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在萧克将军家做客
在萧克将军家做客
作者:文|孔庆凯  发布日期:2019/4/15 阅读次数:
1984年,萧克将军(左)与周平一合影(资料图片)
萧克将军鼓励周平一题写的书赠(资料图片)
  记得在1985年的初春时节,寒意还未退去,行署领导就带领地区计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十多人到北京去争取和衔接一批事关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我也随同前往。我们在贵阳磊庄机场乘机,在空中颠簸了近四个小时,晕乎乎地到了北京机场,随后打车到了三里河的国家计委,与曾来毕节考察过的张寿副主任联系上以后,我们住进了国家计委的招待所。当时,招待所的设施还很简陋,我们都住在不带卫生间的能容纳十几个人住的大房间里,行署领导也同我们挤在一起。次日,我们到国务院办公厅向白美清副秘书长进行汇报,然后到国家计委有关司局进行项目的衔接工作。与此同时,我母亲也到北京出差,因为她身体不好,所以我二妹一路陪同照顾,她们住在省政府驻京办事处。
  一天,刚吃完晚饭,母亲打电话来说萧克将军邀请我们晚上去他家,要我在招待所等她们,别出去了。于是,我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在招待所等候。
  萧克将军是新中国的一位功勋卓著、文武双全的开国上将。将军出身贫寒,受其大哥影响,从小追求进步,十几岁就投身革命,参加过北伐战争,是叶挺领导下的一名战士;大革命时期,参加了湘南暴动,率领一支五六百人的起义队伍第一个与毛泽东同志会师。将军1932年仅25岁就担任了红六军团的军团长,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仅长征中,他自己记载的战斗就有一百五十多场。将军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身上重轻伤就有5处。将军解放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
  将军还是一位作家、书法家和诗人,被称为“军人学者”。他写于抗战时期、完成于解放后的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浴血罗霄》曾获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学奖,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上的“奇书”,深受广大读者赞誉。将军的书法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他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字,无论正楷还是草书、隶书,都有军人刚健的风格。他对毕节怀有深厚的情谊,曾为毕节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和“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几处革命旧址题写了馆名,为毕节一中题写了校训。1998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萧克诗词书法选》,书中的诗文展现了将军博大的胸襟。1995年将军来毕节视察,重回他战斗过的大方县将军山时,曾赋诗道:
  新场返辔将军山,
  歼敌前锋指顾间。
  横扫黔中新奏凯,
  临风把酒角声阑。
  将军山下槌金鼓,
  处女门前敌自纷。
  蓦地迅雷飞弹雨,
  将军山上立将军。
  萧克将军的夫人蹇先佛是湖南慈利县人,也是出身书香门第,在姐姐蹇先任的引导下,于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到毕节时,曾参加宣传和扩红工作,是一位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解放后曾担任过电力部副部长。
  萧克将军及夫人与我外公周素园是在红军经过毕节时相识的,在随后的长征途中生死与共,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同事、战友。将军在《萧克画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专篇写到了他与这位特殊战友周素园从相识、相处到相知的交往情况。红军到达延安后,中央领导及贺龙、萧克等常到我外公住处嘘寒问暖、促膝谈心。蹇先任和蹇先佛两姐妹更是把我外公当亲人,经常给他浆洗和缝补衣物。解放后,我们和萧克将军一家多有往来。
  要去萧克将军家的那天,我站在国家计委招待所门口等到傍晚七点过,一辆挂着军队牌照的轿车开过来,母亲打开车窗招手叫我上车。我上了车,向驾驶汽车的解放军同志打招呼后坐下,车离开招待所,在夜幕中向长安街驶去。经过天安门转向西直门,大概行驶了半小时,进入了一条小胡同。在小胡同里又走了一段路,到了一个小四合院门口,驾驶员客气地对我们说:“我们到了,请下车吧。”下了车,看到门前有两位解放军同志,其中一位见我们下车便上来打招呼,然后带我们走进院子。
  这所院子比较窄,大概三四十平方米,正面是堂屋,两边是厢房,都是一层楼的老式平房。地面是青砖铺成的,四边用青石板镶边,房屋檐口处有几根红色的柱子支撑,屋檐下是长长的走廊。解放军同志把我们引进堂屋,推开厚厚的木质门,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到了屋内。萧克将军和夫人早已在此等候,见我们进屋,便从左边的木椅上起来招呼我们。母亲上前握住萧克将军的手,又拉住了萧夫人的手,相互问候。接着母亲向两位老人介绍我们兄妹。萧克将军伸过手来,我激动地连忙用双手握住这位让人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手,说了声“首长好!”萧夫人也向我伸手过来,我双手握住老人的手,道了一声“婆婆好”,我妹妹也跟着叫了一声“婆婆好”,萧克将军让我们在右边的一排木椅(老式的木椅)上就坐。一位解放军同志给我们一人沏了一杯茶便退出去了。
  母亲与两位老人拉开了家常,他们在闲谈中,我环顾四周,见屋子有十多平方米,堂屋两边各有一道门,可能两侧都是卧室。屋子的正中间摆着一条大长案,上边摆放着文房四宝,这是将军日常练书法的地方。两侧有几张椅子,两张之间各有一张高脚茶几。四壁挂满了将军书写的诗词条幅,整个堂屋显得古朴素雅,其中的诗词条幅不仅增添了屋内的儒雅色彩,字里行间更是体现了将军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坚定的信念。将军一生节俭朴素,屋内陈设也很普通。
  将军一米七几的个子,已是满头白发,身着一身灰色毛衣,外罩一件豆汤色的毛背心,下身穿一条蓝色的裤子,脚穿黑色的布鞋,完全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着装。将军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虽然穿着便服,但将军身上特有的军人气质令人一见就肃然起敬。萧夫人中等个子,蓄着短发,也是满头花白,她身穿浅蓝色毛衣、灰色棉布背心、黑布裤、黑布鞋,一身着装简朴,面容慈祥,一看就是一位贤惠的老奶奶,看不出是跋涉过千山万水、经历过千辛万苦的坚强的女红军战士。
  与两位老人的交谈中,将军亲切地问我在哪工作?我告诉将军,在当地的经济协作办当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将军问:“经协办是干什么业务工作的?”我回答:“是当地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设立的,是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的一个专门机构。”将军点点头说:“是应该加大改革开放,向先进的国家、地区学习,多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才能把经济搞上去。”他又转向我妹妹,问她从事什么工作,我妹妹告诉他,是学中医的,在医院工作。母亲补充说:“我身体不好,就让她去学医,方便照顾我。”将军说:“一家人中,有从事医务工作的,对一家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聊到最后,两位老人殷切地叮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不忘老一辈浴血奋斗的艰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当地、为国家好好地工作。”
  不知不觉一个多钟头就过去了,见时间已晚,母亲起身提出告辞,我们也站了起来。两位老人见挽留不住,就一直把我们送出了门,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告别,汽车载着我们徐徐地离开了将军的家。虽然在将军家做客的时间并不很长,但他们忠诚正直、简朴随和的作风,以及给我们的谆谆教诲,永远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时刻激励并鞭策着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新中国成立即将7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萧克将军和外公周素园、母亲周平一,并遥祝蹇先佛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作者系贵州省原副省长周素园的外孙、原毕节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周平一的儿子,曾任毕节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等职。)
[1楼] 网友周治黄,于2019/4/16 16:33:37发表:
好!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