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孪生三兄弟一片“林海”情
孪生三兄弟 一片“林海”情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尚宇杰  发布日期:2019/3/28 阅读次数:
巡查林场情况
在巡林期间以土豆充饥
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一角
  从七星关城区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40余公里,便是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57年前,在七星关区(原毕节县)杨家湾镇拱拢坪黄沙满地的山坡上,第一批护林员撒下了松树种子。57年后,4.96万亩松树“林海”宛如翡翠,镶嵌在乌蒙大山之间,而这些都要归功于林场护林员们的精心管护。
  1966年出生于杨家湾镇的张建、张忠、张华是孪生兄弟。1981年,15岁的张氏三兄弟一起进入拱拢坪国有林场从事造林护林工作。38年来,三兄弟爱场如家、爱林如子,一年四季在林场内巡山护林,从未间断。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拱拢坪国有林场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
  在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管护站,记者见到了张氏三兄弟,一番交流后,记者决定跟随他们,沿着平时巡山的路走一趟。一进山,张氏三兄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们向记者介绍,阳雀沟、徐家营、野老屋基……外人眼里几乎一模一样的沟壑,他们都能亲切地叫出名字。老二张忠边走边提醒:“在山里行走一定要注意安全,留心观察,不要单独行动。”
  沿着时缓时陡的林间小路摸索着前行,每走一步都能听到鞋子踩着松枝发出的清脆响声。这些路,张氏三兄弟不知走了多少回,哪里有坑、哪里有裂缝、哪里有淤泥,他们都很熟悉。巡山时,他们边走边讲述那些年的往事。
  张氏三兄弟的父亲张世德是拱拢坪国有林场的创建者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林场。张氏三兄弟从小就听父亲讲述和林场有关的故事,受父亲的影响,初中毕业后,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便来到拱拢坪国有林场参加种树,投身造林护林事业,不知不觉就走过了38个年头。
  “那时候,要先去育苗点取苗,扛一把锄头,两边捆着树苗,一个来回就要走10个小时。按规定,每人每天要种500棵树苗,为了完成任务领到35块钱的工资,经常熬夜种树,尤其是冬天,头发上的汗水常常结成冰。”老大张建说。
  沿着长满杂草的林道,在山中步行了两个多小时,走进其中一片林子,老二张忠拿出手机拍下巡林情况,并在工作群中写下“马鞍山安全,没有异常情况”的情况汇报后,此次巡林任务才算结束。
  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下辖拱拢坪、乌箐岭、茅坪3个林区。林区山高坡陡,护林任务重。这些年来,张氏三兄弟就是靠着双腿守护着林场的一草一木。
  每天,巡山小组都要兵分几路到林场的各巡护点查看情况,一天下来至少要走30多公里山路。累了,就靠在树边打个盹;饿了,就吃土豆或野果;渴了,就喝山泉水。张氏三兄弟就这样坚持了38年,踏破的鞋在家里堆成“小山”,换来这片青翠葱绿。
  “父亲把一生奉献给了林场,自己的一生也是在这片森林里度过的,虽然辛苦,但却深深地爱着这片树林。”张氏三兄弟说,“我们想让孩子们继续守护这片森林,把爱林护林的传统传承下去,一定要对得起父辈的付出和当地的老百姓。”
  孪生三兄弟,一片“林海”情。在父亲的影响下,张氏三兄弟扎根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38年,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生态建设赞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