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试验区 >> 家门口务工 致富更轻松——黔西县洪水镇两位“返乡创业达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
家门口务工 致富更轻松
——黔西县洪水镇两位“返乡创业达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陈泽劲 图|毕节试验区 陈再雄  发布日期:2019/2/28 阅读次数:
当地村民在万鑫皮具有限公司实现就近就业(史开心 摄)
织就致富梦想(史开心 摄)
工人细心分拣药材
  李华菊:把鞋厂办在家门口
  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金建组的李华菊和丈夫吴廷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踏上外出务工的漫漫长路,一直在广东省惠州市泰华鞋厂等多家鞋厂打工。李华菊夫妇从一线员工做起,因为技术熟练,后来负责管理车间。“老板很欣赏我们,称赞我们技术娴熟,鼓励我们可以回家开一个分车间。”李华菊说,老家发展很好,交通方便了,有丰富的劳动力,创业条件具备了,回乡创业可以照顾家庭,好好看管娃娃读书。
  在外学到技术,又挣到创业的“第一桶金”。2016年,李华菊夫妇回到老家,修建了55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就把制作鞋子半成品的生产车间建在自己家,吸纳当地老百姓就业。
  “160平方米的一楼做生产车间,现在正在修建4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库房。”李华菊介绍,2017年10月,她注册成立黔西洪水镇万鑫皮具有限公司,制作鞋帮等鞋子半成品,销往惠州市泰华鞋厂。
  对于公司的管理、技术指导、订单等,李华菊夫妇亲力亲为。“前来学习、上班的村民,我们现场培训,有的就在电话里指点,耐心地教会他们做鞋的技术。”李华菊介绍,公司现有40多名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有的农民做完农活,空闲时间就做鞋帮。
  教会村民,村民就可以在家里做鞋。目前,万鑫皮具有限公司有42台缝纫机等设备,20多台在李华菊家一楼的生产车间,10多台则分散安装在农户家里。
  “由于做鞋子半成品的工艺相对来说不复杂,所以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做。”李华菊告诉记者,公司实行计件生产,手脚灵活麻利的收入就高,最高的工人每月能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资。
  记者在李华菊提供的一份工资单上看到:2018年8月,家住黔西县同心商贸城的冯艳拿到工资4105元。28岁的冯艳以前在广东省东莞市等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是缝纫的熟手,做鞋很熟练,所以她在万鑫皮具有限公司挣到的工资是很高的。
  由于把厂办在了家门口,吸纳了周围的群众来万鑫皮具有限公司就业。洪水镇永平村村民周永琴,行动不方便,她的丈夫每天用车送她来干活,到下班时间又来把她接回家。由于肯干,周永琴也变成了熟手。“隔壁寨子办起了鞋厂,真没想到以我的条件还能在这里找到‘饭碗’,上班又近又方便,工资也还不错。”周永琴乐呵呵地说。
  万鑫皮具有限公司现在每月要生产2万双鞋子半成品,新泰华(惠州)制鞋科技有限公司下的订单量是3万双,产品供不应求。
  “公司现在的订单量大,一年毛收入在90万元左右。”李华菊说,订单多了就供应不上,万鑫皮具有限公司便提供货源材料,委托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和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等地的4家公司生产。
  目前,黔西县大关镇政府免费提供1500平方米厂房,支持李华菊夫妇在大关镇建一个制鞋车间。万鑫皮具有限公司新购进了80台缝纫机等设备。“希望多招点工人,多做点货,满足泰华鞋厂的需求量。”李华菊说,将坚定信心把鞋厂办好,努力做出更优质的产品,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聂从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在洪水镇官庄村青春组,记者见到了草根创业达人——康之源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聂从刚,这位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在村里操起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当,为当地群众发展致富引路。
  “创业带富,一直在路上,不能停下来。”聂从刚感慨地说,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得发挥领路人的作用,带领大家一起干。
  1995年,因生活困难,聂从刚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到贵阳务工,做中药材小生意、打临工。2000年,因为自己对中药材有所了解,机缘巧合碰到好心人,好心人引导聂从刚专门做中药材生意。聂从刚当时挣到了1万多元,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外打拼多年,自己赚到不少钱,但每每回家看到乡亲们还不富裕的现状和渴望发展的眼神,聂从刚心里有种酸楚的滋味。2017年,聂从刚积极响应洪水镇政府的号召,加入返乡创业行列,回到老家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带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聂从刚带领乡亲们建立了康之源中药材种植基地,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与种植多种中药材,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快步奔小康。
  目前,康之源中药材种植基地已流转土地100亩,种植鱼腥草、败酱草、益母草等40多个品种,试验种植水菖蒲。“我在收购中药材的同时,不断探索种植新品种,丰富药材品种。目前正在协调土地来完善厂房等基础设施,把基地做大做强。”聂从刚介绍,现在基地固定带动20人就业,拉动就业400多人,带动贫困户发展。三年之后基地的规模将达到500多亩。
  康之源中药材种植基地统一提供种子和进行技术指导,并对群众种出来的中药材进行回收。聂从刚介绍,基地对药材进行初加工,分拣打包后销往贵阳的药企和药材批发市场,部分药材销往广东。每年销往广东的药材销售额达100万元。
  2018年,康之源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销售额近400万元,支付购进成本290多万元,支付人工工资70万元左右,纯利润20多万元。
  2018年,该基地采收益母草50吨,采摘成本为4元/公斤,销售价为5元/公斤,获利5万多元。
  一人富不算富。让群众跟着干、跟着赚,一起增收致富,这是聂从刚的心愿。他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种植中药材,带领乡亲们一起打开增收致富的大门。
  在聂从刚的带领下,官庄村村民曾居华种了10多亩益母草,毛收入1万多元。另外,曾居华还养猪、种植魔芋,发展产业热情高涨。洪水镇解放村村民史洪兴种了3亩益母草,因土地肥沃,加上栽培、施肥、管理得当,亩产值超过2000元。
  “种植中药材的收益是种玉米的1.5倍至3倍,去年多数农户都是散种,今年将采取返租倒包等形式,实行集中连片种植,提高种植效益。”聂从刚说,加上在基地务工的收入,群众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三番。
  62岁的李才强在基地上负责种植管理,也是基地的合伙人之一。他说:“我们要多想办法、多出主意,齐心协力把基地打造成一个特色的种植示范点,让老百姓的致富步伐更快。”
  “我们将因地制宜种好中药材,不断研究、试验种植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好药企下游产业,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聂从刚说。
  官庄村青春组的农户都是用无污染的粮食来喂养牲畜,聂从刚瞄准优势,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加工、生产、销售特色辣椒、腊肉、香肠、土酒等,把当地的特色食品推向外地市场。目前,这些特色食品供不应求。聂从刚在谋划改善生产加工条件,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贵阳开3家销售实体店,让更多更好的家乡产品走上省城的餐桌,从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带动群众就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聂从刚带领乡亲们编织着美丽的梦想,绘制着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