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革命丰碑彪青史 红色足迹留万代(一)——黔西北革命纪念碑巡礼
革命丰碑彪青史 红色足迹留万代(一)
——黔西北革命纪念碑巡礼
作者: 文|徐锦华  发布日期:2021/4/22 阅读次数:
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碑(资料图片)
将军山之役纪念碑(资料图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之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黔85周年。在这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不由想到中国各个革命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民富国强的新中国,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笔者在多年的文博工作中,曾赴全市各县(区)拍摄和征集中国工农红军、中共毕节地下党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民兵等在红军长征、地下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毕节、剿匪斗争等历史时期中在黔西北留下的重要革命遗址、战斗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很多照片及文字资料。这些纪念碑,或记载一次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或记载一次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战役(战斗),或记载一位或多位革命先驱、红军、解放军指战员为中国革命事业流血牺牲、光荣献身的史实及业绩。

  “鸡鸣三省”纪念碑
  1935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云贵川交界的鸡鸣三省村,并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讨论和解决了中央最高层领导问题,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责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会上还讨论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并初步形成了暂时放弃渡江北上的计划,在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川滇黔边区机动作战,寻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功地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的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纠正了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后工作的混乱局面,从而开始了党中央对中央苏区的正确领导,贯彻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为长征的胜利赢得了组织上的保证。

  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碑
  鸭池河位于贵阳市清镇市和毕节市黔西县的交界处,系乌江上游。沿河两岸山高林密,岩壁陡峭,高达数十丈,河床宽窄不一,水底暗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鸭池河渡口是黔西北数县通往贵阳的重要渡口。
  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由湘入黔,蒋介石布置在鸭池河渡口的九十九师和二十三师在贵阳告急的情况下,慌忙向贵阳收缩,鸭池河渡口防务空虚。2月2日,红二、六军团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军团领导的率领下和当地群众的密切配合支持下,利用木船找来木板搭起了浮桥,机智勇敢地从鸭池河渡口强渡成功。全军过河后,立即拆掉浮桥,封锁河面,一边阻止敌人,一边向黔西挺进,实现了进占黔(西)大(方)毕(节)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
  为纪念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的丰功伟绩、展现红军的英雄形象,为纪念红军长征到黔西北50周年,黔西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拨款修建此碑,1986年1月9日举行了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碑屹立在黔西县城东南面37公里的大关镇丘林村。纪念碑为两个平台,第一平台由公路分东西两路口,经水泥台阶而上,台壁上嵌入鸡血大理石,阴刻“红军强渡鸭池天险纪念”十个大字;第二平台由第一平台经十级台阶而上,左右有水泥栏杆,纪念碑立于正中。碑体第一级高3.6米,象征红军渡河时间为1936年。中镶一束杜鹃花,象征黔西各族人民将本地名花献给红军。碑顶有一组塑像,高2.6米,一只小船载着3名红军指战员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再现了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的英雄形象。

  将军山之役纪念碑
  将军山位于大方县城西北面,距县城约5公里。这里是大方通往毕节的要道,周围群山环抱,山上森林密布,是天然打阻击战的好地方。1936年2月中旬,红军在此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
  1936年初,红二、六军团为完成策应中央红军的任务,进行战略转移,挺进黔(西)大(方)毕(节)开辟革命根据地,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郝梦龄等5个纵队向黔大毕进犯。为了打击来犯之敌,红六军团十七师在萧克、刘转连等红军将领的率领下,从六龙出发,直插大方县城西北的将军山一带进行周密的战斗部署,严阵以待。2月19日凌晨,万耀煌部十三师尖兵营(也称“敢死队”)500多人进入将军山阵地,红军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尖兵营7个连,毙敌100多人、俘敌3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将军山之役是从19日全歼敌尖兵营开始的阻击战,历时7天,这是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对敌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战役,使敌人不能进犯毕节,形成在毕节、大方开展游击根据地活动的东面屏障,同时也为红二、六军团全部撤出黔大毕准备作新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此次战斗红军牺牲20多人。
  1985年,大方县人民政府在将军山下修建了将军山之役纪念碑,1986年7月1日揭幕落成。碑文系萧克将军所题。

  黔西县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黔西县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黔西县城东北31公里的定新乡。英雄桥古称将军桥,亦称太平桥,历来是黔西至金沙公路的重要桥梁。1936年和1950年,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一带与敌人进行过战斗,曾有一批指战员牺牲在这里,故定名为英雄桥。
  1936年2月9日,红二、六军团为开辟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渭河一带英勇阻击国民党军队,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红军战士在此光荣牺牲。1950年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零团某排在执行任务途中经渭河龙洞沟时,突然遭到叛匪2000多人袭击,因地形不利,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经奋力拼杀,解放军全排26名同志壮烈牺牲。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黔西县人民政府将太平桥命名为英雄桥,并于1985年在此桥北岸修建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左右两边均建有四角亭,亭子内各置有一块长方形横碑,介绍红军、解放军在这里战斗牺牲的情况。

  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
  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位于大方县城西南45公里的猫场镇猫场小学广场靠街处。
  1935年3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在罗炳辉、何长工、郭天明、黄火青、王首道等的率领下,圆满地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向毕节、大方进军。4月15日,红九军团到达猫场宿营,16日凌晨遭到国民党黔军第六军团和当地地主、土匪、民团武装袭击,红九军团领导在敌情不明、地形不利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一边组织力量进行反击,一边整理队伍向梯子岩撤退,战斗十分激烈。红军指战员奋勇冲杀,突出重围,继续长征。
  在这次战斗中,红九军团伤亡400多人,七团100多名战士只剩下指导员李世彪等20余人,其余全部壮烈牺牲。九团七连只有指导员罗洪标及5名战士突围出境,九团团长刘华香、八团副团长李松和政治部科长尹自勇、九连连长严林雄等指战员壮烈牺牲。红军英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在各族人民中广为传颂,红军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黔西北各族人民。
  为缅怀红军英烈,1985年7月,大方县人民政府在猫场修建红九军团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碑名为原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所题。

  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
  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位于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黄家坝系彝族聚居地,是大方县通往百里杜鹃管理区的要道。
  1936年2月初,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下,转战黔西北。2月18日,红二军团六师接总指挥部电令,从大方急往黄家坝阻击由东部进犯之敌郝梦龄纵队。即日黄昏,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黄家坝的箐脚一带对敌突然发起攻击,枪炮齐鸣,杀声震天,红军战士发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接连突破敌人三道防线,与敌人展开近10个小时的夜战、近战、白刃战,打得敌人昏头转向、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重创敌人五十四师、新八师,击毙敌团长1人、营长3人、连以下官兵10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60余支。此战红军军威大震,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敌人分兵两路合击大方、袭扰我总指挥部所在地毕节城的企图,让红二、六军团胜利进行战略转移。
  1985年,大方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以铭记、颂扬红军的丰功伟绩。为缅怀革命先烈,2011年,百里杜鹃管理区在黄家坝阻击战战场遗址修建了红军广场。

  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
  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位于赫章县城北40公里处的哲庄镇与古基镇交界处桃园大丫口茶山之巅。
  1936年3月12日,红二、六军团与国民党部队在乌蒙山回旋战斗,当敌军万耀煌十三师耀武扬威地进入红军伏击圈时,红军在桃园大丫口和哲庄坝将敌人截断分割包围,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经过一天战斗,毙伤万耀煌纵队营以下军官17名,歼灭万耀煌两个团,俘敌三四百人,缴获轻重机枪30余挺、长短枪500余支及一些军用品,打乱了敌人围追堵截的部署,粉碎了蒋介石等欲将红二、六军团“聚歼于威、水线以北地区”的企图。此战为红军最后从财神庙冲出10多万敌军包围、继续长征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在这次战斗中,红二、六军团五师十八团政委余秋里英勇负伤,十一连政治指导员田华堂等同志光荣牺牲。
  1986年3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毕节地区行署和赫章县人民政府共同拨款修建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10月19日举行揭幕仪式,碑名由原红二军团六师政委廖汉生题写。赫章县人民政府公布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遗址纪念碑
  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遗址纪念碑位于金沙县城以东60公里处的木孔镇。
  1935年4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到达老木孔,发现黔军犹国才部所属魏金镛师正从鸭溪方向开来。军团领导决定在老木孔以南伏击,选择洋马田上面菜籽坳为伏击点,先打敌师部、再打其余。5日上午,敌指挥机关进入伏击圈。红九军团九团在军团长罗炳辉的带领下,从正面发起冲锋,七团、八团从两翼包抄,一阵猛打猛冲,敌人溃不成军,已过去的一个团调头向军团指挥所攻击,又被打垮,后面的一个团刚进伏击圈,见前面部队猛退下来,即组织10挺轻重机枪火力顽抗,红军奋起攻击,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敌军狼狈逃窜,战斗直打到黄昏才结束。
  红九军团菜籽坳伏击战,击溃犹国才部3个团,敌师长魏金镛被击伤,缴获枪支1000余件,俘敌1800余人,毙伤亡300多人。这次战斗是红九军团脱离主力红军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不仅教训了追敌,而且让红九军团摆脱敌人的追击转危为安,同时有力地配合红军主力部队向南转移。
  2008年7月,金沙县委、县政府在此修建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遗址纪念碑。

  夏曦同志纪念碑
  夏曦同志纪念碑位于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境内,坐北向南,面对七星桥,与赫章县平山镇江南社区毗邻。
  夏曦,字蔓伯,1901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曾参加新民学会和湖南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湖南自修大学教员和湖南学联干事部主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36年2月,夏曦与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红二、六军团领导长征到毕节创建革命根据地,发现了毕节知名人士周素园,并协同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任命周素园为司令员、邓止戈为参谋长。4月28日,夏曦随红二、六军团西进至七星河溺水牺牲,时年35岁。
  1985年,为缅怀先烈,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夏曦同志纪念碑,同时在毕节烈士陵园主体工程上新建夏曦同志墓,并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夏曦同志之墓”为萧克将军题写。[未完待续](作者系毕节市博物馆退休干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