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大山深处的“李医生”——记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新华村“第一书记”李晓东
大山深处的“李医生”
——记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新华村“第一书记”李晓东
作者:文|图 毕节试验区 黄忠贵  发布日期:2018/9/30 阅读次数:
李晓东(右二)召开院坝会宣传扶贫政策(马召凤 摄)
  主动申请 他来到深山扶贫
  “亲爱的爸妈、老婆、儿子:我所在的新华村今年要脱贫出列,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无法顾及家事,对不起……”今年6月30日,李晓东满含深情,以此为开头向家人写了一封长信。
  今年38岁的李晓东,是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自从今年3月15日来到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新华村任“第一书记”,繁忙的脱贫攻坚工作使他常常忙得晕头转向,近半年时间,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爸妈腰腿和心脏病严重,之前医生要求安支架起搏器和腰椎及换关节等手术,该做时就做,儿子体弱多病并且学习越来越紧张,请姜兰多操心,你们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包括姜兰头颅里的肿物也要定期复查,尤其头昏站立不稳时,要及时扶靠,避免走路危险,若被要求去县里支教才能晋升职称,就只能放弃职称吧;我们渴望的二胎没办法要了,姜兰在我走前哭了一个月,但要了,你们更无法分身抚养,对不起,只能舍小家了。”
  透过信中这段文字,记者大体了解到,李晓东父母年老有病,儿子体弱多病且学习紧张,妻子是一位忙于工作的人民教师,头颅内有肿物……李晓东,无疑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但是,为了帮助大山深处的新华村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李晓东“舍小家”的决心和精神表现得毅然决然。
  李晓东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与他“充满爱心、乐善好施”的人生底色息息相关。时光回溯到21年前的1997年,那一年,李晓东主动参军并申请到中蒙边境戍边。参军期间,他主动申请前往抗洪、非典和汶川战斗一线,冒着危险护送感染水痘、麻疹、非典的同学,在车流中为骨折伤员上夹板,冲进白磷燃烧爆炸的实验室帮科学家搬出重要物资和实验动物……以一位军人实实在在的举动,诠释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一腔热忱。
  李晓东自幼学雷锋、学赖宁,经常为需要帮助的人无私捐款、捐药、捐书、捐衣……工作以后,他把这种助人为乐的品德延续下来,视患者为亲人,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标准,为帮助群众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而设专用电话,去药店买几十种药品以备患者急需,买饭给该进餐而没吃到饭的糖尿病人,捐钱捐物给贫困患者,废寝忘食地加班加点给患者看病……
  脱贫攻坚,是贵州的头等大事。新华村,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省人民医院的扶贫点。“要在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出列”,这对于多数老百姓还在贫困线下的新华村来说,任务不可以说不重。今年3月,经他本人主动申请并报相关部门批准,李晓东来到大山深处的新华村,开启了他扶贫工作的新征程。
  
  结缘新华 他把这里当成家
  李晓东所帮扶的新华村,虽然拥有一个还算时尚的名字,但是发展却十分落后。在这片总面积10.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的446户1995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86户836人,相当于每100人中就有42人仍未脱贫。
  新华村的贫穷由来已久,这里海拔高、山地多、平地少,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广种薄收现象十分突出。水资源缺乏,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长期得不到保障;林木品种单一,荒山草坡岩石裸露;全村未发现有可开采矿藏……这就是新华村的现状。如何破解,这对于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李晓东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刚来村里报到那天,顾不得一路的风尘仆仆,来不及将随身携带的行装收拾妥当,李晓东就联系上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孟学江,在孟学江的带领下围着村子跑了一圈。随后,只要一有时间,李晓东就“赖”着孟学江陪他走村串寨,几天下来,李晓东对新华村的情况了然于心。“新华虽然经济基础薄弱,但生态旅游资源原始、农特产品品质优良,要发展起来,必须趋利避害。”在李晓东看来,只有“引进项目,发掘文化艺术引领特色旅游,改善教育医疗打牢脱贫基础,促进生态农牧提供自用外销”,才是新华村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道。
  致富一定得靠劳动!但是在新华村,群众“等靠要”和立场不坚定、容易放弃的思想普遍存在。怎么办?李晓东认为,必须强党建。从村“两委”班子担责履职入手,李晓东严格执行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和考核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召开党员会、村委会、村民大会等30多次,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大家答疑解惑,使群众认识到“扶贫是相互共赢的、扶贫先要扶的是自己的志”。
  “调研问题、对比方法、统筹推进、培训检查、总结赏罚”,这是李晓东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现在,他将这一套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新华村的全体党员干部,村“两委”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老百姓思想观念开始转变。
  “以回报父母的心态扶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利、授之以渔、规之以法。”这句话,李晓东说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中。在他的感召下,不少大学生回到村子里当起了老师、驻村民警或村干部,新华小学的9名老师在李晓东身上充分感受到了党员的模范力量,全部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感谢省人民医院党委、后勤、各党支部捐助的农家乐示范项目(全套厨具、餐具、桌椅),图书、御寒校服、体育用品、乐器等。大爱无疆,同在红旗下,同样的梦想,同样的爱。”这是今年8月17日,李晓东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条信息。
  浏览李晓东的朋友圈,类似的信息隔三差五都有发布,除此之外,李晓东在走村入户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所需,也通过朋友圈传递开来。微信朋友圈,成为了家人、朋友走近李晓东和新华村的一个重要窗口。新华,成为了李晓东割舍不下的另外一个“家”。
  
  像是打了鸡血 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
  新华村产业缺乏,李晓东就广泛发动单位、亲友引进项目,通过打造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产品,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革命。目前,李晓东已发动亲友预购牲畜100多头,促进新华村农特产品进入省人民医院超市,请朋友赞助30万元给合作社拉通用电,申请资助为新华村安装路灯、改厕、建集中牛圈,为群众申请到牛、果、药等支持,强力推进 “2111”脱贫计划(每户2头牛、1亩经果林、1亩经济作物、10只以上家禽、一个菜园子),群众内生动力得以充分激发。
  除此而外,李晓东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帮助新华村撰写了10多份商业计划书,为彝家生态文化农庄、屠宰冷藏运输销售产业链、安全乡村路灯照明工程等争取到约700万元的扶贫资金支持。
  在李晓东看来,扶贫必须先扶智慧和志气,无论是扶智还是扶志,关键都在于医疗和教育。因此,在帮扶工作中,李晓东把医疗和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疗方面,李晓东帮助义诊和联系就诊10多种疾病约百人,为贫困户申请免费治疗股骨头坏死项目,帮助完善村卫生室,张贴省人民医院门诊排班表方便群众预约,协调医院和药厂捐助药品,联系医疗团队为当地群众开展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和地砷病、地氟病筛查……
  教育方面,李晓东募捐到总价值为300万元的3套智慧教育软件系统,使板底乡中学、新华小学、雄鹰小学成为拥有世界顶级全套智慧校园软件系统的贫困乡村学校。购买漆和颜料美化校园环境,购买投影仪、幕布、音响等每周播放爱国主义励志影片、农牧业知识、党和国家政策,教授保健知识,建立小乐队和合唱队,向省人民医院申请捐助体育器材,申请支持40台电脑补齐教学短板,发动亲友资助和帮扶多个孤儿和贫困儿童。
  改善民生方面,李晓东从多元共治、协同治理等方面帮助提升治理水平。通过监督修路、拆迁、室内外改造等,确保贫困户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联系省体育局、省民宗委等单位支持新华村建设,美化山川、道路、村办公室,为贫困户、合作社、村委会购置电脑、工作服等,为全村申请花盆1000个。
  在李晓东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了他的部分工作台账——种植花椒、推进养牛、改造乡卫生院和村公所厕所……事无巨细,短短4个月时间,李晓东就做下了数得出、看得见的事情70多件。
  “李医生都这么卖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动不动!”深受李晓东的感染,当了10年村干部的孟学江每天陪伴着他至少工作16小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8月21日,沿着新修通的水泥路来到七仙女山地盘,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养鸡场和孔雀养殖场分列山坡两侧,正对面,一面幽蓝的湖水在蓝天白云下十分静谧,微风轻轻拂过,高原的博大和宽广让人心旷神怡。迎着微风,李晓东试种下的60多种花草有的正在吐露新绿,有的已经开出花朵。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