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作者:温铁军  发布日期:2019/2/28 阅读次数:
  【编者按】1月12日,贵州省委组织部通过广电云视频会议系统举办“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第十二期时代前沿知识专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讲座,省政协副主席蒙启良主持讲座。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鹏朝,副市长蒋从跃、吴凡,市政协副主席肖远福、秦天志、付业春、安南,市政协秘书长谢祥贵在毕节市分会场聆听讲座。
  讲座以“两山”“两化”的宏观意义,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入题,指出中国的新世纪生态文明战略转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在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成为主要矛盾;城乡差别为主的三大差别是中国最主要的不平衡,乡村的治理失序、产业衰退、文化落后、环境破坏是最严峻的不充分,因此才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学习了解,本期《毕节试验区》将温铁军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后刊发,敬请关注。

  一、直接相结合的“两山”和“两化”思想
  “两山”,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来是“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现在在生态文明的战略转型之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所以“两山”和“两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逻辑上直接相关,彼此之间是因果关系。只有把“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作为我们推动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的主要内涵,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区要把后发优势变成弯道超车的条件,取决于我们怎么去实现生态资本深化。
  (一)“两山”“两化”思想提出的时间段
  在理解“两山”“两化”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两山”“两化”“双创”概念提出的时间段,都是在2018年、2019年经济形势普遍不被看好的时候提出,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因为它是推动我们创业创新的一个关键点。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知道,我国肉类生产规模世界上最大,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现在养了多少头猪,我国一年猪的出栏总量有7亿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养了多少鸡、鸭、鹅,我国一年鸡、鸭、鹅出栏总量有110多亿羽!排除素食者,就意味着我国每人每年至少得吃半头多猪,吃几十羽鸡、鸭、鹅。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另一方面是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远高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2015年中央公布的污染普查报告指出,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污染造成的结果是我们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被污染,与心脏、肺有关的疾病就大量发生。这就是我提出深刻体会“两山”思想的原因,将它深深地融入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去体会,与我们生活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不可逃离。我们只有自己身处其中去理解“两山”思想,才能把它所蕴含的问题厘清,才能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
  
  二、中国新时期的战略调整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我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当时叫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做了20多年的政策研究,后来才去学校当老师,因此对这方面的了解要比其他的老师多一些。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的强调,尤其是对贵州的强调。他强调什么呢?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1世纪有一个重大的转折,能不能够转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恰恰是像贵州这样的生态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生态建设路径,因为贵州的生态条件要比东部好得多。
  (一)生态文明理念与民生新政
  什么叫后发优势?生态文明转型,贵州有后发优势,因为贵州的资源环境没有被人为破坏。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贵州调研,第一个感叹是贵州的资源真丰富,第二是贵州还没有被破坏。当时是胡锦涛同志担任贵州省委书记,他提出的毕节试验区主题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生态与扶贫不能是矛盾的,也不能是对立的,不能因为扶贫而破坏了生态。
  现在贵州的生态条件远远好于其他地方,尤其是好于东部的工业发达省份,但不能捧着一个生态资源的金饭碗穷下去,我们要干!“两山”“两化”的内在关联,要求贵州只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的产业化和产业的生态化,才能保证“两山”思想变成贵州经验。
  (二)再继续过去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贵州是欠发达地区,也是资源富集地区,有后发优势,因为发达地区的负债比我们还要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抑或是反贫困,任何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都得抬到盘面,哪一项是靠市场振兴、靠中小企业?无论是山水林田湖草的整治,还是村庄的整治,抑或是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哪一项是可以完全靠市场来解决的?都要靠财政拿钱,但财政却严重负债。
  这样走不下去,怎么办?所以,才有如何实现生态资本深化的探讨。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现在开始发生改变,从稳健的金融政策转向宽松的金融政策。我们现在怎么用相对宽松的金融政策来补充现在已经捉襟见肘、高度负债的财政,把财政负债减一下,特别是像贵州这种靠财政转移支付的欠发达地区,有没有办法调一下呢?有,就是生态资本深化。实际上,我们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做了。地方的同志非常热心,比如福建、重庆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实践。
  (三)投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形成的沉淀成本
  今天看来,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到农村,其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向农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到去年大概是14万亿元。大约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投入之后的成本,有没有可能回收?今天,贵州山区通村公路的建设,成本很高,是平原地区的很多倍,这个成本能回收吗?现在是“五通”进村,通路、通电、通宽带、通水、通气。通到村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部分是不可回收的。长期的这样大量投入,意味着我们把机会成本变成了沉淀成本,不可回收。
  (四)生态资本深化激活农村沉淀成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本的深化恰恰是要利用农村这个巨大投入形成的沉淀成本,把它激活,转化成我们弯道超车的路径,形成后发优势。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理念转向生态文明的历程。党的十九大确立乡村振兴战略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农业部门的事,而是各级党委的事,要求五级书记亲自抓。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党的十四大把工作重心转向城市;2002年工作重心转向农村,但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我们还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这个老的现代化“两化”。
  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党中央把工作重心转到乡村振兴。从2002年以后经过了15年的转型,中国开始转向生态文明。从1992年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城市化的发展方式为主,10年之后的2002年,开始转向农村、强调“三农”;25年之后的2017年,开始转向了生态文明。
  2、五级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是举国体制的集中体现。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明确强调,财政、金融等一切党的政策要优先向战略意图倾斜。这个转型是个很重要的转型,所以强调乡村振兴要全党抓,五级党委书记亲自抓乡村振兴,这就是很严肃的事情。
  
  三、利用举国体制实施乡村振兴,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当前,全球经济都下滑,中国也在下滑!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的教科书,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按它搞政策缩压,就得稀里糊涂趴下,只有我们现在的举国体制才撑得住。我们再撑下去,靠什么?乡村振兴是我们目前练好内功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举国体制是中国应对危机的武器
  我们的金融,是典型的国家金融。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排名中国大银行的前三位,中、农、工、建四大银行排名进入世界大银行的前十位。但是在20年前,中国的四大银行不良资产高达三分之一。按照西方的规律,20年前就该破产。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我们一清理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比发生经济危机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严重。按说,我们应该先爆发危机。但因为我们当年财政金融不分家,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是怎么处理的?按西方的惯例,中国的四大银行得申报破产。但是,如果国有银行申报破产,所有的企业就没有投入,接着就是连带国家财政破产,然后就是国家破产。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的教科书,是不是这样?由于我们财政金融不分家,所以财政出面把银行所有的不良资产一次性剥离。银行没有付钱、没有承担代价,财政建立了四大资产公司来处理银行坏账。难道坏账就是真坏账吗?它只不过是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没有市场,企业卖不动了,借债就超期变成了坏账。这是经济下行期。那到了上行期呢?坏账不就转变成良性资产了吗。无外乎就是一个经济波动嘛!用国家的手段直接把它先放这儿,然后国家向四大银行注资,满足接近8%的出资率,让其变成商业银行。2002年,中央提出“三农”问题之后,农业银行就成了中央服务“三农”的工具。所以,农业银行承担的不是一般商业银行的职能,还有服务“三农”的职能。
  中国大型的银行、国企的党组体制,有利于举国体制的贯彻和执行。大家理解了我们的这种体制,就不难理解中国历经多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而不倒下的原因,就在于有这种优势。我们按这种生存方式,已经做到了全世界产业资本总量最大、商业资本总量最大,同时也是金融资本总量最大。
  (二)中国生态文明是面对21世纪严峻的国际挑战和国内形势提出的,要解决如何走下去、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100位杰出贡献人物的选择是很有意义的。其中为什么选中林毅夫?他1988年才回国。因为他在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直接向中央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当时,遭遇金融危机,外需陡然下降,同期发生40万家国企关闭并转,4000万国企职工下岗待业——世界上没有这么严峻的经济局面。面对严重的危机,大家提出不同的建议。唯有林毅夫,他当时已经去北大办了一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以这个中心主任的名义直接给中央提了一个政策建议,说我们面临的危机,相当于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这种危机叫作生产过剩。他提出国家发债来应对危机,保证投入。这个投入投到哪儿?投到新农村建设。他1998年的这种提法正好和党内老牌经济学家的观点相符合,他们提出的是叫作局部的结构性过剩,没有直接讲生产过剩。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中国最终化危为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三)中央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1999年提出以人为本,到2002年城乡统筹、2003年科学发展观、2004年和谐社会、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6年农业多功能性、2007年生态文明发展理念、2008年宏观调控、2009年包容性可持续发展、2012年美丽中国、2013年“留住乡愁”+美丽乡村、2015年生态文明改革、2016年绿色生产方式,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国从1998年已经开始调整战略了。1998年用国家投资应对金融风暴,推动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到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5年提出“两型”经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2006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2007年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理念。1997年到2007年是这个思想形成的渐进过程。所以,思想理论,来源于我们应对全球危机的客观实际。这恰恰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富有生命力的表现。接下来就是,把生态文明正式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来。
  
  四、全球化危机在中国的软着陆,主要依赖于生态资本深化整合,意味着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租金”转化形成社会资本
  今天,生态文明可能在城市实现吗?城市有生态吗?城市不是叫作水泥的森林吗?很多地方要求把城市改造成“会呼吸”的城市。如果城市的道路尽量或者全部都硬化,不是柏油路就是水泥路,土壤还能呼吸吗?城市带的下面,是沙化的土壤,天上的雨水下来,不可能渗透到地层中去。但我们却不能说城市没有意义,经济增长离不开城市的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城市是反生态的。生态文明的唯一内涵就是多样性。多样性是天然的存在,它在乡村。
  (一)乡村的形成及其现状
  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就了解一下乡村地理学,你们会发现,很多乡村的存在,两个山梁的分水岭下来后形成水系,水系中间一般都会有小丘陵,类似坝子,是由水冲击形成的。乡村就是在这个小丘陵和坝子中间,大水它防不了,但一般的水它防得了。所以,我们乡村地理的形成,人类社会文化的生存和自然地理条件是有机吻合的,因此才有千差万别的乡村,十里不同风。这是贵州的后发优势之一,因为我们天然具有生态文明的基础条件。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形势分析
  当下,我们也在面对经济危机。在美国给我们产业资本的压力之下,已经出现了大量劳动力溢出和资产的外流。中国周边的越南,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超过300%,多数是从中国转移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菲律宾的则超过600%。这意味着我们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越南、菲律宾等年轻人口大量增加的国家转移。
  1、像贵州这种劳动力输出大省,很快会发生劳动力回笼。别以为人走了就不会回来,在外面没有生计的时候,不回来怎么着?当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如果政府没有维护社会稳定的条件,他们一定要返乡。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乡土社会没有业态创新、没有“双创”条件、没有“两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条件,这个危机就会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客观地看,这次经济危机是政治、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因素叠加发生的危机。事实上,东南沿海正在向外排斥劳动力,各种利益群体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劳动力将大量回流,这是第一。第二,贵州号称天然氧吧,夏季号称最佳避暑省,会有大量人流涌入。这在全国只有海南省与贵州有可比性。现在,海南的外来人口正在超过本地人口,主要靠本地的热带资源吸引人口,大量的东北人跑到海南,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区的人,甚至是西伯利亚的俄国人都跑到海南。
  (三)大量吸引外来中产阶级人口进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弯道超车
  类似贵州的省区,如果仅仅靠本地人,很难变成消费达人,很难变成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怎么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比照海南,可以把贵州变成一个能够大量吸引外来中产阶级进行消费的地方。弯道超车怎么超?举个例子,省城、县城两地之间相隔一座大山的距离,彼此间的盘山公路要走一天。现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山打通了,修建大隧道,40分钟到达。一个县能够集中的土地不超过3000亩,现在搞乡村振兴,要求产业兴旺,怎么发展产业呢?优势就在于土地零碎,在于在一小时经济圈内。给你出个主意——让10万城里人到你这里来消费,何愁不富、不发展?就看怎么制定政策。
  (四)转换农业生产思维方式——让市民从事农业生产
  现在的中产阶级兜里有点钱,有致富能力,为什么不给他们一点政策,让他们来当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传统观念是农民干农业,有没有想过市民干农业比农民干还要丰富多彩?它所产生的是综合性收益。欧洲现在就是以市民农业为主。欧洲是最早推行市民农业的地方,日本现在开始学习,动员市民去干农业,政府补贴。对此,贵州最有条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谁能有这种好地方!对此,我最近在重庆、福建、江西、云南等地到处动员大家。如果我们能够把市民带动到这里,那我们就能弯道超车。
  (五)想方设法满足世界上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消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总量全世界最大,是美国的三倍、欧洲的两倍。这么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消费能力有多大?贵州的这片土地是不够用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按照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调整我们以前的乡村发展思路,张开怀抱等待中产阶级的到来,主动给他推荐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越是山清水秀的地方,越是深山老林的地方,就越是养生胜地。我们再增加一些历史文化之类的东西,把这些资源通过交易变成毕节、甚至是贵州的生态资源投资基金,然后让投资基金上市,实现生态资本深化,让它在我们贵州省的产权交易所挂板上市。这是多么好的资产!
  
  五、我们完全有条件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面对全球竞争的压力,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走不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四个自信”的主要原因。自1970年代生产过剩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的发达国家实体产业占比都在下降,所以中国在2015年脱实向虚就成为客观必然。但是继续沿着西方的发展模式走不出调整之路。中央强调生态文明转型,就是对走西方的发展模式不可延续的表达。但它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大的思想观念转变,因为我们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了西方的发展模式。走金融现代化?中国现在是三大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都过剩,按西方的发展之路就走不下去。
  美国可以靠军事发展,中国靠什么发展?涉及理论的问题先放下不讲,讲点战略的形势。1998年以来,在连续20年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中国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沉淀。2005年以来,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形成了相当多的乡村投资沉淀,如果不让它活起来,就一直是沉淀成本。如果让它活,就会产生巨大的创业收益。所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两化”思想是我们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面临全球挑战,中国提出的三个重要发展战略,就是在调整我们发展的方向。其中之一是“一带一路”,包括贵州在内的每一个省都在讨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另一个是国内的区域整合战略,以前最有希望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它利用香港的资本融资、深圳的高新技术研发、广东的制造业生产能力,在产业整合上本来是可以形成最有前途的区域整合战略。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变成一个著名的旅游点,很多人都去看,那也是一个成功的项目。但是这个整合的条件还有待去完善。还有环渤海,大家也都看到,北京市政府迁往通州区,中央在雄安建立一个新区,这些都是属于前期的安排。进一步的应该是环渤海地区形成一个大的整合区,但面临生态问题,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表沙化、盐碱化,海水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这个整合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有一定困难。最可能完成区域整合的是长江经济带,与贵州有关。长江经济带,从清末开始就是产业和资本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很大的整合成功的可能性。国家战略除了贯彻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之外,近期可能形成的战略与长江经济带的整合相关,它是一个重要战略。所以贵州发改、规划等经济部门应注意将贵州的发展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应该是贵州弯道超车很重要的一个机遇,对贵州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一定是和资本下乡、社会下乡结合在一起的振兴
  我国中产阶级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主要纳税群体,他们的下乡将会改变乡村原有的社会结构,使其变成一个部分城市中产阶级主导与农民结合的乡村发展模式。重复建设粗放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前途不大。在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浙江、安徽一些地方的民宿,大部分每天在2000元以上,是10倍的差距。文化不同、布局不一样等导致的结果就是体验不一样,因为一般的农旅结合的农家乐方式没有改变你的思想观念。
  (二)配套社会下乡来约束资本的任性,让农村就是农村而不是让农村变成城市
  今年是关键一年,中央一号文件会强调农村的人居环境改造,强调村庄面貌的改造等。我们过去的城乡隐患是用城市改造农村,现在城市已经有些走样了,千万要保下一片绿水青山,让它变成金山银山。这就是说它能够最大范围地吸纳已经过剩的资本,让资本下乡,同时还配套社会下乡来约束资本的任性。
  
  六、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基本路径是生态资本深化,重构村级新型集体经济
  金融不断地增加,财政不断地弱化,这是危机。完成“两化”改造是解除危机的主要战略。怎么实现“两化”呢?贵州的“三变”经验,我这里叫村级“三变”,在贵州全省都要普及了。在普及的同时,要再加上一个现代三级市场的概念:一级市场是扶持资金注入并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阶段:村内要进行三产化资源普查,集体经济组织整合资源,股份量化到人,实现内部定价;二级市场是与正规金融机构对接并扩大杠杆作用的阶段:集体经济组织将完成内部初次定价的资产参股或“发包”给以村内合作社为主的村内外多种经营主体;三级市场是机构与平台打造并促进全域资产活化的阶段:引入地方“板外交易”资本市场,推进生态资产证券化,实现权属可拆分交易,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回购”。现代市场中最活跃的是资本市场,我们这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生态资源资本深化并落实到产权交易的板上进行交易。要想方设法让它最终上市,获取大量的直接融资,从而替代高度负债的财政。操作起来有点复杂,但如果简单,就解决不了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村级“三变”的时候,必须做到内部化、不对外,就是农民资源变成资产的时候不对外,对外了就叫做二级市场。
  (一)内部发行股票的一级市场
  在一级市场,我们建议股票发行的时候是内部发行。你们知道,一个企业要上市,股票发行是不会直接面对社会投资人的,只对战略投资人。乡村振兴的战略投资人是政府,据我们估算,把公共建设投资平均到每个村,每个村至少是100万元以上,无论是搞水、搞林,山水田园综合整治,到了村这一级至少是100万元。规模较大的村,综合下来至少是1000万元或3000万元。中央电视台报道河南信阳的一个村至少有3000万元的官方投资,这个投资到了村这一级应该采取PPP模式。
  政府在村一级的投入,千万别变成政府的财产,没有精力去管理。把它变成村里的财产,由村集体把它作股到户,村民没有处置权但有收益权,借此来调动群众,让群众加入到公共财产的保护中来。
  中国已经连续40年把农民打散了,现在要在乡村做事,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民,交易成本过高,根本没法执行。“三变”的真正做法,就是把PPP的理念引入,让公共投入变成村集体资产,村集体资产作股到户,吸引农民把他的资源变成股权,从而解决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要求村里资源是一个体系的问题,进而形成生态资源体系,完善村庄原有生态系统,结束村庄原有生态资源分割的状况,使其再次聚合、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生态资源是不可分割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体系,原来我们讲一般性的基础建设,没有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的概念,现在要求必须综合进来,保证生态体系的完整。所以,为村庄做的基础性规划,就应该是它全域的生态系统性规划。这与过去搞农业产业化不同,农业产业化可以只要这块最优质的地;要搞农旅结合就只要这段能漂流的水,就去截一段河。在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必须是全域生态,是一个完整的全域生态体系,不可以用实物形态去交易,只能用价值形态交易。中央在讲生态时要求必须践行生态资源价值化的实践形式。这里讲的是价值化实践形式,没有让你把实物形态卖出去。过去很多地方都卖掉了,以为这就是经营。现在生态文明战略要求改变一卖了之的发展方式。价值化就意味着把好山、好水、好风景、好空气、好阳光全都作价。
  贵州这种生态省,拥有比工业省更大的生态资源,麻烦在于我们怎么能够通过生态省的联动,把绿色GDP变成我们的考核标准。只要把绿色GDP变成乡村振兴落实到每一个村的财富上,变成可拆卸的价值化交易,这就是生态资源的价值形态化,可以作不同股权。村级“三变”的过程,就是农民资源变资产的过程,也是其实现价值化的过程。这时候,如果要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可以给他设管理股,村里的能人可以设贡献股、让他把技艺保留在乡村文化中而不至于被拿走和丢失。类似这样的可以设多种股来对村内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形成村内的产权体系后,它就包括了整个村域全部的资源。这时,村级的旧型集体经济要变成新型集体经济,其核心和关键在于让村集体变成资产管理公司而不是直接运营。旧型集体经济是村集体直接干,新型集体经济就是村集体只管不干,只管财产。
  (二)允许社会投资进入的二级市场
  任何一个投资人来了,村集体就代表全体村民、也代表政府进入二级市场。二级市场也像股票二级市场一样,允许社会上任何一个投资人加入到本村的资产运营之中来。比如,我是一个外来者,看中贵州某一个村的资产,就来跟村集体交易。我说你这个地方我想开发,在山沟沟里的溪水上建一个水榭,以后到这儿来读书、写文章。你们会问这对村里有什么好处,我说将来写那一本书时,会注明在贵州某县某乡某村写就,这样村里就有一个无形资产了。村里说,这不行,连成本都不够,对我们没有意义,老老实实交钱。该交多少?资源占用费是多少,我在这儿占用的又是多少。于是,咱们合资,共享产权,我不在的时候,你们可以经营、开发。村里可以说成是某教授在这儿写作的雅居什么的,也可以把它包装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说这个题材会增值,村集体在周围搞点什么工作站之类的东西配套,变成养生题材!加点文化概念在里面之后,就可以上市了,在县级市场被生态投资基金包装起来在三级市场卖出!
  (三)挂板上市的三级市场
  三级市场卖出就意味着你这个村的生态资源可以直接融资。这个资金不是银行贷款,没有利息。直接融资就意味着有外国投资人进入你的三级市场,看中了你这块地盘,认为有发展潜力。再换一个思路讲一下,贵州森林资源的自然增长率(也就是树木的年轮)是8%,搞林业的人很清楚,林业之所以被称作绿色银行,是因为林木的自然增长率平均8%,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没有投资价值?当然有呀!只不过是你没有把他做成投资品!
  (四)乡村振兴要有“六产”创业概念
  我们都知道一产是种养业,二产是加工,三产是旅游、金融、物流等。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思路是一、二、三产融合,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仅有“三产”融合不够,还要一定是绿色生产方式。它已经不再是我们过去所说的产业化农业,而是一、二、三产融合的绿色生产方式的农业,以国家财力支撑的立体循环农业,包含教育文化产业、生命产业、历史创造产业,这些都不再是我们以前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一个乡村振兴、多种业态创新结合的新生产方式。同时,也只有这些业态创新才能够在大量劳动力回流的时候得到就业机会。
  事实上,大多数出去打工的八零、九零后回来再去种地的可能性已经大幅度减少了,但新的业态创新(三产融合、绿色生产的新业态创新)将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回来。据统计,我国在网络、数字领域中就业的人数已经高达1.2亿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产业就业。贵州弯道超车所布局的大数据产业,恰好可以为三产融合、绿色生产方式业态创新提供支撑,应该是贵州发挥优势、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关键点。
  在我们设计的三级市场中,第三级市场是最重要的,它和前两级紧密配合,使村这一级成为管理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引入期权交易的机会。比如,发展中药材,要好几年才有收益。因此在种植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势,让投资商看到了未来的升值潜力,就可以在板上做交易。交易之后,生产方就不用去银行贷款,不要支付利息,就有资金使用。
  类似这些安排客观上都是存在的,但需要做题材。如果你是一个县的生态投资基金,就可以在这个板上做题材了。说这个生态药材种植基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医养基地。因为我们上了医疗,借助大数据系统可以远程医疗,在这儿可以接城市中有支付能力的病号,在药材环境中养病。其实,三板市场上增值的题材多是造出来的。所以,投资基金一定是跟村集体这个全域资产管理公司联合,才能造出新的题材。还可以上一个寿养基地、康养基地等,把它区隔后,就有一块医养基地、一块寿养基地、一块康养基地,就变成了农旅与医养多种产业结合的基地。这叫什么?是我们原来传统农业的业态吗?当然不是。这叫乡村经济的业态创新,这才叫产业兴旺。当你再把这些产业包装上市的时候,请问它在市场上的投资品位和价值该增加多少?但是如果投资商害怕失败呢?我们得给他一个保底回购,告诉他投这个可以保底,想办法让投资到绿色产业开发上来。
  要让生态资本深化,就要靠这套设计。村集体是一个全域资产管理公司,只有他才具备回购的条件,因为所涉及到的资源性资产,都在他的地盘儿上,别人搬不走。这不是可以半交易的工业产品,也不是那些B股研发的产品可以拿走。这是生态资源,拿不走,所以就一定得有个保底回购,由拥有生态资源控制权的村集体经济来完成,因为资源在他的地盘儿上,拿不走,是在地资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生态资源性资产通过制度创新变成价值,并实现价值深化,也是资本深化,进而带动过剩金融进入贵州这样的生态省,将生态资源变现。期望用这一套设计,真正能够帮助贵州这样的生态省将生态资源变成资本,推动资本深化的实现,缓解或者是一举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最后,告诉大家:我们的乡村振兴不是用一般的工业文明时代的乡村发展思路来搞城市化的乡村改造,也不是按照工业的方式来改造农业,而是一次让乡村成为乡村,进而承载我们文明的一次改造。录音整理/毕节试验区 刘宇浩(未经本人审阅,有删节,部分标题为整理者根据内容所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