扶贫联系村,为全县的农村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2002年9月,核桃寨正式成为民革中央的参与式开发扶贫联系村。自那时起,民革中央就直为核桃寨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推动项目落地见效,邱彬和同事们,或请来领导,或组织有关专家,每年都多次到核桃寨考察,成为核桃寨的“常客”。
  2002年,民革中央在核桃寨引入参与式扶贫的新理念,选择10个最为紧迫的脱贫项目,直接进入第一期村规划的工作内容。
  2004年3月,邱彬带领民革中央调研组到核桃寨入户调研。同年4月12日至l6日,民革中央调研组再次走进核桃寨,推动扶贫事业向纵深发展,邱彬把此次调研的详细情况写成《扶贫,体会纳雍》在《团结报》上刊发。
  邱彬通过实地开展工作和大量调研,亲笔写下《以智力扶贫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文章在《团结》杂志上发表,加以推广民革中央帮扶核桃寨的做法。此外,他还留下《扶贫日记》,生动地记录了帮扶核桃寨的过程。
  2005年,以规划为重点内容,民革的扶贫工作在纳雍的山水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翻阅邱彬的《扶贫日记》,记录了民革中央工作组2005年3月1日至1日到纳雍县开展落实和推动2005年支边扶贫项目的详细过程。在12天的行程中,邱彬等一行5次来到核桃寨,就该村发展出谋划策,讨论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落地。
  这是2005年3月3日的日记:“按照计划,今天即往民革在纳雍的扶贫重点联系村——核桃寨工作……今天的工作分为两个方面,应邀参加民革扶贫工作的专家依专业分两组开展活动。一是入户对养殖户进行指导,扶持他们的发展;二是对目前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进行考察,完善核桃寨发展规划”
  这是2005年3月l0日的日记:“今天往核桃察讨论2005年发展计划,这是此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此行第五次来到核桃寨……2005年,民革工作的重点应是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以完善的同时,依靠政府主导的力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作用,千方百计的促进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增收,并且通过村民的讨论形成计划,指导全年工作的开展。这将是核桃寨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年度性计划文件。”
  在民革中央的帮扶下,截至2005年底,核桃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目前,该社区2017年种植经果林1628亩、蔬菜200亩,10万只蛋鸡养殖厂已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核桃寨已于2017年精彩出列,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至今,袁合俊仍清晰地记得,邱彬召开群众会讨论核桃寨社区的发展、关心小水窖建设、走访沙冲组贫困户彭建德和严秀军的情景。在民革中央的帮扶下,核桃寨社区焕发新颜,村民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袁合俊发出诚挚的邀请:“请邱老再来我们村看一看!”

  牵挂纳雍:北京亲人的祝福
  自从把纳雍定为民革中央定点帮扶县后,民革中央与纳雍就成了“一家人”,纳雍的发展始终牵挂着民革中央领导的心。作为纳雍县的“荣誉市民”,邱彬时刻惦记着纳雍县的发展和纳雍的“亲人”。
  2004年12月3日凌晨,纳雍县鬓岭镇发生山体滑坡特大地质灾害,数十人伤亡,数百人被迫搬迁。12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相关消息后,民革中央领导十分关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正在外地开会,当即指示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要关心此事。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即向中共纳雍县委、县政府发出慰问电。12月5日一早,随领导在云南出差的邱彬经请示从云南打电话给中共纳雍县委、县政府转达了民革中央领导和全体同志对纳雍受灾群众的问候;随后,又打电话委托民革贵州省委由民革中央筹款向纳雍人民捐助了价值4万余元的新棉被及棉大衣各200床(件),同时委托民革贵州省委派出慰问组前往纳雍看望受灾群众。
  2010年,纳雍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就在纳雍人民众志成城抗早救灾之时,2010年4月6日,纳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收到一张特殊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款通知单,汇款人是情牵纳雍人民、远在首都北京的“亲人”——邱彬。邱彬在汇款单附言栏内写道:“祈福抗灾胜利,略尽同志心谊。——荣誉市民邱彬。”这时,邱彬已经退休
  工作人员收到取款单后,十分惊喜和激动,高举着汇款单大声向办公室的同志们说,民革中央鼓舞和支持纳雍县抗早救灾来啦,这份对毕节试验区的深情感动着在场的人们。
  邱彬虽已退休多年,但仍牵挂着毕节试验区的发展进步,在帮扶纳雍时的诸多往事仍萦绕心间。现在,纳雍县经济社会已经取得了跨越发展,但过去的一幕幕凝结成永恒,纳雍的山山水水、纳雍人民成为他永远的牵挂。他常在心中深深地祝福毕节试验区,祝福纳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