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奋力开创“毕节品牌”新时代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奋力开创“毕节品牌”新时代
作者:文|李洪应  发布日期:2018/9/12 阅读次数:

作者向市人大常委会作《毕节市民用“一气三表”专项整治工作报告》(供图/市质监局办公室)

  2018年1月5日,中共毕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绿色毕节建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基础,突出重点、聚焦市场,大力实施产业品牌培育、品牌市场培育、品牌能力提升、品牌质量建设“四大品牌工程”,不断优化品牌结构,增强品牌竞争力。《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品牌建设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充分认识推进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全球市场各个领域的竞争已经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品牌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产品”向“品牌”的转变,深刻把握品牌建设与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加强品牌建设,并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大力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8月8日,2018年贵州质量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省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开展“六大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贵州制造向贵州创造转变、贵州速度向贵州质量转变、贵州产品向贵州品牌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毕节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指出,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山地农业特色品牌经济。当前,毕节试验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和地方竞争力、助推脱贫攻坚的需要。《意见》的出台,正是将品牌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源泉,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对我市打赢“113攻坚战”起到积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实施好品牌战略是顺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全面加强我市品牌建设,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价值链升级,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同步小康;有利于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更好发挥需求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责任。

  《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系统化、现代化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绿色毕节建设。截至2018年,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产品16个、地理标志商标9件、贵州省著名商标72个、贵州省名牌产品60个,“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功注册。全市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11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9.3万亩、有机产品认证114个、有机产品种植面积20.75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个。全市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13家。全市拥有品牌数量已达1000个以上。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市质监局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制定了毕节市2018年品牌培育清单,制定了 117家企业的“一品一策”扶持方案,分析企业在品牌创建工作上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并将2018年度品牌建设工作提前纳入实地调研计划,走访调研50余家企业和单位。就2016年和2017年而言,全市共申报贵州省名牌产品59个,获批41个,获批率为69.49%。其中,2016年申报贵州省名牌产品16个,最终获批10个,获批率为 62.50%;2017年申报贵州省名牌产品 43个,最终获批31个,获批率为72.09%。这只是毕节市质量品牌“井喷式”发展的一个案例,也是毕节市质量品牌建设步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节点。对此,《意见》的出台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市品牌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意见》专门就推进全市品牌建设提出明确规划,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含地理标志商标)33件、国家级旅游服务品牌10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级服务品牌3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个。培育省长质量奖(含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级服务业品牌3个、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2个、贵州省著名商标40件、贵州省名牌产品60个、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奖5项。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0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有机产品认证10个。

  在下步工作中,市质监局将切实抓好我市品牌建设工作,不折不扣地把《意见》部署落实到位。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标准、措施,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改善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促进大中型企业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努力培育一批影响力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品牌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信誉度好的区域品牌。力争达到重点行业前十位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占同行业销售比重进一步提高,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进一步增加。

  

  牢牢把握品牌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而品牌则是产品供给质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意见》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质量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了我市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提出了“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品牌培育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供给与引导消费相结合、担当为先与诚信至上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工业产品品牌、服务业品牌、工程质量品牌为重点,制定了品牌统筹规划、品牌拓展推广、品牌企业建设、培育品牌产业集群、建立品牌保护机制等工作措施,对于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强调,在推进全市品牌建设工作过程中,要遵循市场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品牌建设原动力,激发品牌创新活力,增强品牌发展动能。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加强战略规划与引导,完善法规和制度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品牌兴市”的强大合力。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以品牌建设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企业重组,整合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产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推动特色产品品种丰、品质优,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优价高效供给。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品牌,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受限,在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发挥我市基础优势,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研发、设计、营销及其人才团队,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去”,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在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方面,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毕节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以标准为基础、以认证为手段,做大做好“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打造以农产品为代表、以消费品为对象的“绿色贵州”农产品品牌,通过创建“标准+第三方认证”“互联网+监督管理”,依托“绿色贵州”产品评价标准、认定规则、标识管理体系培育“绿色贵州”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茶、中药材、精品果业、蔬菜、马铃薯、核桃、油料、特色食粮、生态畜牧、养殖等十大类特色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培育蔬菜、天麻、党参等高新科技农业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实施“绿色贵州”品牌建设,全面助推“黔货出山”。

  在打造工业产品品牌方面,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建材、空气压缩储能、传统文化工艺品等领域,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培育一批质量水平高、影响力大的自主品牌。引导企业抢抓“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着力提升品牌认可度,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毕节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鼓励载货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鼓励空气压缩储能系统、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清洁燃料、石墨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产业“走出去”,构建国内国际先进的特色制造业品牌。推动冶金、新型建材等传统材料产业向新型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化肥、饲料、日用消费品等工业产品向品牌化发展,推动生物医药、化学医药等企业逐步构建医药健康品牌集群。挖掘漆器工艺品、蜡染刺绣、雕刻雕塑、民族服装服饰、核桃工艺品、砂锅工艺等传统文化工艺品品牌,促进产业整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逐步实施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支撑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在打造服务业品牌方面,以旅游服务、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服务业质量标准水平、行业自律能力和质量诚信意识,培育服务业品牌。以全市“一核心、三龙头、六板块、一走廊”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导向,通过对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等龙头景区,韭菜坪、油杉河等跨区域的重要旅游资源以及法寨河等乡村旅游景点进行统筹开发,促进全市旅游从景点旅游逐步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形成毕节全域旅游品牌体系,增加旅游产品供给,逐步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以群众认可为标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建立完善闭环运作、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打造出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品牌、机关文化品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困有所助、住有宜居”等民生事项加强研究,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知名品牌电商合作,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逐步建立起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快递物流体系,以及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和站点。依托全省“百千市场工程”,逐步建立全市特色农产品、旅游和电商相结合的商贸旅游综合体。

  在打造工程质量品牌方面,严格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强化建筑市场主体质量责任,强化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建筑材料、装修装饰等全流程质量管控,实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引入第三方质量巡检机制,定期评价项目质量情况,严格按合同进行管控。探索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强化风险控制。加强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强化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诚信评价和动态核查,进一步促进建筑市场诚信水平显著提升。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作为评价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推进建筑工业化,编制建筑工业化规范标准,培育建筑工业化市场,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发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可追溯,努力打造省级以上工程质量品牌。

  

  聚焦品牌建设 助力脱贫攻坚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十三五”时期是毕节试验区决战决胜贫困的最后冲刺阶段,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助力全市脱贫攻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特色品牌建设,是毕节市前进道路上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毕节市坚持以“大党建”为统领,紧紧围绕“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大重点任务,以质量促转型、以品牌促升级,大力培育一批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推动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毕节特色产品产业来推动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实效。对此,《意见》指出,要构建“绿色毕节”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以标准为基础、以认证为手段,做大做好“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打造以农产品为代表、以消费品为对象的“绿色贵州”农产品品牌,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供给侧质量为主攻方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优化供需关系,提升毕节市生态绿色、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增添脱贫攻坚新动力。

  据2016年统计数据,大方天麻农业标准化项目实施前,亩产200公斤,企业年产值0.8亿元,销售区域仅集中在贵州、湖南两地,农民人均年收入1.6万元,带动就业1200人;项目实施后,亩产增长了10%,企业年产值上升至1.2亿元,销售区域扩展到云南、上海、深圳等地,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织金头花蓼在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告保护前,产品单价才5.5元/公斤,年产值也仅114.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290元,销售区域仅限于贵州省内;获公告保护后,产品单价为7元/公斤,同比增长27%,年产值840万元,同比增长634%,农民人均增收6300元,带动1000余名贫困户就业,同比增长47%。我市高山有机茶在实施有机产品认证后,种植及加工的年产值达0.9991亿元,比实施前增长200%,带动周边农民就业5126人,比实施前增长151%,农民人均年收入10360元,比实施前增长196%,销售区域由贵州省扩展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并出口到欧盟。这些品牌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了5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意见》的出台,为全市品牌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下步工作中,市质监局将以深化品牌认识为前提、以完善品牌建设机制为基础、以培育优势产业品牌为重点、以品牌宣传保护为杠杆、以品牌产业转化为关键,着力加快试验区特色品牌建设,推动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实质性成效。一是加强品牌统筹规划。统筹做好品牌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整合优势资源,突出本土特色,集中力量创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区域品牌、行业品牌、服务品牌、产品品牌。二是做好品牌拓展推广。通过报刊、网站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好“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让品牌为更多人了解和熟知。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营造“人人塑造品牌、人人维护品牌、人人传播品牌”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品牌企业建设。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着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打造“质量第一、技术领先、用户满意、口碑良好”的品牌形象。选择一批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制定品牌培育清单,对发展势头较好、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按照“一品一策”“一企一策”的要求制定品牌培育方案,对照各级各类品牌评定标准要求,从扩大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对品牌培育清单企业品牌创建工作的指导,按照“培育一批、推荐一批、宣传一批”的要求,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品牌建设。结合全市质量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引导品牌企业在全市生产终端产品、建立服务实体。四是培育品牌产业集群。推进一批品牌集群、发展一批新领域品牌、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质量品牌示范园区,支撑起具有活力的品牌经济,实现特色鲜明的品牌集群目标。五是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对品牌的跟踪管理,定期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产品和企业进行综合调研和评定。持续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名优产品活动,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侵权行为,依法保护品牌资产,为名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全市品牌健康发展。

  《意见》是我市第一份市级层面关于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市质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的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市委的部署,围绕打赢“113攻坚战”,强化质量供给,做好品牌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转型升级。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到2020年,将会有更多毕节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工程品牌、区域品牌走出毕节、走出贵州,活跃在国内、国际舞台上,为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稳步迈入“质量时代”“品牌时代”,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市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作者系毕节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