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验区之声 >> 试验区笔谈 >> 充分体现优越性的新型政党制度之“毕节实践”
充分体现优越性的新型政党制度之“毕节实践”
作者:文|吴愿学  发布日期:2018/8/14 阅读次数:
生机盎然的毕节试验区(聂宗荣 摄)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的重要批示指出:“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长期坚持,广泛参与,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4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就毕节试验区建设暨多党合作在毕实践九次作出重要批示和讲话)。他还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总书记对毕节系列重要批示及讲话,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构件和元素,为我们科学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推进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毕节试验区,以及作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型政党制度之毕节实践暨创造,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方向,为方兴未艾的“毕节实践”深入总结和不断深化,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及关系构建科学论断提供实证确立了圭臬,成为新时代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圆中国梦、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行的重要指南。
  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根基及创新贡献。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我们认为,“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毕节试验区建设暨多党合作实践,同样不愧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伟大的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暨关系构建的成功实践;她理应与新时代同行,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地提供“毕节方案”和做好“毕节实证”,继往开来作贡献。
  “毕节实践”之源及历程一瞥
  永执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之“毕节实践”的引领者和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光前裕后的历史担当,长期坚持并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卓有成效地引导、部署并带领各界开展和推进着“毕节实践”。
  1984年岁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即亲临毕节,调研指导反贫困和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次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笔力千钧地在反映毕节地区(今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民众贫困、生态恶化、生产生活难以为继却无一人抱怨国家的新华社内参上作出重要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随即,他又嘱托履新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要求千方百计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嗣后,他还请德高望重的民主党派领导人、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伟长多多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多多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多年后,笔者还听钱老深情言及此事。
  应该说明的是,习仲勋同志所强调的“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的批示精神,注重满足人民、区域需要与实现路径(有个可行措施)有机统一,为其后建立的毕节试验区重在沿着“需要”与“可能”之路前行,产生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东风劲吹,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等积极呼应中共中央的大政方针,提出要“一心一意跟党走,尽心竭力干四化”,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踊跃加入到以推动贫困地区加速发展为旨归的智力支边之中,为多党合作帮扶、共建毕节试验区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1987年,根据胡锦涛同志“在8省区智力支边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贵州省政府在与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充分协商后,就建立智力支持贵州固定联系的体制、机制创新达成共识,签署了无限期合作协议,为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创设了区域制度基础。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肇端,居于全国最大连片贫困区腹地的毕节干部群众,在对传统发展路径深入反思的基础上,痛定思痛地进行了探索创新。一方面,开展了“五子登科”和大办园场及乡镇企业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对虽也与全国同步推行“联产承包”及一系列的包产措施,但成效依然只是差强人意,亟需应党中央要求把改革引向深入之天时,整合人民发展意愿与外部人力、资本要素汇聚以实现人和,更加突出地展现喀斯特区域地利,寻找并实现沿新型道路长足发展的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毕节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立志不要特殊政策、资金倾斜,开展自费改革,从而为国家级试验区获批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8年,赴京参加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的胡锦涛同志,诚挚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座谈,就建设、指导和推动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争取帮助。应邀参会诸单位组建的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随即派出了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徐采栋为组长的党派联合专家组,并在深入调研后提出:“建立毕节试验区是一项战略任务,它将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这些行动和真知灼见,有力地促成了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1989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光辉照耀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合作的产物,肩负着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重托的“支援贵州省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专家顾问组”(即多年来为人们所熟知并简称的“顾问组”)应运而生。以习仲勋同志嘱托为己任,历来强调“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亲任组长直至逝世。“顾问组”的坚守和成功运作,开创了民主党派间党际合作常设组织载体形式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丰富多党合作的实践形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为中国共产党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理念,作出了民主党派的积极探索试验。
  199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赴毕节试验区赫章县珠市民族乡访贫问苦,以身作则,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2003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深入毕节地区织金县考察调研后指出:“取得了很好成绩的毕节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成功范例。”其对新型政党制度“毕节实践”的高度肯定,为毕节试验区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大业提供了强大力量。
  2005年3月,全国政协“两会”新闻中心成功举办“民主党派、工商联毕节扶贫结硕果集体新闻采访活动”,在向世界昭示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的“毕节成果”的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新型政党关系构建“毕节实践”继续开拓奋进。
  2009年4月14日,中央统战部牵头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暨工作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并向党中央呈报了《关于推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继续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情况报告》。其后,经广泛协商建立了“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原则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要求,要“深入探索试验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把试验区建设成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和多党合作的示范区”。这个批复,为在新时期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及新型政党制度在毕节实践实现政策化、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作出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国家部署。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毕节试验区重要批示殷切期盼:“希望有关方面继续关心支持毕节发展,希望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闯出新路子”“探索新经验”这“两新”,至此成为一切投身于“毕节实践”、提供“毕节方案”、贡献“毕节智慧”的政党、社团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神圣使命和行动指南。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谆谆嘱托和要求“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指出“统一战线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则在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强调,30年来,统一战线成员对毕节试验区倾注了深厚感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为试验区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丰富了多党合作的实践形式,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在创建和推动毕节试验区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建构之“毕节实践”中,中共贵州省委及毕节地(市)委多次作出制度设计及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安排,批准设立常设机构和出台政策规定。多届省委主要领导如栗战书、赵克志、陈敏尔等在毕节选点指导探索试验,为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新型政党制度暨关系构建,强力促进毕节试验区展示“小试验、大方向”的积极作用,发挥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创造性睿智。
  “毕节实践”之宝贵经验和启示
  毕节试验区建设思路暨实践内涵丰富而博大,主要集中体现了坚持经济生产力、生态生产力、人口生产力平衡协调推进;突出阶段重点、分步骤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景为旨归,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适时调控人口生产;同时,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平台、提供载体,不断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展现中国共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为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把满足人民需要与为国家大政方针、发展大计尽力,与促进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相结合。
  建立毕节试验区,初心就是为了探索寻找开发与扶贫并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并进、人口生产调控与协调发展并举的现实道路,综合改进并解决民众面临的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失控等世界性的难题。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本质性规定,建立试验区“作示范、探路子”是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与中国共产党人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各民主党派努力实现参政兴国的根本所在,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可能集聚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参政党、社团、个体踊跃参与、长期奋斗。
  满足人民需要必须紧扣阶段目标,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如实现路径上从搞“两烟”起步迈向发展“两电”;搞大党建、大扶贫、大生态,兴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以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口素质、培养人口能力等,在根本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而,试验区的生命力就只能寓于与时俱进之中。
  ——解放思想无止境,时代召唤须遵循。在毕节之所以能建立试验区并获批,关键在于以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指导,不是简单照搬某些风行做法或依托已成路径。例如敢于跳出单纯片面的“一包就灵”体制机制依赖、过分依靠要素倾斜的外向型起飞经济以及大范围存在的“智力支边”形式,而是运用创造性思维,从满足人民和区域基本需要着力,敢于用弱体质承担起硬使命,以推进深化改革促长足发展,以健康发展反推改革深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区域实践提供载体,从而为先于全球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化为群众实践的切实工作。
  ——突显制度优势,为积极力量支持、参与提供载体,并以独创性的体制机制和服务实现共赢共进。坚持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旗帜,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如集聚全体参政党、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建,为体现“集全党之力”解决人民贫困及生态恶化、人口生产失控世界性三大难题搭建平台);同时,积极适应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创设“试验区办公室”“联络联系办公室”等专职专责机构;为各参与方建构“定点帮扶”工作平台,具体化共建任务;推动整合民主党派等组建“顾问组”作为多党合作在毕实践的“专业队”;在自身出台系列服务统一战线推进试验区建设大业的制度的同时,为中央统战部牵头创建的层次极高的有助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基层实践的“联席会议制度”献计出力。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试验区”这种构设不只是毕节独有,全国各级各类试验区名目繁多,仅贵州省内即有多个。毕节试验区建设历久弥新,但三十年奋进亦非一帆风顺。许多时候甚至由于无特殊倾斜、或者与某些地方领导的意念不一致而受到非难……但是,由于有队伍——一大批永执初心的共产党人和与共产党同心同德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有阵地——其间特别是宣传、培训、研究阵地,才有效确保了“毕节试验”于艰难中奇葩绽放,不致或名存实亡、或无疾而终。
  ——着力打造一支坚守信念的中坚力量,把推进创新发展与营建队伍有机结合,推动思想与实践相得益彰,是毕节试验区永续薪火相传的不二秘诀。直到今天,从试验区建设之初即为之奉献的一大批各级干部(包括民主党派志士仁人),仍不辞辛劳,为承担着党和国家交给的试验探索任务殚精竭虑!而这,又是得力于市内坚守者。
  ——把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构新型政党关系统筹推进。这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思想载体,有力推进了毕节试验区这个曾经妄自菲薄和被边缘化甚至被歧视(如“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偏见)的地方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并较好地助力毕节这个经济上落后的区域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较好地担负起了“第一小提琴手”的重任,为“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作出了有益贡献。
  ——日趋自觉地按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的精神,立足于把实践推进与总结提炼、理念建构和引导相结合,为试验区及更广大区域各界打造起“四个自信”的精神高地。进入新时代,毕节从试验区建立之初因尚无经验可言而要求的“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做就做好”,与时俱进地注重肩负的“作示范、探路子”使命要求,与试验区建设受到总书记及各方各界充分肯定,受到世人广泛关注的现实出发,发挥好“又做又说、做说结合、互促共进、做好示范”的积极作用,把脚踏实地与振奋精神相结合,以富有成效的内外之传及试验区党刊打造,为“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为传输“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了“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发展也有重要示范作用”(其突出者如2005年由全国“两会”新闻中心成功举办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毕节扶贫结硕果集体新闻采访活动”,多次的全国主流媒体采访报道;作为党刊的《毕节试验区》杂志荣获“全国优秀党刊”称号等等即是)。在推进毕节试验区更多地以昂扬向上风貌彰显于天下,为中国共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提供强力实证的同时,极大地振奋了试验区人精神,有力地夯实了试验区干部队伍自信思想基础。(作者系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巡视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