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29年坚守谱写一曲“草海之恋”——记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刘广惠
29年坚守谱写一曲“草海之恋”
——记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刘广惠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8/12/7 阅读次数:
刘广惠架起望远镜观察黑颈鹤觅食
撑船出海,守护黑颈鹤
草海之恋(周秋亮 摄)
  夕阳的余晖大片大片地倾洒在水面,冬日里的威宁草海波光潋滟。迈着欢快的步调归来,与刘广惠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相映衬的,是成群结队的黑颈鹤环绕在他身边翩翩起舞的动人场景。这是2016年除夕当天,威宁自治县新闻信息中心记者在草海拍下的一张照片。
  看过这幅照片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间升腾起无限暖意,然后忍不住感叹: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这张照片,生动地记录了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刘广惠与黑颈鹤在一起的一个瞬间。而在照片之外,刘广惠与黑颈鹤已经在美丽的草海湖畔相守相伴了29年。
  捕鸟:遭训斥唤起护鸟意识
  刘广惠何许人也?一个土生土长的草海人!刘广惠的老家,位于威宁县六桥街道大马城社区刘家巷组。这是草海边上的一个普通村落,对于自幼就生活在这里的刘广惠来说,金黄的落日、蔚蓝的天空、辽阔的湖水、成群的鸟类他再熟悉不过。49年的陪伴,让他对草海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
  刘广惠从小就对鸟类有着深厚的感情,而萌生爱鸟护鸟意识,则是源于父亲的一次训斥。有一年,调皮的刘广惠和一群小伙伴用簸箕在草海边上捕鸟,刘广惠的父亲看到以后,急忙上前阻止并严厉训斥道:“孩子们,你们可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想一想,鸟儿也是有感情、有家人的啊,这些小鸟就和你们一样,你们把它们抓走了,它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定非常难过!”
  父亲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一下子击中刘广惠的心,从那以后,无论捕鸟能够给童年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刘广惠再也没有捕过。直到现在年近半百,刘广惠仍然用当年父亲的这番话语去教育孩子、劝导别人。
  29年前,刘广惠刚刚年满20岁,还是个年轻小伙。有一次,刘广惠发现有人捕鸟,便不顾路途遥远只身跑到草海保护处去“告状”。当天,保护处工作人员在刘广惠的带领下来到刘家巷,核对情况属实后,便在刘广惠的积极帮助下没收了相关捕鸟设备。对于后期如何实现有效管理,他们暂时还想不出周全的办法。
  “广惠,看你这么爱鸟,要不你就来帮我们看护吧?”保护处工作人员带着试探的语气问道。
  “好!就交给我吧!”没有一丝犹豫,刘广惠爽快地答应下来。
  “但是我们开不起多的工资,每个月只能给你60块钱哦!”“没事,你们就是一分钱不给我,我也有义务保护好这些鸟!”
  那天,在美丽的草海湖畔,就是这样一番简短至极的交谈,却定下了他保护草海鸟类的动人契约,也让他从此与草海巡护员这一身份结缘,开启了一段长达29年的“草海之恋”。
  护鸟:他是刘家巷起得最早的人
  清晨6时,整个草海还在沉睡,黑夜紧紧地裹挟着,天空没有一点儿光亮。“啪嗒”一声,刘广惠打开特意安置在床头的开关,房间瞬时明亮起来。刘家巷崭新的一天,正式从这一束灯光开始。
  自从当上巡护员,刘广惠成了整个刘家巷起得最早的人。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只要一到清晨6时,无需闹钟,刘广惠便准时翻身起床。“这几天太冷了,现在还没有见光,得有光了才能去巡逻。”把炉火燃起,刘广惠换上水胶鞋,挎起望远镜和相机,拿上撑船用的竹竿,再背上40公斤鸟食便借着刚朦朦亮的天光出门了。
  草海是黔西北高原和滇东北高原上最重要的鸟类越冬栖息地。作为世界上唯一生长和繁育都在高原上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10月底,数以千计的黑颈鹤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跨越千山万水,陆续飞来草海越冬。
  黑颈鹤在越冬期具有相对稳定的夜栖地。在草海,黑颈鹤分别形成了刘家巷、康家海子、王家院子、胡叶林、温家屯、阳关山、江家湾等7处夜栖地,而其中的刘家巷,就是属于刘广惠的巡护范围。
  出了大门右转再走上两三公里,就到了刘广惠管护的刘家巷黑颈鹤夜栖地。29年来,在通往夜栖地的这条小路上,刘广惠不知已经走了多少遍。一进夜栖地,刘广惠就拿起望远镜左右眺望。每年回来的黑颈鹤数量,都是他这样一遍又一遍、一只又一只地数出来的。这几年以来,草海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日益向好,来草海越冬的黑颈鹤也就越来越多。
  “前面就是黑颈鹤的觅食区,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只黑颈鹤在这里争相觅食。”抬手指向前方,刘广惠指给记者看黑颈鹤的觅食区。到了定点投食区后,刘广惠便卸下背篓,将鸟食在地上均匀撒开,一阵忙活起来。
  “它们最喜欢吃苞谷,有时候也吃洋芋。”十多分钟后,投食结束,刘广惠开始在夜栖地巡护。通往夜栖地并没有现成的路,大多属于沼泽地,行走起来非常困难和危险。只见刘广惠一手护住胸前的望远镜与照相机,一手用木棍试探着前方的水深水浅,敏捷而熟练地趟过横在眼前的一条条沟坎。
  路上,遇见长得较高的芦苇,刘广惠便停顿下来。“割掉它们,这是为了让鸟儿能够睡得更加安稳。”刘广惠边割芦苇边说,以前有人会下钩子捕鸟,于是经常有鸟儿被套住和受伤的情况发生。这些年来,他们挨家挨户宣传要保护鸟类,捕鸟的人几乎没了,但鸟儿被水草缠住的现象仍然存在。
  救鸟:它们非常重感情、有灵性
  刘广惠清楚地记得,在2014年春节期间,他在巡护时发现前一天还在夜栖地的黑颈鹤突然少了一只,这让他十分焦急。围着夜栖地、觅食区和迷失地仔细地寻了一圈,刘广惠还是没有发现那只黑颈鹤的足迹。会不会是被水草缠住了?刘广惠心底生出疑问,进一步扩大了搜寻范围。
  一番仔细的寻找后,刘广惠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那只黑颈鹤。原来,这只黑颈鹤在飞离夜栖地出去觅食时不小心被水草缠住了。刘广惠将船划近黑颈鹤,伸手进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小心翼翼地将缠在黑颈鹤身上的水草一一解除。“刚开始时,黑颈鹤冷得瑟瑟发抖,对我也有点害怕,但是当它发现我并不是要伤害它时,便冷静下来了。”刘广惠说。
  成功解救下黑颈鹤,刘广惠将它带回家中,烧来一大盆温水,像给孩子洗澡一样,仔细地给黑颈鹤洗了三遍澡,然后去草海管委会请来专家为黑颈鹤做检查。发现没有任何受伤情况后,刘广惠依然放心不下,提上锄头去到草海挖来水莎草,为黑颈鹤熬药。
  与黑颈鹤呆在一起的那三天时光,至今仍然令刘广惠难忘。每天拿出最好的食物喂黑颈鹤吃,天气好时,刘广惠便让黑颈鹤在院子里自由游荡,晒晒太阳,没了之前的顾虑和害怕,黑颈鹤与刘广惠相处得十分融洽,并没有想要飞走的意思。
  第三天中午,阳光出来了,一大群黑颈鹤开始在刘广惠家的上空盘旋、鸣叫。不一会儿,那只黑颈鹤向刘广惠走了过来,蹭了蹭刘广惠的小腿后带着依依不舍的神情飞向了它的同伴。
  看着黑颈鹤终于找到自己的伙伴,想着黑颈鹤起飞之前的种种表现,刘广惠的内心既有喜悦,更有感动。后来,刘广惠读到一个关于黑颈鹤与人的故事,被故事中黑颈鹤的一番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也知道了黑颈鹤是一种非常重感情、有灵性的动物,从此更加坚定要尽心尽力、不惜一切保护好黑颈鹤的决心。
  拍鸟:为草海环境更好而骄傲
  “嘘……跟我来!”刘广惠突然放轻脚步。眼前,一大群黑颈鹤正扎堆栖息在芦苇丛中。见刘广惠走近,它们并不害怕,只是微微地扬起头来望向这边。“我离他们最近的时候只有四五米,它们都认识我哩!”刘广惠自豪地说,无论天色多暗、隔得再远,一眼望去,他就知道那是什么鸟,仅听鸟叫,就能从叫声中判断它们是冷了、饿了、迷失了,还是需要归巢。
  刘广惠是当地人口中的“鸟人”。在他们看来,刘广惠保护鸟类的时间最长也最懂鸟,一箩筐的“鸟知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当然,刘广惠也是方圆几十里最爱鸟和最会拍鸟的人,他拍下的“鸟照”数不清,他对待鸟类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
  因为这份热爱,刘广惠成了较早一批加入草海保护的“环保卫士”。他虽然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但通过自学认识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生字,也渐渐地成为一位鸟类识别的高手。
  在草海,刘广惠先后发现十余种珍稀鸟类,其中既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也有具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水鸟”之称的紫水鸡;既有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物种的乌雕,也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红嘴鸥。
  2014年4月,刘广惠像往常一样在草海巡护,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鸟。他举起相机,迅速按下快门,第一时间将照片送到草海管委会……后经专家鉴定,这是首次在贵州记录到的彩翾,属于濒危鸟类。
  前不久,刘广惠拍摄的两张彩翾照片被《贵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手册》刊载;乌雕等四张照片被选入摄影画册《绿染黔西北——毕节试验区30年生态建设掠影》。这两本样刊,被他细心珍藏。一谈及这些照片,刘广惠总是滔滔不绝,两眼放光。
  刘广惠的微信昵称叫做“保护草海鸟类”,备注是“保护草海生态、共建人鸟和谐”。与别人不一样,刘广惠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全是关于草海鸟类的视频、照片和文字……
  29年来,刘广惠坚持每天用相机记录草海鸟类的点点滴滴,近年还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给大家,受到许多爱鸟人士的点赞和夸奖。“现在的我特别幸福、特别开心、特别满足,来的鸟一年比一年多,这证明草海的生态环境更好了。”与刘广惠交谈,记者明显感觉得到他十分满意并珍视这种状态。“因为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爱做的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刘广惠说。
  爱鸟:用青春岁月谱写“草海之恋”
  时光回溯到1997年。那时,刘广惠已经在巡护员的岗位上干了整整8个年头,那一年他结婚时,手上拿着的,还只是每个月500元的工资。作为一家之主,这份工资,只能够勉强维持家庭开支,孩子出生以后,急剧增加的各类支出时常让他家揭不开锅。
  妻子苏梅眼看着刘广惠每天早出晚归地进行巡护,看护鸟类比看护孩子还要上心,觉得这样的苦日子没个尽头,于是忍不住怼刘广惠:“爱得很,爱得无法很你就搬去和鸟住!”
  家庭矛盾一度激化,得到缓和是在2013年。那一年,苏梅一家团聚,为了留下纪念,他们请照相馆的人来拍全家福,照片出来以后,大家都不太满意。想起刘广惠平时就喜欢拍照,就让刘广惠拍了。刘广惠拍摄的照片表情自然、视角独特,一家人都很喜欢,后来再仔细翻看刘广惠平时拍下的那些照片,发现照片里的草海美轮美奂,鸟儿千姿百态,而且还受到许多人点赞,苏梅的态度开始逐渐转变,慢慢地理解并支持起刘广惠来。
  2014年,刘广惠一咬牙,花费1万多元买了一台相机,要知道,这可是他足足攒了半年的工资。机身尽管比较低端,但镜头却可以把一切遥远美景拉到眼前的红圈长焦镜头。有了这台相机,刘广惠拍起照来更是如鱼得水。现在,走到哪里他都把这台相机挂在脖子上,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前几年,在刘广惠的带动下,苏梅也越来越喜欢草海和鸟儿了。尽管三个小孩还在读书,家庭负担很重,但只要一有空,苏梅还会和刘广惠一起去草海巡查,带上几个孩子一起为来草海越冬的鸟儿投食。
  在刘广惠的家中,楼道间堆满了专门供越冬鸟类准备的食物,既有玉米,又有茅稗,还有洋芋,几乎占满了整个楼梯间。跟随着刘广惠上到二楼,在空荡的屋顶之上,架起一个专门用来观察草海及鸟类情况的望远镜。中午时分,草海天朗气清,透过望远镜向草海看去,在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与无穷无尽的蓝天白云之间,无数鸟儿正沐浴着阳光展翅翱翔,欢快的鸣叫声从草海上空阵阵传来,一幅百鸟翔集、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在刘广惠的相机里,鸟类照片成千上万、栩栩如生,有春天拍的、有夏天拍的、有秋天拍的,也有冬天拍的;有早晨拍的、有中午拍的、有黄昏拍的,也有晚上拍的。通过这一张张照片,刘广惠“独家”记录着草海鸟类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也记录着草海生态不断变好的过程。
  如今,在草海记录到的鸟类已由10年前的203种增至246种,数量由7万只左右增至10余万只。刘广惠的工资也从一开始的每个月60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元。刘广惠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日常巡护,管护范围内的私搭乱建、森林防火等他都得管,就“性价比”而言,这份差事其实并不“光鲜”,可刘广惠却乐此不疲、不以为然。
  与40多名同事一道,刘广惠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细心、认真地守护着草海这颗“高原明珠”,用不悔的坚守与付出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暖心故事,用宝贵的青春岁月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草海之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