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毕节人 >> 毕节试验区不会忘记——郑心楠与她的“中国梦”
毕节试验区不会忘记
——郑心楠与她的“中国梦”
作者:文|毕节试验区 李 霓  发布日期:2018/9/26 阅读次数:
2016年4月,郑心楠到纳雍县回访,了解该县阳长镇核桃寨村图书室的相关情况。(周学光 摄)
雍高山有机茶园(供图/市农委)
  2018年5月11日,到北京参加“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邂逅了心仪已久的民革中央原智力支边扶贫办公室主任(后改为经社部经济处处长)郑心楠大姐。郑大姐在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中、在民革中央帮扶纳雍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3年9月,被纳雍县委、县政府授予“纳雍县荣誉市民”称号;2004年7月,荣获纳雍县首届优秀人才特殊贡献奖;2008年10月,被纳雍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顾问。在毕节,“郑心楠”的名字像一缕春风,让人温暖;如一捧甘泉,使人幸福;更如一束阳光,给人力量。“我们的郑大姐”“纳雍县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等随着时间推移却依然响亮的称呼是纳雍人民对郑心楠的最高褒奖,是试验区人民永远怀揣的感恩与崇敬!
  
  为纳雍的基础设施建设呕心沥血
  从1986年民革中央参与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工作开始,一直到2004年6月退休,郑心楠一直奋战在支边扶贫的岗位上。
  1991年底,民革中央决定将纳雍县作为智力支边扶贫重点联系县,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工作从被动型转为主动型、从项目型转为定点型。1992年4月,民革中央组织农业、林业、畜牧、化工、医药等方面的11位专家到纳雍进行系统考察,这是在民革中央把纳雍县作为智力支边扶贫重点联系县以后郑心楠第一次来到纳雍,纳雍触目惊心的贫困大大出乎她的预料,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想改变贫困面貌,改善交通条件是关键。
  纳雍到水城的公路坡陡、弯急、狭窄,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199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到纳雍考察,时任纳雍县委书记赵英旭、县长薛家路向李沛瑶主席汇报了纳水公路的改造问题。纳雍的交通问题引起了民革中央的高度关注。带着纳雍65万人民的重托,1994年春节期间,李沛瑶主席给时任交通部部长的黄镇东写了一封亲笔信,请求交通部支持纳雍至水城的公路改造。因为知道每年春天交通部都会开一次部长会,特批一些项目,因此郑心楠知道这封信关系到纳雍县能否抓住机遇。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郑心楠决定亲自去送这封信。那天,北京大雪纷飞,郑心楠拿着李沛瑶写好的信,穿着靴子,踩着一尺多厚的雪,来到黄镇东的办公室,秘书接待了她。她动情地诉说着纳雍有那么好的煤炭资源,多么需要一条公路,让这些沉睡的资源为那里贫困的群众带来福祉!当黄部长收到信时,被民革中央这份扶贫的真情深深感动。交通部拨款1900万元,纳水公路改造动工。
  在纳水公路的改造过程中,出现过曲折,于1997年4月14日召开过一次非常特别的会议。会议的缘由是公路改造进度缓慢、质量差,完工的协议时间是1996年,但拖了一年多仍未竣工。民革中央经社部部长杨新人和郑心楠等参加了会议。会上,郑大姐回忆了公路改造经费争取的艰辛,深情地谈到了纳水公路改造的重要意义——这条路一头连着民革中央,一头牵着纳雍人民;一头系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这条路的重要节点是纳雍县阳长镇,关系到火电厂的建设,关系到纳雍经济的起飞。这次会议对加快和保证纳水公路改造的时间与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1997年10月,工程终于完工,纳水公路被改造成了三级油路,结束了纳雍没有柏油路的历史,为纳雍煤炭外运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纳雍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让“煤从空中走”变为现实
  要彻底改变纳雍的贫困面貌,必须把纳雍的煤炭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好煤电转化的文章。为了争取纳雍火电厂立项,民革中央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郑心楠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促成中国地方煤矿公司将纳雍县列为第二批商品煤基地县,民革中央科学谋划、扎实工作。1993年3月7日至18日,纳雍县委书记黄体揆带队到民革中央汇报工作,郑心楠接待了他们,11天里全程陪同他们走访了交通部财务司、北京卷烟厂、中国地方煤矿公司、崇文区妇联等单位,就将纳雍列为全国煤炭生产重点县等问题进行洽谈。3月18日黄体揆离开北京前,在给郑心楠的信中写道:“我预想不到此次北京之行会收到如此巨大的效果,您惊人的才干和一流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折服。”
  1995年2月19日至24日,纳雍县委书记赵英旭率队赴京汇报工作,郑心楠陪同走访了中国电力技术贸易公司、煤炭部、中国地方煤矿公司、国家计委、交通部等单位。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98年,煤炭部正式批准纳雍县列入全国第二批商品煤生产重点县。
  此后,民革中央邀请中国地方煤矿公司党委书记于德启一行到纳雍考察,以整顿煤炭开采秩序、关停小煤窑作为重点,提高了纳雍煤炭开采、经营的规模化水平,为争取纳雍火电厂建设打下了基础。
  1999年2月2日,民革中央在北京邀请中央、国家机关等26个单位的领导参加新春茶话会,这个由民革中央召开的茶话会是郑心楠提议并策划举办的。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出席茶话会并讲话。在领导讲话结束后,郑心楠特意安排一个小会议室,请负责纳雍火电厂立项工作的时任县委副书记蔡均、副县长陈恒书向国家电力公司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梅宗华专题汇报了纳雍火电厂争取立项建设的请求,让国家电力公司了解到了纳雍是民革中央的定点帮扶县和该县对于修建电厂的渴望。当茶话会结束的时候,与会代表都领会到了民革中央专门为纳雍县召开这次茶话会的意图。1999年5月,中央机关正在开展“三讲”教育工作,民革中央就邀请了国家电力公司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梅宗华、国家计委基础产业司电力处处长秦志军、交通部规划计划司工程师康连锁陪同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到纳雍县考察。开始大家有些拘束,慢慢地被周铁农副主席平易近人的作风所感染,到纳雍后,更为民革中央对纳雍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考察结束后,他们都为争取纳雍火电厂立项积极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前,民革中央为纳雍火电厂建设所作的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使纳雍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2000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对纳雍火电厂能否立项建设进行评估。专家的评估意见是项目能否获得立项的关键。民革中央经社部部长杨新人和经社部经济处处长郑心楠始终参加了评估活动,他们向专家介绍了纳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革中央的帮扶活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及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专家们经过辛勤的工作,作出了纳雍火电厂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科学结论。2000年5月8日,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亲笔给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宝国等领导写信,希望纳雍4×30万千瓦火电厂能早日获准立项……2000年10月26日,国家计委终于批准纳雍火电厂立项,秦志军处长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郑心楠。当郑心楠把这一喜讯通过电话告诉纳雍县的领导时,县城沸腾了、群众奔走相告。2001年11月25日,纳雍县阳长镇热闹非凡,“西电东送”第二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纳雍火电厂隆重开工,欢快的音乐、放飞的鸽子、缤纷的气球在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煤从空中走”在纳雍已经变成了现实!而这,也是郑心楠最幸福的时刻!
  
  推动纳雍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之际,纳雍县正全力推进“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有机生产区域标准化建设,集中打造茶叶、樱桃、食用菌等有机产品基地,争取2020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区”验收。纳雍县的农业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凝聚着民革中央多年的帮助与支持,其中郑心楠功不可没。
  1991年至2001年10年间,经民革中央争取,纳雍县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三批试点县和贵州省绿色工程证书试点县。在科技兴农,引进良种、良法,提高农民素质,扶贫到村到户方面,郑心楠做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10月,郑心楠无意间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中国农学会实施科技兴村计划”的报道,她认为这正契合民革中央在纳雍开展的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于是想办法查到了中国农学会的电话。通过联系得知中国农学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正在住院,郑心楠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探望,在孙翔的病榻前,她诚恳地说出了希望中国农学会支持纳雍发展的请求。孙翔很感动,立即表示要到纳雍去。1998年4月,由孙翔亲自带队,中国农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前往纳雍考察。通过考察,中国农学会决定将纳雍县雍熙镇的友谊村、沙包乡的凹革村、左儿鸟戛乡的龙口村等三个村列为“科教兴村”试点。经考察组成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专家许允文研究员在纳雍的化作、姑开等地考察后,认为纳雍具有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建议:纳雍县茶产业要合理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在抓信息、创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在许允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姑开乡茶场生产的毛尖茶仅仅经过一年的时间就打入市场、供不应求,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贵州省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姑开乡生产的彝岭苗山茶,在全国、全省组织的各类茶叶评比大赛中斩获殊荣,誉满全国,成为毕节试验区最优质的茶叶品牌之一。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原则上是选择在农业较发达的地区,纳雍是国家级贫困县,按要求基本不可能争取到这个项目。但是以郑心楠为代表的民革中央的同志,凭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凭着一颗赤诚的心,硬是感动和说服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负责同志,将纳雍县列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使纳雍得到了国家更多的投入,助推了纳雍农业的快速发展。
  
  为教育事业发展呕心沥血
  1992年4月,民革中央首次组织农业、林业、畜牧、化工、地矿等方面11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到纳雍县考察,郑心楠参加了这个考察组,这是她第一次来到纳雍县姑开乡,可是这一次她就和一个叫陶家寨的地方、就和纳雍的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92年4月23日。当郑心楠一行走进姑开乡陶家寨时,一个矮小倾斜欲倒的小茅棚跃入眼帘,棚内只有一个干枯的甑子和一个大砂锅,锅里煮着的芸豆壳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粮食”。触目惊心的贫困令郑心楠一行震撼,可令他们更震惊的是陶家寨教育的贫困:全寨131户农民,7-12岁儿童173人,未入学的适龄儿童90人,中途辍学的有33人。一行人在一阵读书声的牵引中,走进了一间简陋的教室,只见30多个小孩坐在自带的小凳子或石头上,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土屋里,挤在一起很认真地读书、很工整地书写作业。郑心楠问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有钱买本子吗?”他摇摇头。当接着问:“你的本子是谁买的?”他看了看老师,回答道:“是老师买的。”在调研中,了解到纳雍县民办教师的工资是每月25元,而眼前这位苗汉双语教学的老师已经3个月未领到工资了。郑心楠鼻子一酸,赶紧摸出自己随身所带的30元钱递到老师手里,哽咽着说:“辛苦了,谢谢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老师不知道说什么好,眼中满含着晶莹的泪花,目送着郑心楠一行远去。
  这次考察坚定了民革中央“扶贫必先扶志、治穷必先治愚”的信心和决心。此后,支持纳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成为民革中央帮扶纳雍的工作重点,而郑心楠在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1992年,民革中央捐款1万元资助陶家寨失学儿童回到教室。县里研究决定由县民委出资,乡里投工投劳,为陶家寨的孩子们盖起了96平方米的新校舍。民革中央把每年的2月18日定为向纳雍献爱心日,郑心楠和民革中央机关的干部职工都拿出自己的工资献爱心,几年间共捐款4万多元,让纳雍失学儿童入学。同时,郑心楠和民革中央的同志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对外联络的机会,动员民革各级组织和企业家支持纳雍教育事业发展,10年间共引资、筹资103万元,在纳雍新建、改建了11所希望小学,其中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就是在陶家寨96平方米的新校舍的基础上改建的陶家寨希望小学,共有两层8个教室。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亲自为该校题写了校名。
  为了让纳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民革中央争取国家教委在纳雍实施义务教育扶贫工程,从1997年至1999年,国家投资1283万元、省配套747万元、地区配套204万元、县配套552万元,在纳雍修建小学128所。为了让纳雍挤进国家教委“普六”工程的盘子,郑心楠多方奔走协调,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在民革中央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纳雍实现了“普六”的目标,并成为实施义务教育工程的先进县,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
  行走在纳雍县的乡镇,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也在学校,而这其中,郑心楠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1993年春,经郑心楠多方呼吁,台胞李志仁捐款2万元,整合民革中央捐款1350元,民革四川省内江市机关丁大荣捐款1557.4元,将陶家寨希望小学进行扩建,新增4个教室、1个办公室。1994年至1998年,经民革中央呼吁,陶家寨希望小学得到了第二次扩建,学校有了教师宿舍、有了干净卫生的厕所,成为了全县学校的标杆。
  1998年10月,姑开乡陶家寨希望小学的李厚安老师收到一封跨越千山万水的特殊来信。原来当年6月,陶家寨希望小学六年级的特困生李某卉面临辍学,李厚安老师组织全班同学给她交了小学最后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使她继续留在了校园。郑心楠知道这件事后,特地给时任纳雍县教育局局长的张云青写了一封信,要求该生学杂费从民革中央的捐款中解决。郑心楠又特地给李厚安写了一封信,向李老师致谢之后,她语重心长地写道:“陶家寨希望小学是受到多方关怀的学校,你们要动动脑筋,可否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勤工俭学,既可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又可有些收入……学校厕所要建立值日制度,保持清洁卫生,把学校建设成精神文明第一的学校。”郑心楠充满深情的信,在陶家寨希望小学的师生中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最美“中国梦”
  从1986年民革中央参与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工作开始,郑心楠就与纳雍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富饶美丽,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纳雍,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在郑心楠的工作日志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1993年4月1日至6月7日,在崇文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纳雍县劳动人事局分四批成功向北京输出225名家庭服务员。”“1994年,帮助纳雍县向昆明中山包装厂、北京绢花厂等实现劳务输出170多人。”“1996年3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接待了纳雍县张汉周县长一行,陪他们走访了中央统战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家教委等部委。”“1998年7月20日至24日,接待了纳雍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乡镇干部考察组。”
  纳雍县的领导或部门干部,到北京汇报工作、联系项目,郑心楠总是帮着牵线搭桥、陪同前往,因有郑心楠的陪同,纳雍县的干部到许多单位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每次纳雍来人到北京,她都详细地安排日程,甚至食宿、车票等她都操心,只为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因此,郑心楠被誉为“纳雍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郑妈妈”是许多劳务输出到北京的纳雍青年对郑心楠最亲切的称呼。1993年,纳雍县雍熙镇的待业女青年宋美春等4个女孩被郑心楠安排到民革中央搞内勤服务。郑心楠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们,还时时给她们精神上“补钙”:鼓励4人上夜大,4人都取得了微机上岗合格证。宋美春等把“郑妈妈”看成了亲妈妈,她们庆幸自己的生命中遇到了“郑妈妈”,是“郑妈妈”用自己的言行让她们懂得女性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后来,宋美春到民革广东省委工作,在珠江之滨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除了为劳务输出搭建“绿色通道”外,郑心楠还无数次到火车站接那些人生地不熟到北京务工的青年。后来,让学员记住“郑妈妈”的电话和地址,是纳雍县劳动人事局每次在北京举办劳务输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
  2000年元月,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给郑心楠发了感谢信:感谢她为毕节试验区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和无私奉献!2004年,中共纳雍县委、县政府对41名优秀人才进行表彰,郑心楠被授予“特殊贡献奖”,给予6000元奖金。当时郑心楠正在大洋彼岸探亲,在得知自己获奖的同时,她在“中国新闻”节目中了解到纳雍发生山体滑坡。她立即给县委书记、县长写来亲笔信:为不能共同奋战抗灾而遗憾,特委托纳雍县劳动人事局的余荣川将6000元奖金捐给灾区。
  这就是郑心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纳雍,却不要一丝一毫的回报! 2004年6月她退休后,依然关心、支持纳雍的发展。因为剪不断的“纳雍情结”,她每隔一两年会来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纳雍的变化。因为,在郑心楠心里有一个最美的“中国梦”,而纳雍是郑大姐“中国梦”中最美的篇章!
[1楼] 网友李慧,于2018/9/10 22:57:19发表:
这就是纳雍人民大大小小心目中的大姐
[2楼] 网友李慧,于2018/9/10 23:00:37发表:
感谢您对纳雍的辛苦付出,纳雍人民永远不会会忘记您!
发表评论
姓名:
评论:
(字数不能超过300个)
                               剩余字数:
本类热点