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旧貌换新颜 产业路更宽——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发展走笔
旧貌换新颜 产业路更宽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发展走笔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尚宇杰  发布日期:2019/2/28 阅读次数:
海雀村村民查看食用菌长势
  冬季,乌蒙山深处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万亩华山松依然披绿挂翠,与漂亮的民居、干净的道路组成富裕和谐美丽的小康图景。
  时光倒回30多年前,海雀村是一幅村子山穷水尽、住房风雨飘摇、生活缺油断粮的凄凉景象。
  海雀村否极泰来,是毕节试验区涅槃蝶变的生动缩影。

  从缺粮断炊到林茂粮丰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这是曾经对海雀村最生动的描述。
  从杈杈房、茅草房到土墙房,再到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靓丽民居……这是从海雀村复原区到村里的一幕,见证着海雀村30多年来的变化。毕节改革开放的精彩大戏,从乌蒙山深处的海雀村拉开帷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雀村党委着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等建设,强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让荒山披绿,海雀村狠抓生态建设,在生态环境上“争气”。作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海雀村着力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海雀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将全村30多个荒山全部穿上了“绿装”,齐心协力改变家乡面貌。1995年,海雀村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14年,海雀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石山不治,发展不富。30多年来,海雀村村民苦干实干,山上种树、林下种草,全村30多个“和尚坡”全部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4%。同时,海雀村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从苦甲天下到奔向小康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海雀村的扶贫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2015年,海雀村从山东引进企业发展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0万羽,同年建立海雀民族服饰加工厂;2017年11月,海雀村栽种矮化苹果500多亩,覆盖农户222户;2018年,海雀村培育木耳、草菇等食用菌基地100亩,覆盖农户200户。“正因为有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才有了海雀村现在的产业发展。”望着村子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高兴地说。
  “以前在家里种地、喂牲口每年收入不到6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仅照管食用菌,一天就有120元。”在食用菌种植基地里,52岁的村民马正安正在给菌棒洒水。
  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更是股东。自从村里有了产业之后,马正安便有了多重身份,收入渠道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果园和食用菌务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做护林员一年1万元,入股‘特惠贷’及养鸡场年分红 6227 元,一年下来共有收入 5 万多元,生活有了盼头。”马正安一脸幸福地说。
  在与食用菌大棚一路之隔的山坡上,是海雀村矮化苹果基地。海雀村的苹果又红又大,如今,海雀村苹果种植面积已有500亩。“没想到种苹果能成功,这第一年就挂果了,味道很好,全是糖心,又脆又甜。”文正友高兴地说。
  目前,海雀村种植的500亩矮化苹果已经实现分红25万元,村民务工收入也有150万元。通过产业发展,海雀村成功从一产到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户户有增收门路。2017年,海雀村年人均纯收入达8493元,贫困人口从91户360人减少至4户1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44.3%下降到目前的1.6%,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海雀村已经从过去的‘苦甲天下’到如今的‘林茂粮丰’,今年,我们一定能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破万。”望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食用菌,文正友底气十足地说。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